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ISA与HPLC-MS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琛 王炳彦 +10 位作者 钟兴文 杨旭艳 马丹 戚敏 孙照程 陈莹 孔凡虎 华雪妃 章雨竹 陶琳丽 张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92,共6页
本实验选用30份玉米样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AFB1)进行测定比较,得出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其中,使用HPLC-MS外标法定量时,设计两组标准曲线,分别是玉米基质... 本实验选用30份玉米样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AFB1)进行测定比较,得出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其中,使用HPLC-MS外标法定量时,设计两组标准曲线,分别是玉米基质液加标组曲线和纯标组曲线,得到的结果再与ELISA比较。结果显示:用ELISA筛选出的阳性样品,用HPLC-MS法确证亦为阳性,判定结果一致,但具体检出量存在差异。当样品中AFB1含量为2~6μg/kg时,测定结果 HPLC-MS(纯标组)<ELISA<HPLC-MS(玉米基质液加标组),且HPLC-MS(玉米基质液加标组)测定值约为ELISA和HPLC-MS(纯标组)的2~13倍;当样品中AFB1含量为11~50μg/kg时,ELISA<HPLC-MS (纯标组)≈HPLC-MS (玉米基质液加标组)。当样品中AFB1含量<61.78μg/kg时,测定结果HPLC-MS(玉米基质液加标组)≈HPLC-MS(纯标组)+3.6μg/kg。研究表明,ELISA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较高,适用于玉米中AFB1的快速大量筛选,HPLC-MS耗时长,成本高,更适用于经ELISA初筛后呈阳性样品的确证及AFB1的精确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曲霉毒素B1 检测 酶联免疫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茶花鸡2号”体尺性状和器官组织生长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照程 王炳彦 +8 位作者 陈莹 曹胜雄 钟兴文 陈琛 章雨竹 华雪妃 孔凡虎 陶琳丽 张曦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3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1~42日龄"茶花鸡2号"体尺性状和器官组织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1日龄健康、质量相近的"茶花鸡2号"18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1~42日龄"茶花鸡2号"体尺性状和器官组织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1日龄健康、质量相近的"茶花鸡2号"18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喂5种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17.0%、18.5%、20.0%、21.5%和23.0%。结果表明: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茶花鸡2号"公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对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组5"茶花鸡2号"公鸡体重、胫长、胫围、主翼羽数、龙骨长、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茶花鸡2号"母鸡体尺性状和器官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对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其中组1"茶花鸡2号"母鸡脾脏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组5"茶花鸡2号"母鸡体重、胸深、胸宽、胫围、龙骨长,胆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综上所述: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1~42日龄"茶花鸡2号"的体尺性状、羽毛生长和组织器官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组5"茶花鸡2号"生长发育状况总体优于其他组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花鸡2号” 粗蛋白 体尺 屠宰性能 器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曹胜雄 王炳彦 +8 位作者 张曦 黄伟 孙照程 陈莹 钟兴文 孔凡虎 华雪妃 章雨竹 陶琳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8-92,共5页
为研究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碎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试验选取锤片式粉碎机(筛片孔径2 mm)为对照组,研究对辊式粉碎机轧辊间隙0.2、0.4、0.6 mm条件下,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粉碎方式会对小麦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 为研究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碎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试验选取锤片式粉碎机(筛片孔径2 mm)为对照组,研究对辊式粉碎机轧辊间隙0.2、0.4、0.6 mm条件下,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粉碎方式会对小麦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产生影响,但该影响也会受到辊式粉碎机轧辊间隙的限制。轧辊间隙为0.2 mm时,两组样品的粉碎粒度一致,但对辊式粉碎机组样品粒度的均匀性优于锤片式粉碎机组;轧辊间隙为0.4 mm时,对辊式粉碎机组样品的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与锤片式粉碎机组一致;轧辊间隙为0.6 mm时,对辊式粉碎机组样品的粉碎粒度高于锤片式粉碎机组,但均匀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方式 粉碎粒度 粒度分布 锤片式粉碎机 对辊式粉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与HPLC-MS对饲用玉米中2种霉菌毒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钟兴文 王炳彦 +8 位作者 陈琛 杨旭艳 杨秀娟 陈莹 孙照程 华雪妃 孔凡虎 章雨竹 陶琳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98-103,共6页
实验采集饲用玉米样品共30份,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法对玉米赤霉烯酮(ZEA)和T-2毒素(T-2)2种霉菌毒素进行检测,旨在比较两种方法对饲用玉米中霉菌毒素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对饲用玉... 实验采集饲用玉米样品共30份,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法对玉米赤霉烯酮(ZEA)和T-2毒素(T-2)2种霉菌毒素进行检测,旨在比较两种方法对饲用玉米中霉菌毒素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对饲用玉米中的ZEA均100%检出。检测T-2时ELISA法的检出率为83.33%,HPLC-MS法则未检出。两种方法检测出的霉菌毒素含量均都表现出ELISA法的检出值普遍高于HPLC-MS法。ELISA法前处理简单、检出速度较快且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但因干扰因素较多易出现假阳性。HPLC-MS法前处理复杂、成本昂贵、操作要求高,但检测结果较为稳定和准确。说明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结合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用ELISA法初筛,检测结果呈阳性后,再用HPLC-MS法进行精确定量,这样既能实现检测目的又能节省检测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 饲用玉米 玉米赤霉烯酮 T-2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