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彭洁 秦绪军 +2 位作者 陈宏莉 王钊 海春旭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3期548-550,共3页
探讨了在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课前资料准备和实验课中有关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中针对课前准备,从实验大纲制定、教材使用与管理、实验备课管理、实验教具准备、教师心理状态准备、教师语... 探讨了在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课前资料准备和实验课中有关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中针对课前准备,从实验大纲制定、教材使用与管理、实验备课管理、实验教具准备、教师心理状态准备、教师语言准备六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所应用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兴趣教学法、互动性教学法、培养创新意识教学法分别进行论述。也探讨在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体会,即教师应从认真的课前准备、规范的教学程序、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效的师生互动五方面进行提高,以确保教学准确、高效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卫生毒理学 实验教学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布局引起实验动物电磁剂量变化的仿真
2
作者 郭娟 杜丹 +1 位作者 李静 林加金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9-99,共11页
针对多频点、大样本量生物电磁暴露系统中剂量差异特征不明确的问题,采用生物电磁仿真软件Sim4Life建立了4种对比仿真环境,仿真频率点为1.8 GHz、2.4 GHz、3.6 GHz和5.8 GHz,对实验小鼠的散射电场和全身平均比吸收率(Whole body average... 针对多频点、大样本量生物电磁暴露系统中剂量差异特征不明确的问题,采用生物电磁仿真软件Sim4Life建立了4种对比仿真环境,仿真频率点为1.8 GHz、2.4 GHz、3.6 GHz和5.8 GHz,对实验小鼠的散射电场和全身平均比吸收率(Whole body average 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WBASAR)进行了仿真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受到电磁散射的影响,邻近布局中实验动物的WBASAR值随空间分布变化,变化规律与激励电场的分布趋势相似;激励电场是引起WBASAR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WBASAR值的变化还受到频率的影响,高“身体尺寸-波长”比值抑制WBASAR值的变化。针对实验动物的电磁剂量变化特征,提出了降低群体剂量不确定性的设计建议。本研究为生物电磁实验平台的设计提供了剂量评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布局 变化 全身平均比吸收率 剂量 电磁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部分地区长角血蜱的鉴定及其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琳 贺真 +5 位作者 陆振华 韩婧 周琦 李瑞山 孙世伟 邵中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为比较陕西省渭南市和商洛市长角血蜱的核糖体基因差异,探讨长角血蜱的分子鉴定方法,先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蜱的形态结构进行形态学鉴定确认。再对长角血蜱的18S、ITS1、5.8S、ITS2和28S核糖体序列进行测定,比对与边缘革蜱等常见蜱种的... 为比较陕西省渭南市和商洛市长角血蜱的核糖体基因差异,探讨长角血蜱的分子鉴定方法,先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蜱的形态结构进行形态学鉴定确认。再对长角血蜱的18S、ITS1、5.8S、ITS2和28S核糖体序列进行测定,比对与边缘革蜱等常见蜱种的基因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基因多态性,筛选有效标记。结果显示,核糖体5.8S序列不能区分不同种属的蜱虫,18S、28S、ITS1和ITS2序列可区分不同种属的蜱虫。虽然ITS1和ITS2多态性高于18S,但是18S不仅可以将国内和国外长角血蜱区分开,还可以区分国内不同地域的长角血蜱。18S序列区分不同长角血蜱地域株能力最强,可作为长角血蜱分子鉴定的有效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核糖体基因 系统发育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化学救援”案例式教学改革与实施
4
作者 张晓迪 刘瑞 +5 位作者 曹猛 谢清华 吴昊 尹文 海春旭 刘江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0期110-114,共5页
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新时代高等教育力量,适应实战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学教育改革要求,解决院校理论授课与实战任务贴合不紧密的问题,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授课中以“化学救援”案例式教学为例,进行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增加实践课程... 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新时代高等教育力量,适应实战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学教育改革要求,解决院校理论授课与实战任务贴合不紧密的问题,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授课中以“化学救援”案例式教学为例,进行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增加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教学改革与实施。在收集设计典型化学救援案例中,根据实际需求列举关键现实问题,以学员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情景式分组讨论形式,提出解决方案,集体总结评价等是课程改革与实施的重要创新。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式教学课内实践,进行课堂内外有效衔接,为理论知识巩固与实践能力强化提供有效途径,达到显著的育人效果,很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示范作用,为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救援 案例式教学 实践教学 问题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医大学面向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柏桦 张伟 +5 位作者 刘瑞 张晓迪 李文丽 彭洁 张涛 海春旭 《西北医学教育》 2016年第2期193-196,共4页
在军队变革大背景和医学教育新趋势下,分析我军目前军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军队创新性人才特征、教学方法新特点、优化课程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军医大学紧贴部队需求,不断深化创新意识,努力寻求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为军队改革... 在军队变革大背景和医学教育新趋势下,分析我军目前军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军队创新性人才特征、教学方法新特点、优化课程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军医大学紧贴部队需求,不断深化创新意识,努力寻求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为军队改革教育实施方案、培养新形势下实战型军事医学人才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医大学 实战型人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医大学防化医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改革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文丽 张伟 +2 位作者 柏桦 王欣 海春旭 《西北医学教育》 2014年第6期1172-1175,共4页
防化医学是军医大学的必修课,是军事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分体现军事特色的重点课程之一。本文对防化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平战时突发化学恐怖、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军队医学人... 防化医学是军医大学的必修课,是军事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分体现军事特色的重点课程之一。本文对防化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平战时突发化学恐怖、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军队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化医学 教学 实践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精简波段的高光谱血液数据检测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蕊 杨凡超 +3 位作者 刘颖 李大湘 甘玉泉 严敏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74-79,共6页
针对传统的血迹检测方法检测不精确且具有破坏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血迹数据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血液与类血液红色物质的特征峰筛选的方式进行谱段抽取,实现类血迹红色物质和血迹高光谱数据的波段选择,达到谱段数量精简的效果;... 针对传统的血迹检测方法检测不精确且具有破坏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血迹数据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血液与类血液红色物质的特征峰筛选的方式进行谱段抽取,实现类血迹红色物质和血迹高光谱数据的波段选择,达到谱段数量精简的效果;通过光谱角匹配算法对类红色血迹物质与真实血迹高光谱数据匹配识别,以实现血迹无损检测。在血迹与类血迹红色物质上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大幅降低血液检测所需谱段数量,并且具备更高的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血迹 波段精简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医大学不同专业学员对流行病学案例式教学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昆 张维璐 +3 位作者 张磊 宋姝璇 龙泳 邵中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5期811-815,共5页
目的掌握军医大学不同专业学员对流行病学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的认知情况,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和分析不同专业学员对流行病学课程中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态度和认知情况。结果军医大学5个专业205名学员对流行病学... 目的掌握军医大学不同专业学员对流行病学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的认知情况,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和分析不同专业学员对流行病学课程中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态度和认知情况。结果军医大学5个专业205名学员对流行病学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认可度高达88.78%,课堂上给出教学案例,且案例以视频和文字材料相结合的形式出现更受欢迎;不同专业学员之间对教学案例的呈现形式、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专业知识和能力诉求重点等流行病学课程学习认知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流行病学课程教学中建议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增强不同专业学员授课案例的代表性和针对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案例教学 调查问卷 医学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科研素养提升教学模式探讨——以《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维璐 邵中军 +4 位作者 苏海霞 王安辉 王波 吉兆华 龙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552-556,共5页
目的总结、评价硕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课程,为完善授课内容和模式,提高满意度,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授课内容、课程学习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课题设计模块、使用教材四个方面对该课程进... 目的总结、评价硕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课程,为完善授课内容和模式,提高满意度,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授课内容、课程学习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课题设计模块、使用教材四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评价。结果问卷共192份,学生对本课程兴趣浓厚,需求迫切,对教学内容、模式和教材满意度都较高。应届生的需求显著高于参加过工作的学生。该课程能有效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提高资料分析及结果解释能力、对其科研选题和科研设计有指导作用。结论研究生科研素养提升教学模式改革成效显著,能有效提高其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科研写作与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临床流行病学 教学模式 科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诱导BRL-3A细胞胰岛素抵抗中氧化应激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磊 杨帆 +4 位作者 董雨函 王帅 王欣 海春旭 李文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 以BRL-3A细胞(大鼠肝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中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25,50,100,200,400μmol/L的PA处理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水平,并用酶标仪检测CAT、T-AOC... 目的 以BRL-3A细胞(大鼠肝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中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25,50,100,200,400μmol/L的PA处理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水平,并用酶标仪检测CAT、T-AOC、MDA、GSH水平。结果PA作用可以显著增加细胞内ROS的水平,并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A诱导的IR模型细胞MDA水平明显增高,细胞内及培养液T-AOC均明显下降,CAT活力(0.30 U/ml)明显降低。结论 棕榈酸诱导胰岛素抵抗过程中氧化指标升高,抗氧化指标降低,提示IR形成中伴随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胰岛素抵抗 BRL-3A细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构建肝细胞癌相关miRNA-mRNA调控网络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祥宇 李怡君 +5 位作者 周灏溦 伍维康 付婷 贺真 邵中军 张维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201-208,共8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发病机制,为HCC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鉴定HCC样本与癌旁组织样本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与mRNA。通过miRDB、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并与差异mRNA取交集确...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发病机制,为HCC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鉴定HCC样本与癌旁组织样本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与mRNA。通过miRDB、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并与差异mRNA取交集确定目标基因。使用FunRich软件预测在HCC差异表达miRNA中的潜在转录因子。利用Bioconductor中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功能注释和途径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前20个枢纽基因进行表达验证和生存分析。结果对375例HCC样本、50例癌旁样本进行差异miRNA分析,共鉴定出300个差异表达的miRNA。对374例HCC样本、50例癌旁样本进行差异mRNA分析,共鉴定出1106个差异表达的mRNA。分别在上调的和下调的miRNA中选择20个差异表达最显著的miRNA预测其靶基因。对131个候选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与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碳代谢以及催乳素信号通路等途径有关。结论在肝细胞癌中异常表达的miRNA-mRNA通路可能成为肝细胞癌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ICRORNA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家听查课的预防医学课堂教学质量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郎海洋 王建钰 +1 位作者 麻秋伟 郑刚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分析2019年春季学期空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采用比较研究法及定量与和定性分析法,针对课堂教学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专家评语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55次听查课中,教学质量评分优秀68人次,占43.9%,良好82人次,占5... 目的分析2019年春季学期空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采用比较研究法及定量与和定性分析法,针对课堂教学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专家评语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55次听查课中,教学质量评分优秀68人次,占43.9%,良好82人次,占52.9%,及格5人次,占3.2%,无不及格情况。结论我校预防医学课堂教学质量整体评价良好,但仍有部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员课堂授课质量存在突出问题,需各方重点关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制定针对性的提升方案和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预防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墩果酸-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对BRL-3A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金磊 王帅 +5 位作者 于卫华 刘江正 刘瑞 孔德钦 姬秋和 李文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268-1273,共6页
目的研究自组装颗粒物理性征及其对BRL-3A细胞毒性作用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壳聚糖制备成纳米颗粒储备液(10μg/ml)并行倍比稀释后检测其对BRL-3A细胞活力影响,以壳聚糖纳米颗粒为载体与齐墩果酸自组装,同时观察齐墩果酸自组装... 目的研究自组装颗粒物理性征及其对BRL-3A细胞毒性作用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壳聚糖制备成纳米颗粒储备液(10μg/ml)并行倍比稀释后检测其对BRL-3A细胞活力影响,以壳聚糖纳米颗粒为载体与齐墩果酸自组装,同时观察齐墩果酸自组装后物理性征变化。将BRL-3A细胞分为齐墩果酸(OA)组及齐墩果酸-壳聚糖纳米颗粒(nanoOA)组,分别施加0,6.25,12.5,25,50,100μg/ml OA和nanoOA。检测干预3,6,12,24 h后细胞相对活力变化,及各组作用24 h后细胞活性氧水平(ROS)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壳聚糖纳米颗粒对BRL-3A细胞相对活力无影响(P<0.05),自组装后可明显提高OA溶解度。与0μg/ml组相比,高浓度OA组(50,100μg/ml)BRL-3A细胞相对活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ROS和MDA水平明显增加(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而不同浓度nanoOA作用后BRL-3A细胞相对活力没有明显改变,ROS水平增加(P<0.05),MDA水平未见明显增加(P>0.05),且除0μg/ml外,与同浓度OA组相比ROS、MDA水平较低(P<0.05)。结论壳聚糖纳米颗粒具有生物安全性,自组装后可改善OA的水溶性,并减少OA对细胞活力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齐墩果酸 氧化应激 活性氧 纳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卫生资源投入的公平性与减贫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勃 杨睿宸 +3 位作者 李京豪 冯军强 王蕊 张丝雨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2期173-178,共6页
2020年中国已全面脱贫,但贫困人口仍然存在。因病致贫是中国贫困发生的重要原因,更进一步减轻因病致贫、防止因病返贫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为了解卫生资源投入的公平性在脱贫县与非贫困县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和卫生资源投入的减贫效应,... 2020年中国已全面脱贫,但贫困人口仍然存在。因病致贫是中国贫困发生的重要原因,更进一步减轻因病致贫、防止因病返贫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为了解卫生资源投入的公平性在脱贫县与非贫困县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和卫生资源投入的减贫效应,并由此提出因病致贫/返贫的政策建议,以陕西省脱贫县为例,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比脱贫县与非贫困县卫生资源投入的公平性;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深入挖掘卫生资源投入差异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脱贫县与非贫困县卫生资源投入存在公平性差异,二者卫生技术人员数投入差异较床位数投入大,且公平性差异逐渐缩小;脱贫县卫生资源投入存在非线性减贫效应,其投入达到一定程度将失去减贫效应;卫生资源投入中政府卫生支出的减贫效应最为显著。提出了促进卫生资源投入的均等化,加大卫生资源投入数量的同时注重其投入质量,多渠道加强贫困人口的健康知识素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资源投入 公平性 减贫效应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
15
作者 周灏溦 陆振华 +5 位作者 付婷 贺真 孔祥宇 李怡君 张维璐 邵中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641-646,共6页
目的应用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发作期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探讨肠道菌群对CHB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9月于... 目的应用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发作期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探讨肠道菌群对CHB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9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入院治疗的20例CHB急性发作期患者(CHB组)和体检科23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粪便样本和临床资料。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参与人群肠道菌群的V3~V4区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采用R语言中“t.test”函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人群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差异。使用R语言中的“ade4”包,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进行主坐标分析,比较2组人群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差异。使用R语言中“t.test”函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人群肠道菌群在门、科和属水平上的差异。使用PICRUST2软件对肠道菌群代谢通路进行预测分析。结果α多样性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HB急性发作期患者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均显著降低(P<0.001)。β多样性分析显示,2组人群的菌群群落各自聚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31,P=0.001)。在门水平上,CHB急性发作期患者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科水平上,CHB急性发作期患者菌群中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月形单细胞菌科(Selenomonadaceae)和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de)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CHB急性发作期患者菌群中另枝菌属(Alistipes)、类杆菌属(Bacteroide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小杆菌属(Dialister)、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芽殖菌属(Gemmiger)、丝状菌属(Kineothrix)、巨单胞菌属(Megamonas)、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以及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11个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和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道菌群功能预测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HB急性发作期患者与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以及脂质代谢相关的基因更丰富。结论CHB急性发作期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健康人群显著降低,其菌落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导致CHB急性发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急性发作 肠道菌群 16S核糖体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