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及其经济价值估算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承标 张建华 +3 位作者 罗远周 蒋得斌 玉伟朝 李保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9-74,94,共7页
基于森林植被及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布状况,根据海拔设置了18个标准样地,对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乔木冠层、林下灌草层、林地枯枝落叶层和林地土壤层的涵养水源能力进行了调查与估测,并对该保护区森林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进行了... 基于森林植被及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布状况,根据海拔设置了18个标准样地,对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乔木冠层、林下灌草层、林地枯枝落叶层和林地土壤层的涵养水源能力进行了调查与估测,并对该保护区森林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森林乔木冠层平均截留雨量为3097.7×10^4t·a^-1,占总贮水量的27.8%。林下灌草层平均截留雨量为517.2×10^4t·a^-1,占总贮水量的4.6%。各森林类型中枯落物的累积干质量为3.00-15.56 t·hm^-2,最大吸水量和最大净吸水量分别为8.64-45.44和5.64-33.58 t·hm^-2,平均净吸水量为19.58 t·hm^-2;林地枯枝落叶层的平均吸持贮水量为2 664.2×10^4t·a^-1,占总贮水量的23.9%。不同林地100 cm土层的贮水量为355.2-1 940.0 t·hm^-2,林地土壤层平均贮水量为4 876.0×10^4t·a^-1,占总贮水量的43.7%。该保护区森林植被4个水文层次实际的总贮水量为11 155.1×10^4t·a^-1,折算成货币价值后,则该保护区森林涵养水源总效益应为人民币13 386.1×10^4元·a^-1。调查统计结果充分说明,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相当显著,对于维护和保障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维持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涵养水源 森林植被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海伦 王金叶 +2 位作者 闫文德 秦丽玲 王绍能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3,共7页
按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要求,基于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调查、野外观测研究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评价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2014年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65 557.736万... 按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要求,基于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调查、野外观测研究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评价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2014年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65 557.736万元·a-1,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为10.802万元·hm-2·a-1。(2)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森林游憩、积累营养物质,其中涵养水源占总价值量的58.35%,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占总价值量的17.27%。(3)保护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总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阔叶林、灌木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排序不同于总价值,毛竹林最大。说明相同面积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受到系统结构和活力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猫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 被引量:27
3
作者 蒋锝斌 罗远周 +1 位作者 王绍能 彭桂莲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4-297,F0003,共5页
2004年5月~2005年12月,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新观察和采集到两栖动物10种、爬行动物17种.至此,猫儿山共有两栖动物35种、爬行动物38种.
关键词 广西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保护措施
4
作者 赵苡 秦琼英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10期30-31,共2页
本文主要从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猫儿山)的基本特点出发,从动植物的多样性略谈猫儿山的保护现状,深入探讨猫儿山生物多样性的相关保护措施。
关键词 猫儿山 生态环境 保护现状和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化学性质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承标 罗远周 +3 位作者 张建华 蒋得斌 玉伟朝 李保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5-247,35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的趋异或趋同。[方法]在广西猫儿山南坡的垂直高度上,按每升高100 m设置1个土壤剖面(共18个),按国颁标准采取土壤,并测定主要化学元素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pH值在3.98~5.61,随海拔高度的... [目的]研究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的趋异或趋同。[方法]在广西猫儿山南坡的垂直高度上,按每升高100 m设置1个土壤剖面(共18个),按国颁标准采取土壤,并测定主要化学元素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pH值在3.98~5.61,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波浪式递增,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有机质含量为31.2~98.8 g/kg,各土壤类型之间的差异较大,总体上表现为:泥炭土〉黄棕壤〉草甸土〉黄壤〉黄红壤〉红壤。全N含量为9.1~21.3 g/kg,速效N含量为222.7~388.3 mg/kg,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全P含量为0.6~1.2 g/kg,含量极少,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波浪式递减;速效P含量为30.9~58.8 mg/kg,表现为:黄壤〉泥炭土〉红黄壤〉红壤、黄棕壤及草甸土。全K含量为0.6~1.2 g/kg,含量极少,并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速效K含量为28.8~99.8 mg/kg,表现为:泥炭土、黄棕壤和草甸土〉黄壤〉红黄壤〉红壤。[结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评价及其森林植被的更新、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森林土壤 化学性质 垂直分布 广西猫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廉同辉 王金叶 +1 位作者 程道品 蒋得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16,共4页
为了给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依据,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用数学统计方法和对比分析方法,对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气候环境、景观质量和生态旅游开发条件和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物种资源丰富、环境质量... 为了给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依据,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用数学统计方法和对比分析方法,对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气候环境、景观质量和生态旅游开发条件和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物种资源丰富、环境质量高、景观原始性保持好、景观观赏价值高,保护区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岩土-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态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慈安 雷良奇 +2 位作者 韦家善 罗远周 李光平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1-418,共8页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母质岩石主要为花岗岩.该区气候、土壤及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相对于生命物质,植物中主要元素富K,Ca,Mg,Fe,P而贫Na,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都超过了一个其相应的数量级别,这同本区花岗岩及其矿化的地质条件和土壤中多数元素...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母质岩石主要为花岗岩.该区气候、土壤及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相对于生命物质,植物中主要元素富K,Ca,Mg,Fe,P而贫Na,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都超过了一个其相应的数量级别,这同本区花岗岩及其矿化的地质条件和土壤中多数元素的地球化学高背景密切相关.从山体往下植物中元素K,Na,Ca,Au,Co和N i含量降低,而Fe,Mn,W,Sn,B i,Sb和Ag含量增高,与不同土壤分带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植物中元素之间的相关和聚类特征,表明其元素的共生关系同花岗岩及其有关矿床中的元素组合具有内在的同一性.按植物对元素积聚系数k值大小可将元素分为强积聚型、一般积聚型和弱积聚型.土壤中明显富集的元素其k值小;明显贫化的元素其k值反而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土壤 植物 地球化学 生态关系 猫儿山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昆虫模式标本名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绍能 潘冬 +1 位作者 文忠华 黄建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对以采自猫儿山的标本为模式确立的昆虫物种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编制"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昆虫模式标本名录"。本文共计记载昆虫98种,隶属于9个目,并提供了每个物种的原始文献及模式标本存放处等详细信息。
关键词 模式标本 昆虫 猫儿山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蝴蝶名录 被引量:7
9
作者 蒋得斌 李光平 +3 位作者 罗远周 王绍能 彭其庆 陈宇功 《广西植保》 2004年第4期3-4,共2页
报道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 11科、 12 1属、 2 2 0种 ,其中 74种为广西新记录种。
关键词 广西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 蝴蝶 名录 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构想与主要模块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琼英 赵苡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11期180-180,204,共2页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管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于Web GIS的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为保护生物的多样化和保护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持和科学的分析决策手段,完善系统的维护和更新,能够为自然保护...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管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于Web GIS的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为保护生物的多样化和保护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持和科学的分析决策手段,完善系统的维护和更新,能够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介绍了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构想与主要模块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WEBGIS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儿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22
11
作者 宋贤冲 郭丽梅 +3 位作者 田红灯 邓小军 赵连生 曹继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428-5435,共8页
为研究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应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对猫儿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常绿阔叶林(EBF)、落叶阔叶混交林(DBF)、针阔混交林(CBF))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 为研究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应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对猫儿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常绿阔叶林(EBF)、落叶阔叶混交林(DBF)、针阔混交林(CBF))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随着海拔升高,土壤AWCD值逐渐降低,大小顺序为EBF>DBF>CBF。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总体趋势为EBF最高,DBF次之,CBF最低。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群落均匀度指数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其中EBF利用率最高,CBF利用率最低,氨基酸类、胺类和酯类碳源为各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分别能解释变量方差的40.42%和15.97%,在主成分分离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酯类、胺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与全钾(T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有机碳(TOC)、全氮(TN)、速效氮(AN)、有效P(AP)之间的相关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且为负相关。土壤TK含量和含水量可能是造成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微平板技术 群落多样性 海拔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的营养再吸收模式 被引量:13
12
作者 白坤栋 莫凌 +4 位作者 刘铭 张德楠 何成新 万贤崇 蒋得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776-5787,共12页
土壤养分供给性大小是否影响植物氮和磷再吸收效率仍存在争议。调查了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成熟和衰老叶片的氮和磷含量,探讨营养再吸收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所有树种氮和磷再吸收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6.5%和52.1... 土壤养分供给性大小是否影响植物氮和磷再吸收效率仍存在争议。调查了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成熟和衰老叶片的氮和磷含量,探讨营养再吸收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所有树种氮和磷再吸收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6.5%和52.1%。常绿树种比落叶树种有显著较高的氮再吸收效率(P<0.001)和磷再吸收效率(P<0.01),这与前者有较低的衰老叶片氮和磷含量密切相关。随着海拔的上升,氮再吸收效率显著下降(P<0.01),磷再吸收效率显著提高(P<0.05)。氮再吸收效率与土壤氮:磷比(r=-0.41,P<0.05)和成熟叶片氮:磷比(r=-0.37,P<0.05)负相关,磷再吸收效率与土壤氮:磷比(r=0.44,P<0.05)和成熟叶片氮:磷比(r=0.47,P<0.01)正相关,表明了树种对低海拔氮限制的适应逐渐转变为对高海拔磷限制的适应。此外,氮再吸收效率与年均温正相关(r=0.43,P<0.05)而磷再吸收效率与年均温负相关(r=-0.45,P<0.01),这表明气温也是调节树木营养再吸收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海拔树种氮和磷再吸收模式的差异可能是引起广西猫儿山常绿树种沿海拔形成双峰分布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再吸收 常绿植物 落叶植物 海拔 双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和猫儿山中山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光合特性对季节温度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4
13
作者 白坤栋 蒋得斌 +2 位作者 曹坤芳 万贤崇 廖德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5-913,共9页
研究调查了云南哀牢山中山常绿阔叶林和广西猫儿山中山落叶水青冈林中共生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光合特性在2005年的季节变化,探讨了两地温度气候差异对植物优势度的影响。在夏季,同一生境下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间以及两个生境树种之间... 研究调查了云南哀牢山中山常绿阔叶林和广西猫儿山中山落叶水青冈林中共生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光合特性在2005年的季节变化,探讨了两地温度气候差异对植物优势度的影响。在夏季,同一生境下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间以及两个生境树种之间的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差别。当温度下降时,两个生境内的常绿和落叶植物的光合速率都下降,这与气孔的部分关闭和光系统Ⅱ活性的下降有显著的关系。气孔的部分关闭有利于减少水分蒸腾损失,但落叶树气孔关闭程度明显高于常绿植物而且无法避免严重的光抑制。常绿植物通过气孔调节来提高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和通过光系统Ⅱ活性调节来降低光合机构的损伤来维持叶片四季常绿,但是猫儿山中山森林冬季低温严重损害气孔和光系统Ⅱ的功能而使常绿植物生长受到严重制约并限制其在群落中成为优势种,与之相反,哀牢山中山森林冬季相对暖和导致常绿植物能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并促进其在群落中形成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猫儿山 常绿阔叶树 落叶阔叶树 光合作用季节变化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主要林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海防 王金叶 +3 位作者 刘兴伟 唐东明 李光平 王绍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3,80,共5页
对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矮林、铁杉林、水青冈林、人工阔叶林和毛竹林5种森林系统林冠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林型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依据灰色关联度分析,5种林型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依次为... 对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矮林、铁杉林、水青冈林、人工阔叶林和毛竹林5种森林系统林冠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林型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依据灰色关联度分析,5种林型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依次为:铁杉林>水青冈林>高山矮林>人工阔叶林>毛竹林。铁杉林具有最好的水源涵养功能,而毛竹林水源涵养能力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猫儿山 森林系统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光合速率与氮的关系 被引量:14
15
作者 白坤栋 蒋得斌 万贤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930-4938,共9页
分析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光合作用-氮关系,探讨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落叶树种的PNUE都显著高于常绿树种,这与前者有较低的比叶重(LMA)和较高的单位叶重光合速率(Amass)、氮含量和气孔导度... 分析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光合作用-氮关系,探讨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落叶树种的PNUE都显著高于常绿树种,这与前者有较低的比叶重(LMA)和较高的单位叶重光合速率(Amass)、氮含量和气孔导度(gs)有密切关系。高海拔树种的PNUE显著低于中低海拔树种的PNUE,这与前者较高的LMA和较低的Amass和gs相关。PNUE和相关的叶片特征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常绿-落叶树种和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树种的分布是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此外,PNUE与土壤碳:氮比没有显著相关性,但与年均温正相关,这表明温度气候是调节PNUE沿海拔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因此,这种叶片习性和温度气候调节的PNUE变化可能是调节猫儿山常绿树种沿海拔形成双峰分布的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树种 落叶树种 光合氮利用效率 海拔 双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毛竹林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的降雨响应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海防 史梅容 +3 位作者 王金叶 赵连生 王绍能 赵苡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123,128,共5页
以漓江上游猫儿山典型森林植被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研究对象,对其0—20,20—50,50—80cm共3个层次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了定位监测,分析了各层次土壤含水量的降雨响应。结果表明:(1)3个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1)... 以漓江上游猫儿山典型森林植被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研究对象,对其0—20,20—50,50—80cm共3个层次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了定位监测,分析了各层次土壤含水量的降雨响应。结果表明:(1)3个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1),年均值分别为39.49%,41.17%,44.15%,表层0—20cm土壤含水量最少,20—50cm增加,50—80cm最高。降雨与3个层次土壤含水量都呈极显著相关性。(2)从小雨到暴雨,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都可以分为平台期、上升期、峰值期和退水期;各层次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是比较复杂的。(3)在上升期,表层0—20cm土壤含水量增加最快;退水期,50—80cm土壤最快,这与前期土壤含水量及降雨强度有关系。该研究为揭示漓江上游森林植被对降水径流的调节作用,客观评估漓江上游水资源潜力,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山 毛竹林 土壤含水量 降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儿山荷木林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的降雨响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海防 史梅容 +3 位作者 王金叶 赵连生 王绍能 叶建平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2期126-134,共9页
以漓江上游猫儿山林区典型荷木林(Schima superba)为研究对象,对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等4个层次的土壤进行土壤含水量定位监测,分析各层次土壤含水量的降雨响应。结果表明:(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以漓江上游猫儿山林区典型荷木林(Schima superba)为研究对象,对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等4个层次的土壤进行土壤含水量定位监测,分析各层次土壤含水量的降雨响应。结果表明:(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 4个层次土壤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年均值分别为:50.66%,41.71%,47.23%,34.92%,垂直变化复杂,降雨与各层次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4个层次土壤含水量上升拐点出现的时间依次滞后,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变慢;(3)在前期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都会出现一个"平台"期,然后迅速升高,达到最高值;(4)深层土壤对降雨的响应与产生饱和界面,地下水位抬高有关;(5)在大雨和暴雨条件下,60—80 cm深层土壤由于初始含水量低,随降雨增速很快;降雨结束后,该层次的土壤含水量下降最快。为揭示漓江上游森林植被对降水径流的调节作用,客观评估漓江上游水资源潜力、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山 荷木林 土壤含水量 降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水资源供求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海防 段文军 +3 位作者 王金叶 王绍能 蒋得斌 李光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289-13291,共3页
对广西猫儿山高山矮林、铁杉林、水青冈林、阔叶林和毛竹林5种典型林型地表凋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凋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5种林型地表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依次为:铁杉林(48.2t/hm2)>阔叶林(3... 对广西猫儿山高山矮林、铁杉林、水青冈林、阔叶林和毛竹林5种典型林型地表凋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凋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5种林型地表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依次为:铁杉林(48.2t/hm2)>阔叶林(32.8t/hm2)>高山矮林(30.5t/hm2)>水青冈林(25.7t/hm2)>毛竹林(13.8t/hm2);土壤最大持水力依次为:铁杉林(1424.7t/hm2)>阔叶林(1184.7t/hm2)>高山矮林(1105.3t/hm2)>水青冈林(1090.0t/hm2)>毛竹林(1086.7t/hm2)。铁杉林具有最好的水源涵养功能,而毛竹林水源涵养能力最差。猫儿山林区最大持水量能够满足漓江0.7m以上水位,但毛竹林面积的扩张是林区水文生态保护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山 森林 水源涵养 供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上游猫儿山3种典型植被不同层次土壤的含水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海防 赵明秀 +3 位作者 樊亚明 赵连生 王邵能 赵苡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69-73,共5页
[目的]揭示漓江上游森林植被对降水产流的调节作用,客观评估漓江上游水资源潜力,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漓江上游猫儿山林区的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荷木林(Schima superba)和杉木林(Cunninghami... [目的]揭示漓江上游森林植被对降水产流的调节作用,客观评估漓江上游水资源潜力,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漓江上游猫儿山林区的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荷木林(Schima superba)和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3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由于荷木林冠层结构复杂,与毛竹林和杉木林相比,荷木林蓄水能力更强;毛竹林、荷木林和杉木林3种植被垂直结构明显,导致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趋势不同;(2)荷木林土壤含水量都在高值变化,而杉木林土壤含水量都在低值变化;各层次土壤含水量与年降雨分配关系密切,随着雨旱两季变化,毛竹林、荷木林和杉木林不同层次土壤水分随降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毛竹林土壤孔隙度大于木荷林和杉木林,但毛竹林的浅根性和速生性对表层土壤水含量影响更大。[结论]大气降水是土壤含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是降雨与植被垂直结构及蒸腾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山 典型植被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儿山不同海拔森林群落草本植物高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谭一波 付孜 +3 位作者 田红灯 宋贤冲 何峰 叶建平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第4期472-478,共7页
高度是草本植物生长状况与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指标。基于猫儿山不同海拔森林群落草本植物调查数据,分析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和平均高度特征;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研究草本植物高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低海拔(1100 m)常绿阔叶... 高度是草本植物生长状况与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指标。基于猫儿山不同海拔森林群落草本植物调查数据,分析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和平均高度特征;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研究草本植物高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低海拔(1100 m)常绿阔叶林草本层优势植物有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等,来自乌毛蕨科、里白科等;中海拔(1500 m)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草本层植物主要有宽叶薹草(Carex siderosticta)、瘤足蕨(Plagiogyria adnata)、狗脊等,来自莎草科、瘤足蕨科、乌毛蕨科等;高海拔(1900 m)常绿针阔叶混交林草本层植物主要有匙叶草(Latouchea fokiensis)、间型沿阶草(Ophiopogon intermedius)等,来自龙胆科、百合科等。随海拔升高,森林群落草本植物高度不断降低。草本植物高度在常绿阔叶林(1100 m)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500 m)之间差异不显著,两者与常绿针阔叶混交林(1900 m)差异显著。不同海拔森林群落草本植物高度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空气温度对草本高度有较高的解释率(Radj2=0.748)。综上,空气温度是影响不同海拔梯度森林群落草本植物高度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地形 土壤 上层林分结构 多元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