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平均停歇时间的多品种混流生产线智能排序策略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晋飞 李杰林 +1 位作者 马学明 林浩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76-1686,共11页
"工业4.0"智能制造模式下的多品种混流生产线各工装/夹具、工具/量具和系统用例切换频繁,极易导致生产突发异常致使工作站出现短暂停歇风险。通过分析多品种混流生产线产品多态性引起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了平均停歇时间(MRT)... "工业4.0"智能制造模式下的多品种混流生产线各工装/夹具、工具/量具和系统用例切换频繁,极易导致生产突发异常致使工作站出现短暂停歇风险。通过分析多品种混流生产线产品多态性引起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了平均停歇时间(MRT),研究考虑MRT的多品种混流生产线最小生产循环周期,建立了基于产品进入生产线顺序的产品作业时间表,通过引入MRT关键变量至最小循环周期优化目标,构建了智能排序数学模型,并利用Palmer原理设计了改进遗传算法,实现了多品种混流生产线智能排序问题的高效求解,最后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多品种混流生产 智能生产排序 改进遗传算法 生产停歇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碳纤维及其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景凤 浦鸿汀 +1 位作者 刘庭志 李名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7-62,147,共7页
回收碳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PA6/rCF)可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降低碳纤维生产可持续成本及工程塑料的成本,但目前存在性能偏低、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研究对比不同rCF及PA6/rCF,为筛选rCF以及制备高性能PA6/rCF提供依据。针对进口和国产... 回收碳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PA6/rCF)可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降低碳纤维生产可持续成本及工程塑料的成本,但目前存在性能偏低、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研究对比不同rCF及PA6/rCF,为筛选rCF以及制备高性能PA6/rCF提供依据。针对进口和国产T400消费级回收碳纤维(crCF)、工业级回收级碳纤维(irCF)以及正牌碳纤维(vCF)的表观形貌、表面化学成分及耐热性展开了研究。制备并分析了不同种类30%(质量比)回收碳纤维增强PA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界面性能和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制备工艺下,几种PA6/rCF30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可达到正牌碳纤维(vCF)增强PA6降低的90%,但缺口冲击降低较多。就缺口冲击而言,国产PA6/crCF相比PA6/vCF降低至77%,国产PA6/irCF降低至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碳纤维 尼龙6 表面性能 热塑性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人3D视觉引导的汽车空腔自动发泡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鹏祥 王冰 吕达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为解决人工加注汽车空腔双组分聚氨酯泡沫时生产效率低和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对视觉检测技术、发泡工艺和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一种3D视觉引导机器人进行汽车空腔自动发泡的方案。通过地面安装的3台相机组成3D视觉系统,拍照检... 为解决人工加注汽车空腔双组分聚氨酯泡沫时生产效率低和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对视觉检测技术、发泡工艺和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一种3D视觉引导机器人进行汽车空腔自动发泡的方案。通过地面安装的3台相机组成3D视觉系统,拍照检出汽车车身在工作站内的静止位置,计算出车身实际位置与标定的基准位置之间的偏差,引导机器人进入车身空腔填充泡沫的工作区域,保证机器人末端安装的3D激光视觉传感器拍摄加注孔的位置相对不变。机器人手持3D激光视觉传感器,检测车身加注孔在立体空间中的坐标位置,计算出加注孔的实际位置与标定的基准位置之间的偏差,引导加注枪头精确插入加注孔,防止发生干涉甚至碰撞。机器人与液压定比计量系统通信,传递双组分聚氨酯的加注量信息;液压定比计量系统以一定的流量和压力输送双组分聚氨酯材料进入加注枪的混合室,充分混合并注入空腔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在汽车空腔内自动发泡。将该方案应用于某主机厂的涂装车间,生产节拍显著提高,制造质量一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3D视觉系统 空腔自动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