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动飞行汽车用推进电机发展现状和研究综述
1
作者 鞠孝伟 龙佳兴 +2 位作者 张凤阁 程远 崔淑梅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5402-5421,共20页
相比于地面电动车辆,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也称电动飞行汽车)具有可垂直起降、避免交通拥堵、绿色环保的优点,在不远的未来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推进电机是eVTOL的核心,然而,目前对eVTOL推进电机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还未有系统性... 相比于地面电动车辆,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也称电动飞行汽车)具有可垂直起降、避免交通拥堵、绿色环保的优点,在不远的未来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推进电机是eVTOL的核心,然而,目前对eVTOL推进电机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还未有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同时eVTOL推进电机的关键设计问题和方法尚不清晰。为此该文首先对eVTOL推进电机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进行综述;其次与现有车用驱动电机进行对比,并结合其典型工况需求和关键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对eVTOL推进电机的高密度、高可靠和低噪声设计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先进技术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飞行汽车 推进电机 永磁同步电机 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电磁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玫 赵君 +2 位作者 左思承 禹国栋 张华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81,共14页
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的电负荷与磁负荷相互解耦,且各相之间相互解耦,易于实现模块化和多相化,因此在石油开采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首先,该文基于磁场调制原理,对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的径向电磁力波进行了推导计算,得出对径向电磁... 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的电负荷与磁负荷相互解耦,且各相之间相互解耦,易于实现模块化和多相化,因此在石油开采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首先,该文基于磁场调制原理,对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的径向电磁力波进行了推导计算,得出对径向电磁力波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轴向气隙磁通密度分量与径向气隙磁通密度分量,在此基础上对径向电磁力波的时空特性与频谱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得出电枢磁通密度对电机径向电磁力波的频谱特性的影响;然后,考虑到电机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次级偏心问题,揭示偏心度的大小对径向电磁力波幅值的影响,并对比不同偏心度下的电机径向磁拉力与轴向磁拉力,定量分析偏心度对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最后,为避免共振,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电机的初级进行了模态分析与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低速状态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的额定运行频率较低,不会引起初级的共振,适合用作往复式潜油电泵的驱动电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 径向电磁力波 电磁振动 偏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驱动电机扁线绕组关键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3
作者 鞠孝伟 张凤阁 +2 位作者 程远 刘光伟 崔淑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181-6198,I0029,共19页
扁线绕组具有槽满率高、导热性能好和振动噪声低等优点,目前已成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主流绕组形式之一。然而,随着电动汽车用电驱动系统高频高压化发展,扁线绕组也面临诸多挑战。该文从扁线绕组结构、交流损耗、热和冷却、绝缘和制造工... 扁线绕组具有槽满率高、导热性能好和振动噪声低等优点,目前已成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主流绕组形式之一。然而,随着电动汽车用电驱动系统高频高压化发展,扁线绕组也面临诸多挑战。该文从扁线绕组结构、交流损耗、热和冷却、绝缘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综述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扁线绕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首先,介绍现有扁线绕组拓扑结构及其设计原则,阐明扁线绕组交流损耗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交流损耗计算模型和抑制方法;其次,给出扁线绕组电机的热分布特点,并对不同冷却方案进行对比;然后,基于扁线绕组绝缘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考虑电热应力耦合作用下的扁线绕组高可靠设计方法;最后,结合绕组3D打印制造工艺研究现状,对下一代扁线绕组制造技术进行展望,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线绕组 交流损耗 冷却设计 绕组绝缘 3D打印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滑模控制器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策略 被引量:9
4
作者 任萍 朱景伟 +3 位作者 赵燕 刘银萍 荆哲 张书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01-4512,I0028,共13页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传统滑模控制方法响应速度慢、抖振大且鲁棒性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滑模控制器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策略。首先,设计全局积分滑模速度控制器(global integral sliding model speed...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传统滑模控制方法响应速度慢、抖振大且鲁棒性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滑模控制器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策略。首先,设计全局积分滑模速度控制器(global integral sliding model speed controller,GISMSC),消除系统到达滑模面的过程,提高响应速度和鲁棒性,并通过改进趋近律来减小滑模抖振;其次,设计扰动滑模观测器(disturbance sliding mode observer,DSMO),对负载和未知扰动进行观测,并前馈补偿至全局积分滑模速度控制器中,进而复合构成双滑模速度控制器,并将其作为速度外环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相结合,减小转矩脉动的同时提升其调速性能;最后,仿真和实验考虑到转速和负载突变以及电机参数失配等情况,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提高了系统调速性能,减小了转矩脉动,而且克服了电机内部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的影响,使系统具备更强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机 全局积分滑模速度控制器 扰动滑模观测器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坐标轴变换的九相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缺相容错控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晓明 郑晓钦 +3 位作者 张旭东 王海峰 金石 吴新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7-2036,I0031,共11页
多相永磁同步电机发生缺相故障后,电流畸变与内部参数变化对系统造成的干扰是无法预料的,这给无位置传感器驱动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为了实现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下缺相故障在线切换容错运行,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坐标轴变换的... 多相永磁同步电机发生缺相故障后,电流畸变与内部参数变化对系统造成的干扰是无法预料的,这给无位置传感器驱动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为了实现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下缺相故障在线切换容错运行,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坐标轴变换的多相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缺相容错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坐标轴变换建立故障后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的降阶解耦模型,并重构电机容错运行输出转矩最大时的容错电流。该建模方法适用于多相永磁同步电机任意缺相故障,且得到的数学模型与电流参考值不随故障相位置而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坐标轴变换的降阶解耦模型构建修正滑模观测器,有效提高无位置传感器缺相容错控制系统的转子位置估算精度。最后,通过一台9 kW九相永磁同步电机缺相容错试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 坐标轴变换 容错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参数不确定的永磁同步电机MTPA控制综述 被引量:20
6
作者 付兴贺 陈锐 +2 位作者 董婷 付春雨 刘光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6-807,共12页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控制方法充分利用磁阻转矩,降低电枢电流,提升系统效率,成为现代电机驱动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实际运行过程...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控制方法充分利用磁阻转矩,降低电枢电流,提升系统效率,成为现代电机驱动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机参数不确定导致MTPA控制偏离最优解,因此提高MTPA控制的鲁棒性和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着重介绍了考虑参数不确定的多种MTPA控制方法,归纳和总结了相关方法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高频信号注入法的理论核心,探讨了由信号注入法演化而来的其他方法的性能优势和应用局限,并提出一种改进的MTPA控制方案。最后,针对考虑参数不确定的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MTPA控制方法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 参数不确定 信号注入 最大转矩电流比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互穿结构Cu-W触头接触器合闸弹跳抑制
7
作者 韩颖 刘东睿 +3 位作者 张钧涵 侯春光 安跃军 李述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70-3280,I0034,共12页
为更好地抑制接触器合闸过程引起的触头弹跳现象,该文利用3D打印和熔渗技术制备立方体(cube,CB)与菱形十二面体(rhombic dodecahedron,RD)三维互穿结构的Cu-W触头材料,从材料结构参数和缓冲吸振特性角度分析触头合闸弹跳过程的影响机制... 为更好地抑制接触器合闸过程引起的触头弹跳现象,该文利用3D打印和熔渗技术制备立方体(cube,CB)与菱形十二面体(rhombic dodecahedron,RD)三维互穿结构的Cu-W触头材料,从材料结构参数和缓冲吸振特性角度分析触头合闸弹跳过程的影响机制。基于Hertz接触理论及其延伸理论,分析接触器触头的碰撞能量损耗,并测试3种Cu-W触头的应力应变曲线和阻尼性能。利用触头弹跳检测实验装置,获取不同参数下3种结构的触头合闸弹跳运动曲线。对某型号接触器进行建模,评估不同结构Cu-W触头在触头系统中的弹跳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材料结构的改变能够使触头的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发生变化。RD结构Cu-W触头具有较大的阻尼系数,在受到碰撞压缩时形变量大、内摩擦多、吸能效果好,碰撞时具有更多的能量耗散抑制触头弹跳,在高速合闸下具有更优异的抗弹跳性能。因此,RD结构Cu-W触头的应用可有效抑制触头弹跳,提升接触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器 触头弹跳 Cu-W触头 三维互穿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壁材料对直流塑壳断路器电弧开断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段薇 李静 +2 位作者 张兴菲 史炳杰 杨竣成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343-5354,共12页
塑壳断路器(MCCB)在开断过程中常采用产气材料辅助吹弧,高温电弧会侵蚀器壁产生聚合物蒸气,从而造成灭弧室内燃弧介质组氛的改变。该文通过实验发现直流塑壳断路器开断过程中出现的“电弧反冲”和“弧温回升”现象影响塑壳断路器的开断... 塑壳断路器(MCCB)在开断过程中常采用产气材料辅助吹弧,高温电弧会侵蚀器壁产生聚合物蒸气,从而造成灭弧室内燃弧介质组氛的改变。该文通过实验发现直流塑壳断路器开断过程中出现的“电弧反冲”和“弧温回升”现象影响塑壳断路器的开断性能。针对旋动式直流塑壳断路器建立了考虑电弧-电极间微观能量传质传热的磁流体动力学耦合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模拟真实触头旋动开断,研究了不同产气材料及蒸气扩散浓度对灭弧室内环境和电弧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A66中由于含有氮元素且链式中氢键数量较多,使其成为热力学及输运性质优秀的辅助灭弧材料;PA66蒸气会改善灭弧室内的流场分布,有效避免“电弧反冲”及“弧温回升”现象的发生,减少电压波动,加快熄弧速度;电弧的熄弧时间与PA66蒸气浓度并非呈完全线性关系,当PA66蒸气浓度低于10%时,3%PA66蒸气浓度电弧熄弧时间最短,当PA66蒸气浓度高于10%时,熄弧时间与蒸气浓度成反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壳断路器(MCCB) 磁流体动力学(MHD) 器壁侵蚀 产气材料 电弧反冲 弧温回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HF-PLL^(3)rd的混合式步进电机主动式阻尼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施雨 武志涛 佟文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298-7307,共10页
混合式步进电机本身阻尼极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振荡过大、甚至失步的问题。为提高步进电机的控制品质,提出一种基于三阶锁相环(third-orderphaselocked loop,PLL^(3)rd)-积分谐波滤波器(integral harmonic filter,IHF)的步进... 混合式步进电机本身阻尼极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振荡过大、甚至失步的问题。为提高步进电机的控制品质,提出一种基于三阶锁相环(third-orderphaselocked loop,PLL^(3)rd)-积分谐波滤波器(integral harmonic filter,IHF)的步进电机主动式阻尼控制方法。首先,主动式阻尼控制是利用同步d-q坐标系调节定子电流,其中控制id恒定为额定电流,调节iq生成瞬时转矩以抑制振荡。其次,为实现转速闭环达到增加电机阻尼的目的,提出一种PLL^(3)rd与IHF相结合的转速观测方法。其中,PLL^(3)rd可消除电机加减速过程中的稳态误差,而IHF可以有效滤除电机反电势中的高次谐波分量,该方法解决了传统微步控制中只减小了振荡幅度但是没有改变控制系统阻尼大小的问题。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步进电机 主动式阻尼控制 三阶锁相环 积分谐波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电流平均值改进算法的九相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开路故障诊断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旭东 郑晓钦 +3 位作者 李修东 王海峰 金石 吴新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89-1597,共9页
开路故障是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常见的电气故障,需要及时检测并精确定位,以保证多相电机系统及时切换至容错运行模式。该文针对H桥供电的多相永磁同步电机桥臂开路和绕组断相等常见开路故障,提出一种改进型相电流平均值算法。该方法将... 开路故障是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常见的电气故障,需要及时检测并精确定位,以保证多相电机系统及时切换至容错运行模式。该文针对H桥供电的多相永磁同步电机桥臂开路和绕组断相等常见开路故障,提出一种改进型相电流平均值算法。该方法将故障诊断变量由范围值改进为恒定值,无需再借助阈值辅助判断,同时有效避免了传统检测方法在空载及加载运行时的误诊断问题。最后,通过一台9kW九相永磁同步电机系统不同开路故障实验,验证了所提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永磁同步电机 开路故障 故障诊断 改进型相电流平均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串联内模扩张状态观测器的PMSM齿槽转矩补偿控制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付兴贺 顾胜东 +3 位作者 何航 付春雨 董婷 王炤恒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729-8739,共11页
为了降低齿槽转矩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串联内模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实现更准确的齿槽转矩观测和扰动补偿控制。通过齿槽转矩建模和观测器幅频特性分析,指出常规观测器存在周期性扰动观测性能差、低频扰动放大... 为了降低齿槽转矩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串联内模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实现更准确的齿槽转矩观测和扰动补偿控制。通过齿槽转矩建模和观测器幅频特性分析,指出常规观测器存在周期性扰动观测性能差、低频扰动放大、系统阶次过高以及带宽要求严格等问题。针对所提出的观测器串联式结构,开展理论推导、仿真计算、实验验证以及对比分析工作,证明了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低频扰动、内模观测器估计齿槽转矩的串联形式具有更好的扰动观测效果。将所提观测器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系统转速波动和跟踪误差降低了约40%,观测器带宽要求降低了约60%。同时,系统算法的稳定性和抗低频扰动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齿槽转矩 内模观测器 扩张状态观测器 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非同期开断电弧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翀阳 刘晓明 +2 位作者 曹云东 陈海 李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80-3489,共10页
以24kV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为对象,基于实验平台,通过高速摄像机捕捉分断过程中两断口间隙不同情况下电弧时空变化,利用图像技术提取开断过程电弧特征值,并测得开断电流与暂停恢复电压分布。引入连续过渡模型,对断口间鞘层发展与微观... 以24kV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为对象,基于实验平台,通过高速摄像机捕捉分断过程中两断口间隙不同情况下电弧时空变化,利用图像技术提取开断过程电弧特征值,并测得开断电流与暂停恢复电压分布。引入连续过渡模型,对断口间鞘层发展与微观特性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阴极表面电场强度及功率密度的计算,分析双断口间隙差异对整机系统介质恢复的影响。实验与仿真比对分析表明,串联断口间隙差异的存在将直接影响断口间电弧能量分布,其中小间隙断口电弧能量密度相对更高、金属蒸气浓度大且介质恢复能力下降,更易发生重击穿。对于24kV双断口直流真空而言,两断口间隙差存在最大临界值,当超过临界值时,小间隙断口间金属蒸气粒子不易快速消散,触头表面电场强度与功率密度高,易形成击穿薄弱点,进而导致重燃与开断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真空断路器 双断口 电弧 间隙 暂态恢复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