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羚牛种群数量与分布
1
作者 邵建斌 解振锋 +6 位作者 张奇奇 郭东玲 麻应太 赵文超 马雪亮 张耀红 杨振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采取全境踏查的样线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红外相机定位监测法、远红外无人机热感成像调查法与影像拍摄记录调查法等方法,对牛背梁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羚牛种群数量与分布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羚牛种群实体数量71头,分布密度为0... 采取全境踏查的样线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红外相机定位监测法、远红外无人机热感成像调查法与影像拍摄记录调查法等方法,对牛背梁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羚牛种群数量与分布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羚牛种群实体数量71头,分布密度为0.43头/km^(2)。根据样线上所遇见的羚牛实体数量,及痕迹数量的综合推算,牛背梁保护区羚牛种群的间接数量为292~346头,平均数量为319头,分布密度为1.78~2.11头/km^(2),平均分布密度为1.94头/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牛 数量 分布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景侠 蔡靖 +5 位作者 康永祥 杨平厚 李登武 周建云 毕永周 吴逊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8,共7页
采取线路、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分布有11种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并发现了羽叶丁香(Syringapinnatifolia)、星叶草(Circae... 采取线路、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分布有11种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并发现了羽叶丁香(Syringapinnatifolia)、星叶草(Circaeasteragrestis)等在我省的新分布点;分析了其保护价值、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现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保护区 珍稀植物 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昌贵 李景侠 强晓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80,共8页
【目的】为保护区提供科学的生态评价途径及保护与利用的理论依据,以便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方法】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专家评分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 【目的】为保护区提供科学的生态评价途径及保护与利用的理论依据,以便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方法】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专家评分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自然性、稳定性、人类威胁等7项指标,对其进行生态评价。【结果】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指数为0.869。【结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牛背梁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种群状况及濒危原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邵建斌 赵文超 +3 位作者 解振锋 段文东 张奇奇 蔺俊武 《野生动物》 2012年第2期55-58,共4页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目前唯一以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调查表明,保护区内分布有羚牛206~224头,呈片段化分布在6个生境斑块内,以210国道为界,保护区内羚牛的分布格局为西多东少。...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目前唯一以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调查表明,保护区内分布有羚牛206~224头,呈片段化分布在6个生境斑块内,以210国道为界,保护区内羚牛的分布格局为西多东少。虽然保护区内羚牛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但频繁的人为干扰,尤其是保护区内公路、铁路建设和由此导致的生境分割,仍威胁着保护区内羚牛种群的持续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羚牛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调查
5
作者 葛炜 李欢欢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8期171-172,共2页
以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调查其周边社区,旨在了解其经济发展现状,摸索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问题与根源,为制定促进保护区建设和当地社区经济协调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周边社区 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与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6
作者 黎晓涛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24-27,32,共5页
以秦岭某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探讨植物群落与物种多样性特征,为地区的植物群落与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规范化指导。从自然条件、林业构成分析研究区概况,研究种子植物区系构成,从植被型和群落类型分析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少... 以秦岭某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探讨植物群落与物种多样性特征,为地区的植物群落与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规范化指导。从自然条件、林业构成分析研究区概况,研究种子植物区系构成,从植被型和群落类型分析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少数科和属在种子植物区系占主导,温性针叶林相关指数较高,不同植被类型生活型物种丰富度指数有差异,落叶阔叶灌丛草本层物种最丰富。本研究为地区的植物群落与物种保护提供了规范化指导,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特征 多样性 物种 植物群落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地面昆虫的多样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麻应太 李春宁 +4 位作者 崔俊 苏建明 张正青 于占成 李孟楼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148,共7页
为明确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地面昆虫的多样性,按海拔高度设置调查点,以巴氏罐诱法进行多样性调查。对所采集的11目、55科、209个种的分布分析表明,保护区地面优势昆虫类群为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多样性指数为3.217 8,物种优势度指数为0.... 为明确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地面昆虫的多样性,按海拔高度设置调查点,以巴氏罐诱法进行多样性调查。对所采集的11目、55科、209个种的分布分析表明,保护区地面优势昆虫类群为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多样性指数为3.217 8,物种优势度指数为0.905 0、均匀度指数为0.602 3、丰富度指数为22.210 1,但多样性指数在南、北坡间有差异,1 200~1 990m低海拔地区的优势科为蚁科、步甲科,1 990~2 770m高海拔地区的优势科为寄蝇科、步甲科、隐翅甲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 地面 昆虫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涛 侯立平 《南方农业》 2021年第23期214-216,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区域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新时期,我国自然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区域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新时期,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未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管理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式科普传播方式在博物馆中的运用--以牛背梁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展示馆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宇 周媛 《山西林业》 2017年第1期47-48,共2页
博物馆作为为现今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信息的场所,更需要改变传统的"展品+文字介绍+学术以及背景性解说"的传统传播方式,一定要让参观者更多地接触到体验式、探究式的传播。
关键词 博物馆 体验式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谫博 杨文君 赵文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3-666,共4页
目的为加快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并提高其管理水平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通过专项调查和分析研究,对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存在4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4条应对策略。结... 目的为加快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并提高其管理水平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通过专项调查和分析研究,对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存在4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4条应对策略。结论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虽有长足发展,但问题与困难也不容忽视。因此,应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建设 对策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自然保护区在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严彦 《种子科技》 2020年第1期120-120,123,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国家在近年来也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林业是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近年来也受到较高的关注,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国家在近年来也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林业是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近年来也受到较高的关注,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重建是现阶段使用较多的方式。就自然保护区在林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林业建设 地位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文超 张新兵 贾康胜 《野生动物》 2006年第3期41-43,共3页
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是一种自然保护的主动战略,是保护区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环境教育 措施 物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路径探究
13
作者 薛君艳 王娟 +1 位作者 夏浩军 雷永东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13-115,120,共4页
在二十大中曾明确指出,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支撑点,绝不在一朝一夕,需要从大方向到小细节的不断努力。生态优势也是乡村长期存在的客观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与背景下,反而有很多乡村振兴任务并没有秉持生态保护的理念,去开展乡... 在二十大中曾明确指出,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支撑点,绝不在一朝一夕,需要从大方向到小细节的不断努力。生态优势也是乡村长期存在的客观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与背景下,反而有很多乡村振兴任务并没有秉持生态保护的理念,去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而是求短时高效,企图把短期的成就当做振兴的目标。这种缺乏科学发展观、缺乏生态文明的乡村振兴理念,会给乡村发展带来长久的隐患。因此,当下必须要重视乡村生态的基础保护,并摆正乡村振兴的路径建设,让乡村发展真正与生态文明和谐共处,促进长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乡村振兴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巩会生 曾治高 +2 位作者 王西峰 赵凯辉 张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9,共8页
分析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省的分布状况.陕西省境内分布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98种,包括23种哺乳类、69种鸟类、1种爬行类、1种两栖类、2种鱼类和2种昆虫,其中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分别有19种和79种.... 分析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省的分布状况.陕西省境内分布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98种,包括23种哺乳类、69种鸟类、1种爬行类、1种两栖类、2种鱼类和2种昆虫,其中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分别有19种和79种.华南虎(Panthera tigris)、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猞猁(Lynx lynx)和雪号鸟(Nyctea scandiaca)在陕西的分布及存在有待以后的调查求证.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它们在陕北分布的物种数明显低于陕南的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秦岭及大巴山地区是陕西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针对陕西境内受保护动物资源的现状与分布格局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分布 物种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周边社区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策略
15
作者 吴晓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7期17-19,共3页
保护区生态保护近年来取得很大成果,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给保护区周边社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绿色发展机遇。不仅能为社区居民带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机会,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能推进社区的生态宜居程度,从而实现将... 保护区生态保护近年来取得很大成果,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给保护区周边社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绿色发展机遇。不仅能为社区居民带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机会,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能推进社区的生态宜居程度,从而实现将区域生态保护与周边社区振兴协调发展,既实现保护区区域自然保护,又使得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保护区严格管理带来区域性的生态价值,为周边社区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借助保护区的生态品牌资源、生态资源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条件。对此,主要分析了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周边社区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生态保护 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雪亮 秦婷 《现代园艺》 2016年第8期146-147,共2页
林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化工、建材、装饰等行业都离不开林业开发所提供的木材,同时,由于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的开发和运营还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的职责,因此,开发林业必须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关键词 林业 经济效益 生态保护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新勇 王艳 《现代园艺》 2016年第20期34-,共1页
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有效地管理林业资源和维护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等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我国林业管理发展的现状,并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林业管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区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遥感估算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湘 王西峰 +2 位作者 范文义 卢伟 田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7-130,共4页
以黑龙江省区域小兴安岭地区遥感影像和130块2005年小兴安岭二类调查数据及土壤数据为基础,选择各个波段的灰度值、不同波段灰度值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波段组合、纹理信息以及非生物因子栅格化后所形成的辅助波段等为自变量,选择与碳密... 以黑龙江省区域小兴安岭地区遥感影像和130块2005年小兴安岭二类调查数据及土壤数据为基础,选择各个波段的灰度值、不同波段灰度值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波段组合、纹理信息以及非生物因子栅格化后所形成的辅助波段等为自变量,选择与碳密度相关性显著的自变量,采用郁闭度碳密度联立方程组模型,对黑龙江省区域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进行估算、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区域小兴安岭的南部和中部地区,森林碳密度主要集中在200~250 t·hm-2;北部地区大部在250~300 t·hm-2。黑龙江省区域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具有从西向东、从南向北,逐步升高的趋势。模型平均拟合精度85.1%,均方根误差=31.27 t·hm-2;平均检验精度84.7%,均方根误差=33.61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碳密度 遥感估算 小兴安岭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学生公寓室内的人性化设计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红玲 雷亚芳 +1 位作者 王伟 马雪亮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4-177,共4页
学生公寓室内的环境和条件对学生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剖析现代设计中人性化缺乏的根源并分析当前学生公寓室内设计中存在的诸如安全隐患、功能单一、尺度不合理、缺乏个性等问题,依据&q... 学生公寓室内的环境和条件对学生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剖析现代设计中人性化缺乏的根源并分析当前学生公寓室内设计中存在的诸如安全隐患、功能单一、尺度不合理、缺乏个性等问题,依据"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提出学生公寓室内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和思路,以期为营造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张扬的居室生活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公寓 室内设计 人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对水生动物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万里 安鹏 +4 位作者 强晓鸣 王萌 管融资 程栋 雷忻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8期70-72,共3页
毒死蜱是世界卫生组织(WHO)Class II中度危害杀虫剂,属于有机磷农药。在中国,毒死蜱作为高效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被广泛使用。由于毒死蜱的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我国自2017年开始限制毒死蜱在农业中的使用。近年来,毒死蜱对水生... 毒死蜱是世界卫生组织(WHO)Class II中度危害杀虫剂,属于有机磷农药。在中国,毒死蜱作为高效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被广泛使用。由于毒死蜱的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我国自2017年开始限制毒死蜱在农业中的使用。近年来,毒死蜱对水生动物的研究多集中在环境积累、生态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该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报到毒死蜱的环境行为、水生动物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有机磷农药对水生动物毒性效应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毒死蜱 水生动物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