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自润滑关节轴承的内锥面滚铆工具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强 陈继刚 +2 位作者 赵建华 李雪 胡占齐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501-2507,2519,共8页
依据航空标准的规定要求,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翻边固定的滚铆工具,以实现滚轮纯滚动、表面质量好、对轴承启动力矩影响小的质量目标。根据速度合成定理研究了滚轮实现纯滚动的条件,设计了内锥面的滚轮;以滚铆MS14101-9关节轴承为例,研究了... 依据航空标准的规定要求,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翻边固定的滚铆工具,以实现滚轮纯滚动、表面质量好、对轴承启动力矩影响小的质量目标。根据速度合成定理研究了滚轮实现纯滚动的条件,设计了内锥面的滚轮;以滚铆MS14101-9关节轴承为例,研究了两种滚轮对轴承外圈座圈之间的贴合度、轴承内外圈等效应力、轴向推出力、翻边表面质量的影响;最后,通过虚拟正交试验,以航空标准规定的轴承启动力矩范围为约束,以翻边固定后的轴承内圈外球面位移变化量为优化指标,研究了内锥面滚轮的滚铆工具的翻边载荷和公转转速的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内锥面滚轮的工具可实现良好的工艺质量;当翻边工具的翻边载荷4000 N、公转转速200 r/min时,可以保障翻边固定后工艺质量指标和轴承启动力矩在航空标准规定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轴承 滚铆工具 参数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轴承寿命试验机在线磨损量检测综合误差建模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巍 胡占齐 +2 位作者 杨育林 周海丽 郑晓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4-854,共11页
为了提升关节轴承寿命试验机在线磨损量检测的精度,以自制的关节轴承寿命试验机为研究对象,对寿命试验机磨损量检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和建模。介绍了关节轴承磨损量在线检测原理,分析了影响磨损量检测精度的误差因素。然后以多体系统运动... 为了提升关节轴承寿命试验机在线磨损量检测的精度,以自制的关节轴承寿命试验机为研究对象,对寿命试验机磨损量检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和建模。介绍了关节轴承磨损量在线检测原理,分析了影响磨损量检测精度的误差因素。然后以多体系统运动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关节轴承寿命试验机磨损量检测系统综合误差模型。通过实验检测得到磨损量检测系统由于载荷变化而产生的磨损量检测误差(简称载荷误差),并依据上述实验参数,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载荷误差实验工况下的综合误差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与计算结果表明,实验值与计算值最大相差0.028mm,除基准值外两者最小误差为0.012mm。计算值与实验值较为接近,验证了此工况条件下多体综合误差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轴承寿命试验机 自润滑关节轴承 磨损量 多体系统运动学 综合误差模型 载荷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高频自润滑衬垫材料寿命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郝秀红 王树强 潘登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4,共8页
针对航空高频自润滑衬垫材料寿命试验周期长、样本量少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短时小样本寿命预测方法。基于自润滑衬垫材料稳定磨损期短时数据,采用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完成了磨损量退化轨迹拟合,得到了磨损量第一和第二特征... 针对航空高频自润滑衬垫材料寿命试验周期长、样本量少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短时小样本寿命预测方法。基于自润滑衬垫材料稳定磨损期短时数据,采用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完成了磨损量退化轨迹拟合,得到了磨损量第一和第二特征参数向量及其分布模型,并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和逆变换法进行了样本量扩充。最后,基于自润滑衬垫材料失效判据得到了扩充样本的服役寿命及其分布模型,给出了其相应的可靠性寿命指标。结果表明:短时小样本寿命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最小样本量可低至3,这为大幅度缩短航空自润滑衬垫材料的寿命试验周期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洛模拟 支持向量回归 自润滑衬垫 短时小样本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轴承精加工夹具设计和夹紧力的计算 被引量:2
4
作者 宣俊杰 郑晓强 +2 位作者 韩国强 胡占齐 刘长鑫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64,71,共5页
针对关节轴承精加工变形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在精加工中如何合理地设计夹具及如何准确计算夹紧力以减小关节轴承的加工变形、提高关节轴承的加工质量。基本思路是依据关节轴承结构和加工工艺设计夹具结构,依据轴承尺寸设计夹具尺寸;对夹... 针对关节轴承精加工变形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在精加工中如何合理地设计夹具及如何准确计算夹紧力以减小关节轴承的加工变形、提高关节轴承的加工质量。基本思路是依据关节轴承结构和加工工艺设计夹具结构,依据轴承尺寸设计夹具尺寸;对夹具进行静力分析,依据静力平衡原理建立夹紧力的数学模型;通过关节轴承精加工实验验证了夹具和夹紧力数学模型的可靠性,有效地减小了关节轴承精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得到了表面质量满足要求的关节轴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轴承 夹具 夹紧力 静力分析 数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最大相关峭度反褶积方法诊断齿轮轴承复合故障 被引量:4
5
作者 吕轩 胡占齐 +1 位作者 周海丽 王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8-57,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最大相关峭度反褶积(maximum correlated kurtosis deconvolution,MCKD)在故障诊断中容易出现因参数选择不当而影响诊断效果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遗传算法(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QGA)的自适应最大相关峭度反... 为了解决传统最大相关峭度反褶积(maximum correlated kurtosis deconvolution,MCKD)在故障诊断中容易出现因参数选择不当而影响诊断效果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遗传算法(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QGA)的自适应最大相关峭度反褶积方法(maximum correlated kurtosis deconvolution with 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QMCKD)用于齿轮和轴承复合故障诊断。通过量子遗传算法自适应选择最大相关峭度反褶积的2个关键参数滤波器长度(L)和反褶积周期(T)。使用QMCKD处理原始振动信号,提取复合故障信号中的所有单个故障信号,分别对单个故障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从而识别故障特征。在对齿面磨损-滚动轴承外圈损伤复合故障诊断中,QMCKD能够识别齿轮故障频率及其2~4倍频,识别轴承故障频率及其2~6倍频,且主要频率成分周围干扰谱线很少,故障类型容易识别。与直接频谱分析和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相比,该方法在诊断效果上具有优越性。在对齿根裂纹-轴承滚动体损伤复合故障诊断中,QMCKD能够突出齿轮故障频率及其2~5倍频,突出轴承故障频率及其2~8倍频,齿轮和轴承故障特征明显,验证了方法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QMCKD能够有效识别复合故障中齿轮和轴承的故障特征,可用于齿轮箱的齿轮、轴承复合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轴承 诊断 复合故障 最大相关峭度反褶积 量子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分析中的周期性边界条件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薛亚红 陈继刚 +1 位作者 闫世程 骆俊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0-77,共8页
为了精确地进行二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数值分析,需建立单胞模型的准确边界条件。基于周期边界条件理论,提出了简便通用的二维机织复合材料周期边界方程,并给出了周期边界条件下各弹性常数在有限元分析中的求解方法;为验证周期边界... 为了精确地进行二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数值分析,需建立单胞模型的准确边界条件。基于周期边界条件理论,提出了简便通用的二维机织复合材料周期边界方程,并给出了周期边界条件下各弹性常数在有限元分析中的求解方法;为验证周期边界条件的正确性,建立了9个单胞构成的九宫格结构,取中央单胞作为参考单胞,对不同边界条件下独立单胞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与参考单胞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单向拉伸载荷下,单胞各个边界面也不保持平面状态,而是出现凹凸翘曲变形,即存在边界周期性;通过边界周期性条件,可正确地获得二维机织织物的工程弹性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机织复合材料 周期边界条件 单胞 有限元模型 弹性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织物三维仿真中组织模块化快速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谷大鹏 杨育林 +1 位作者 齐效文 陈素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38,共5页
在机织物三维仿真中,为快速实现各种组织织物的参数化仿真,根据纱线的交织特点,提出一种将经、纬纱分别划分为8个组元的模块化构建织物组织的方法。通过建立经纱和纬纱的组元矩阵来实现织物组织的构建。采用"0"和"1"... 在机织物三维仿真中,为快速实现各种组织织物的参数化仿真,根据纱线的交织特点,提出一种将经、纬纱分别划分为8个组元的模块化构建织物组织的方法。通过建立经纱和纬纱的组元矩阵来实现织物组织的构建。采用"0"和"1"组合唯一表示经纱和纬纱组元。通过对织物组织矩阵(布尔矩阵)进行行向"⊕"运算和取反后进行列向"⊕"运算,分别建立布尔矩阵与经、纬纱组元矩阵之间的映射关系。采用MatLab软件设计参数输入界面、编程并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构建机织物组织,并实现机织物在不同三维模型下的参数化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织物 组织 布尔矩阵 三维仿真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聚醚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育林 闫世程 +3 位作者 薛亚红 董琴 段昌生 包倩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5-20,共6页
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膨胀石墨(EG),将其作为增强相加入到聚醚砜(PES)基体中,利用溶液共混法和真空辅助模压成型工艺得到EG/PES复合材料,使用SEM、FTIR和XRD等分析手段表征了EG及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 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膨胀石墨(EG),将其作为增强相加入到聚醚砜(PES)基体中,利用溶液共混法和真空辅助模压成型工艺得到EG/PES复合材料,使用SEM、FTIR和XRD等分析手段表征了EG及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ES分子插入到了EG片层内部,并且EG与PES分子之间产生了氢键作用;当EG含量为5.0%(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4.6 MPa和146.7 MPa,较树脂基体提升了10.5%和7.3%;EG在PES基体内的分散性直接影响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嵌入到复合材料内部的EG不仅能够改变微观裂纹的走向,还能阻止其进一步蔓延和扩展,改善复合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聚醚砜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微观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芳纶破斜纹织物衬垫拉伸性能数值仿真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占山 吕利叶 +2 位作者 张佳丽 杨育林 张芳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76,共6页
为了解自润滑关节轴承织物衬垫的拉伸性能,对其拉伸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与试验验证。通过进行切片试验,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纤维截面形态,对截面形貌轮廓尺寸进行测量计算,得到了纤维束的几何参数,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织物衬... 为了解自润滑关节轴承织物衬垫的拉伸性能,对其拉伸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与试验验证。通过进行切片试验,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纤维截面形态,对截面形貌轮廓尺寸进行测量计算,得到了纤维束的几何参数,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织物衬垫增强相单胞模型;基于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方法和周期性边界条件,研究了织物衬垫拉伸性能,利用ANSYS得出了聚四氟乙烯(PTFE)/芳纶(Kevlar)混织破斜纹衬垫的拉伸弹性常数;并将数值仿真分析结果与拉伸试验结果对比,结果相差约20%,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衬垫 细观模型 拉伸试验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C薄膜沉积对不同表面形貌的钛微弧氧化膜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云玉 任西鹏 +2 位作者 陈兆祥 李浩 任丽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121,共10页
目的在钛微弧氧化(MAO)膜层表面沉积类金刚石碳(DLC)薄膜,探索DLC薄膜沉积对不同表面形貌微弧氧化膜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在铝酸盐电解液体系中,通过改变微弧氧化时间(10、60min)制备表面粗糙度与平均孔径不同的两种微弧氧化膜层MAO... 目的在钛微弧氧化(MAO)膜层表面沉积类金刚石碳(DLC)薄膜,探索DLC薄膜沉积对不同表面形貌微弧氧化膜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在铝酸盐电解液体系中,通过改变微弧氧化时间(10、60min)制备表面粗糙度与平均孔径不同的两种微弧氧化膜层MAO_10和MAO_60,而后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其表面沉积DLC薄膜,获得MAO/DLC复合膜层。通过白光共聚焦显微镜、CSM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Mahr轮廓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实验设备,对膜层的表面粗糙度、微孔尺寸、摩擦系数、磨损率和磨痕形貌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微弧氧化时间增加导致MAO膜层的表面粗糙度增大,表面微孔数目下降但平均孔径增大。DLC沉积可以在MAO_10膜层表面形成较好的DLC覆盖层,但在粗糙度较高和孔径较大的MAO_60膜层表面呈现出明显的不连续分布。MAO/DLC复合膜层的粗糙度和平均孔径明显低于MAO膜层。摩擦学性能测试表明,MAO_10/DLC复合膜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相比于MAO_10膜层均明显下降,MAO_10膜层和MAO_10/DLC复合膜层的稳定摩擦系数分别为0.85和0.24,磨损率分别为12.76×10^-6mm^3/(N·m)和3.71×10^-6mm^3/(N·m);MAO_60/DLC复合膜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则与MAO_60膜层比较接近,MAO_60膜层和MAO_60/DLC复合膜层的稳定摩擦系数分别为0.77和0.67,磨损率分别为68.02×10^-6mm^3/(N·m)和61.81×10^-6mm^3/(N·m)。结论在表面较平整且平均孔径较小的钛微弧氧化膜层表面沉积DLC薄膜时,所得MAO/DLC复合膜层在摩擦过程中可以形成较为连续的润滑层,其摩擦学性能良好。相反,在表面粗糙和平均孔径较大的钛微弧氧化膜层表面沉积DLC薄膜时,所得MAO/DLC复合膜层在摩擦过程中难以形成连续的润滑层,其摩擦学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2 微弧氧化 DLC 摩擦系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