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肿瘤组织nucleostemin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蔡子微 郑学芝 胡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91-2194,共4页
目的:研究nucleostemin(NS)基因在人类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程度、组织类型和TNM分期的关系。方法:提取肿瘤组织RNA,用电泳与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S基因的表达及表达量;比较NS基因表达量与乳腺肿瘤恶性程度、组织... 目的:研究nucleostemin(NS)基因在人类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程度、组织类型和TNM分期的关系。方法:提取肿瘤组织RNA,用电泳与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S基因的表达及表达量;比较NS基因表达量与乳腺肿瘤恶性程度、组织类型和TNM分期的关系。结果: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NS基因表达,良性乳腺肿瘤组织NS基因的表达量低于恶性肿瘤(P<0.01),乳腺恶性肿瘤分级越高,NS基因的表达量越高(P<0.01);TNM分期越高,NS基因的表达量越高(P<0.01);NS基因的表达量高低与乳腺肿瘤组织类型无关(P>0.05)。结论:NS基因表达量与乳腺肿瘤组织类型无关,而与肿瘤分级、TNM分期有关,随着肿瘤分级的提高、TNM分期的提高,NS基因表达量也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NUCLEOSTEMIN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大网膜切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缪智辉 殷平 +1 位作者 王玉梅 张际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71-872,共2页
关键词 卵巢癌 大网膜切除 肿瘤细胞减灭术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长度的法医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董德武 吴风 董秀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3-223,共1页
关键词 体表创口 愈后 瘢痕 长度 法医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妊娠前后吸入异氟烷或七氟烷对子代脑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宇恒 成永霞 +2 位作者 焦晶华 赵宏 王俊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妊娠前后吸入异氟烷或七氟烷麻醉对子代大鼠脑发育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妊娠前1d吸入1.6%异氟烷6h组(BI组)、妊娠后6、10、14和18d时吸入1.6%异氟烷6h组(PI组)、... 目的探讨大鼠妊娠前后吸入异氟烷或七氟烷麻醉对子代大鼠脑发育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妊娠前1d吸入1.6%异氟烷6h组(BI组)、妊娠后6、10、14和18d时吸入1.6%异氟烷6h组(PI组)、妊娠前1d吸入2.4%七氟烷6h组(BS组)及妊娠后6、10、14和18d吸入2.4%七氟烷6h组(PS组)。于出生当天(T1)、出生后第7(T2)、14(T3)和28天(T4)时各组按窝别随机取12只子鼠处死取海马,HE染色法观察病理学改变,电镜下观察海马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aspase-3、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BI组和BS组各时点、PI组和PS组T4时点子代大鼠海马中caspase-3、GAP-43和nNOS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及电镜观察海马组织未见差异。PI组和PS组T1~T3时caspase-3表达增加,GAP-43和nNOS表达减少(P〈0.01),PI组HE染色海马结构有较明显的病理改变,电镜观察PI组和Ps组海马细胞结构存在损伤;与PI组相比,Ps组T1~T3时caspase-3表达减少(P〈0.01),GAP-43和nNOS表达增加(P〈0.01)。结论大鼠妊娠前吸入异氟烷或七氟烷对子代脑发育无不良影响,而妊娠期吸入异氟烷或七氟烷则可引起子代脑发育的短期异常,且异氟烷毒性作用大于七氟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烷 麻醉药 吸入 细胞凋亡 CASPASE-3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 一氧化氮合酶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结肠癌不同增殖潜能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殷平 李才 +2 位作者 于建渤 安锦丹 宋学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ATBA对结肠癌不同增殖能力细胞株生长抑制的可能机制,为ATRA应用于结肠癌的治疗提供可靠依 据。方法:应用细胞观察、FACS和MTT方法,研究ATRA对结肠癌不同增殖能力细胞株LS174T和CW-2细胞的生长抑制现 象。结果:LS174T的生长速... 目的:研究ATBA对结肠癌不同增殖能力细胞株生长抑制的可能机制,为ATRA应用于结肠癌的治疗提供可靠依 据。方法:应用细胞观察、FACS和MTT方法,研究ATRA对结肠癌不同增殖能力细胞株LS174T和CW-2细胞的生长抑制现 象。结果:LS174T的生长速度明显比CW-2细胞快。ATRA对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株LS174T和CW-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 抑制和诱导细胞分化作用。结论:ATRA对LS174T和CW-2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细胞增殖的程度与ATRA的浓度有 关,ATRA对结肠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癌细胞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A 结肠癌细胞 细胞株 抑制作用 全反式维甲酸 增殖能力 治疗 生长抑制 细胞分化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7对小鼠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移植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莹 李文媛 +5 位作者 赵艳晶 尹国华 梁金花 金在顺 杨春壮 刘贵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LF7对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ANA)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后小鼠运动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制作C57BL/6小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用ANA进行桥接修复,在ANA注射腺相关病毒2(AA2)或腺相关病毒2-KLF-7(AAV2-KLF...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LF7对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ANA)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后小鼠运动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制作C57BL/6小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用ANA进行桥接修复,在ANA注射腺相关病毒2(AA2)或腺相关病毒2-KLF-7(AAV2-KLF7,2μl,1×10^(11)病毒颗粒)。于修复术后4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NA内KLF7蛋白表达,NF和S100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NA内轴突再生和髓鞘生成,神经示踪剂荧光金(FG)逆行标记检测运动轴突再生,坐骨神经运动功能指数(SFI)和电生理检测运动功能的恢复。结果:AAV2-KLF7注射ANA后4周,ANA内KLF7蛋白表达显著增高,NF和S100表达显著增加,FG阳性标记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增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增加,电生理动作电位波幅增大,潜伏期缩短(P<0.05)。结论:KLF7促进小鼠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F7 脱细胞异体神经 运动功能恢复 坐骨神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胺减轻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韩丽萍 姜春明 +3 位作者 李鸿珠 王莞 孙轶华 徐长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9-843,共5页
目的:观察低浓度外源性精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盐水对照(NS)组和精胺干预(Sp)组(n=10)。结扎冠脉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组缓慢静脉推注0.5mm... 目的:观察低浓度外源性精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盐水对照(NS)组和精胺干预(Sp)组(n=10)。结扎冠脉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组缓慢静脉推注0.5mmol/L精胺2mL/kg。观察指标:心电图,心功能参数,血清SOD、LDH、NO、MDA水平和心肌超微结构等。结果:I/R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90%,心肌超微结构损伤严重,LVSP和±dp/dtmax明显降低,血清中NO、MDA及LDH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P<0.01vsSham组)。Sp组与I/R组及NS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低浓度外源性精胺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胺 心肌再灌注损伤 活性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殖能力结肠癌细胞株iNOSmRNA表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殷平 李才 +2 位作者 孙波 于建渤 乔爱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83-886,共4页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在结肠癌不同增殖能力细胞株中的表达和作用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于结肠癌不同增殖能力细胞株iN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方法确定结肠癌细胞株CW - 2和LS174T的生长增殖状况 ,用...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在结肠癌不同增殖能力细胞株中的表达和作用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于结肠癌不同增殖能力细胞株iN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方法确定结肠癌细胞株CW - 2和LS174T的生长增殖状况 ,用RT -PCR和Northernblot方法检测结肠癌中iNOSmRNA的表达量。结果 :MTT生长曲线显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的生长增殖比CW - 2快 ;RT -PCR显示CW - 2细胞株有较强的iNOSmRNA表达 ,而LS174T细胞株iNOSmRNA的表达较弱 ;Northernblot检测在CW - 2中有明显的iNOSmRNA表达 ,但在细胞株LS174T中表达相对较弱 ;ATRA对结肠癌CW - 2和LS174T细胞株iNOS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iNOSmRNA对结肠癌细胞株生长有双重作用 ,即在低增殖结肠癌CW - 2呈高表达 ,可以通过细胞毒或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发挥抗肿瘤效应 ;在高增殖结肠癌LS174T呈低表达 ,产生NO作为信号转导的重要分子 ,增加血供和血管生成 ,促进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ATRA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株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一氧化氮合酶 维甲酸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eNOS脱耦联与NADPH氧化应激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成永霞 郭素芬 +9 位作者 刘贵波 冯玉宽 颜彬 王洪伟 于建渤 曹永 李志强 金在顺 陈丽丽 杨向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5-979,共5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脱耦联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0 mg·L-1牛血清清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BSA-AGEs)与5,10,20μmol·L-1普罗布考作用于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24 h,检测四氢...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脱耦联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0 mg·L-1牛血清清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BSA-AGEs)与5,10,20μmol·L-1普罗布考作用于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24 h,检测四氢生物喋呤(BH4)、一氧化氮(NO)和超氧阴离子(O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NOS蛋白表达情况,荧光染色检测活性氧簇(ROS),Western blot检测p47phox蛋白。结果随着普罗布考浓度增加,NO生成增加,O2-生成减少,eNOS表达减少,BH4含量增加,ROS表达降低,p47phox表达减少(P<0.01或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抑制AGEs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eNOS脱耦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ADPH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糖基化终末产物 血管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源性干细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潜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贵波 成永霞 +2 位作者 冯玉宽 郭素芬 刘跃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体外原代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并在细胞水平检测各种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F)的表达情况,探讨ADSC是否可以作为神经损伤修复的种子细胞。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和鉴定ADSC,应用RT-PCR方... 目的:体外原代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并在细胞水平检测各种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F)的表达情况,探讨ADSC是否可以作为神经损伤修复的种子细胞。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和鉴定ADSC,应用RT-PCR方法检测ADSC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 3,NT-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粘附因子(nerve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表达情况。结果:ADSC可以向脂肪和骨两方面分化;RT-PCR结果显示ADSC细胞NGF、BDNF、NT-3 mRNA水平明显升高;同时免疫荧光法检测到了高水平的NCAM。结论:ADSC具有干细胞分化潜能,并且能够表达NF和N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干细胞 神经再生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猝死7例尸检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平 董德武 于建渤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3-94,共2页
对牡丹江等城市 1986~ 1998年因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猝死 7例尸检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其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生前临床诊断与病理解剖结果。结果表明因其病变不典型、不特异、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 ,所以在临床上容易造成漏诊、误诊... 对牡丹江等城市 1986~ 1998年因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猝死 7例尸检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其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生前临床诊断与病理解剖结果。结果表明因其病变不典型、不特异、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 ,所以在临床上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引起医疗纠纷 ,其病理变化因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可有程度不同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 猝死 尸体检验 医疗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基因芯片检测和侵袭相关基因的研究
12
作者 于建渤 张迎春 +6 位作者 左卓 杨群培 李志强 王威亚 唐源 莫显明 刘卫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54-654,共1页
背景与目的分析与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lym phoma,nasaltype,ENKTCL-N)预后密切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和监督聚类分析,筛选与该肿瘤侵袭机制密切相关的基因;验证基因芯片筛选所获得的基因在E... 背景与目的分析与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lym phoma,nasaltype,ENKTCL-N)预后密切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和监督聚类分析,筛选与该肿瘤侵袭机制密切相关的基因;验证基因芯片筛选所获得的基因在ENKTCL-N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预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基因芯片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6介导YAP1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福霞 杜娟 +4 位作者 吴琦 董哲 杨恩帅 刘金丽 郭素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miR-186介导的YAP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86、YAP1蛋白在正常乳腺细胞MDA-kb2及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的表达;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将miR-186 mimic转染至乳... 目的探讨miR-186介导的YAP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86、YAP1蛋白在正常乳腺细胞MDA-kb2及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的表达;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将miR-186 mimic转染至乳腺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采用CCK-8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YAP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86与YAP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乳腺细胞相比,乳腺癌细胞中miR-186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YAP1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miR-186过表达可明显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同时降低了YAP1蛋白表达(P<0.01)。miR-186和野生型YAP1载体共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miR-186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下调,过表达miR-186通过介导YAP1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iR-186 YAP1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蕾 关丽娜 +1 位作者 胡姗姗 于建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HIF-1α在AR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氧化应激诱... 目的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HIF-1α在AR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氧化应激诱导LECs(SRA01/04)凋亡的细胞模型,H2O2浓度为200μmol·L^-1,并设立正常细胞作为对照组,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F-1α的表达差异;建立自然衰老的白内障小鼠模型(约为18个月龄),并设立青年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约8个月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LECs中HIF-1α的表达差异。收集离体的人的前囊膜,术中分离出ARC患者的前囊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ECs中HIF-1α表达差异。结果氧化应激条件下,SRA01/04细胞系HIF-1α蛋白表达降低。随后在体实验验证,与青年小鼠相比,白内障组小鼠LECs中HIF-1α蛋白表达降低。同样的实验结果在ARC患者LECs中得到证实。结论 HIF-1α与ARC相关,HIF-1α的降低可能参与AR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