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5例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静脉护理 被引量:3
1
作者 石红 刘丽 +2 位作者 修艳丽 潘明星 马小玮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4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静脉护理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血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静脉留置针,对其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65例血液肿瘤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化疗,全程...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静脉护理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血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静脉留置针,对其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65例血液肿瘤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化疗,全程中没有药物外泄等的发生。有1例患者产生静脉炎,根据诊断标准判断为1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4%。该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时,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可以有效保护静脉,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肿瘤 化疗 静脉预留针 静脉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荆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浦政 孟令锴 +4 位作者 李阳 高长久 龚铭鑫 王雪 李洁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9期65-69,95,共6页
目的建立问荆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对问荆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运用Na... 目的建立问荆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对问荆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运用NaNO_(2) -Al(NO_(3))_(3) -NaOH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4种因素对问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排序为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提取温度。优选得到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55 min、料液比1∶40 g/ml、提取温度40℃、超声功率60%(最大功率1000 W)。在此条件下,测得问荆营养茎、繁殖茎时期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32、6.92 mg/g。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及提取工艺,操作简捷易行,提取效率高,稳定性好,适用于问荆总黄酮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荆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百华花楸果实中金丝桃苷和芦丁的含量 被引量:7
3
作者 孟令锴 张朝立 +1 位作者 高长久 李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4期32-35,40,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百华花楸果实中金丝桃苷和芦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_(18)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25 mol/L磷酸(10∶20∶70),流速1.0 m L/min...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百华花楸果实中金丝桃苷和芦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_(18)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25 mol/L磷酸(10∶20∶70),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363 nm,柱温30℃。结果金丝桃苷和芦丁分别在0.1~0.8μg和0.16~1.28μg范围内,进样量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2;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58%和98.22%,RSD分别为1.71%和1.81%;平均含量分别为0.473、0.342 mg/g。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性及重复性好,可用于对百华花楸果实中金丝桃苷和芦丁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华花楸 金丝桃苷 芦丁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光 陆屹峰 +1 位作者 朱玲玲 董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1期62-64,151,共4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CAG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西...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CAG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8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50.0%,两组组间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脱发、腹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CAG方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华花楸果实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孟令锴 侯甲福 李洁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百华花楸果实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对百华花楸果实乙醇提取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分离组分进行系统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乙酸乙酯组分与正丁醇组分的半数致... 目的:探讨百华花楸果实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对百华花楸果实乙醇提取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分离组分进行系统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乙酸乙酯组分与正丁醇组分的半数致死量(LD50)及95%可信范围分别为41.23g·kg^-1(36.83~46.15g·kg^-1)、52.07g·kg^-1(42.94~63.14g·kg^-1);水组分与石油醚组分最大给药量(MLD)分别为88.77g·kg^-1、93.42g·kg^-1。结论:百华花楸果实乙醇提取物各分离组分毒性较低,用药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华花楸果实 乙醇提取物 半数致死量 最大给药量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置管在重症监护室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小玮 石红 +3 位作者 刘岩 刘蕊 修艳丽 夏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6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共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PICC置管的方法及其护理方法。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0%,置管成功率为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共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PICC置管的方法及其护理方法。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0%,置管成功率为100%;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其中,机械性静脉炎患者1例,占1.7%,导管堵塞患者2例,占3.3%,导管移位或脱出患者3例,占5.0%。经适当护理后,并发症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PICC置管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能够迅速为患者建立一条静脉通道,降低反复穿刺的痛苦,保障输液的安全性,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重症监护室 临床应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朱玲玲 张彦 +1 位作者 刘开蕾 李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7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ITP患者(ITP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取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3~5mL,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ITP患者(ITP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取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3~5mL,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结果 ITP组患者治疗前的CD3^+、CD4^+、CD4^+/CD8^+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D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ITP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分别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接近正常水平。治疗后,初诊、复诊ITP患者的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CD3^+、CD4^+、CD8^+及CD4^+/CD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TP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与ITP发病具有密切关系,部分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常,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参数,对IT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淋巴细胞亚群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立丽 刘丹 +1 位作者 窦勤玲 闫文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3期155-157,共3页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美罗华(Rituximab)联合CHOP(R-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美罗华(Rituximab)联合CHOP(R-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恶心呕吐及脱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华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护理干预措施 满意度 生存质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递进式”综合干预对出院白血病患者感染的防控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窦勤玲 闫文婷 +1 位作者 孙月 刘丹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分层递进式"综合干预对出院白血病患者感染的临床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出院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分层递进式"综合干预,对... 目的探讨"分层递进式"综合干预对出院白血病患者感染的临床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出院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分层递进式"综合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采用改良临床干预满意度评价量表对两组出院白血病患者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出院后出现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并统计感染患者病原菌类型、数量。结果观察组出院白血病患者总满意率为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65.85%(P <0.05)。观察组患者总感染率为17.07%,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41.46%(P <0.05)。本次研究共24例出院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9.27%,其中真菌检测所占比例较大。结论 "分层递进式"综合干预可以防止和控制出院白血病患者感染,出院白血病患者感染率低,同时出院白血病感染患者真菌检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递进式 综合干预 出院白血病 感染 防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用药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星月 赵彤 +3 位作者 张思源 乐丽霞 宋朋飞 李洁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4期45-48,85,共5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属自体免疫性病变,该病目前无根治方法,故治疗旨在止血、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复发、减少用药疗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了更有效地治疗ITP患者,不少研究提出了联合用药的新策略。联合用药基于作用不同致病靶...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属自体免疫性病变,该病目前无根治方法,故治疗旨在止血、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复发、减少用药疗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了更有效地治疗ITP患者,不少研究提出了联合用药的新策略。联合用药基于作用不同致病靶点,引发加性或协同效应,使得疾病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药治疗,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此种治疗思维可以用于加强疾病初始治疗,进而预防疾病复发,减慢疾病进展。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以及艾曲波帕分别针对疾病不同发病机制达到提升血小板的目的,因此本文对其分别联合其他药物治疗ITP的情况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用药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糖皮质激素 利妥昔单抗 艾曲波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T、HBP、SAA对重症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才莹 谢凤杰 +6 位作者 孙宇 张虹 赵文瑞 李洁 于得泓 王德平 李海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3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血清淀粉酶样蛋白A(SAA),检测对病毒性肺炎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康安医院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93例,将以上患者按临床表现及...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血清淀粉酶样蛋白A(SAA),检测对病毒性肺炎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康安医院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93例,将以上患者按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分为细菌感染组30例,混合感染组34例(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患者),病毒感染组29例。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因子水平、不同感染类型血清因子水平及各项检测方法诊断价值。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患者血清PCT、HBP、SAA水平均高于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及混合感染组PCT、HBP在血清中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毒感染组SAA在血清中水平高于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对于混合感染组患者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均较高,其次,PCT及HBP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其中PCT预测价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BP、SAA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细菌性感染 降钙素原 肝素结合蛋白 血清淀粉酶样蛋白A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监控平台随访对白血病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文婷 窦勤玲 +1 位作者 刘丹 赵立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1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监控平台随访对白血病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8年12月来我院救治的白血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模式,研究组给予药物监控平台随访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 目的探讨药物监控平台随访对白血病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8年12月来我院救治的白血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模式,研究组给予药物监控平台随访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化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白血病患者实施药物监控平台能明显提高患者化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监控平台 随访 白血病 化疗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致病菌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干预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丹 孙月 +1 位作者 闫文婷 窦勤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致病菌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一般资料。查询医院感染科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目的探讨不同致病菌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一般资料。查询医院感染科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例数,计算感染率,对发生CRBSI患者,采集血样,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总结CRBSI患者的干预措施。结果 6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72例发生CRBSI,感染率为10.50%。72例多发性骨髓瘤发生CR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9株,占66.35%,革兰阳性菌30株,占28.85%,真菌5株,占4.81%。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主要革兰阴性菌,表皮葡萄球菌是主要革兰阳性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呋喃妥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均在10%以下。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均在10%以下。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四环素和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均在10%以下。结论留置PICC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输液中发生寒战、发热时,应及时与输液反应鉴别,尽早拔除导管并行细菌培养及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