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株油茶真菌病害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拮抗作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魏蜜
张伟
+4 位作者
管维轩
朱洁倩
傅本重
王立华
李国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00-104,共5页
为获得并鉴定高效拮抗油茶主要真菌病害的拮抗菌,研究其拮抗作用,采用点接法和发酵培养法从油茶根部土壤分离获得1株能同时拮抗6种油茶病害真菌的拮抗菌。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该拮抗菌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
为获得并鉴定高效拮抗油茶主要真菌病害的拮抗菌,研究其拮抗作用,采用点接法和发酵培养法从油茶根部土壤分离获得1株能同时拮抗6种油茶病害真菌的拮抗菌。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该拮抗菌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D2WM。该拮抗菌能拮抗油茶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nicotianae)、胶孢炭疽病病菌(C.gloeosporioide)、叶斑病病菌(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软腐病病菌(Agaricodochium camellia)、黑斑病病菌(Altermaria alternate)和溃疡病病菌(Bothyosphaeria dothidea)6种油茶病害病原菌,且拮抗菌发酵产生的无菌滤液对以上6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均高于95%。同时,D2WM菌株发酵产生的10倍稀释菌液还对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欧文氏菌3个亚种的抑菌圈均大于22 mm,是1株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D2WM菌株发酵液耐酸碱范围广,在p H值为9时拮抗作用最佳;不耐高温,温度达到80℃及以上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研究结果对细菌性软腐病及油茶无公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鉴定
油茶病害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籼粳交新亲和位点的筛选与遗传定位
被引量:
1
2
作者
姚国新
黄明军
+1 位作者
李长春
李春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48,共3页
亲和基因能够突破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结实率低的障碍,新的籼粳交雌不育基因鉴定与定位将有助于进一步解决亚种间杂交不育问题。将324份籼稻育种材料与典型粳稻日本晴杂交,从中筛选出1份材料9311K,与日本晴的杂交种F1的结实率为71.23%。...
亲和基因能够突破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结实率低的障碍,新的籼粳交雌不育基因鉴定与定位将有助于进一步解决亚种间杂交不育问题。将324份籼稻育种材料与典型粳稻日本晴杂交,从中筛选出1份材料9311K,与日本晴的杂交种F1的结实率为71.23%。经测序9311k的S5位点为籼型S5i。随后构建9311k/9311//日本晴三交群体对亲和基因进行定位,将该基因定位于第7染色体RM18-RM1335区间内,为一个新的雌不育位点,命名为S36(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交
亲和基因
筛选
遗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麻疯树病毒病的发生与研究进展
3
作者
傅本重
李国元
王立华
《农学学报》
2013年第12期52-55,59,共5页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是全球范围内最有前途的生物柴油树种,中国各猛增加。随之而来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国外报道的由烟粉虱传播的麻重损失,尤其值得关注。为了引起种植者及管理部门的重视,分析了近年来有关地调查,对麻...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是全球范围内最有前途的生物柴油树种,中国各猛增加。随之而来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国外报道的由烟粉虱传播的麻重损失,尤其值得关注。为了引起种植者及管理部门的重视,分析了近年来有关地调查,对麻疯树病毒病的发现、症状、传播和新株系的检测等进行了简短综述。抗病毒品种,以及治虫防病的麻疯树病毒病综合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花叶病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种酚类物质对油茶炭疽病病菌的抑菌机制
被引量:
9
4
作者
杨婷
李仟仟
+3 位作者
史红安
吴梅风
张志林
王立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106-109,共4页
为明确酚类物质对油茶炭疽病的多重作用方式及活性机制,从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对油茶炭疽菌菌丝的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油茶炭疽菌菌丝畸变,粗细不均,分支增多,局部膨大;油茶炭...
为明确酚类物质对油茶炭疽病的多重作用方式及活性机制,从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对油茶炭疽菌菌丝的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油茶炭疽菌菌丝畸变,粗细不均,分支增多,局部膨大;油茶炭疽菌菌丝处理液的电导率随处理时间和酚类化合物浓度增加而増大;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在浓度为400μg/mL时,处理12 h后病原菌菌丝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7. 55、7. 69、8. 01 mg/g,还原糖含量分别为4. 95、6. 18、5. 71 mg/g。试验结果为将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开发成天然杀菌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物质
油茶炭疽病
抑菌机理
通透性
可溶性蛋白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株油茶真菌病害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拮抗作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魏蜜
张伟
管维轩
朱洁倩
傅本重
王立华
李国元
机构
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00-10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200488)
湖北省教育厅中青年人才项目(编号:Q20152707)
+1 种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编号:D20102704)
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编号:2016K07)
文摘
为获得并鉴定高效拮抗油茶主要真菌病害的拮抗菌,研究其拮抗作用,采用点接法和发酵培养法从油茶根部土壤分离获得1株能同时拮抗6种油茶病害真菌的拮抗菌。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该拮抗菌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D2WM。该拮抗菌能拮抗油茶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nicotianae)、胶孢炭疽病病菌(C.gloeosporioide)、叶斑病病菌(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软腐病病菌(Agaricodochium camellia)、黑斑病病菌(Altermaria alternate)和溃疡病病菌(Bothyosphaeria dothidea)6种油茶病害病原菌,且拮抗菌发酵产生的无菌滤液对以上6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均高于95%。同时,D2WM菌株发酵产生的10倍稀释菌液还对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欧文氏菌3个亚种的抑菌圈均大于22 mm,是1株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D2WM菌株发酵液耐酸碱范围广,在p H值为9时拮抗作用最佳;不耐高温,温度达到80℃及以上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研究结果对细菌性软腐病及油茶无公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鉴定
油茶病害
拮抗作用
分类号
S435.659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籼粳交新亲和位点的筛选与遗传定位
被引量:
1
2
作者
姚国新
黄明军
李长春
李春生
机构
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48,共3页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2FFB00504)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1310528008)
文摘
亲和基因能够突破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结实率低的障碍,新的籼粳交雌不育基因鉴定与定位将有助于进一步解决亚种间杂交不育问题。将324份籼稻育种材料与典型粳稻日本晴杂交,从中筛选出1份材料9311K,与日本晴的杂交种F1的结实率为71.23%。经测序9311k的S5位点为籼型S5i。随后构建9311k/9311//日本晴三交群体对亲和基因进行定位,将该基因定位于第7染色体RM18-RM1335区间内,为一个新的雌不育位点,命名为S36(t)。
关键词
籼粳交
亲和基因
筛选
遗传定位
分类号
S511.2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麻疯树病毒病的发生与研究进展
3
作者
傅本重
李国元
王立华
机构
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林
学院
出处
《农学学报》
2013年第12期52-55,59,共5页
基金
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BC2010F-15)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2011FB066)
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2013K02)
文摘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是全球范围内最有前途的生物柴油树种,中国各猛增加。随之而来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国外报道的由烟粉虱传播的麻重损失,尤其值得关注。为了引起种植者及管理部门的重视,分析了近年来有关地调查,对麻疯树病毒病的发现、症状、传播和新株系的检测等进行了简短综述。抗病毒品种,以及治虫防病的麻疯树病毒病综合防治建议。
关键词
麻疯树
花叶病
云南
Keywords
Jatropha curcas L.
Mosaic Virus
Yunnan
分类号
S432.41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种酚类物质对油茶炭疽病病菌的抑菌机制
被引量:
9
4
作者
杨婷
李仟仟
史红安
吴梅风
张志林
王立华
机构
湖北
工程
学院
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湖北
大学
生命科学
学院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106-109,共4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B2016185)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4CFB571)
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文摘
为明确酚类物质对油茶炭疽病的多重作用方式及活性机制,从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对油茶炭疽菌菌丝的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油茶炭疽菌菌丝畸变,粗细不均,分支增多,局部膨大;油茶炭疽菌菌丝处理液的电导率随处理时间和酚类化合物浓度增加而増大;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在浓度为400μg/mL时,处理12 h后病原菌菌丝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7. 55、7. 69、8. 01 mg/g,还原糖含量分别为4. 95、6. 18、5. 71 mg/g。试验结果为将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开发成天然杀菌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酚类物质
油茶炭疽病
抑菌机理
通透性
可溶性蛋白
还原糖
分类号
S763.74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株油茶真菌病害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拮抗作用
魏蜜
张伟
管维轩
朱洁倩
傅本重
王立华
李国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稻籼粳交新亲和位点的筛选与遗传定位
姚国新
黄明军
李长春
李春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麻疯树病毒病的发生与研究进展
傅本重
李国元
王立华
《农学学报》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3种酚类物质对油茶炭疽病病菌的抑菌机制
杨婷
李仟仟
史红安
吴梅风
张志林
王立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