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繁育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曾志恒 戴建清 +3 位作者 陈文智 曾辉 郭仲杰 蔡志欣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0-688,共9页
【目的】优化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探究液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规律,确立液体菌种繁育栽培种工艺参数。【方法】以大球盖菇8号为试验菌株,以菌丝体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基。测定液体菌种菌丝... 【目的】优化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探究液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规律,确立液体菌种繁育栽培种工艺参数。【方法】以大球盖菇8号为试验菌株,以菌丝体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基。测定液体菌种菌丝体生物量,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漆酶胞外酶酶活生理生化指标,确立优化配方的液体菌种最优培养时间。以平均满袋时间为指标,确立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接种量、培养基配方颗粒度和碳氮比。【结果】优化得到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最优配方为葡萄糖20 g·L^(-1)、小麦粉30 g·L^(-1)、酵母粉0.75 g·L^(-1)、磷酸二氢钾1.00 g·L^(-1)、硫酸镁0.50 g·L^(-1)、起始p H 5。培养第8天时,大球盖菇菌丝体生物量最大,为1.66 g·hm L^(-1);液体培养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由12.23 mg·m L^(-1)降至1.38 mg·m L^(-1),氨基氮含量由0.09mg·m L^(-1)降至0.06 mg·m L^(-1);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酶活在第4天最高,酶活分别为6.49、5.16 U,酸性蛋白酶酶活在第2天最高,酶活为1.80 U,漆酶酶活在第6天最大,酶活为1.63 U。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生产工艺参数:接种量为15 m L,菌包培养基配方颗粒度的粗细木屑比为7∶3,碳氮比为50∶1。【结论】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活性与上述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发酵液生理生化指标,判定第7天的液体菌种活力最高。利用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平均满袋时间为23.7 d,缩短生长周期2.7 d。本研究建立配套的制种工艺,为大球盖菇栽培种工厂化生产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液体菌种 培养基 优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菌工厂化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晓瑜 马璐 +4 位作者 杨驰 肖冬来 江晓凌 林辉 林衍铨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绣球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因其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已于2010年实现工厂化栽培。通过对绣球菌工厂化生产工艺参数和技术要点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绣球菌工厂化栽培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绣球菌 工厂化生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栽培害螨害长头螨的一种观察新方法
3
作者 兰清秀 柯斌榕 +2 位作者 马璐 卢政辉 范青海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5期87-90,共4页
害长头螨(Dolichocybe perniciosa)是一种严重为害木生食用菌的主要害螨,因其个体微小,繁殖迅速,一旦发生,常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食用菌菌丝通常为白色,害长头螨取食菌丝后体色呈现与菌丝一样的白色,且膨腹体藏于菌丝中,不便观察害长... 害长头螨(Dolichocybe perniciosa)是一种严重为害木生食用菌的主要害螨,因其个体微小,繁殖迅速,一旦发生,常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食用菌菌丝通常为白色,害长头螨取食菌丝后体色呈现与菌丝一样的白色,且膨腹体藏于菌丝中,不便观察害长头螨膨腹体内卵至成螨的发育情况,导致无法准确观察和记录膨腹体的详细发育过程。实验过程中,将长满食用菌菌丝的PDA平板中央,通过切孔法切出一个环壁倾斜30°~45°的小圆,再接入害长头螨进行培养。切孔法突破了上述难点,便于观察害长头螨取食菌丝后的繁殖发育过程。这种观察新方法简单便捷,为膨腹型螨类的研究提供实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害长头螨 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芋-棘托竹荪间作栽培技术
4
作者 肖兰芝 张祖铭 +6 位作者 黄忠英 肖胜刚 江晓凌 应正河 杨驰 林衍铨 马璐 《食用菌》 2025年第1期67-70,共4页
间作栽培槟榔芋与棘托竹荪,研究槟榔芋种植株距、种植时间及棘托竹荪播种量对二者间作效果的影响,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棘托竹荪的生长情况。结果:槟榔芋种植株距×行距为50 cm×70 cm,与竹荪同时播种,竹荪每667 m2播种量为400 kg... 间作栽培槟榔芋与棘托竹荪,研究槟榔芋种植株距、种植时间及棘托竹荪播种量对二者间作效果的影响,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棘托竹荪的生长情况。结果:槟榔芋种植株距×行距为50 cm×70 cm,与竹荪同时播种,竹荪每667 m2播种量为400 kg时,竹荪产量最高(2.35 kg/m2),与槟榔芋产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槟榔芋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对5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应正河 林衍铨 +3 位作者 江晓凌 黄秀声 罗旭辉 翁伯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982-986,共5页
测定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的营养成分,研究其不同添加量对5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垫料含氮量为1.63%,可作为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氮源;5种食用菌菌丝在不同的配方上都能生长,适宜的添加量有利于促进菌丝生长,添加垫料为35%时,... 测定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的营养成分,研究其不同添加量对5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垫料含氮量为1.63%,可作为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氮源;5种食用菌菌丝在不同的配方上都能生长,适宜的添加量有利于促进菌丝生长,添加垫料为35%时,平菇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9.50mm·d-1;添加垫料为40%时,毛木耳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4.50 mm·d-1;垫料添加量为35%时,金针菇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4.35mm·d-1;垫料添加量为20%时,滑菇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4.52mm·d-1;垫料添加量为45%时,真姬菇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2.60mm·d-1,它们和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床 垫料 食用菌 菌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几丁质和麦角固醇测定双孢蘑菇W192栽培种相对菌丝量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曾辉 曾志恒 +3 位作者 舒黎黎 程翊 戴建清 李玉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41,共6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建立几丁质和麦角固醇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W192液体发酵菌丝的2种细胞组分(几丁质和麦角固醇)进行测定,建立了双孢蘑菇W192中几丁质和麦角固醇含量与菌丝量的标准曲线。根据该标准曲线,对双... 采用分光光度法建立几丁质和麦角固醇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W192液体发酵菌丝的2种细胞组分(几丁质和麦角固醇)进行测定,建立了双孢蘑菇W192中几丁质和麦角固醇含量与菌丝量的标准曲线。根据该标准曲线,对双孢蘑菇W192麦粒栽培种的几丁质和麦角固醇含量以及相对菌丝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几丁质和麦角固醇标准品分别与吸光度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0.9991和0.9996;W192菌丝体中的几丁质和麦角固醇质量浓度分别与菌丝体质量之间也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991;双孢蘑菇W192液体发酵纯菌丝(7d菌龄)的几丁质和麦角固醇含量分别为121.93、6.145μg/mg;两种方法测定的双孢蘑菇W192麦粒栽培种(15d菌龄)的相对菌丝量分别为120.8mg/g(基于几丁质计算)和139.2mg/g(基于麦角固醇计算),并且2种方法均测出双孢蘑菇麦粒栽培种麦麸中的菌丝量超过胚乳中菌丝量的20~4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麦角固醇 双孢蘑菇 栽培种 菌丝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用料栽培双孢蘑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柯斌榕 兰清秀 +1 位作者 卢政辉 廖剑华 《食药用菌》 2021年第3期183-188,共6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综述当前双孢蘑菇栽培代用料使用情况和种类,比较部分代用料栽培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及对子实体品质的影响。分析代用料栽培双孢蘑菇存在的问题,为双孢蘑菇代用料栽培及循环农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双孢蘑菇 代用料栽培 菌渣 农副废弃物 养殖废弃物 草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食用菌主要捕食性螨类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兰清秀 王梓清 +3 位作者 卢政辉 柯斌榕 廖剑华 范青海 《中国食用菌》 2017年第6期80-82,86,共4页
应用直接采集菌袋或菇床表面1 cm^5 cm培养料的方法,在福建省食用菌主产区对食用菌捕食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食用菌主要捕食螨隶属6个科、11个属、15个种,即为肉食螨科(Cheyletidae)、囊螨科(Ascidae)、双革螨科(Digamasellid... 应用直接采集菌袋或菇床表面1 cm^5 cm培养料的方法,在福建省食用菌主产区对食用菌捕食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食用菌主要捕食螨隶属6个科、11个属、15个种,即为肉食螨科(Cheyletidae)、囊螨科(Ascidae)、双革螨科(Digamasellidae)、厉螨科(Laelapidae)、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和寄螨科(Parasitidae)螨类,主要种有普通肉食螨(Cheyletus eruditus)、菅原毛绥螨(Lasioseius sugawarai)、前篱双革螨(Digamasellus perpusillus)、黔下盾螨(Hypoaspis chianensis)、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家蝇巨螯螨(Macrocheles muscaedomesticae)和草菇真革螨(Eugamasus consanguin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食用菌 捕食螨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广叶绣球菌不同生长阶段栽培基质中有机酸含量及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刘晓瑜 肖冬来 +3 位作者 马璐 杨驰 林辉 江晓凌 《食药用菌》 2024年第5期325-332,共8页
为探究绣球菌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的代谢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以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广叶绣球菌栽培基质未接种阶段(0 d)、菌丝阶段(40 d)、原基阶段(60 d)及子实体生长阶段(80 d)26种有机酸的含... 为探究绣球菌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的代谢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以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广叶绣球菌栽培基质未接种阶段(0 d)、菌丝阶段(40 d)、原基阶段(60 d)及子实体生长阶段(80 d)26种有机酸的含量,并研究主要有机酸对菌丝生物量和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有机酸在其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检出限在2.0~100.0 ng/mL;有13种有机酸在各阶段均能检测到,其中苹果酸、L-焦谷氨酸、柠檬酸、D-葡萄糖醛酸和酒石酸变化趋势明显,浓度变化分别为113.222~13.826μg/g、41.349~1.418μg/g、16.821~46.399μg/g、15.653~96.850μg/g和4.125~66.550μg/g;酒石酸和L-焦谷氨酸在试验浓度0.02~0.20 g/L范围内均对菌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柠檬酸和苹果酸则在添加浓度较高时对菌丝生长促进作用显著。研究有机酸在栽培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有利于探究绣球菌基质降解机理,同时也可将其作为安全的营养添加剂用于配方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有机酸 菌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添加剂对广叶绣球菌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刘晓瑜 肖冬来 +3 位作者 杨驰 林辉 江晓凌 马璐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5,共9页
为进一步提升绣球菌产量,选取复合蛋白质类、复合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类和腐植酸类添加剂,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物量等指标,筛选对绣球菌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添加剂,并进行原基诱导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别营养添加剂对... 为进一步提升绣球菌产量,选取复合蛋白质类、复合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类和腐植酸类添加剂,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物量等指标,筛选对绣球菌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添加剂,并进行原基诱导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别营养添加剂对菌丝生物量和菌丝生长速度影响差异较大,添加荞麦粉、黑苦荞粉、黄豆粉、黑豆粉、立信1号、丰菇王、甘蔗糖蜜、甜菜糖蜜、黄腐酸钾和矿源黄腐酸能显著提高菌丝体生物量,较空白对照组提高30.08%~36.67%,添加荞麦粉、黄豆粉、土豆粉、甘蔗糖蜜、甜菜糖蜜、酒石酸、柠檬酸、L-焦谷氨酸、腐植酸钾、矿源黄腐酸和腐植酸能显著提高菌丝生长速度,较空白对照组提高12.86%~22.98%。在栽培料中添加荞麦粉、黑全麦粉、丰菇王、立信1号、L-焦谷氨酸和腐植酸能提高原基形成率,较无营养添加剂的对照组分别提高10.00、10.00、7.78、5.00、10.00、7.78百分点,其中丰菇王、L-焦谷氨酸和腐植酸能提升绣球菌鲜菇产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6.23%、16.83%和2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菌 营养添加剂 菌丝生长速度 原基形成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渣循环栽培双孢蘑菇的配方优化 被引量:17
11
作者 卢政辉 廖剑华 +3 位作者 蔡志英 曾辉 柯斌榕 兰清秀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3-727,共5页
为了摸索出一套稳定、高效优质的杏鲍菇菌渣循环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结合实际生产,进行原辅材料配比调整,设计8个供试配方。通过不同操作阶段的pH值、温度变化记录和前5潮产量记录统计,确认配方5(菌渣25kg·m^(-2)、牛粪10kg·m^(... 为了摸索出一套稳定、高效优质的杏鲍菇菌渣循环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结合实际生产,进行原辅材料配比调整,设计8个供试配方。通过不同操作阶段的pH值、温度变化记录和前5潮产量记录统计,确认配方5(菌渣25kg·m^(-2)、牛粪10kg·m^(-2)、过磷酸钙0.75kg·m^(-2))和配方8(菌渣22.5kg·m^(-2)、牛粪12.5kg·m^(-2)、生石灰0.3kg·m^(-2)、过磷酸钙0.7 5kg·m^(-2))2个配方值得推广示范,但在栽培工艺上有待于进一步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杏鲍菇 菌渣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志恒 程翊 +5 位作者 曾辉 杨雷 廖剑华 施肖堃 蔡志英 戴建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对双孢蘑菇新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模型并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小米粉49.90g·L^(-...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对双孢蘑菇新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模型并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小米粉49.90g·L^(-1),黄豆粉13.60g·L^(-1),KH_2PO_4 2.00g·L^(-1),MgSO_4·7H_2O 1.067 5g·L^(-1),初始pH 6.5,发酵时间7d,发酵温度24℃,摇瓶转速180r·min^(-1)。在此条件下,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的菌丝体每100mL生物量可达2.35g,与初始培养条件下的菌丝体生物量相比提高了3.05倍,平均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了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液体菌种 响应面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和金针菇菌渣堆肥的发酵特性及双孢蘑菇栽培试验 被引量:12
13
作者 柯斌榕 蔡志英 +2 位作者 卢政辉 廖剑华 兰清秀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153-155,共3页
以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为堆肥原料,通过添加牛粪、玉米芯等原料以研究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栽培配方。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堆肥在二次发酵初期温度高于杏鲍菇菌渣堆肥;... 以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为堆肥原料,通过添加牛粪、玉米芯等原料以研究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栽培配方。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堆肥在二次发酵初期温度高于杏鲍菇菌渣堆肥;各菌渣堆肥期间,随堆肥时间的延长,菌渣p H值及含氮量呈上升趋势,碳氮比呈下降趋势,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金针菇菌渣堆肥的电导率显著高于杏鲍菇菌渣(P <0.05);金针菇菌渣栽培的双孢蘑菇5潮总产量达到17.17 kg/m^2,略低于杏鲍菇菌渣(对照)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18.65 kg/m^2;菌渣堆肥添加玉米芯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较不添加的有明显提高,其中杏鲍菇菌渣添加玉米芯栽培的双孢蘑菇总产量相对最高,为20.60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杏鲍菇 金针菇 菌渣 堆肥 发酵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透气袋栽培种工厂化生产HACCP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14
作者 曾志恒 戴建清 +1 位作者 程翊 曾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277,共5页
通过分析工厂化生产蘑菇透气袋菌种过程中每个环节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确定影响蘑菇透气袋菌种质量的关键控制点(CCP),针对每一个CCP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将菌种生产过程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以确保所生产蘑菇透气袋菌种的活... 通过分析工厂化生产蘑菇透气袋菌种过程中每个环节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确定影响蘑菇透气袋菌种质量的关键控制点(CCP),针对每一个CCP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将菌种生产过程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以确保所生产蘑菇透气袋菌种的活力、成品率。在工厂化生产蘑菇透气袋菌种中引入HACCP,建立工厂化蘑菇透气袋菌种的HACCP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透气袋菌种 工厂化制种 HACCP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废料栽培毛木耳 被引量:7
15
作者 应正河 林衍铨 +3 位作者 江晓凌 黄秀声 罗旭辉 翁伯琦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7,共5页
开展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废料(不同添加比例)栽培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研究,分析其对毛木耳的产量、品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垫料添加到30%时(垫料30%,木屑49%,棉籽壳11%,麸皮7%,1%石膏,1%石灰,1%轻质碳酸钙,... 开展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废料(不同添加比例)栽培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研究,分析其对毛木耳的产量、品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垫料添加到30%时(垫料30%,木屑49%,棉籽壳11%,麸皮7%,1%石膏,1%石灰,1%轻质碳酸钙,含水量为63%),产量最高,每袋达到269g,比对照提高11.16%(P<0.01),其子实体中磷、钾、钠、钙、镁、铁、锌及锰含量均比对照高,且子实体中铅、镉、砷和汞含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 产量 重金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部分灵芝产区栽培品种调查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柯斌榕 卢政辉 +2 位作者 吴小平 兰清秀 钟锦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9-1333,共5页
应用菌丝间拮抗反应对17个我国南方部分产区的灵芝栽培品种菌株进行分析,应用ITS-RFLP技术和ITS序列聚类进行分类鉴定,采用亲和试验进行鉴定结果验证。结果表明:收集到的17个栽培菌株可以分为3个聚类群,分别为赤芝Ganoderma lucidum菌... 应用菌丝间拮抗反应对17个我国南方部分产区的灵芝栽培品种菌株进行分析,应用ITS-RFLP技术和ITS序列聚类进行分类鉴定,采用亲和试验进行鉴定结果验证。结果表明:收集到的17个栽培菌株可以分为3个聚类群,分别为赤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11个,紫芝Ganoderma sinense菌株1个,还有5个灵芝菌株属于无柄灵芝Ganoderma resinaceum;不同产区选用的栽培灵芝菌株不尽相同,收集的鹿角灵芝、松杉灵芝其实为赤芝,而开平灵芝、0057等则是无柄灵芝。本研究有助于纠正菌种使用混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品种 赤芝 紫芝 无柄灵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荪间作套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马璐 林衍铨 +1 位作者 应正河 江晓凌 《中国食用菌》 2015年第6期7-12,共6页
农作物、果蔬、林地与竹荪(Dictyophora sp.)间作套种,能有效解决因竹荪连作影响产量的问题,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经济效益,菌渣还田后还可改善土壤肥力,是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农作物、果蔬、林地、其它... 农作物、果蔬、林地与竹荪(Dictyophora sp.)间作套种,能有效解决因竹荪连作影响产量的问题,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经济效益,菌渣还田后还可改善土壤肥力,是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农作物、果蔬、林地、其它食用菌类与竹荪间作套种的研究进展,为竹荪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荪 间作套种 果蔬 蔬菜 林地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针粉促进绣球菌菌丝生长的转录组分析
18
作者 王昕 杨驰 +5 位作者 肖冬来 林辉 江晓凌 刘晓瑜 林衍铨 马璐 《食药用菌》 2025年第4期264-271,共8页
研究松针粉对绣球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培养基中添加松针后菌丝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松针粉可显著提高菌丝生长速度,适宜的添加量为2 g/L,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松针粉后,共获得133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44... 研究松针粉对绣球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培养基中添加松针后菌丝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松针粉可显著提高菌丝生长速度,适宜的添加量为2 g/L,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松针粉后,共获得133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448个、下调基因883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的结果显示,参与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和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272个、326个和497个。显著富集(P<0.01)的代谢通路为丁酸代谢(Butanoate metabolism)、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Glyoxylate and dicarboxylate metabolism)、甘油脂代谢(Glycerolipid metabolism),以及二萜生物合成(Diterpenoid biosynthesis)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RNA-Seq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变革与发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柯斌榕 兰清秀 +1 位作者 卢政辉 廖剑华 《食药用菌》 2017年第1期12-19,共8页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概述我国双孢蘑菇产量变化现状与趋势;综述福建地区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变革和发展态势,介绍福建省双孢蘑菇栽培品种,制种工艺,培养料和覆土材料制备,新型原材料开发,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各种栽培模式等,指出存...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概述我国双孢蘑菇产量变化现状与趋势;综述福建地区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变革和发展态势,介绍福建省双孢蘑菇栽培品种,制种工艺,培养料和覆土材料制备,新型原材料开发,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各种栽培模式等,指出存在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双孢蘑菇 栽培 现状 变革 问题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栽培配方优化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卢政辉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3,37,共5页
以秀珍菇主产区福建省罗源县的秀珍菇栽培配方为基础,通过杂木屑、棉籽壳等主要栽培基质的配比调整,设计了8个试验配方,进行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配方秀珍菇均能正常发菌和出菇... 以秀珍菇主产区福建省罗源县的秀珍菇栽培配方为基础,通过杂木屑、棉籽壳等主要栽培基质的配比调整,设计了8个试验配方,进行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配方秀珍菇均能正常发菌和出菇,但对秀珍菇的培养周期和产量影响不同。综合比较试验配方5(陈化木屑50%、棉籽壳35%、麸皮15%)栽培效果最好,其满袋时间(31 d)、后熟时间(16 d)和子实体产量(433.83 g·袋^(-1))均优于对照配方,同时其产出投入比最高(1.47)。通过平均单产、产出投入比、单袋净利润的比较建议企业在生产中应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比较,选择栽培秀珍菇经济效益最高的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陈化木屑 棉籽壳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