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蛭素调节RhoA/ROCK信号通路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那丽莎 曲娜 +1 位作者 于雪 栗昭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0-1645,共6页
目的:探讨水蛭素(HRD)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Ct组、Model组、低剂量HRD组(HRD-L组,13.33 mg/kg)、高剂量HRD组(HR... 目的:探讨水蛭素(HRD)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Ct组、Model组、低剂量HRD组(HRD-L组,13.33 mg/kg)、高剂量HRD组(HRD-H组,26.66 mg/kg)、阳性对照尼莫地平组(NMDP组,40 mg/kg)、U-46619(RhoA激动剂,0.03 mg/kg)组、HRD-H+U-46619组(26.66 mg/kg+0.03 mg/kg),每组24只。除Ct组外,其他组大鼠均利用改良线栓法构建脑梗死模型,Ct组大鼠仅暴露血管,不进行切口和插线栓。建模成功1 h后,进行给药处理。给药1次/d,持续4周。Zea-Longa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2,3,5-三苯基四唑氯化物(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裂解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结果:与Ct组比较,Model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神经元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Cleaved-Caspase-3、Bax、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HRD-L组、HRD-H组、NMDP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神经元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Cleaved-Caspase-3、Bax、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降低,而U-46619组对应指标变化呈相反趋势(P<0.05);与HRD-H组比较,HRD-H+U-46619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神经元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Cleaved-Caspase-3、Bax、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HRD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抑制脑梗死大鼠神经元凋亡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脑梗死 炎症 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神经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忠敏 郭艳芹 +1 位作者 韩璎 郭佑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88,共4页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研究显示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减少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因而早期对侧支循环进行准确而完整地评估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为评估急性脑梗...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研究显示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减少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因而早期对侧支循环进行准确而完整地评估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为评估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手段,文中就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和方法作一综述,旨在为合理的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 影像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钩藤碱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那丽莎 陈毅超 +1 位作者 张凯 栗昭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4-454,共11页
目的探讨异钩藤碱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方法将14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脑梗死组、异钩藤碱低剂量组、异钩藤碱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异钩藤碱高剂量+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激动剂... 目的探讨异钩藤碱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方法将14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脑梗死组、异钩藤碱低剂量组、异钩藤碱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异钩藤碱高剂量+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激动剂(ADU-S100)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闭塞大脑中动脉法构建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右侧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不做插入线栓处理。建模成功后立即给药,异钩藤碱低剂量组和异钩藤碱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5 mg/kg、20 mg/kg异钩藤碱,且均需腹腔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尼莫地平组大鼠需灌胃30 mg/kg尼莫地平,且还需腹腔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异钩藤碱高剂量+ADU-S100组大鼠需灌胃20 mg/kg异钩藤碱且腹腔注射20 mg/kg ADU-S100;假手术组、急性脑梗死组大鼠均需灌胃10 ml/kg与腹腔注射10 ml/kg的等渗盐水。给药1次/d,持续2周。末次给药处理24 h后,采用Zela-Longa法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及原平台象限停留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2,3,5-三苯基四唑氯化物(TTC)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伊文思蓝检测各组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TING、磷酸化TANK结合激酶1(p-TBK1)、磷酸化干扰素调节因子3(p-IRF3)蛋白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末次给药处理24 h后神经功能评分[(2.96±0.32)分比0分]、脑组织含水量[(86.9±3.2)%比(71.8±3.1)%]、血清TNF-α[(86.7±3.5)ng/L比(35.6±1.7)ng/L]、IL-6[(167.8±6.1)ng/L比(50.2±2.2)ng/L]、脑梗死体积[(28.6±1.3)mm 3比0 mm 3]、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1.57±0.13)g/L比(0.96±0.08)g/L]及STING[(1.83±0.16)比(0.86±0.08)]、p-TBK1[(0.89±0.07)比(0.41±0.03)]、p-IRF3[(0.67±0.05)比(0.13±0.01)]蛋白表达均升高,脑组织中ZO-1 mRNA[(0.45±0.04)比(1.00±0.00)]、occludin mRNA[(0.23±0.02)比(1.00±0.00)]表达均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33.6±1.6)s比(12.3±0.5)s],原平台象限停留次数减少[(5.9±0.2)次比(15.7±0.4)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急性脑梗死组比较,异钩藤碱低剂量组、异钩藤碱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大鼠末次给药处理24 h后神经功能评分[(2.37±0.21)、(1.14±0.17)、(1.18±0.13)分比(2.96±0.32)分]、脑组织含水量[(81.8±3.0)%、(74.9±3.0)%、(74.3±2.9)%比(86.9±3.2)%]、血清TNF-α[(71.1±1.4)、(43.4±2.0)、(41.5±1.9)ng/L比(86.7±3.5)ng/L]、IL-6[(129.8±5.4)、(81.2±3.8)、(80.0±3.6)ng/L比(167.8±6.1)ng/L]、脑梗死体积[(21.7±1.0)、(10.5±0.5)、(10.7±0.5)mm 3比(28.6±1.3)mm 3]、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1.39±0.12)、(1.16±0.10)、(1.18±0.19)g/L比(1.57±0.13)g/L]及STING[(1.50±0.14)、(1.02±0.11)、(1.01±0.09)比(1.83±0.16)]、p-TBK1[(0.75±0.05)、(0.54±0.04)、(0.52±0.05)比(0.89±0.07)]、p-IRF3[(0.51±0.05)、(0.25±0.02)、(0.27±0.02)比(0.67±0.05)]蛋白表达均降低,脑组织中ZO-1 mRNA[(0.58±0.05)、(0.87±0.07)、(0.89±0.09)比(0.45±0.04)]、occludin mRNA[(0.36±0.03)、(0.71±0.06)、(0.69±0.05)比(0.23±0.02)]表达均升高,逃避潜伏期缩短[(28.6±1.0)、(16.5±0.7)、(16.4±0.7)s比(33.6±1.6)s],原平台象限停留次数增加[(8.2±0.3)、(12.8±0.5)、(12.9±0.5)次比(5.9±0.2)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异钩藤碱高剂量组比较,异钩藤碱高剂量+ADU-S100组末次给药处理24 h后神经功能评分[(2.12±0.14)分比(1.14±0.17)分]、脑组织含水量[(78.7±3.2)%比(74.9±3.0)%]、血清TNF-α[(59.7±2.1)ng/L比(43.4±2.0)ng/L]、IL-6[(118.9±4.6)ng/L比(81.2±3.8)ng/L]、脑梗死体积[(16.6±0.4)mm 3比(10.5±0.5)mm 3]、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1.36±0.10)g/L比(1.16±0.10)g/L]及STING[(1.37±0.12)比(1.02±0.11)]、p-TBK1[(0.67±0.05)比(0.54±0.04)]、p-IRF3[(0.39±0.03)比(0.25±0.02)]蛋白表达均升高,脑组织中ZO-1 mRNA[(0.63±0.05)比(0.87±0.07)]、occludin mRNA[(0.46±0.05)比(0.71±0.06)]表达均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23.4±1.0)s比(16.5±0.7)s],原平台象限停留次数减少[(9.6±0.3)次比(12.8±0.5)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异钩藤碱可抑制急性脑梗死大鼠炎症、减少血-脑屏障损伤、降低脑水肿程度,改善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TING/TBK1/IRF3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钩藤碱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TANK结合激酶1/干扰素调节因子3信号通路 急性脑梗死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尹昌浩 郭艳芹 韩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77-980,共4页
轻度认知障碍是处于正常脑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认知损害的临床状态,大部分患者将转化为痴呆。故轻度认知障碍是痴呆的高危人群,研究轻度认知损害对痴呆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非常重大意义。文中对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流行病学、量表... 轻度认知障碍是处于正常脑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认知损害的临床状态,大部分患者将转化为痴呆。故轻度认知障碍是痴呆的高危人群,研究轻度认知损害对痴呆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非常重大意义。文中对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流行病学、量表筛查、影像及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和新特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痴呆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个体识别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忠敏 崔再续 +3 位作者 郭艳芹 李坤成 贾建平 韩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4-819,共6页
目的近年来多元模式分析(multivariate pattern analysis,MVPA)方法的出现被认为是可以对各种神经精神疾病进行自动化识别的很有前途的工具,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则是一种最广泛使用的MVPA方法。文中采用SVM分类器对... 目的近年来多元模式分析(multivariate pattern analysis,MVPA)方法的出现被认为是可以对各种神经精神疾病进行自动化识别的很有前途的工具,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则是一种最广泛使用的MVPA方法。文中采用SVM分类器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和无记忆障碍及其他相关疾病者进行MVPA研究,旨在构建具有较高判别能力的个体诊断模型,并从多变量分析的角度来解析aMCI患者的灰质损伤模式。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51例aMCI患者和6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高分辨率三维T1-weighted扫描,为每个受试者计算灰质体积图谱,该图谱用于之后的判别分析。使用特征选择方法去除冗余信息后训练SVM分类器,使用留一交叉验证估计分类器的性能,最后识别出最有判别能力的灰质模式。结果该方法的分类准确率为83.19%,敏感性为76.47%,特异性为88.24%,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是0.8368。对分类贡献最大的灰质区域包括双侧海马旁回、双侧海马、双侧杏仁核、双侧丘脑、右侧扣带回、右侧楔前叶、左侧尾状核、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左侧岛叶以及左侧眶额皮层。结论构建的分类模型对aMCI患者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可显示aMCI患者全脑灰质萎缩情况,对临床早期诊断aMCI患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灰质体积 支持向量机 模式分类 多元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君 薛雅丽 +3 位作者 关亚新 杨印东 傅松滨 张巾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8,共4页
为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汉族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技术,检测了208例个体的ApoE基因多态性,其中对照(CON)组69例,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T2DM)组67例和2型糖... 为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汉族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技术,检测了208例个体的ApoE基因多态性,其中对照(CON)组69例,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T2DM)组67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T2DMCI)组72例;同时测定了其中70例T2DMCI患者的血脂含量。CON组等位基因频率为:ε29.6%、ε382.4%、ε48.1%,基因型频率为:ε2ε313.2%、ε3ε367 6%、ε3ε416.2%;T2DM组等位基因频率为:ε210.5%、ε384.3%、ε45.2%,基因型频率为:ε2ε319.4%、ε3ε370.1%、ε3ε49%;T2DMCI组等位基因频率为:ε211.8%、ε384.7%、ε43.5%,基因型频率为:ε2ε315.2%、ε3ε375%、ε3ε44.2%。3组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T2DMCI患者中各基因型之间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亦无显著性差异。在中国东北汉族人群中,未发现ApoE基因多态性与T2DMCI之间存在关联,亦未发现ApoE基因多态性与T2DMCI患者的TC、TG、HDL C和LDL C水平之间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君 于富敏 李晓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汉族人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东北汉族人140例,其中72例为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68例为健康体格检查者和因肛肠疾病住院的患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汉族人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东北汉族人140例,其中72例为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68例为健康体格检查者和因肛肠疾病住院的患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所有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一步法测定7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含量。结果对照组和脑梗死组apoE基因型均以ε3ε3多见,分别为67.6%、72.2%(P>0.05)。未见ε44ε。两组ε2ε2、2ε3ε、ε2ε4、3εε4基因型频率(对照组为2.9%、13.2%、0%和16.2%,脑梗死组为2.8%、15.3%、2.8%和6.9%)和等位基因ε2、ε3、4ε频率(对照组为9.6%、82.4%和8.1%,脑梗死组为11.8%、83.3%和4.9%),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基因型脑梗死患者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中国东北汉族人中,未发现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亦未发现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和LDL-C之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类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SU5614对甲苯二异氰酸酯诱导哮喘模型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姜爱英 于仁志 +1 位作者 吕玉凤 罗海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抑制剂SU5614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诱导哮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SU5614组。采用TDI制备哮喘小鼠模型,观察SU5614对模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VEG...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抑制剂SU5614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诱导哮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SU5614组。采用TDI制备哮喘小鼠模型,观察SU5614对模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VEGF的表达情况、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气道反应性和气道血浆渗出的变化。结果:免疫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BALF中VEGF表达明显增加,而SU5614组VEGF表达则明显降低;病理组织学发现模型组肺组织病理学炎症反应明显,而SU5614组炎症反应则明显减轻;模型组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而SU5614组则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气道血浆渗出明显增加,而SU5614组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SU5614不仅抑制BALF中VEGF活性,也能抑制炎性细胞的迁移,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减少气道血浆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甲苯二异氰酸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SU56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结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赵维纳 于洋 +1 位作者 孙丽 尹昌浩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期51-54,共4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一类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综合征,脑血管病本身可以出现相应的脑影像学改变,这些病变和认知损伤的关系研究结论尚不统一。VCI的结构影像学研...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一类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综合征,脑血管病本身可以出现相应的脑影像学改变,这些病变和认知损伤的关系研究结论尚不统一。VCI的结构影像学研究主要采用结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分别从卒中位置、大脑形态学及大脑白质结构等方面研究VCI引起的大脑微观结构变化及其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本文回顾了利用结构影像学对VCI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脑结构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技术的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忠敏 孙宇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期40-44,共5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影像诊断标准,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助于血管性认知障碍早期诊断的神经影像学标志物。本文从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多种磁共振模态对血管性认知障... 血管性认知障碍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影像诊断标准,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助于血管性认知障碍早期诊断的神经影像学标志物。本文从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多种磁共振模态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像特点进行综述。将多种模态的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联合运用有助于提高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维纳 韩璎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7期647-650,共4页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脑血管病伴发的认知障碍随之增多。脑血管病伴发的认知障碍首先由Bowler等在1995年提出,称之为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VCI是指由于颅内血管本身的病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脑血管病伴发的认知障碍随之增多。脑血管病伴发的认知障碍首先由Bowler等在1995年提出,称之为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VCI是指由于颅内血管本身的病变、心脏病变或颅外大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血流异常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的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君 李晓霞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72例脑梗死患者和69例对照者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MTHFR基因型CC...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72例脑梗死患者和69例对照者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MTHFR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11.6%、44.9%和43.5%,脑梗死组分别为15.3%、50.0%和34.7%,两组各基因型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C、T频率分别为34.0%、65.9%,脑梗死组分别为40.3%、59.7%,两组等位基因的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进一步行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以明确二者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性失语10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印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交叉性失语 统计学分析 构音障碍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
14
作者 周君 杨印东 +1 位作者 关亚新 张巾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 探讨β 纤维蛋白原 45 5G/A( β Fg 45 5G/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 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 ,检测 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 (DM2 )组 67例、2型糖尿病合并... 目的 探讨β 纤维蛋白原 45 5G/A( β Fg 45 5G/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 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 ,检测 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 (DM2 )组 6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2CI)组 72例和对照 (CON)组 69例 β Fg 45 5G/A基因的多态性 ,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含量。 结果 经 χ2 检验 ,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 3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DM2组血浆Fg水平 ( 3 15± 0 89)g/L与DM2CI组 ( 2 70± 1 5 0 )g/L和CON组 ( 2 62± 0 5 1)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DM2CI组血浆Fg水平与CON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 β Fg 45 5G/A基因多态性与DM2CI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血浆Fg水平升高可能是DM2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纤维蛋白原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HO-1基因沉默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15
作者 马微 冯玉宽 +2 位作者 杨玉 郭艳芹 张鹏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研究沉默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基因对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HO-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Lv-siRNA-HO-1,将其感染K562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其... 目的:研究沉默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基因对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HO-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Lv-siRNA-HO-1,将其感染K562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其最适感染复数(multipliciy of infection,MOI)。Western blotting检测Lv-siRNA-HO-1感染组、空载体Lv-Ctrl感染组及未感染组K562细胞中HO-1蛋白的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感染组K562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结果:成功构建靶向HO-1基因的干扰表达载体PSIH1-HO-1-siRNA,包装后形成重组慢病毒Lv-siRNA-HO-1,其有效感染K562细胞MOI值为6。与未感染组相比,Lv-siRNA-HO-1感染组K562细胞中HO-1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0.16±0.02)vs(0.70±0.02),P<0.01],K562细胞增殖活性也明显下降[(1.36±0.12)vs(2.02±0.17),P<0.01)],而K562细胞凋亡率则显著增加[(62.77±4.39)%vs(14.19±1.6)%,P<0.01]。结论:慢病毒介导的HO-1基因沉默能抑制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HO-1) 白血病 K562细胞 RNA干扰 增殖活性 凋亡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与脑血流灌注影响的多模态MRI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盛灿 李瑜霞 +11 位作者 谢云燕 张忠敏 孙宇 王晓妮 李红艳 李轩宇 于洋 陈观群 尹昌浩 李坤成 杨旗 韩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HUK)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与脑血流灌注的影响,以找寻新的药物来有效开放侧支循环,挽救缺血组织。方法:纳入急性大脑中动脉(MCA)脑梗死患者4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被试分为HUK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HUK)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与脑血流灌注的影响,以找寻新的药物来有效开放侧支循环,挽救缺血组织。方法:纳入急性大脑中动脉(MCA)脑梗死患者4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被试分为HUK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7天及第30天采集两组被试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图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梗死中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的血流灌注情况。然后采用对比剂增强MRA(CE-MRA)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梗死周围区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被试梗死中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的局部脑血流(r CBF)值均较治疗前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HUK治疗组增加更为明显,且治疗后两组间缺血组织r CBF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死中心区:0.86±0.43 vs 0.54±0.13,P<0.05;缺血半暗带区:2.11±0.36 vs 1.03±0.61,P<0.05)。2采用CE-MRA技术可显示侧裂和大脑半球凸面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建立,HUK治疗组侧支血管建立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4.3±0.5 vs 3.2±0.7,P<0.05)。结论:HUK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组织的侧支循环和血流灌注;CE-MRA技术有望成为侧支血管成像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侧支循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障碍及其功能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贺梦菲 尹昌浩 +2 位作者 曹文慧 孙文强 赵维纳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7期696-700,共5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病率逐年增加,现已成为老年人群中主要的致残原因,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功能影像学,如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lood oxygen level de...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病率逐年增加,现已成为老年人群中主要的致残原因,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功能影像学,如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LOD-f MRI)、磁共振波谱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灌注加权成像技术(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等,以其高分辨、非创伤性等优点对患者的脑功能进行评价,为血管性认知障碍早期识别、鉴别诊断及评估预后等方面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功能磁共振 磁共振波谱技术 灌注加权成像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