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白东星 陈宣伊 +6 位作者 张向前 葛国龙 王满秀 张德健 孟天天 罗方 张传玲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80,共14页
为明确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基于连续6 a耕作定位试验,分析秸秆全量粉碎深翻还田(SCD)、秸秆全量粉碎深松浅翻还田(SSS)、秸秆全量粉碎深松还田(SCS)、秸秆全量粉碎重... 为明确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基于连续6 a耕作定位试验,分析秸秆全量粉碎深翻还田(SCD)、秸秆全量粉碎深松浅翻还田(SSS)、秸秆全量粉碎深松还田(SCS)、秸秆全量粉碎重耙还田(SCR)、秸秆全量粉碎旋耕还田(STR)、秸秆全量粉碎免耕还田(NTS)、秸秆不还田常规耕作(CK)7种耕作方式对2022年和2023年玉米不同生育时期0~60 cm土层土壤水分特征、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2022年和2023年土壤质量含水率呈双峰型变化。0~1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率显著高于CK,NTS处理在多个时期土壤质量含水率最高;10~20 cm土层中,SSS、NTS处理拔节期土壤质量含水率低于CK;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各处理土壤质量含水率较CK均有提升。2022年和2023年,不同生育期除NTS处理外,各处理玉米株高显著高于CK;成熟期SCD处理玉米株高最高,NTS处理最矮。各处理玉米苗期叶面积指数差异较小,拔节期后STR处理叶面积指数最大,大喇叭口期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NTS处理。除SCS、NTS处理外,各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成熟期SCD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NTS处理最低。与CK相比,各处理均可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SCD处理显著高于CK。综合各指标分析,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秸秆全量粉碎深翻还田和秸秆全量粉碎深松浅翻还田2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升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式 农艺性状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超声强化耐盐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产蛋白酶及转录组学分析
2
作者 秦红亚 刘翊 +4 位作者 杨怡 薛慧婷 李冠华 苑琳 张德健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7-63,共7页
为探究周期性超声处理对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固态发酵产蛋白酶及多肽的影响,该研究以豆粕为底物,以耐盐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考察周期性超声处理对固态发酵产物中蛋白酶活及活菌数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一步阐明... 为探究周期性超声处理对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固态发酵产蛋白酶及多肽的影响,该研究以豆粕为底物,以耐盐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考察周期性超声处理对固态发酵产物中蛋白酶活及活菌数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一步阐明周期性超声强化耐盐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产蛋白酶的作用机理,并将优化的周期性超声条件应用于耐盐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制备活性肽。结果表明,最佳超声处理条件为超声功率500 W,超声处理时间间隔16 h,超声处理时间6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蛋白酶酶活为(5151.78±137.69)U/g,较对照组(未超声处理)提高了450.61%。转录组学分析结果发现,转录组中共有2557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上调1277个,下调1280个)。周期性超声通过抑制与芽孢形成相关基因spo0M、sigF、spoIIQ、spoIIAA、spoIIAB的表达,有效地阻止了菌体进入休眠状态,进而能够持续产生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超声 耐盐芽孢杆菌 固态发酵 蛋白酶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对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婷婷 王丽芳 +5 位作者 张德健 路战远 程玉臣 李福 刘战勇 敦惠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21年第1期77-87,共11页
【目的】研究内蒙古旱作农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适合该地区的秸秆还田量,为内蒙古地区秸秆还田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试验共设5个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0、30%、50%、70%、90%)... 【目的】研究内蒙古旱作农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适合该地区的秸秆还田量,为内蒙古地区秸秆还田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试验共设5个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0、30%、50%、70%、90%),使用高通量测序检测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并进行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当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为50%时,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最高、物种丰富度较高且物种均匀度较好。真菌和细菌的峰值出现在不同的覆盖度上,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70%也存在较大正面影响。【结论】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高且群落稳定,特别是当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为50%时,能够使土壤微生物群落保持在较稳定水平。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为70%时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较大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秸秆覆盖度 土壤 微生物群落 旱作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管理措施及环境因素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婷婷 王丽芳 +1 位作者 张德健 敦惠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6期87-92,共6页
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土壤中的微生物也会显著影响农田土壤的质量。为提高土壤质量,需明确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及环境因素对农田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文章综述了免耕、秸秆覆盖、施用... 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土壤中的微生物也会显著影响农田土壤的质量。为提高土壤质量,需明确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及环境因素对农田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文章综述了免耕、秸秆覆盖、施用肥料、集约化管理、农药及重金属胁迫等土壤管理措施和土壤理化性质、生长季节、植被覆盖等环境因素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认为,免耕、秸秆覆盖、施用肥料、集约化管理、植被覆盖等均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有积极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季节不同对其影响也不同,夏季微生物生长代谢较冬季旺盛;农药的过量施用及重金属胁迫会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并对农田土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农田管理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黄芪不同生育期黄酮类成分积累及其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冰圳 李国斌 +2 位作者 苏优拉 孙淑英 陈贵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837,共10页
该研究比较了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包头市固阳县、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和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5个不同种源的蒙古黄芪不同生育期生长情况及黄酮类成分含量积累,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生育期根际... 该研究比较了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包头市固阳县、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和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5个不同种源的蒙古黄芪不同生育期生长情况及黄酮类成分含量积累,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1)随着生育期推进,固阳、浑源和赤峰种源的黄芪生长较快,根干重在9月份达到峰值,其他生物量指标种源间差异不大。(2)陇西和浑源种源的黄芪根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较高,并在9月份达到峰值,而其他成分(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呈波动变化。(3)蒙古黄芪不同生育期内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大,其中根际细菌变化最为明显,9月份多样性更高,而真菌群落差异相对较小,不同种源间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研究表明,蒙古黄芪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随生育期显著上升,故最佳采收期不宜过早,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可能是蒙古黄芪获得生长优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蒙古黄芪 黄酮类化合物 微生物群落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壁抗降解屏障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鲁彦 李嘉祺 +2 位作者 马雨萱 薛慧婷 李冠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8,共9页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经酶促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是纤维素转化的理想方式,但转化效率低,探究相关的抑制因素及其特点成为纤维素高值化应用的首要基础科学问题。本研究首先从宏观形态、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分子、基团、元...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经酶促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是纤维素转化的理想方式,但转化效率低,探究相关的抑制因素及其特点成为纤维素高值化应用的首要基础科学问题。本研究首先从宏观形态、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分子、基团、元素、化学键和基因水平,多角度、多层次总结制约纤维素酶促水解反应效率的关键抑制因素,阐述抗降解屏障的内涵;其次明确抗降解屏障表现出的在不同生物质的特有异质性、在植物发育不同阶段的高度动态性以及在预处理过程的复杂联动性;最后展望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破解研究的新趋势和新策略:细胞壁界面抗降解屏障的新认识,细胞壁修饰与改造方法,细胞壁精准解构与组分分级利用的新技术和多酶协同酶解体系的建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降解屏障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 生物转化 酶促水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7
作者 朱辉 徐宋瑶 +4 位作者 党雅茹 章燕 鲁彦 苑琳 李冠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9-274,共6页
表征酶与底物有效吸附是认识纤维素酶促水解反应过程、揭示预处理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成功构建了纤维素外切酶(Cel7A)、纤维素内切酶(Cel5A)和葡萄糖苷酶(BglⅠ)荧光探针,优化吸附条件,并考察其对细胞壁的吸附。结果表明,Cel7A、Ce... 表征酶与底物有效吸附是认识纤维素酶促水解反应过程、揭示预处理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成功构建了纤维素外切酶(Cel7A)、纤维素内切酶(Cel5A)和葡萄糖苷酶(BglⅠ)荧光探针,优化吸附条件,并考察其对细胞壁的吸附。结果表明,Cel7A、Cel5A、BglⅠ基因N端分别连接至荧光蛋白基因mCherry、eGFP、eBFP C端,依次连入pPICZα载体,成功在毕赤酵母(X33)菌株表达;mCherry-Cel7A、eGFP-Cel5A和eBFP-BglⅠ荧光探针的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为573、469 nm和385 nm,最佳发射波长分别为613、511 nm和447 nm;以滤纸为底物,测定最佳吸附浓度分别为0.058、0.19 U/mL和1.93 U/mL,最佳吸附时间分别为7、7 min和6 min,最佳观察时间分别为<2 min、<12 s和<12 s。纤维素酶荧光探针能够结合生物质样品,并反应出不同底物与纤维素酶亲和力的差异。上述工作为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生物质预处理、纤维素高效酶促水解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表达 纤维素酶 荧光探针 细胞壁 酶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春小麦田产量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方静 赵小庆 +6 位作者 史功赋 魏淑丽 程玉臣 张向前 王建国 马婕 路战远 《土壤》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1239,共9页
为了探究干旱对作物不同品种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选用抗旱性程度不同的6个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干旱(旱棚防雨)和对照(调控补水)2种水分控制处理,系统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差异。结果显示:干旱显著影响了土... 为了探究干旱对作物不同品种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选用抗旱性程度不同的6个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干旱(旱棚防雨)和对照(调控补水)2种水分控制处理,系统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差异。结果显示:干旱显著影响了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和春小麦产量(P<0.05)。其中,在干旱处理下,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显著降低,而全钾、全磷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则显著增高。C∶N、C∶P、N∶P变化范围分别为10.23~14.13、4.03~7.42、0.39~0.56。龙麦36和龙麦33各指标变化幅度较小,且干旱下龙麦36的产量最高为5699.14 kg/hm^(2)。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是造成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指标差异的主要因素,且有机碳是影响春小麦产量的关键土壤因子。综上所述,龙麦36和龙麦33在减轻干旱对土壤养分平衡及产量的不利影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潜力,是大兴安岭西麓旱作区适宜种植的春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春小麦 产量 土壤养分 土壤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不同器官黄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倩倩 李光跃 +1 位作者 苏优拉 陈贵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01-1208,共8页
以一年生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连续干旱胁迫12 d及恢复浇水对2种黄芪生理状态及其根、茎、叶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毛蕊异黄酮2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明显抑制了2种黄芪地上部生... 以一年生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连续干旱胁迫12 d及恢复浇水对2种黄芪生理状态及其根、茎、叶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毛蕊异黄酮2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明显抑制了2种黄芪地上部生长,对其根系生长则无明显影响;土壤相对含水量在连续干旱处理4 d后就下降,但2种黄芪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只有在中度干旱胁迫(连续干旱8~12 d)下才下降,且膜荚黄芪的下降幅度大于蒙古黄芪。(2)干旱胁迫下,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根和叶中的SOD和P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蒙古黄芪根和叶中的SOD和POD活性均低于膜荚黄芪。(3)干旱胁迫下,膜荚黄芪不同器官中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表现为叶>茎>根,而蒙古黄芪根、茎和叶之间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差异不明显;膜荚黄芪中的毛蕊异黄酮含量表现为叶大于茎,在蒙古黄芪中则表现为茎大于叶;而且2种黄芪的黄酮类成分在同一器官中的积累也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认为,蒙古黄芪的抗旱性高于膜荚黄芪,适度的干旱胁迫能够促进黄芪器官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毛蕊异黄酮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干旱胁迫 器官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毛蕊异黄酮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电胜利煤矿排土场土壤AM真菌与土壤理化性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包玉英 莫莉 +4 位作者 陈金 王宝杰 张晓东 马晓丹 戴雁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70-3675,共6页
煤炭的露天开采破坏了地表植被,改变了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AM真菌)组成。为了研究采煤扰动条件下AM真菌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北电胜利煤电基地为对象,比较研究了排土场与原生草原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地上生物量、AM真菌多... 煤炭的露天开采破坏了地表植被,改变了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AM真菌)组成。为了研究采煤扰动条件下AM真菌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北电胜利煤电基地为对象,比较研究了排土场与原生草原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地上生物量、AM真菌多样性及土壤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原生草原的植物多样性显著高于各排土场样地,且人工维护的南排土场样地的显著高于自然演替的北排土场样地。从研究区各样地土壤样本中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6科9属24种,优势的种类主要有Glomus reticulatum,Septoglomus deserticola和Acaulospora sp1,多数的AM真菌在各样地表现出较低的丰度,并具有特异的样地偏好性。植物多样性、AM真菌多样性和植物生物量3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环境因子有效磷AP,铵态氮AN,总氮TN,总碳TC,碱性磷酸酶ALP呈显著正相关,与pH,速效钾AK,过氧化氢酶CAT呈显著负相关。AM真菌的丰度与土壤环境因子紧密相关,只有Glomus aggregatum与这些环境因子呈现较弱的相关性。本文结果为露天煤矿及其排土场AM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以及矿区植被重建和生态修复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排土场 环境因子 AM真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蓬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许海燕 冯鑫红 +1 位作者 张金玉 马超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46-354,共9页
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L.)Moq.)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被誉为“固沙先锋”。沙蓬地上部分为一种蒙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沙蓬种子——沙米营养丰富,为一种天然的减肥食品。... 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L.)Moq.)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被誉为“固沙先锋”。沙蓬地上部分为一种蒙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沙蓬种子——沙米营养丰富,为一种天然的减肥食品。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沙蓬含有黄酮、三萜、香豆素、甾醇、生物碱等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糖尿病、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沙蓬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营养成分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沙生植物——沙蓬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蓬 沙米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结合有效成分分析在锁阳多糖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樊海燕 刘江英 陈贵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75-76,共2页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对提取分离过程中的锁阳多糖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一种快速简便分析含量变化的新方法。红外光谱图显示光谱变化主要在1 800~800cm^(-1),对此波段进行二阶导数处理,确定用吸光度比A_(1 026)/A_(3...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对提取分离过程中的锁阳多糖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一种快速简便分析含量变化的新方法。红外光谱图显示光谱变化主要在1 800~800cm^(-1),对此波段进行二阶导数处理,确定用吸光度比A_(1 026)/A_(3 404)考察多糖相对含量变化,与苯酚-硫酸法测定的多糖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艺过程中多糖含量有明显变化,吸光度比法可快速判断多糖含量的变化情况,与苯酚-硫酸法测定的多糖含量结果一致,在优化工艺过程参数时提供方向性参考。红外光谱结合含量测定,可为下一步制定药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案提供定性定量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锁阳多糖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 吸光度比 多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甘草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倩 任仟 +3 位作者 陈玉敏 伍双秀 郭梦梦 陈贵林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9年第1期87-92,共6页
为寻求能够提高甘草品质的最佳磷、钾配比,研究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甘草有效成分的影响,以采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拉尔甘草为试验材料,采用全正交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施加不同配比的肥料后,采用HPLC测定2a生甘草中药典规定有效... 为寻求能够提高甘草品质的最佳磷、钾配比,研究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甘草有效成分的影响,以采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拉尔甘草为试验材料,采用全正交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施加不同配比的肥料后,采用HPLC测定2a生甘草中药典规定有效成分甘草苷、甘草酸、芹糖基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施用P2O5600kg/hm2、K_2O 100kg/hm2(处理14),或每公顷单施P2O5400kg(处理9)处理甘草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中药典规定成分甘草苷含量在2个处理中分别比不施肥组提高了80.29%、74.45%,甘草酸含量增加了38.61%、34.60%;提高甘草品质较好的磷、钾肥配施组合为施用P2O5600kg/hm2、K_2O 100kg/hm2,或单施P2O54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磷肥 钾肥 甘草苷 甘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大兴安岭东麓东北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德健 路战远 +6 位作者 程玉臣 李福 王玉芬 郑海春 王瑞 徐润邑 孟德 《北方农业学报》 2019年第6期15-21,共7页
研究不同灌水量对大兴安岭东麓东北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提高东北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持。本试验共设置5种灌水处理,并对自然降水及灌水量等指标进行监测记录,以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同时... 研究不同灌水量对大兴安岭东麓东北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提高东北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持。本试验共设置5种灌水处理,并对自然降水及灌水量等指标进行监测记录,以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同时结合产量进行相关计算,测得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后测定农艺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东麓玉米田,灌水量为1500 m^3/hm^2时,产量最高,为14.55 t/hm^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6.7 kg/m^3。大兴安岭东麓地区玉米田灌水量为1500 m^3/hm^2时,较有利于提高东北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玉米 灌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4种荒漠植物光合作用特征与差异性 被引量:34
15
作者 孙安安 智颖飙 +8 位作者 姜平平 吕凯 张德健 李红丽 张荷亮 王云飞 华宇鹏 红鸽 高健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944-4952,共9页
植物对光能的高效吸收、传递和转换机理是光合作用的核心。为了厘清西鄂尔多斯地区4种荒漠植物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和生境适宜性,运用LI-68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沙冬青(Ammo... 植物对光能的高效吸收、传递和转换机理是光合作用的核心。为了厘清西鄂尔多斯地区4种荒漠植物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和生境适宜性,运用LI-68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进行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4种荒漠植物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表现出明显的分异;(2)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4种荒漠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依次排序为四合木(4.37μmol m^-2 s^-1)>霸王(3.58μmol m^-2 s^-1)>沙冬青(2.63μmol m^-2 s^-1)>和白刺(2.26μmol m^-2 s^-1)。说明四合木和近缘种霸王比其他二种荒漠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与生境适宜性;(3)从影响光合作用的有关生理生态因子来看,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与微气象因子大气相对湿度(RH)的相关性不明显;(4)水分因子是限制4种荒漠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以期为我国西北荒漠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案例借鉴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光合作用 日变化 生境适宜性 西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佳倩 李福 +5 位作者 孙峰成 刘亚楠 王丽芳 张婷婷 且天真 张德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9-772,共14页
【目的】研究旨在解决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耕地质量下降,秸秆资源过剩和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设立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深翻+重耙(SDH)、深松+重耙(S... 【目的】研究旨在解决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耕地质量下降,秸秆资源过剩和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设立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深翻+重耙(SDH)、深松+重耙(SSH)、深松浅翻+重耙(SSS)、重耙(SH)、旋耕(SRT)、免耕(SZT)和传统耕作(CK)7个耕作处理,其中秸秆不还田传统耕作(CK)为对照组,探究2年内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确定提升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地力和优化土壤结构的最佳耕作方式,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深松浅翻+重耙处理在0~60 cm土层均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大团粒结构。各处理土壤容重在0~60 cm土层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孔隙度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40~60 cm土层,深翻+重耙、深松+重耙和深松浅翻+重耙处理较为显著的降低耕地容重,分别降低了11.00%、9.00%和5.00%,同时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两年内各处理土壤质量含水量随时间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并在灌浆期达到峰值。【结论】在设置的7个耕作处理中深松+重耙和深松浅翻+重耙较其他处理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能力强,为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可优先选用深松及深松浅翻作为试验地玉米种植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土壤 物理性状 深松 深松浅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荒漠珍稀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对高粱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郭雨晴 赵世超 +4 位作者 徐道龙 郭洋楠 贺安民 常建鸿 包玉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1-1128,共8页
为获得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本研究从荒漠珍稀植物根际土中分离筛选促生菌,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发芽和盆栽试验分析其促生效果。结果显示:土壤全氮、有效钾、有机质含量较少,呈弱碱性;分离得到5株可... 为获得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本研究从荒漠珍稀植物根际土中分离筛选促生菌,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发芽和盆栽试验分析其促生效果。结果显示:土壤全氮、有效钾、有机质含量较少,呈弱碱性;分离得到5株可固氮、溶磷、产蛋白酶的菌株BN5,HN7,BP4,HD3及SD5,其分别隶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根癌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磷酸镰孢菌属(Fictibacillus phosphorivorans)及单纯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implex);5株菌对高粱(Sorghum bicolor)幼苗均表现出促生作用,效果最明显的为菌株BP4,其处理的高粱幼苗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株高及鲜重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5.30%,23.16%,54.52%,40.24%,22.59%,26.67%。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荒漠优良菌种资源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珍稀植物 根际促生菌 固氮 溶磷 产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日希勒矿区土壤耐重金属铁、锰、铜、铬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晓东 李雅舒 +2 位作者 陈金 莫莉 包玉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90-3796,共7页
内蒙古露天矿的大规模开采严重影响了内蒙古草原的生态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由于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存在于土壤中的重金属被剥离到地表,随着大气、水流进入到土壤及水环境中,矿区及附近的重金属污染非常严重,已经严重危害到附近人类饮... 内蒙古露天矿的大规模开采严重影响了内蒙古草原的生态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由于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存在于土壤中的重金属被剥离到地表,随着大气、水流进入到土壤及水环境中,矿区及附近的重金属污染非常严重,已经严重危害到附近人类饮食和生活健康,我国面临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巨大的挑战和难题,为筛选出露天煤矿区高效耐重金属菌株,为草地生态修复提供微生物修复的理论基础和菌种资源,以宝日希勒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矿区内外共5个样地,利用不同类型的重金属胁迫培养基筛选出耐铜离子、铁离子、铬离子、锰离子的细菌进行梯度培育,筛选出每种重金属耐受力最强的菌株。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重金属质量浓度梯度的胁迫下,菌株XFe-1最高耐铁质量浓度为500 mg/L,菌株XCu-1最高耐铜质量浓度为500 mg/L,菌株XCr-1最高耐铬质量浓度为200 mg/L,菌株XMn-1最高耐锰质量浓度为50 g/L。随后对4种菌株进行重金属胁迫生长曲线实验,每种菌株均对重金属不同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响应。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比对,对4种优良耐重金属细菌进行分子鉴定,XFe-1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toyonensis),XCu-1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XCr-1属于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XMn-1与Genbank基因库序列比对与芽孢杆菌属最高相似度仅为85.37%,为未知种。并对优良耐重金属菌株进行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微生物修复 耐重金属细菌 菌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灌浆期穗位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及青贮产量差异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白岚方 路战远 +3 位作者 张向前 贾凯 王玉芬 孙鸿举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7,共9页
分析先玉335、利禾1号、东裕120、京科青贮301、金创998、种星青饲1号共6个玉米品种灌浆期穗位叶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青贮饲草产量、品质的差异,旨为呼和浩特地区青贮玉米高产高效栽培以及品种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除利... 分析先玉335、利禾1号、东裕120、京科青贮301、金创998、种星青饲1号共6个玉米品种灌浆期穗位叶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青贮饲草产量、品质的差异,旨为呼和浩特地区青贮玉米高产高效栽培以及品种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除利禾1号灌浆期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外,其他5个玉米品种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各品种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呈广口“V”字形变化趋势;不同玉米品种间的光响应曲线拟合较好(P<0.05),且种星青饲1号模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34.97μmol/(m^2·s)]较其他品种高3.70%~31.11%。种星青饲1号的青贮饲草鲜质量最高,为60601.53 kg/hm^2,其次是利禾1号。各品种青贮品质优良。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种星青饲1号和利禾1号适合在呼和浩特地区青贮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穗位叶 光合日变化 光响应 青贮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液预处理对柠条锦鸡儿茎理化结构及酶解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寅 钱倩倩 +2 位作者 苗彩云 李冠华 王玉芬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为了解析碱液预处理对柠条锦鸡儿茎理化结构及酶解的影响,实现柠条锦鸡儿的高值化利用,文章比较了柠条锦鸡儿叶和不同径级茎的可消化性,并分析了NH_(3)·H_(2)O,Ca(OH)_(2)和NaOH预处理对柠条锦鸡儿茎的化学组分、化学基团、结晶度... 为了解析碱液预处理对柠条锦鸡儿茎理化结构及酶解的影响,实现柠条锦鸡儿的高值化利用,文章比较了柠条锦鸡儿叶和不同径级茎的可消化性,并分析了NH_(3)·H_(2)O,Ca(OH)_(2)和NaOH预处理对柠条锦鸡儿茎的化学组分、化学基团、结晶度、孔径分布和酶解还原糖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叶和细茎(直径<0.5 cm)是优良的饲用原料;碱液预处理能够降解柠条锦鸡儿茎中的半纤维素和中性洗涤物,能够断裂木质素与半纤维素间的酯键以及木质素间的醚键;随着化学结构的改变,柠条锦鸡儿茎的致密结构被破坏,孔隙率增大,纤维素结晶区暴露;与对照组相比,NH_(3)·H_(2)O,Ca(OH)_(2)和NaOH预处理后的酶解还原糖得率分别提高了66.68%,17.91%,93.12%。碱液预处理能有效改变柠条锦鸡儿茎的理化结构,提高酶解还原糖得率,是柠条锦鸡儿等荒漠灌木的理想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锦鸡儿 碱液预处理 化学组成 物理结构 可消化性 还原糖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