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的一种工业微晶玻璃成分优化初探
1
作者 尚楷浡 李铭涵 +5 位作者 李军葛 马艳平 姜宏 赵亚军 张吉亮 董闯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7-1266,共10页
本团队提出的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从结构根源上揭示了硅酸盐玻璃的成分载体,即硅酸盐玻璃的成分式由总数为16个的三价单元{M_(2)O_(3)}和四价单元{Si_(2)O_(4)}构成。本工作引入该模型,对一种工业微晶玻璃MT3A进行了成分优化,并进行玻璃... 本团队提出的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从结构根源上揭示了硅酸盐玻璃的成分载体,即硅酸盐玻璃的成分式由总数为16个的三价单元{M_(2)O_(3)}和四价单元{Si_(2)O_(4)}构成。本工作引入该模型,对一种工业微晶玻璃MT3A进行了成分优化,并进行玻璃制备和晶化,最后对样品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在获得的新的透明微晶玻璃中,MT3C的透过率为89%,抗弯强度和硬度分别为155 MPa和652 HV;MT3D的透过率为92%,抗弯强度和硬度分别为134 MPa和655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微晶玻璃 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 锂铝硅酸盐 力学性能 结构单元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表面处理综述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琦 万法琦 +3 位作者 赵会峰 熊春荣 文峰 姜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7-1055,1060,共10页
本文归纳了近年实验室研究与工业生产中玻璃表面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刻蚀、物理刻蚀、表面镀膜等的研究进展,梳理了不同种类玻璃表面处理工艺的优劣,介绍了表征玻璃表面结构、化学组成及电子态的常用分析方法。在未来的玻璃表面... 本文归纳了近年实验室研究与工业生产中玻璃表面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刻蚀、物理刻蚀、表面镀膜等的研究进展,梳理了不同种类玻璃表面处理工艺的优劣,介绍了表征玻璃表面结构、化学组成及电子态的常用分析方法。在未来的玻璃表面处理研究中,除改进现有的表面处理工艺外,还需开发新的表面处理技术。此外,微观上需重视表面化学组成与结构对玻璃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化学刻蚀 物理刻蚀 表面镀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Tm^(3+)共掺的硅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苏俊 张振华 +1 位作者 赵会峰 姜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6-531,共6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比例Yb^(3+)和Tm^(3+)的硅酸盐玻璃。吸收光谱表明,Yb^(3+)和Tm^(3+)在300~1 100 nm的吸收过程彼此不干扰。研究了玻璃样品在980 nm LD泵浦下的上转换发光行为,结果表明:Yb^(3+)/Tm^(3+)在477 nm(1G4→3H6...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比例Yb^(3+)和Tm^(3+)的硅酸盐玻璃。吸收光谱表明,Yb^(3+)和Tm^(3+)在300~1 100 nm的吸收过程彼此不干扰。研究了玻璃样品在980 nm LD泵浦下的上转换发光行为,结果表明:Yb^(3+)/Tm^(3+)在477 nm(1G4→3H6)发射强烈的上转换蓝光,在654 nm(1G4→3F4)发射较弱的红光,在795 nm(3H4→3H6)发射微弱的红外光。提高Yb^(3+)的比例均能够提高477 nm蓝光、654 nm红光和795 nm红外光的发射强度。研究分析了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光器泵浦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转换蓝光和红光发射均为三个光子过程,红外光发射为两个光子过程。分析了Yb^(3+)、Tm^(3+)在硅酸盐玻璃中上转换发光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玻璃 Yb3+、Tm3+ 上转换 发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对硅酸盐玻璃中Yb^(3+)、Tm^(3+)上转换效率的影响
4
作者 苏俊 李聪 +2 位作者 张振华 赵会峰 姜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0-434,共5页
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不同Li^+含量的掺杂Yb^(3+)、Tm^(3+)的硅酸盐玻璃样品,玻璃样品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的泵浦下能够产生477 nm的蓝光和654 nm的红光。由上转换的荧光强度和泵浦功率的双对数拟合直线得到,添加Li^+能够增加上转换过... 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不同Li^+含量的掺杂Yb^(3+)、Tm^(3+)的硅酸盐玻璃样品,玻璃样品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的泵浦下能够产生477 nm的蓝光和654 nm的红光。由上转换的荧光强度和泵浦功率的双对数拟合直线得到,添加Li^+能够增加上转换过程中Tm^(3+)向上跃迁的几率,Tm^(3+)的3F2和1G4能级的粒子数布居增加,从而提高辐射跃迁的几率。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表明Li^+的添加对玻璃基质的声子能量影响不大,却使得声子态密度减小,使上转换效率提高,从而提高Yb^(3+)、Tm^(3+)在硅酸盐玻璃中的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硅酸盐玻璃 Yb^3+、Tm^3+ 上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碱效应对Li_(2)O-Al_(2)O_(3)-SiO_(2)系玻璃结构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曾麟 黄守佳 +3 位作者 林鸿剑 赵会峰 姜宏 马艳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813-3821,共9页
本文用传统高温熔融法熔制Li_(2)O-Al_(2)O_(3)-SiO_(2)系高铝玻璃,改变碱金属氧化物n(Li_(2)O)/n(Na_(2)O)的摩尔比,运用阿基米德排水法、热膨胀仪、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测试手段和仪器,探究了混合碱金属效应对Li_(2)O... 本文用传统高温熔融法熔制Li_(2)O-Al_(2)O_(3)-SiO_(2)系高铝玻璃,改变碱金属氧化物n(Li_(2)O)/n(Na_(2)O)的摩尔比,运用阿基米德排水法、热膨胀仪、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测试手段和仪器,探究了混合碱金属效应对Li_(2)O-Al_(2)O_(3)-SiO_(2)系玻璃结构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n(Li_(2)O)/n(Na_(2)O)比例增大,混合碱金属效应对Li_(2)O-Al_(2)O_(3)-SiO_(2)系玻璃的密度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一致,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当R=0.25(R=n(Li_(2)O)/[n(Li_(2)O)+n(Na_(2)O)],摩尔比)时,出现极值,此时密度达到最大2.4474 g/cm ^(3),热膨胀系数达到最大7.8117×10^(-6)/℃;对玻璃特征温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至消失;对玻璃的析晶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对玻璃三维骨架结构中的硅氧四面体Q^(n)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氧化物 硅氧四面体 热膨胀 特征温度 混合碱效应 锂铝硅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澄清剂对高铝硅玻璃的澄清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铭涵 赵会峰 +2 位作者 潘国志 陈阔 姜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8-1002,共5页
本研究使用CelSian高温观测系统,对高铝硅酸盐玻璃的澄清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了澄清剂的种类和含量对澄清过程中气泡运动、气体吸收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种类的澄清剂而言,气泡逸出速率均会随澄清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SnO_... 本研究使用CelSian高温观测系统,对高铝硅酸盐玻璃的澄清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了澄清剂的种类和含量对澄清过程中气泡运动、气体吸收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种类的澄清剂而言,气泡逸出速率均会随澄清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SnO_2的用量增加会使玻璃液对气泡的吸收率增大,NaCl和Na_2SO_4的作用则与SnO_2相反。澄清剂通过影响气泡的逸出和吸收,进而影响最终澄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硅酸盐玻璃 澄清剂 高温观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铝引入料对高铝玻璃熔制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曾淋林 周莉 +2 位作者 王琦 潘国治 姜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59-1664,共6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高铝玻璃,在玻璃料中分别采用α-Al2O3、γ-Al2O3、Al(OH)3三种不同的氧化铝引入料,对不同晶型氧化铝及其所熔制的玻璃进行了DSC分析,利用高温热台进行熔制观测对比,并利用红外及热膨胀仪对比分析了三种氧化铝引入...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高铝玻璃,在玻璃料中分别采用α-Al2O3、γ-Al2O3、Al(OH)3三种不同的氧化铝引入料,对不同晶型氧化铝及其所熔制的玻璃进行了DSC分析,利用高温热台进行熔制观测对比,并利用红外及热膨胀仪对比分析了三种氧化铝引入料对高铝玻璃熔制过程及玻璃的结构、性能等影响。结果表明,与α-Al2O3、γ-Al2O3相比,在Al(OH)3作为氧化铝的引入料时,所熔制的高铝玻璃在工艺、玻璃结构与性能等方面表现出的综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玻璃 氧化铝晶型 物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微晶玻璃在离子交换后的去结晶相变化及机械性能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韩韩 彭瑞欣 +3 位作者 李筱凡 赵会峰 姜宏 马艳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38-3144,共7页
Li_(2)O-Al_(2)O_(3)-SiO_(2)(LAS)系微晶玻璃是一种高性能的实用微晶玻璃体系,以Li_(2)O、Al_(2)O_(3)和SiO_(2)作为主要原料,采用整体析晶法制备了以透锂长石(LiAlSi_(4)O_(10))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并采用低温离子交换单元盐浴的方法... Li_(2)O-Al_(2)O_(3)-SiO_(2)(LAS)系微晶玻璃是一种高性能的实用微晶玻璃体系,以Li_(2)O、Al_(2)O_(3)和SiO_(2)作为主要原料,采用整体析晶法制备了以透锂长石(LiAlSi_(4)O_(10))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并采用低温离子交换单元盐浴的方法,对其进行化学强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研究了LAS系微晶玻璃化学强化后的表面形貌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化学强化后此体系微晶玻璃表面出现去结晶相,维氏硬度显著降低,但抗弯强度显著提高,强化10 h时,表面出现约740 nm的非晶相层,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47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离子交换 去结晶相 维氏硬度 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硼掺杂锂铝硅玻璃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守佳 曾麟 +3 位作者 王闻之 赵会峰 姜宏 马艳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6-651,673,共7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硼含量可变的锂铝硅玻璃,并利用^(27)Al、^(11)B、^(29)Si核磁共振谱和拉曼光谱对玻璃样品进行表征。研究表明:随硼含量增加,网络中铝和硼以四配位为主,铝的配位不受硼影响,铝离子高配位比例偏高;BO_(4)的含量从57...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硼含量可变的锂铝硅玻璃,并利用^(27)Al、^(11)B、^(29)Si核磁共振谱和拉曼光谱对玻璃样品进行表征。研究表明:随硼含量增加,网络中铝和硼以四配位为主,铝的配位不受硼影响,铝离子高配位比例偏高;BO_(4)的含量从57.1%增到64.4%。通过桥氧相连的铝氧硅键的数量减少,硅氧硅键数量从34.8%增加到46.1%。氧化硼的掺入增强了网络结构的聚合度,提升了玻璃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铝硅玻璃 硼含量 ^(27)Al、^(11)B、^(29)Si核磁共振谱 硼配位 铝配位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铝硅酸盐玻璃的复合澄清剂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铭涵 赵会峰 +3 位作者 代干 潘国治 张振华 姜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3-1058,共6页
通过高温观测系统,研究了澄清剂SnO_2、CeO_2和Na_2SO_4在高铝硅酸盐系统中的作用温度,并根据高温观测研究结果选用两组复合澄清剂进行对比,讨论了复合澄清剂对澄清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玻璃澄清过程中气泡数量和尺寸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通过高温观测系统,研究了澄清剂SnO_2、CeO_2和Na_2SO_4在高铝硅酸盐系统中的作用温度,并根据高温观测研究结果选用两组复合澄清剂进行对比,讨论了复合澄清剂对澄清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玻璃澄清过程中气泡数量和尺寸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三种澄清剂在高铝玻璃中的作用温度均略低于普通钠钙硅,采用SnO_2和Na_2SO_4作为复合澄清剂时形成的梯度澄清比SnO_2和CeO_2组合形成的协同澄清作用更明显,澄清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玻璃 复合澄清剂 梯度澄清 协同澄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含量对微晶玻璃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彭瑞欣 韩韩 +2 位作者 林鸿剑 李筱凡 姜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97-3503,共7页
锂铝硅系微晶玻璃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光学、力学性能的微晶玻璃材料。本文制备了以透锂长石和二硅酸锂为主晶相的锂铝硅系透明微晶玻璃,并通过DSC、XRD与SEM研究了MgO含量对该微晶玻璃析晶行为及结构的影响,利用维氏硬度、抗弯强度等测试... 锂铝硅系微晶玻璃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光学、力学性能的微晶玻璃材料。本文制备了以透锂长石和二硅酸锂为主晶相的锂铝硅系透明微晶玻璃,并通过DSC、XRD与SEM研究了MgO含量对该微晶玻璃析晶行为及结构的影响,利用维氏硬度、抗弯强度等测试方法研究了MgO含量对该微晶玻璃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O含量(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3%,基础玻璃的析晶温度从771℃降低至729℃,析晶能力增强,微晶玻璃的结晶度从62%增加至72%,晶粒尺寸从29 nm增大至33 nm。随着MgO含量的增加,微晶玻璃中会析出β-石英固溶体,抗弯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铝硅系微晶玻璃 氧化镁 析晶性能 透锂长石 二硅酸锂 β-石英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盐溶液蚀刻法制备新型多孔纳米减反增透玻璃 被引量:6
12
作者 郝霞 李军葛 +2 位作者 潘国治 赵会峰 姜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96-1301,共6页
采用化学刻蚀法在钠钙硅平板玻璃表面制备具有减反增透性能的膜层。利用Na2SiO3、EDTA二钠、AlCl3溶液对预处理后的玻璃表面进行化学刻蚀,使玻璃表面的化学键断裂,在玻璃表面形成疏松的纳米孔状结构,利用扫描电镜对刻蚀后玻璃表面和断... 采用化学刻蚀法在钠钙硅平板玻璃表面制备具有减反增透性能的膜层。利用Na2SiO3、EDTA二钠、AlCl3溶液对预处理后的玻璃表面进行化学刻蚀,使玻璃表面的化学键断裂,在玻璃表面形成疏松的纳米孔状结构,利用扫描电镜对刻蚀后玻璃表面和断面形貌进行观察,通过对玻璃表面空隙及断面膜层厚度的调控实现入射光在传递过程中产生相消干涉,获得减反增透效果。固定刻蚀液浓度和刻蚀时间,样品透过率随刻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固定刻蚀液浓度和刻蚀温度,样品透过率随刻蚀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通过调节刻蚀液浓度,刻蚀时间和温度,可制备得到不同透过率和微观结构的减反射样品。使用EDS能谱和红外光谱对玻璃的刻蚀机理进行了研究和验证。在80℃实验条件下,经6 h的溶液刻蚀后,在玻璃表面形成宽为20~30 nm,厚度为100~200 nm分布比较均匀的纳米孔状结构,玻璃的平均透过率达98.5%,比原始基片提高了8%,雾度由原来的0.20%增加到4.97%,蚀刻前后玻璃成分基本无变化,玻璃的光学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反增透玻璃 化学刻蚀 透过率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含量对全氧燃烧浮法玻璃结构弛豫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詹伟涛 贺建雄 +1 位作者 王艺臻 姜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62-2065,共4页
采用红外光谱法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法研究了羟基含量对全氧燃烧浮法玻璃结构弛豫的影响。在540℃以上发现了类似于金属玻璃的α弛豫现象。通过Arrhenius方程拟合得出,气氛比(H_2O与CO_2气体体积比)为2∶1的全氧燃烧浮法玻璃、气氛比... 采用红外光谱法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法研究了羟基含量对全氧燃烧浮法玻璃结构弛豫的影响。在540℃以上发现了类似于金属玻璃的α弛豫现象。通过Arrhenius方程拟合得出,气氛比(H_2O与CO_2气体体积比)为2∶1的全氧燃烧浮法玻璃、气氛比为1∶1的全氧燃烧浮法玻璃和空气助燃浮法玻璃的激活能分别为4.74eV、5.82eV和7.50eV。由组态熵模型拟合的全氧燃烧浮法玻璃的组态熵值高于空气助燃浮法玻璃,且气氛比为2∶1的全氧燃烧浮法玻璃的组态熵值高于气氛比为1∶1的全氧燃烧浮法玻璃,说明全氧燃烧浮法玻璃的内部结构相比空气助燃浮法玻璃更加无序,而增加全氧燃烧熔窑内的水含量使全氧燃烧浮法玻璃的内部结构更无序,这也印证了羟基含量会对全氧燃烧浮法玻璃的结构弛豫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氧燃烧浮法玻璃 羟基含量 激活能 组态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浮法玻璃在线CVD制备SnO_2∶Sb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永红 张振华 +3 位作者 赵会峰 陈峰 刘晓娟 姜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56-1860,共5页
利用模拟在线CVD镀膜的实验设备,通过改变原料参数而在玻璃表面制备了ATO系列薄膜样品,并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XRD、SEM及方块电阻计等测试手段研究参数变化对膜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参数下,所制备的薄膜... 利用模拟在线CVD镀膜的实验设备,通过改变原料参数而在玻璃表面制备了ATO系列薄膜样品,并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XRD、SEM及方块电阻计等测试手段研究参数变化对膜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参数下,所制备的薄膜均为四方相金红石型结构;当Sb掺杂量为3wt%,Sn/H2O摩尔比为2∶1时,制备出的薄膜样品性能表现为:可见光透过率为79.25%;方块电阻为20Ω·□-1;遮蔽系数为0.66,其在保证良好采光的同时具备一定遮阳及低辐射性能,可满足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在线CVD镀膜 锑掺杂 遮阳 低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需热处理高炉渣微晶玻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蒲华俊 曾淋林 +4 位作者 徐晓东 贺建雄 谢东恒 赵会峰 姜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47-1553,共7页
采用熔融法熔制具有金色星点的微晶玻璃,制备过程无需热处理。利用DSC-TG、XRD、SEM、EDS、TEM、BSE、FTIR和热膨胀研究该微晶玻璃配合料的高温熔制过程和不同熔制温度、保温时间对微晶玻璃晶体含量、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采用熔融法熔制具有金色星点的微晶玻璃,制备过程无需热处理。利用DSC-TG、XRD、SEM、EDS、TEM、BSE、FTIR和热膨胀研究该微晶玻璃配合料的高温熔制过程和不同熔制温度、保温时间对微晶玻璃晶体含量、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配合料在850℃生成钙铝黄长石晶体并在1010℃逐渐转变为辉石,配合料在1200℃时大量熔化,仅含有熔点较高的正方铬铁矿石,随着温度的升高,正方铬铁矿溶解,玻璃液中析出绿铬石晶体;晶体含量随着熔制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高温熔制 建筑装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红外强吸收钠硼硅玻璃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国治 张振华 +2 位作者 符有杰 赵会峰 姜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53-1757,1764,共6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在钠硼硅玻璃体系中掺入稀土与金属氧化物制备了紫外红外强吸收的节能环保玻璃,并研究了不同稀土与金属氧化物掺杂量对玻璃光学、热学及结构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保证一定可见光透过率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稀土与金属... 采用高温熔融法,在钠硼硅玻璃体系中掺入稀土与金属氧化物制备了紫外红外强吸收的节能环保玻璃,并研究了不同稀土与金属氧化物掺杂量对玻璃光学、热学及结构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保证一定可见光透过率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稀土与金属氧化物的量可提高紫外红外吸收:随着CeO_2和TiO_2共掺杂量增加,玻璃的紫外透过率随着掺杂量增加而明显下降,而近红外透过率却上升;随着Fe_2O_3和SnO_2共掺杂量增加,玻璃的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透过率随着掺杂量增加而明显下降;当CeO_2、TiO_2、Fe_2O_3和SnO_2掺杂质量百分数分别约为0.6%、1%、0.6%和1%时,紫外平均透过率Tuv≤5%,近红外平均透过率Tir≤20%;同时,此钠硼硅玻璃热学和机械性能等较好于普通钠钙硅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硼硅玻璃 本体掺杂 紫外吸收 红外吸收 节能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阳可控性低辐射玻璃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峰 姜宏 +2 位作者 赵会峰 张振华 鲍思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1,共5页
本研究通过常压CVD法在玻璃基板上分别镀制单层SnO2∶Sb(ATO)薄膜和SnO_2∶F(FTO)/ATO复合薄膜,研究单层ATO薄膜和复合薄膜对玻璃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层ATO薄膜和复合薄膜均为四方金红石型多晶SnO_2薄膜,且结晶性能良好,结晶度... 本研究通过常压CVD法在玻璃基板上分别镀制单层SnO2∶Sb(ATO)薄膜和SnO_2∶F(FTO)/ATO复合薄膜,研究单层ATO薄膜和复合薄膜对玻璃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层ATO薄膜和复合薄膜均为四方金红石型多晶SnO_2薄膜,且结晶性能良好,结晶度高。单层ATO薄膜可明显降低玻璃的透过率,改善玻璃的导电性和遮阳性。复合薄膜相对于单层ATO薄膜,导电性、遮阳性和辐射性能均有较大的提升,薄膜电阻率、遮阳系数和辐射率随着复合薄膜膜厚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薄膜晶粒增大。当复合薄膜厚度为821nm时,薄膜电阻率为4.9×10^(-4)Ω·cm,遮阳系数和辐射率分别为0.50和0.06,远红外反射率达到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CVD FTO/ATO复合薄膜 遮阳系数 辐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增韧锌尖晶石-透辉石微晶玻璃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竞一 王闻之 +4 位作者 王其琛 符有杰 段佳岐 李铭涵 姜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8-1465,共8页
本文以SiO2、Al2O3、ZnO、CaO、MgO为主要原料制备锌尖晶石-透辉石体系微晶玻璃,利用自增韧技术提高了该体系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各热处理工艺参数对该体系微晶玻璃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微晶玻璃的晶相比例、微观形... 本文以SiO2、Al2O3、ZnO、CaO、MgO为主要原料制备锌尖晶石-透辉石体系微晶玻璃,利用自增韧技术提高了该体系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各热处理工艺参数对该体系微晶玻璃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微晶玻璃的晶相比例、微观形貌与其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透辉石相比例可显著提高微晶玻璃断裂韧性,但比例过高则会降低微晶玻璃抗弯强度,因此制备高韧性、高抗弯强度的微晶玻璃时需要柱状晶体交错和粒状晶体填充其间隙,起到协同强化的作用。基础玻璃经750℃保温2 h+810℃保温2 h+880℃保温2 h+950℃保温2 h后,微晶玻璃断裂韧性达5.1 MPa·m^(1/2),抗弯强度达255 MPa,维氏硬度为8.3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尖晶石-透辉石微晶玻璃 自增韧 断裂韧性 抗弯强度 热处理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坩埚腐蚀对CaO-MgO-Al2O3-SiO2系高炉渣微晶玻璃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蒲华俊 曾淋林 +3 位作者 贺建雄 赵会峰 田瑞平 姜宏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44,共7页
以某公司炼钢尾矿高炉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分别在石英坩埚和刚玉坩埚中熔制Ca O-Mg O-Al_2O_3-SiO_2(CMAS)系微晶玻璃,利用XRF、XRD、DSC、SEM、ED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坩埚材料在不同坩埚利用率时对微晶玻璃成分、显微结构及... 以某公司炼钢尾矿高炉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分别在石英坩埚和刚玉坩埚中熔制Ca O-Mg O-Al_2O_3-SiO_2(CMAS)系微晶玻璃,利用XRF、XRD、DSC、SEM、ED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坩埚材料在不同坩埚利用率时对微晶玻璃成分、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温玻璃熔体对石英坩埚和刚玉坩埚的侵蚀作用会分别导致基础玻璃中SiO_2和Al_2O_3含量的提高,改变微晶玻璃的析晶机制;SiO_2含量的增加使微晶玻璃显微硬度和抗弯强度升高,Al_2O_3含量的增加使微晶玻璃密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坩埚 刚玉坩埚 微晶玻璃 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红外及自清洁的多功能镀膜玻璃的制备 被引量:2
20
作者 鲍思权 姜宏 +2 位作者 赵会峰 张振华 王琦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628-3632,共5页
以钛酸异丙酯[Ti(OC_4H_7)_4,TTIP]、单丁基三氯化锡[C_4H_9SnCl_3,MBTC]及三氟乙酸[CF_3COOH,TFA]作为反应前驱体,利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具有反射红外及自清洁功能的多功能TiO_2/SnO_2∶F复合膜镀膜玻璃。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 以钛酸异丙酯[Ti(OC_4H_7)_4,TTIP]、单丁基三氯化锡[C_4H_9SnCl_3,MBTC]及三氟乙酸[CF_3COOH,TFA]作为反应前驱体,利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具有反射红外及自清洁功能的多功能TiO_2/SnO_2∶F复合膜镀膜玻璃。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近红外光区反射光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了反应物TTIP的流量变化及SnO_2∶F薄膜对TiO_2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TIP流量的增大,TiO_2/SnO_2∶F在高频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逐渐提高,但其光降解甲基橙的性能先提高后降低;SnO_2∶F薄膜可以改善复合膜中TiO_2的致密性,提高TiO_2在近红外的反射率,同时TiO_2/SnO_2∶F复合膜可以有效延长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时间,从而提高了TiO_2薄膜的光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 TiO2/SnO2∶F复合膜 反射红外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