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奈福泮治疗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寒战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苏艾中 韩继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92-792,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寒战反应 麻醉后 奈福泮 患者 临床观察 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 机体耗氧量 麻醉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麻醉预处理诱导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脑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再英 金昌道 +2 位作者 苏艾中 赵淑香 赵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动物失血性休克脑缺血损伤后神经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所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变化与麻醉诱导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产生量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建立兔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4h后,实验组施以异氟醚麻醉预处理诱导;对照组... 目的探讨动物失血性休克脑缺血损伤后神经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所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变化与麻醉诱导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产生量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建立兔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4h后,实验组施以异氟醚麻醉预处理诱导;对照组施以单纯静脉麻醉,同时回输各自静脉血再灌注并以等渗盐水维持血压,麻醉时间为4h,检测两组及正常组各观察点血清中CGRP值及GFAP的表达水平,GFAP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施麻醉后,实验组血清中CGRP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h后对照组GFAP的表达水平开始高于实验组(P<0·01),而实验组GFAP的表达水平在麻醉1h后就不再升高,对照组却呈进行性增高趋势。结论本实验表明麻醉预处理诱导可通过提高血清中CGRP浓度而达到对脑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目的,吸入麻醉诱导预处理优于单纯静脉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诱导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失血性休克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月顺 刘再英 +3 位作者 芦相玉 李彩娟 刘岩 夏洪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464-1464,共1页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己广泛应用于临床,要求麻醉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熟悉并掌握,以便于胜任以后的临床工作,同时实现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超声 神经阻滞 麻醉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对昼夜节律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莉 王文欣 金莲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33-1035,共3页
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其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均存在着随时间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生物节律按周期长短的不同可划分为亚日节律、近日节律和超日节律,其中近日节律即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其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均存在着随时间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生物节律按周期长短的不同可划分为亚日节律、近日节律和超日节律,其中近日节律即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是指生命活动以24 h左右为周期的变化,也是人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生物节律,例如睡眠-觉醒节律、体温节律、血压节律及褪黑素分泌节律等都是由昼夜节律进行调控的,故昼夜节律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生物节律 血压节律 近日节律 体温节律 褪黑素 生理机能 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老年患者清醒有创动脉穿刺镇痛效果的观察
5
作者 芦相玉 周旋 +3 位作者 刘永梁 李颖 胡春阳 张月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453-1453,共1页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老年患者清醒有创动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行有创动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于动脉穿刺操作前60 min在穿刺部位涂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不做任...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老年患者清醒有创动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行有创动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于动脉穿刺操作前60 min在穿刺部位涂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不做任何处置。结果:治疗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清醒有创动脉穿刺前外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有效缓解穿刺引起的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有创动脉穿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钟微微 夏洪莲 +1 位作者 丁冰 徐建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探究麻醉药物异丙酚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I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丙酚(Pro)组、Pro+DPCPX组、Pro+LY294002组、Pro+DPCPX+LY294002组,每组12只。血管... 目的:探究麻醉药物异丙酚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I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丙酚(Pro)组、Pro+DPCPX组、Pro+LY294002组、Pro+DPCPX+LY294002组,每组12只。血管内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IR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ELISA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阳性细胞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异丙酚能够有效降低IR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缩小脑梗死体积,提高脑组织Bcl-2阳性细胞表达率,有效降低IR大鼠血浆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P<0.05)。与此同时,异丙酚能够明显升高大脑皮质区p-Akt表达(P<0.05),异丙酚干预的IR大鼠体内PI3K/Akt信号通路呈高度激活状态。当实验大鼠加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时,异丙酚的神经保护作用被明显抑制,失去治疗效果。其抑制作用与A1R受体拮抗剂DPCPX效果相当。结论:异丙酚能够在IR大鼠模型中激活A1R,通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促进p-Akt表达,进一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脑组织Bcl-2表达水平,发挥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同时下调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发挥良好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分子机制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九味沉香胶囊中9种成分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志平 王加良 +2 位作者 张艳丽 张凯 侯甲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9-1134,共6页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九味沉香胶囊(沉香、广枣、黄芪等)中沉香四醇、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木香羟内酯、去氢木香内酯、肉豆蔻木脂素、去氢二异丁香酚的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九味沉香胶囊(沉香、广枣、黄芪等)中沉香四醇、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木香羟内酯、去氢木香内酯、肉豆蔻木脂素、去氢二异丁香酚的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9∶1)]-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5、254、270 nm.以木香羟内酯为内标,计算其他8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含有量.结果 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6.95%~ 100.12%,RSD 0.73%~ 1.51%.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接近.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九味沉香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味沉香胶囊 化学成分 一测多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参与腺苷A1R介导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夏洪莲 钟微微 +3 位作者 金鹏 陈猛 刘再英 张艳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344-1350,共7页
目的:探讨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参与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所有大鼠参照Zea Longa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随机分成6组(n=12),A-假手术组,B-模型组(MCAO),C-异丙酚... 目的:探讨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参与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所有大鼠参照Zea Longa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随机分成6组(n=12),A-假手术组,B-模型组(MCAO),C-异丙酚组,D-异丙酚+腺苷A1R拮抗剂组(DPCPX),E-异丙酚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F-异丙酚+GSK-3β抑制剂组(SB216763),观察大鼠术后24 h神经功能评分情况;LDF监测插栓前后脑血流变化;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用HE染色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阳性细胞表达;采用TUNEL检测各组大脑脑皮质缺血周围神经元凋亡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A组比较,B、C、D、E及F组大鼠行为学、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Bcl-2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0.05);与C组比较,B、D、E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F组Bcl-2蛋白表达量却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行为学评分减少、梗死体积减少(P<0.05)。结论:腺苷A1R介导的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PI3K/AKT/GSK-3β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 腺苷A1R 异丙酚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