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降水分区的季节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函珂 董晓华 +4 位作者 马耀明 龚成麒 李璐 冷梦辉 苏中波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2,共7页
探究长江中下游流域季节降水的时空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响应,可以揭示气候变化对流域内异常降水的影响,对进一步准确预估流域旱涝灾情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1978—2017年总计40a的日降雨数据,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函数(Rotate... 探究长江中下游流域季节降水的时空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响应,可以揭示气候变化对流域内异常降水的影响,对进一步准确预估流域旱涝灾情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1978—2017年总计40a的日降雨数据,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以及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等趋势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季节尺度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交叉小波法分析研究区不同季节降水对典型北半球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响应。结果显示:(1)在未来,春季降水易在中部Ⅰ区异常增加;夏季降水易在东南Ⅱ区异常增加;秋季降水易在东北Ⅲ区异常增加;冬季降水易在西南Ⅳ区异常减少。(2)春季降水与四种大气环流高度相关,秋季降水不易受环流因子影响,夏、冬季流域东北地区降水易受影响。AO主要影响冬季降水,PDO易影响春、冬季降水,SOI对夏季降水影响大。流域季节降水对大气环流的响应由南部及东北地区逐渐向西北地区递减;(3)东南Ⅱ区春、秋季降水不可预测性强,夏季降水极端且趋于增加,冬季异常降水影响大且关联小麦种植,需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对东南地区降水的影响。以上结论可为区域季节性降水灾害防治提供潜在的预测因子,并有助于及时应对区域旱涝灾情,可提高灾害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季节降水 大气环流 旋转经验正交方程 交叉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F-EEMD结合的青藏高原未来气温非平稳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
作者 张雪 董晓华 +4 位作者 马耀明 龚成麒 胡雪儿 陈玲 苏中波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4-1188,共15页
使用有效的偏差订正方法以及将非平稳数据平稳化,能够提升对气温分析的科学准确性,以深入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本研究使用1970-2014年ERA5_Land近地表(2 m)月平均气温观测数据集,首先利用泰勒图、泰勒指数、年际变率评估指数... 使用有效的偏差订正方法以及将非平稳数据平稳化,能够提升对气温分析的科学准确性,以深入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本研究使用1970-2014年ERA5_Land近地表(2 m)月平均气温观测数据集,首先利用泰勒图、泰勒指数、年际变率评估指数、秩打分法对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6种气候模式和多模式集合(MME)平均模式进行评估及优选,然后用Delta偏差订正法和Normal分布匹配法对较优模式进行订正,最后分析SSP1-2.6、SSP2-4.5和SSP5-8.5情景下青藏高原2015-2100年气温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本文选用的6种CMIP6模式及MME平均模式中,EC-Earth3模式模拟气温效果最优。(2)将EC-Earth3模式进行Delta偏差订正后的结果与观测结果对比,其确定性系数和纳什效率系数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为0.992和0.983,而用Normal分布匹配法订正后,其确定性系数和纳什效率系数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为0.990和0.978,相比之下,Delta偏差订正对模式月气温的订正效果更优。(3)通过EOF-EEMD结合发现,三种情景下第一典型场年气温呈现全区一致变化,且SSP1-2.6和SSP2-4.5情景下存在共同气温变化敏感区,即藏北高原中部地区;第二典型场气温呈现以扎曲河上游区域逐渐向四周反相变化,其中SSP1-2.6情景下高原整体呈东部降温西部升温,SSP2-4.5和SSP5-8.5情景下高原先东部增温西部降温,之后则东部降温、西部增温。本研究可为气候模式数据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准确应用提供偏差订正方法的参考,并为深入评估青藏高原气温变化对水资源、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关键的基础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CMIP6 模式评估 偏差订正 气温预估 EOF EE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