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谐振控制器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66
1
作者 杨秋霞 梁雄国 +1 位作者 郭小强 赵清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1-176,共6页
在有源电力滤波器dq坐标系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基于电流内环解耦的PI控制。由于PI控制器在跟踪交流信号时存在静差,本文对其进行改进并提出了PI并联谐振环节的补偿电流跟踪控制策略。理想的谐振控制器在谐振频率处增益无穷大,... 在有源电力滤波器dq坐标系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基于电流内环解耦的PI控制。由于PI控制器在跟踪交流信号时存在静差,本文对其进行改进并提出了PI并联谐振环节的补偿电流跟踪控制策略。理想的谐振控制器在谐振频率处增益无穷大,可以使与谐振频率具有相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实现零稳态误差控制。因此,可以在PI控制的基础上并联谐振控制器,对特定次谐波进行重点补偿,进一步改善单独采用PI控制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抑制 PI控制 谐振控制 选择性谐波补偿 零稳态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控制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8
2
作者 郭小强 邬伟扬 +2 位作者 顾和荣 王立乔 赵清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控制存在不稳定的现象。为了揭示其本质,建立了系统线性控制模型,推导出系统特征方程,根据Routh-Hurwitz稳定判据得出重要结论: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无论采用P、PI还是PID控制,系统均不稳定。该... 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控制存在不稳定的现象。为了揭示其本质,建立了系统线性控制模型,推导出系统特征方程,根据Routh-Hurwitz稳定判据得出重要结论: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无论采用P、PI还是PID控制,系统均不稳定。该问题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在LCL上串联电阻,以增大相角裕度,提高系统稳定性。本文在系统线性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电阻三种可能的串联位置,深入分析了电阻大小、调节器参数以及稳定裕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得出精确量化的结论,最后探讨了系统非线性因素如开关动作和过调制饱和等对结论有效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LCL 接口 直接输出电流控制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有源滤波器网侧谐波电流反馈控制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孝峰 曾健 +1 位作者 李宁宁 李昕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0-154,181,共6页
有源滤波器采用电源端电流检测的谐波抑制效果优于负载端电流检测法,但因其稳定性较差而应用较少。电源端检测方法因电源电流的反馈而构成闭环控制系统,它把产生谐振的传递函数包括在闭环内,选择适当的校正环节可以抑制谐振,通过相位超... 有源滤波器采用电源端电流检测的谐波抑制效果优于负载端电流检测法,但因其稳定性较差而应用较少。电源端检测方法因电源电流的反馈而构成闭环控制系统,它把产生谐振的传递函数包括在闭环内,选择适当的校正环节可以抑制谐振,通过相位超前校正可以提升系统稳定裕度和增大环路增益,但加入相位超前校正环节在提高系统的相位稳定裕度的同时系统低频段增益较低,限制了实际补偿效果。为提高低频段增益,本文提出应用选择性滤波器复合比例环节提高特定频率增益,该环节同时提高了系统相位稳定裕度和低频段的增益,保证系统稳定性并提升了补偿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滤波器 稳定性 闭环控制 选择性谐波检测 网侧谐波电流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发电系统无缝切换控制策略 被引量:50
4
作者 王晓寰 张纯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双模式工作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存在并网运行与独立运行工作模式切换及电流型控制与电压型控制的控制模式切换。实现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减小电流电压冲击,是双模式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关键问题。传统无缝切换控制算法忽略两种切换的不同步性... 双模式工作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存在并网运行与独立运行工作模式切换及电流型控制与电压型控制的控制模式切换。实现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减小电流电压冲击,是双模式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关键问题。传统无缝切换控制算法忽略两种切换的不同步性,造成切换过程中出现并网电流冲击大,负载电压波动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电压电流加权控制策略,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保证切换过程中的暂态变量均可控,抑制电压电流冲击,实现无缝切换。最后在样机实验中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式 无缝切换 并网 脱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自由度电流调节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顾和荣 赵清林 +1 位作者 郭小强 邬伟扬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4-160,共7页
提出基于二自由度非正弦电流调节(TDFNSCR)的分布式发电(DG)并网接口控制方案,和传统DG并网接口控制通常采用的正弦电流调节(SCR)方案不同,该方案在正弦电流调节的同时,进行谐波电流调节以改善电网电能质量。通过对DG并网接口控制的Thev... 提出基于二自由度非正弦电流调节(TDFNSCR)的分布式发电(DG)并网接口控制方案,和传统DG并网接口控制通常采用的正弦电流调节(SCR)方案不同,该方案在正弦电流调节的同时,进行谐波电流调节以改善电网电能质量。通过对DG并网接口控制的Thevenin-Norton等效电路分析得出两种改善电网电能质量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TDFNSCR并网接口控制方案,该方案最大特点是既不需要额外的补偿装置(如有源滤波器),也不需要确定谐波源的位置和谐波电流的检测,仅通过DG并网接口处的本地电压信息和适当控制即可实现并网发电和有源滤波的统一优化控制,此外,该方案具有通用性,不仅适用于单相系统,还适用于三相系统。采用Matlab/Simulink对提出的方案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TDFNSCR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二自由度控制 非正弦电流调节 并网接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自由度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控制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纯江 王勇 +1 位作者 柴秀慧 阚志忠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3-208,共6页
控制系统调节器的设计直接影响了整个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甚至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针对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一般将其内环整定为Ⅰ型系统时其抗扰性能不佳的缺点,并且结合Ⅰ型系统动态响应较快、超调较低的特点,提出... 控制系统调节器的设计直接影响了整个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甚至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针对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一般将其内环整定为Ⅰ型系统时其抗扰性能不佳的缺点,并且结合Ⅰ型系统动态响应较快、超调较低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二自由度的电流内环Ⅱ型系统的设计方法,在对系统的快速性能和抗干扰性能进行折衷考虑下,对系统在不同自由度系数情况下的过渡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合理选择自由度系数,在较大地增强了系统抗干扰性能前提下,降低了系统的超调量。最后在实验室11kW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平台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二自由度的双馈风力发电并网控制策略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同时系统还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性能,解决了系统并网电流产生低频振荡的问题,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发电机 二自由度 低频振荡 动态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移相控制有源整流的全桥变换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清林 李昆仑 +2 位作者 刘威 王玉洁 王德玉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2,46,共7页
当移相控制有源整流全桥(PSCAR-FB)变换器中的输出整流二极管反向恢复时,整流二极管存在很高的尖峰电压,增加了二次侧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一次侧引入了1个谐振电感和2个箝位二极管的辅助网络。详细分析了该变... 当移相控制有源整流全桥(PSCAR-FB)变换器中的输出整流二极管反向恢复时,整流二极管存在很高的尖峰电压,增加了二次侧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一次侧引入了1个谐振电感和2个箝位二极管的辅助网络。详细分析了该变换器改进后的工作原理及稳态特性,并给出了主要参数的具体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台1.25 kW实验样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实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移相控制 有源整流 软开关 箝位二极管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BPNN的锂离子电池SOH估算
8
作者 张凯飞 张金龙 吕满平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8-285,318,共9页
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储能系统与电动汽车中,精确地估算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OH(state-of-health)是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从容量的角度分析SOH,在恒流-恒压CC-CV(constant current-constant voltage)充电电压和温度曲线... 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储能系统与电动汽车中,精确地估算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OH(state-of-health)是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从容量的角度分析SOH,在恒流-恒压CC-CV(constant current-constant voltage)充电电压和温度曲线中提取了7个健康特征HI(health indicator)作为输入,基于数据驱动法提出了麻雀搜索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SSA-BPNN(sparrow search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的锂离子电池SOH估算方法,并应用数据增强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最终在NASA锂离子电池随机使用数据集上进行验证。通过与未采取数据增强的传统BP神经网络相比,获得SOH估算精度有明显提升,测试集SOH估算的最大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小于3%和1.32%,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兼顾误差小,收敛快,全局搜索能力且能够适应电池老化差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健康状态估算 数据驱动 SSA-BPNN 数据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陈毅东 杨育林 +3 位作者 王立乔 贾志云 赵巍 万承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2-1326,共5页
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已用于实际变速恒频风电系统中,为更好开展此项技术的研究,对当前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分为以下3类:1)已知给定法;2)黑箱法;3)混合控制法。以带齿轮箱35 kW背靠背变换... 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已用于实际变速恒频风电系统中,为更好开展此项技术的研究,对当前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分为以下3类:1)已知给定法;2)黑箱法;3)混合控制法。以带齿轮箱35 kW背靠背变换器的鼠笼异步式风力发电并网系统为基础,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针对已知给定法、黑箱法、混合控制法,各选取了每一类方法的典型代表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针对这3类方法所适用的功率场合不同,在跟踪最大功率的快速性上存在着差异,需要根据风机特性及从实际运用角度出发来选取不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最优转矩给定法 最优功率给定法 定步长法 混合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电池倍率容量特性建模及荷电状态估算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金龙 佟微 +2 位作者 李端凯 漆汉宏 张纯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5-222,共8页
针对磷酸铁锂蓄电池,首先采用解析型动力学电池模型(KBM)对电池的倍率容量特性进行描述,进而推导出双井荷电状态(SOC)的数学表达式;为建立SOC与电池电压的联系,进一步将KBM与电动势模型相结合形成综合模型;最后,基于该综合模型及非线性... 针对磷酸铁锂蓄电池,首先采用解析型动力学电池模型(KBM)对电池的倍率容量特性进行描述,进而推导出双井荷电状态(SOC)的数学表达式;为建立SOC与电池电压的联系,进一步将KBM与电动势模型相结合形成综合模型;最后,基于该综合模型及非线性滤波算法实现SOC估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体现锂电池的倍率容量特性及可用容量恢复特性,双井SOC估算结果可更全面地体现锂电池的SOC;此外,这种基于非线性滤波的SOC估算策略还具备初始误差自校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倍率容量特性 非线性滤波 荷电状态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脉冲电源设计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清林 曹茹茹 +2 位作者 王德玉 袁精 李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介绍一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DPSSL)脉冲驱动电源的设计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特性,采用前级电容充电电路与后级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相结合的电路结构。由于LCC谐振电路具有软开关特性和抗负载短路、开路... 介绍一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DPSSL)脉冲驱动电源的设计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特性,采用前级电容充电电路与后级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相结合的电路结构。由于LCC谐振电路具有软开关特性和抗负载短路、开路的能力,又能够实现对储能电容恒流充电的功能,因此其适合做为脉冲电源中储能电容的充电电路;后级脉冲电流产生电路选择大功率MOSFET做为主控器件,利用MOSFET饱和区的漏极电流可控性,通过栅极电压控制产生负载脉冲电流。控制部分采用模拟与数字相结合的控制方式,使脉冲电源控制更加灵活,引入脉冲电流指令给定积分器,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脉冲电流上升过程,抑制电流过冲,提高控制精度,使脉冲驱动电源产生类似矩形波的大功率脉冲电流。搭建了脉冲功率为28kW的实验平台,实验达到的指标:脉冲电流幅值80A,脉冲电压350V,脉冲宽度100μs,重复频率100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 LCC谐振变换器 脉冲电源 给定积分器 脉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匹配追踪算法的电能质量复合扰动参数辨识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崔志强 王宁 贾清泉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3-159,共7页
针对电能质量中的复合扰动信号分析问题,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PSO)和匹配追踪(MP)算法相结合的分层搜索的原子分解方法。首先应用MP算法提取基波分量,对于去除基波分量的残差信号,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找寻能量最大的频率成分,采用PSO算法... 针对电能质量中的复合扰动信号分析问题,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PSO)和匹配追踪(MP)算法相结合的分层搜索的原子分解方法。首先应用MP算法提取基波分量,对于去除基波分量的残差信号,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找寻能量最大的频率成分,采用PSO算法粗搜索出最佳匹配粒子,然后以最佳匹配粒子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重新离散化,生成小规模原子库,再应用MP算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细搜索,最终得到最佳匹配原子,提取出电能质量复合扰动特征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克服MP算法匹配时间长、计算量大及PSO优化MP算法残差积累过大、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匹配参数不准确等缺点,且具有一定的抗噪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原子分解 复合扰动 分层匹配追踪 粒子群优化算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举式三端口变换器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悦 孙孝峰 +1 位作者 王宝诚 赵巍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134,共9页
提出了一种自举式三端口变换器。电路可以从高、低两个不同的输入源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并且能够实现输入源之间的单级双向功率变换,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率和系统效率。在新能源退出工作时,拓扑利用自举电容升压,维持输出电压稳定以适应... 提出了一种自举式三端口变换器。电路可以从高、低两个不同的输入源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并且能够实现输入源之间的单级双向功率变换,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率和系统效率。在新能源退出工作时,拓扑利用自举电容升压,维持输出电压稳定以适应新能源随机性和间歇性发电的特点。详细地阐述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能量管理方案,分析了自举模式的充放电特性和参数优化设计。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口变换器 单级双向功率变换 自举模式 能量管理 充电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发展浅谈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金龙 佟微 漆汉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77-1379,共3页
锂具有比能量高,比体积小等优点,经过不断的改善与发展,具有寿命长,安全性高,容量大,成本较低等特点的锂电池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储能设备。主要介绍了锂电池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通过对比锂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解质等部分材料组成,分析... 锂具有比能量高,比体积小等优点,经过不断的改善与发展,具有寿命长,安全性高,容量大,成本较低等特点的锂电池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储能设备。主要介绍了锂电池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通过对比锂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解质等部分材料组成,分析了锂电池工作性能随着电池材料的变化而产生的差异,讨论了电池材料与锂电池各项技术指标间的关系;并总结了目前锂电池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此外,还对锂电池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材料 电极 电解质 电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双馈风力发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纯江 王勇 +1 位作者 杨海军 柴秀慧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4-932,共9页
针对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产生转矩脉动对变速齿轮箱及风力发电系统的严重危害,本文以抑制电磁转矩脉动为目标提出基于正负序分量分离的双电流环控制策略,对转子侧变流器进行矢量控制,即在正序旋转坐标系下对转子电流... 针对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产生转矩脉动对变速齿轮箱及风力发电系统的严重危害,本文以抑制电磁转矩脉动为目标提出基于正负序分量分离的双电流环控制策略,对转子侧变流器进行矢量控制,即在正序旋转坐标系下对转子电流的正序分量进行控制以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独立调节和最大功率追踪,在负序旋转坐标系下对转子电流的负序分量进行控制以实现电磁转矩脉动的有效抑制。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有效抑制电磁转矩脉动,对实际风电场获得良好的并网发电性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电网电压不平衡 电磁转矩脉动 定子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FET谐振门极驱动电路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清林 郭娟伟 +2 位作者 袁精 陈磊 崔少威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6-73,107,共9页
谐振门极驱动电路能够减小高频下MOSFET的驱动损耗。首先介绍了传统电压源驱动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出谐振驱动技术。综述了目前现有的谐振门极驱动电路的拓扑结构,并分为电流源型、谐振型和耦合电感型三大类。对于电流源型和谐振型,... 谐振门极驱动电路能够减小高频下MOSFET的驱动损耗。首先介绍了传统电压源驱动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出谐振驱动技术。综述了目前现有的谐振门极驱动电路的拓扑结构,并分为电流源型、谐振型和耦合电感型三大类。对于电流源型和谐振型,分别介绍较早提出的拓扑结构及其优缺点,并与后期发展的各种拓扑作对比分析。耦合电感型是在电流源型或谐振型中加入耦合电感来传递能量,这也增加了拓扑的复杂度。考虑谐振门极驱动电路的复杂程度,将拓扑元器件集成到一个芯片中以达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变换器 MOSFET 栅极驱动 驱动损耗 谐振门极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关电容的双输入直流变换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宝诚 周悦 +1 位作者 王炜 孙孝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9-247,共9页
提出基于开关电容的双输入直流变换器拓扑。当可再生能源正常发电时,输入源串联供电,系统具有较高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当可再生能源不能发电时,后备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端口处的电容联合供电,可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灵活性。该拓扑利用开关... 提出基于开关电容的双输入直流变换器拓扑。当可再生能源正常发电时,输入源串联供电,系统具有较高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当可再生能源不能发电时,后备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端口处的电容联合供电,可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灵活性。该拓扑利用开关电容升压,减小后备电源的额定电压等级,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简化磁设计。基于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能量管理控制方案,分析开关电容的充放电特性并进行了充电损耗计算。实验结果验证拓扑的可行性及其控制方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变换器 开关电容 能量管理 模式切换 充电损耗 效率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电感结构的LLC谐振型PFCAC-DC变换器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朝阳 秦海宁 +2 位作者 郑倩男 张青山 田萌 《电源学报》 CSCD 2017年第6期127-133,共7页
传统的AC-DC电源多采用二极管整流,由于大滤波电容和不控器件的存在,造成电路本身功率因数较低,且会对电网侧产生严重的谐波污染。一般方法多采用再级联一级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来解决谐波污染和功率因数较低的问题,但由此增加了电... 传统的AC-DC电源多采用二极管整流,由于大滤波电容和不控器件的存在,造成电路本身功率因数较低,且会对电网侧产生严重的谐波污染。一般方法多采用再级联一级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来解决谐波污染和功率因数较低的问题,但由此增加了电路级数,增加了电路结构和控制的复杂度,降低了电路的效率。研究了一种基于双电感结构的具有PFC功能的LLC谐振型AC-DC变换电路,单级电路可以实现高功率因数能量变换,提高了电路传输效率。该电路不仅实现了传统LLC谐振变换,保证开关管以软开关方式工作,而且采用双电感结构的PFC电路,运用并联交错技术,较好地克服了电流断续型PFC电路输入电流谐波畸变较大的问题。对该电路拓扑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实验验证了该电路拓扑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DC变换 功率因数校正 LLC谐振 双电感结构 单级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点检测SRAPF的环形配电系统背景谐波衰减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虹 李雪苗 +1 位作者 康佳 孙孝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2-579,共8页
对于环型配电网,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已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其线路电感与功率因数校正电容之间的谐振使得系统背景谐波电压谐振放大,导致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电压严重畸变。针对环形配电网中谐波谐振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双点检测单阻性有... 对于环型配电网,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已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其线路电感与功率因数校正电容之间的谐振使得系统背景谐波电压谐振放大,导致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电压严重畸变。针对环形配电网中谐波谐振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双点检测单阻性有源滤波器(double point detection of single resistive active power filter,DPDSRAPF)的谐波衰减策略,即检测环形配电网中2个节点(其中一个节点为中点,另一节点为中点以外的节点)的谐波电压,而APF和非线性负载改变等工况下,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谐波衰减效果。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均验证该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点检测单阻性有源滤波器 环形配电网 谐波谐振 谐波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与负载相关的两个边界条件
20
作者 赵晓君 郑颖楠 《电源学报》 CSCD 2013年第3期91-95,112,共6页
从效率角度出发研究了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负载对副边补偿结构选择的影响,得出了效率边界负载,为副边选取合适的补偿结构提供了依据;从稳定性角度出发研究了负载与频率分叉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稳定性边界负载。在既保证效率又保证稳定性的... 从效率角度出发研究了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负载对副边补偿结构选择的影响,得出了效率边界负载,为副边选取合适的补偿结构提供了依据;从稳定性角度出发研究了负载与频率分叉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稳定性边界负载。在既保证效率又保证稳定性的条件下,得出了负载的运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耦合变压器 谐振 效率 频率分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