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
- 1
-
-
作者
李思彤
齐小军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2期172-174,共3页
-
文摘
东北抗联精神既是东北抗日联军于白山黑水历经十四年抗日斗争所形成的宝贵精神,更是当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资源,当今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培养好青年一代显得尤为重要。挖掘此精神的时代内核,将二者进行融合,能够深化大学生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深刻认识。通过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三观,为探索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路径添砖加瓦。
-
关键词
东北抗联精神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新时代农村中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 2
-
-
作者
姜慧芳
张永利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牡丹江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1期155-157,共3页
-
文摘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中学生人数众多,农村诚信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农村中学生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影响公民诚信教育和社会建设。因此,对农村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中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的调查,总结当前农村中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并探究原因,针对当前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举措,以期提升农村中学生诚信教育质量。
-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诚信教育
对策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浅析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青年群体的影响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候丽影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2期165-166,共2页
-
文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探索,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也大量涌现到我们国家的各行各业,尤其是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的发展,对我国青年群体的思想观点,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客观完整地理解新自由主义思潮以及在我国对青年群体产生的影响,有利于在今后更好地对青年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贡献力量。
-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群体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4
-
-
作者
白小丽
蔡丽华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成才之路》
2022年第35期25-28,共4页
-
文摘
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志愿服务因其内在价值追求和外在实践形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关联性,成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志愿服务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是帮助大学生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高校要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加强志愿服务引导,拓展志愿服务项目,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树人
-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voluntary service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道路关系探索
- 5
-
-
作者
严晓川
贺彦凤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19年第2期230-230,共1页
-
基金
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kjcx2018-34mdjnu)
-
文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总指针和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要解决的就是中国道路选择的问题,理论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及如何走出一条中国复兴的康庄大道,两者是理论和现实的统一。文章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希望强化人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道路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浅析新自由主义思潮
- 6
-
-
作者
白璐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9期226-227,共2页
-
文摘
新自由主义思潮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渗透与侵蚀。准确把握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理论观点和本质特征及其影响,能有针对性地梳理和减少新自由主义对各国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产生的严重干扰和危害。
-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本质
影响
-
分类号
C912.67
[经济管理]
-
-
题名新媒体环境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对策
- 7
-
-
作者
张丽娜
张剑秋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19年第2期17-17,共1页
-
文摘
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日益走向国际舞台。然而,经济硬实力的强大并不等同于文化软实力的强大,由于世界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和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成为新时代的重要内容,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基于此,文章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对策。
-
关键词
新媒体
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不良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被引量:2
- 8
-
-
作者
赵心玉
程守梅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
文摘
深入研究不良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应对网络舆论危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根据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采取的改进对策,构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体系,完善网络舆情处理联动模式,引导学生提高网络文明素养,从而有效控制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
-
关键词
不良网络舆情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检测体系
处理模式
网络文明素养
-
Keywords
Negative online public opini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sting system
processing mode
network civilization literacy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探赜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宋佳
蔡丽华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成才之路》
2024年第6期9-12,共4页
-
文摘
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就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活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文章分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探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指出优化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健全高校劳动教育考核制度、构建高校劳动教育的联动机制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路径。
-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劳动教育
人才培养
全面发展
-
Key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labor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
分类号
G6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数字劳动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价值体系重构
- 10
-
-
作者
张晏铭
董一冰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9期108-112,共5页
-
基金
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经验研究”(编号:1452TD005)。
-
文摘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面来临之际,当代生产劳动活动转变为数字化劳动活动。高校劳动教育工作也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高校劳动教育模式的重构工作,发挥数字劳动模式的优势,借助多元化的形态和多样化的价值理念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此,高校需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正确劳动价值观上。优化学生的数字劳动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关系,从劳动教育形态体系、参与主体结构体系、劳动教育时空体系等三个层面入手,加强活动引导,革新课程体系,进一步建设数字劳动的实践基地,让大学生可以形成更为正确的数字劳动理念,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以及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奠定有力基础。
-
关键词
数字劳动时代
高校劳动
劳动教育
体系重构
-
Keywords
Digital labor era
Labor in universities
Labor education
System reconstruction
-
分类号
G40-01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新时代青年弘扬张思德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措施探赜
- 11
-
-
作者
吕菀华
李学锋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3期9-12,共4页
-
文摘
新时代青年成长在和平年代,时代赋予了青年美好生活,新时代青年也担负着新的使命。张思德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塑造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坚定青年理想信念,锤炼青年坚韧的精神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青年应传承和弘扬张思德精神中蕴含的优良品质,做到“知行合一”,将张思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
张思德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
Keywords
new era
youth
Zhang Sid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东北抗日联军党建工作的逻辑生成
- 12
-
-
作者
沈晓琪
陈君
-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22期126-128,共3页
-
文摘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建立和领导的队伍。在十四年抗日战争期间,党的建设工作伴随东北抗日联军始终。党建工作不仅是东北抗联的鲜明特色,也是东北抗联十四年艰苦抗战的重要支撑。深入研究东北抗日联军党建工作的逻辑生成,把握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和党的建设工作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
关键词
东北抗日联军
中国共产党
党建工作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冰雪资源在黑龙江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使命
- 13
-
-
作者
焦美熹
李琦
张康鑫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1期230-232,共3页
-
基金
牡丹江师范学院2023年“揭榜挂帅”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演进特征——基于一号文件的文本分析(项目编号:kjcx2023-006mdjnu)。
-
文摘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和冰雪资源大省,通过开发利用冰雪资源推动乡村地区发展,是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的关键。文章首先论述黑龙江冰雪资源开发利用在经济和文化两个层面对于乡村地区发展的价值意义;其次探讨黑龙江开发利用冰雪资源在助力本省乡村振兴中肩负的使命责任;最后指明黑龙江冰雪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极高适宜性,以期为黑龙江冰雪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益启发。
-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冰雪资源
农业大省
全面振兴
冰雪产业
资源开发利用
金山银山
黑龙江
-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人学视域下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透视
- 14
-
-
作者
张鑫宇
张峻凡
高捷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成才之路》
2024年第33期17-20,共4页
-
基金
2023年度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研究”(编号:kjcx2023-011mdjnu)
2023年度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项目编号:kjcx2023-013mdjnu)。
-
文摘
人学视域下人工智能作为技术手段,在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本质认识、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人的主体性遮蔽、人的隐私侵犯、人的生命价值忽视等不足。因此,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高校要通过明确人的主体地位、保障人的隐私安全、彰显人的生命价值等策略,克服人工智能赋能存在的不足,以实现人工智能的正向赋能,使其更好地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关键词
高校
人工智能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人学视域
生命价值
-
Keywords
universiti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value of life
-
分类号
G6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 15
-
-
作者
李云峰
王伟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7-128,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我国各院校积极探索法学实践教学之路,但各种教学方法应用混乱,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构建。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可以形成适合高校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课堂之外的模拟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实战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帮助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法学专业大学生、司法实务模拟工作者、司法实务实际工作者的身份转换,实现高校法学专业人才输出与社会法学人才输入的衔接。
-
关键词
法学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D90-4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
被引量:4
- 16
-
-
作者
周英会
程守梅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纪委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86-88,共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二类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研究"(13JDSZ2052)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1253xs1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中西死亡观比较研究(10YJA710007)
-
文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管理轻视教育、重视灌输轻视关怀;教育内容上重视政治观教育,忽视人文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对象上重视大学生在校时的表现,忽视大学生离校后的发展情况。解决策略主要有: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进行制度建设,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模式。
-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法律诊所教育在实践性教学改革中的瓶颈及其突破
被引量:4
- 17
-
-
作者
孙朝霞
张宗卿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
-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3-134,共2页
-
文摘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仍然是一种以教为主的传统法学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不可避免地导致法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对于法学教育这样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诊所教育的引进无疑为我国的实践性法学教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对于研究法学教育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
诊所教育
瓶颈
突破
-
分类号
D90-4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论高校成教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引导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贺彦凤
菅莹莹
赵连海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67,共3页
-
文摘
成教生是我国高校中的一个重要的群体,一部分成教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当前成教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焦虑抑郁、虚荣嫉妒和多疑敏感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成教生就业的压力巨大;高校的心理教育缺乏;成教生自身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高校成教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主要措施有:净化社会环境,改善校园氛围;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健全心理防御机制;加强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
-
关键词
成教生
心理问题
成人教育
-
分类号
G724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G441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论教师之爱的类型及表现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程守梅
周英会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
出处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第7期139-140,共2页
-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编号:1253xs103)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二类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研究"
-
文摘
教师之爱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爱业绩和爱学生两个向度,爱学生又分为本能之爱和理性之爱两种类型。我们提倡基于责任、以学生为对象的理性之爱。这种以学生为本位的理性之爱有三个层次的表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疾苦,上好每一节课;关注学生的成长,尤其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发展后劲。
-
关键词
教师
爱
类型
表现
-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研究生群体特点与人本管理途径探讨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孙月舟
王尊博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
出处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9-110,共2页
-
基金
牡丹江师范学院基层党建创新创优项目"当代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编号:MSYDJCXA1101)
-
文摘
研究生群体的复杂化、个性化和差异化,使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改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理念,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实施人性化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使传统教育方法与创新模式相结合,使人才培养与个性化教育管理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研究生教育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群体特点
人本管理
-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