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芳纶上浆剂对聚三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智鹏 扈艳红 +1 位作者 杜磊 刘冬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3,42,共8页
目的研究国产芳纶纤维DAF-III表面上浆剂的主要成分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方法用丙酮溶剂抽提纤维一定时间,分析对比去除上浆剂前后的纤维和抽提溶液,并制备DAF-III增强的聚三唑树脂复合材料,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国产... 目的研究国产芳纶纤维DAF-III表面上浆剂的主要成分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方法用丙酮溶剂抽提纤维一定时间,分析对比去除上浆剂前后的纤维和抽提溶液,并制备DAF-III增强的聚三唑树脂复合材料,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国产DAF-III芳纶纤维的主体结构是聚酰胺苯并咪唑,表面上浆剂主要组分是脂肪族酯类低聚物。溶剂抽提去除了纤维表面大部分上浆剂,裸露的纤维本体存在制备过程中形成的沿纤维方向的大量沟壑;去除上浆剂后,复合材料的ILSS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81.2%和56.20%。结论纤维表面上浆剂对纤维以及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显著,纤维与树脂通过机械锚合和氢键作用改善界面粘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浆剂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聚酰胺苯并咪唑 DOMESTIC ARAMID fiber (DAF-I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孔炭微球/MoS2/S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陶颖卿 孔振凯 +3 位作者 魏艳菊 王际童 乔文明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9-357,共9页
目前锂硫电池的应用仍受活性物质硫和放电产物的绝缘性、中间产物聚硫化物的穿梭以及硫正极在循环过程中较大的体积变化等问题限制。本文以导电中孔炭微球(MCM)为载体材料,将极性的MoS2均匀地负载于MCM框架中,作为高效的硫正极载体材料... 目前锂硫电池的应用仍受活性物质硫和放电产物的绝缘性、中间产物聚硫化物的穿梭以及硫正极在循环过程中较大的体积变化等问题限制。本文以导电中孔炭微球(MCM)为载体材料,将极性的MoS2均匀地负载于MCM框架中,作为高效的硫正极载体材料。结果表明,与MCM/S正极相比,添加了MoS2的MCM/MoS2/S复合正极表现出更高的容量、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其中添加12.4wt.%的MoS2表现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此外,MoS2在硫正极的工作电压窗口内具有电化学活性,可以提供附加容量,且能在醚系电解液中保持稳定的放电容量。当用MoS2替代部分非电化学活性的载体时,可以提高硫正极的整体容量。这种利用电化学活性的载体提高电极整体容量的思路为进一步提高硫正极的电化学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孔炭微球 锂硫电池 硫正极 MOS2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型单乙烯基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勇 周燕 +3 位作者 黄福伟 王灿锋 沈学宁 黄发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31-1836,共6页
用环戊基三氯硅烷合成不完全缩合三羟基硅氧烷[(C5H9)7Si7O9(OH)3],再以乙烯基三氯硅烷和不完全缩合三羟基硅氧烷为原料,以四氢呋喃和三乙胺为混合溶剂,通过"顶角-戴帽"反应合成了笼型单乙烯基倍半硅氧烷,即1,3,5,7,9,11,13-... 用环戊基三氯硅烷合成不完全缩合三羟基硅氧烷[(C5H9)7Si7O9(OH)3],再以乙烯基三氯硅烷和不完全缩合三羟基硅氧烷为原料,以四氢呋喃和三乙胺为混合溶剂,通过"顶角-戴帽"反应合成了笼型单乙烯基倍半硅氧烷,即1,3,5,7,9,11,13-七环戊基-15-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VinylPOSS)。利用FTIR、1H NMR、29Si NMR、13C NMR、元素分析、WAXD和TGA表征了VinylPOSS的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Vinyl-POSS的产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当反应时间为10 h时,产率高达90%;其在弱极性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5%失重温度为283℃,800℃残留率为56%,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研究了VinylPOSS和高含氢硅油(HHSF)的反应性,结果表明VinylPOSS能与含氢硅油发生α、β加成反应,且以β加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型单乙烯基倍半硅氧烷 热稳定性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NTs改性复合超疏水涂层及其耐化学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静 张衍 +1 位作者 刘育建 方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55,共6页
以低表面能聚甲基苯基硅氧烷共聚改性的环氧树脂为基体,纳米SiO2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填料,制备了具有耐化学介质特性的复合超疏水涂层。研究表明,有机硅共聚改性环氧树脂基体接触角为101°,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较高的硬度;复合... 以低表面能聚甲基苯基硅氧烷共聚改性的环氧树脂为基体,纳米SiO2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填料,制备了具有耐化学介质特性的复合超疏水涂层。研究表明,有机硅共聚改性环氧树脂基体接触角为101°,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较高的硬度;复合涂层具有明显的类荷叶表面微-纳米二级结构;当MWCNTs的含量为3wt%时,涂层的接触角可达154°,滚动角为5°;在80℃下,2500ppm的含硼水溶液中浸泡15h后,未经MWCNTs改性涂层的接触角降至143°,失去了超疏水性能,50h后,降至98°,基本失去了疏水性。经MWCNTs改性后的EPPM3涂层,浸泡15h后,仍保留完好的二级微-纳米结构,接触角仍高达151°;浸泡50h后,接触角降至132°,仍具有较高的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环氧树脂 超疏水 多壁碳纳米管 耐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孔结构和表面含氧官能团对甲醛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姚炜屹 王际童 +1 位作者 乔文明 凌立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7-703,共7页
通过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热处理和氧化改性得到具有不同比表面积、孔结构以及含氧官能团的ACF样品,并对这一系列样品进行甲醛吸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沥青基活性炭纤维(P-ACF)OG-5A具有最小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具有最大的甲醛穿透容量... 通过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热处理和氧化改性得到具有不同比表面积、孔结构以及含氧官能团的ACF样品,并对这一系列样品进行甲醛吸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沥青基活性炭纤维(P-ACF)OG-5A具有最小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具有最大的甲醛穿透容量。通过回归分析表明,ACF样品的甲醛穿透容量主要由孔径为0.9~1.8nm的孔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来决定,而不是取决于总比表面积和总孔容。P-ACFOG-7A的氧化改性显著提高了样品的甲醛吸附能力,其中浓HNO3改性后提升效果最为明显,改性后穿透容量为58.21mg/g,是未改性样品穿透容量的2.5倍。氧化改性ACF表面含氧量的增加使得甲醛吸附能力增强,进一步通过Boehm滴定实验和回归分析表明酸性含氧官能团(酚羟基、内酯基、羧基等)数量的增加是ACF样品甲醛吸附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酸性含氧官能团富含C=O、C—OH等亲水基团,对甲醛的吸附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甲醛吸附 孔结构 酸性含氧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炔丙基乙炔基苯胺衍生的聚三唑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江松达 万里强 +1 位作者 周晓辉 黄发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1,29,共6页
采用间氨基苯乙炔和溴丙炔反应合成了N,N-二炔丙基-3-乙炔基苯胺(DPEA),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再以DPEA和多官能团叠氮单体为原料制备了新型聚三唑(PTA-23、PTA-33)树脂,表征了树脂的溶解性、固化行为... 采用间氨基苯乙炔和溴丙炔反应合成了N,N-二炔丙基-3-乙炔基苯胺(DPEA),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再以DPEA和多官能团叠氮单体为原料制备了新型聚三唑(PTA-23、PTA-33)树脂,表征了树脂的溶解性、固化行为、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TA-23和PTA-33树脂能够溶于多种常用有机溶剂,在80℃以下就能固化;固化后的PTA-33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热分解温度(T_(d5))分别为329℃和367℃,其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达到158 MPa和9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炔丙基-3-乙炔基苯胺 聚三唑树脂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柔性链端炔基POSS(POSS-LA)的合成及对含硅芳炔树脂的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步晓君 周燕 黄发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29,36,共7页
通过水解缩聚、巯烯加成及酯化反应合成了八(十一烷酸丁炔醇酯基硫醚丙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LA),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对POSS-LA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用POSS-LA与含硅芳炔树脂(PSA)共混制得改性树脂LP-P... 通过水解缩聚、巯烯加成及酯化反应合成了八(十一烷酸丁炔醇酯基硫醚丙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LA),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对POSS-LA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用POSS-LA与含硅芳炔树脂(PSA)共混制得改性树脂LP-PSA,并对改性LP-PSA树脂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改性LP-PSA固化物的强度及韧性随POSS-LA的加入而提高。当POSS-LA的质量分数为15%时,弯曲强度可提升86%,冲击断裂能可提升91%。此外,LP-PSA固化物还显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T_(d5)>4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炔基倍半硅氧烷 含硅芳炔树脂 增强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改性聚三唑胶黏剂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路路 万里强 +2 位作者 黎迎春 舒达 黄发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8-794,共7页
本文通过环氧树脂E51与叠氮化钠反应,合成叠氮化环氧树脂(E51-N_3),并采用多种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合成的E51-N_3与N, N, N’, N’-四炔丙基-4, 4’-二氨基-二苯甲烷(TPDDM)、联苯二苄叠氮(BPDBA)反应,制备改性聚三唑胶黏剂,并... 本文通过环氧树脂E51与叠氮化钠反应,合成叠氮化环氧树脂(E51-N_3),并采用多种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合成的E51-N_3与N, N, N’, N’-四炔丙基-4, 4’-二氨基-二苯甲烷(TPDDM)、联苯二苄叠氮(BPDBA)反应,制备改性聚三唑胶黏剂,并研究单体配比对其固化行为、热性能、粘结性以及耐湿热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聚三唑胶黏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随着E51-N_3加入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热分解温度(T_(d5))基本不变,在常温下的拉伸剪切强度为20.9MPa,比改性前提高37%。与环氧树脂E51/DDM体系相比,改性聚三唑胶黏剂具有优异的高温粘结性及耐湿热老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三唑 环氧树脂 改性 耐高温胶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响应油水分离共聚物膜的合成及分离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宋雅萍 金玲 +2 位作者 管欣悦 王朝锋 李欣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3,共8页
以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co-甲基丙烯酸羟乙酯-co-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P(DMAEMA-co-HEMA-co-DMA)),通过浸渍法将聚合物、聚合物/SiO2涂覆在不锈钢网表面获得pH响应油水分离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以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co-甲基丙烯酸羟乙酯-co-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P(DMAEMA-co-HEMA-co-DMA)),通过浸渍法将聚合物、聚合物/SiO2涂覆在不锈钢网表面获得pH响应油水分离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接触角测量仪测试分析了聚合物涂覆不锈钢网的表面形貌和润湿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表面元素进行了表征;红外测油仪测试膜的油水乳液分离能力。结果表明:经修饰的不锈钢网表面润湿性能随pH变化而改变,这与XPS的测试结果相符。油水分离实验表明,SiO2的加入会使材料的亲水疏油和亲油疏水性能大大提高,当其质量分数为3%时,通过红外测油仪测得分离前后乳液中的正己烷浓度变化,可知分离效率大于99%;动态光散射仪测定分离前后的乳液粒径,证明了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膜 pH响应性聚合物 SIO2 润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耐高温含硅芳炔树脂化学流变行为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键 邓诗峰 +1 位作者 尤欣桐 周小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28,共5页
锌粉催化合成的新型含硅芳炔树脂(PSEA)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介电性能以及优异的加工性能,适用于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工艺。对该树脂的化学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用平板小刀法研究树脂凝胶时间(tgel)与温度的关系,建立凝胶方程模型;... 锌粉催化合成的新型含硅芳炔树脂(PSEA)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介电性能以及优异的加工性能,适用于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工艺。对该树脂的化学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用平板小刀法研究树脂凝胶时间(tgel)与温度的关系,建立凝胶方程模型;用旋转黏度计和平板流变仪研究树脂流变特性与温度的关系,根据黏度-时间-温度的关系构建Dual-Arrhenius黏度方程模型,可为RTM成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芳炔树脂 化学流变性 凝胶时间 RTM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