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山龙提取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骏 罗珊珊 张凡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6-1142,1148,共8页
目的:研究穿山龙提取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使用尿酸钠(MSU)诱导建立关节炎大鼠模型和人单核细胞THP-1炎症反应模型。评估大鼠膝关节肿胀度,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 目的:研究穿山龙提取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使用尿酸钠(MSU)诱导建立关节炎大鼠模型和人单核细胞THP-1炎症反应模型。评估大鼠膝关节肿胀度,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评估滑膜组织中炎症介质,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变化,蛋白质印迹法分析滑膜组织中相关蛋白,包括NOD样受体家族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MTT法检测穿山龙提取物在不同浓度下对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的TNF-α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LRP3和P62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INK1和Parkin)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均有升高(均P<0.05);组织中IL-1β、IL-6、TNF-α含量以及NLRP3、ASC、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P<0.05);细胞中TNF-α含量以及NLRP3、Parkin、PINK1、P62表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穿山龙给药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均降低(均P<0.05);组织中IL-1β、IL-6、TNF-α含量以及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细胞中TNF-α含量以及NLRP3、P62表达降低(均P<0.05),PINK1和Parkin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穿山龙提取物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反应小体的激活,促进线粒体自噬起到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NOD样受体家族3炎症小体 穿山龙提取物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通路 炎症介质 滑膜组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可降解锌合金植入材料在大鼠骨修复模型中的应用
2
作者 高质涵 高铭泽 +3 位作者 陈培剑 付高洁 刘洁婷 肖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4,81,共7页
目的比较新型生物可降解植入材料Zn-2Cu-xSr(x=0、0.5和1 wt.%)合金的体外降解率、细胞毒性、体内促成骨能力和体内生物毒性,评价其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pH值监测和材料降解率评价Zn、Zn-2Cu、Zn-2Cu-0.5Sr、Zn-2Cu-1Sr和Ti... 目的比较新型生物可降解植入材料Zn-2Cu-xSr(x=0、0.5和1 wt.%)合金的体外降解率、细胞毒性、体内促成骨能力和体内生物毒性,评价其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pH值监测和材料降解率评价Zn、Zn-2Cu、Zn-2Cu-0.5Sr、Zn-2Cu-1Sr和Ti的体外降解能力。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骨架荧光染色法比较Zn、Zn-2Cu、Zn-2Cu-0.5Sr、Zn-2Cu-1Sr和空白对照的体外细胞相容性。通过micro-CT扫描、骨矿物质密度检测评价Zn、Zn-2Cu、Zn-2Cu-0.5Sr和Zn-2Cu-1Sr的体内促成骨作用。通过HE染色比较Zn-2Cu-1Sr和空白对照的生物相容性。结果Zn组、Zn-2Cu组、Zn-2Cu-0.5Sr组、Zn-2Cu-1Sr组与Ti组比较,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Zn-2Cu-0.5Sr组材料降解率显著低于Zn-2Cu-1Sr组和Zn-2Cu组(P<0.05)。体外细胞相容性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细胞增殖率低于Zn-2Cu-0.5Sr组和Zn-2Cu-1Sr组(P<0.05)。micro-CT结果显示,Zn-2Cu-1Sr组骨矿物质密度显著高于Zn-2Cu组和Zn-2Cu-0.5Sr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Zn-2Cu-1Sr组大鼠心脏、肝、肺和肾组织未见异常或病理形态。结论将微量的铜和锶加入锌中,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降解率并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促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成骨能力 生物降解 骨科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响应性材料一体化抗幽门螺杆菌和预防胃癌研究进展
3
作者 宫英丽 李梦凡 +1 位作者 张停琳 高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69,共6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HP归类为1类致癌因子,治疗胃癌和根除HP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根除HP可以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然而,传统的抗生素治疗策略正面临着耐药性增加和破坏肠道微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HP归类为1类致癌因子,治疗胃癌和根除HP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根除HP可以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然而,传统的抗生素治疗策略正面临着耐药性增加和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挑战,这促使科研人员寻求新的治疗策略。环境响应性生物材料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能够根据体内环境的变化智能地调节药物释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环境响应性生物材料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如pH响应、酶响应、光响应、超声响应和磁响应等,有效杀灭HP,同时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胃肠道黏膜。此外,环境响应性生物材料在中和胃酸、抑制脲酶活性、破坏细菌膜和生物膜、以及激活自噬机制以清除胞内菌等抗HP机制中都有潜在应用前景。本文对环境响应性生物材料在HP治疗和预防胃癌的发生中的机制和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述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环境响应材料 胃癌 胃黏膜损伤 肠道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用于乳腺癌超声成像进展
4
作者 韩杨 富丹 +1 位作者 包海花 孔令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4,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超声筛查、及时治疗可降低治疗成本,提高远期生存率。近年来,深度学习(DL)技术在乳腺癌超声成像方面开展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就DL用于乳腺癌超声成像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