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网络结构镍钴氢氧化物/石墨烯水凝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亭亭 田国兴 +4 位作者 赵欣 余新勇 毛超 于雪寒 陈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0,共7页
本工作采用化学还原法对氧化石墨烯进行预还原,再将其与Ni(NO_(3))_(2)·6H_(2)O、Co(NO_(3))_(2)·6H_(2)O混合进行水热反应,得到三维网络结构镍钴氢氧化物/石墨烯水凝胶复合材料,通过调节氧化石墨烯的量获得电化学性能最佳的... 本工作采用化学还原法对氧化石墨烯进行预还原,再将其与Ni(NO_(3))_(2)·6H_(2)O、Co(NO_(3))_(2)·6H_(2)O混合进行水热反应,得到三维网络结构镍钴氢氧化物/石墨烯水凝胶复合材料,通过调节氧化石墨烯的量获得电化学性能最佳的镍钴氢氧化物/石墨烯水凝胶(NiCo-OH/GH_(100)),镍钴氢氧化物纳米片均匀分布在石墨烯表面。0.5 A/g电流密度下NiCo-OH/GH_(100)的比容量为590 F/g,电流密度增加到10 A/g时比容量保持率为76.1%,展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倍率性能。组装的NiCo-OH/GH_(100)//碳纳米管复合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NCGH)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在20 A/g下充放电循环10 000次,比容量保持率达92.9%,功率密度为375 W/kg时的能量密度达23.9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氢氧化物 石墨烯水凝胶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化学电源体系发展及军事应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珂 郝奕帆 +5 位作者 方振华 王静 张松通 祝夏雨 邱景义 明海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6-461,共26页
在全面电动化的背景下,各类电子产品应用的时空域快速转变对所配备的电池供电能力提出了更为苛刻的工况和环境适应要求,亟待发展充电时间短、小体积大电流输出的电源系统。本综述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高功率化学电源体系在大倍率充放... 在全面电动化的背景下,各类电子产品应用的时空域快速转变对所配备的电池供电能力提出了更为苛刻的工况和环境适应要求,亟待发展充电时间短、小体积大电流输出的电源系统。本综述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高功率化学电源体系在大倍率充放电领域的进展进行了梳理,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赝电容电容器、离子型电容器(锂/钠/钾离子等)、铅炭电池等,分别从电极材料、电解质调控和电池结构等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影响各电源体系在其功率性能方面的发展瓶颈、能力水平以及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并对其在低温启动、动力供电和脉冲响应等军事应用领域及所增益效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综合分析表明,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为进一步遴选性能更好、更匹配的化学电源体系服务于装备的迭代升级和应用创新,通过构筑高稳定性和导电性的电极材料,宽温域、高电导率的电解质材料和改良电池结构从而减小内阻的途径,显著提升功率性能,并明确提出高功率电池存在最佳工作区间和最优工作策略的问题,尤其是在大电流充放电和脉冲工况下,这对于后续如何根据实际工况用好电池具有借鉴意义。有望在提升各化学电源体系的功率性能的同时,以最佳的系统管控方法和应用策略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能量转换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获得满足市场所需和军民急用的高功率电源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电容器 铅炭电池 军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先进高强度中锰钢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倩 陈晨 +3 位作者 李艳国 杨志南 吕博 张福成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中锰钢属于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范畴,其很好地平衡了汽车工业对强塑性和生产成本的要求,十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材料研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汽车用先进高强度中锰钢的起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特点,分析讨论了高强度中... 中锰钢属于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范畴,其很好地平衡了汽车工业对强塑性和生产成本的要求,十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材料研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汽车用先进高强度中锰钢的起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特点,分析讨论了高强度中锰钢的强塑化机制,总结了合金化和奥氏体逆转变退火工艺对高强度中锰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调控的研究现状,并论述了中锰钢焊接性和氢脆敏感性问题。最后,对今后一段时间内中锰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用钢 中锰钢 强塑性 焊接性 氢脆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微量元素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帅杰 狄楠楠 +2 位作者 王杰林 钟亚莉 乔桂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9-182,189,共5页
以华北某电厂燃煤为例,探讨了煤中微量元素的环境效应评价方法。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测定了电厂循环流化床炉原煤、飞灰、底灰中F,Pb,Hg,等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通过淋滤实验测得了原煤及底灰中Pb、Hg、Cr等... 以华北某电厂燃煤为例,探讨了煤中微量元素的环境效应评价方法。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测定了电厂循环流化床炉原煤、飞灰、底灰中F,Pb,Hg,等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通过淋滤实验测得了原煤及底灰中Pb、Hg、Cr等7种微量元素的淋出率,并测定了煤堆附近土壤中Cd、Hg、Cr等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计算出了煤中微量元素对大气、水和土壤环境的污染因子。结果表明,燃煤中元素F、Hg、Se、Cl挥发性较强,燃煤中微量元素对大气环境的综合污染因子达3.5,属重污染。元素Hg、As的淋出率较高,原煤和底灰中微量元素对水环境的综合污染因子分别为0.71和0.88,污染程度属微污染。土壤对Cd、Hg、Pb等元素的富集程度很高,煤中微量元素对土壤环境的综合污染因子为0.98,属微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环境效应 污染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部分替代Cu对低钴AB_5型贮氢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素霞 李媛 +2 位作者 刘治平 杨淑琴 韩树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44-2150,共7页
为了获得既具有较高电化学容量又具有良好循环稳定性的低钴AB5型贮氢合金,研究了Fe部分替代Cu对低钴AB5型贮氢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含Cu和Fe的低钴AB5型贮氢合金LaNi3.55Mn0.35Co0.20Al0.20C... 为了获得既具有较高电化学容量又具有良好循环稳定性的低钴AB5型贮氢合金,研究了Fe部分替代Cu对低钴AB5型贮氢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含Cu和Fe的低钴AB5型贮氢合金LaNi3.55Mn0.35Co0.20Al0.20Cu0.85-xFex(x=0.10,0.20,0.25,0.40,0.60).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合金含有单一CaCu5型六方结构的LaNi5相,Fe部分替代Cu并没有改变合金的本体相结构,但随着Fe含量的增大,晶格参数a,c和晶胞体积V增大.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x增加,合金的放电容量和高倍率放电能力降低,但是循环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当x从0.10增加到0.60时,合金的200周循环稳定性(S200)从77.6%提高到89.9%.Fe替代Cu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循环稳定性,这主要是随着Fe替代量增大,晶胞体积增大,晶格体积膨胀率明显减小,合金的抗粉化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H电池 低钴型贮氢合金 元素替代 相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测定蜂蜜中多元素结合化学计量学在不同产地荆条蜜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陈辉 范春林 +4 位作者 常巧英 庞国芳 曹亚飞 金铃和 胡雪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216,共5页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北京顺义、河北阜平和河北平山三个地区65个荆条蜜样品中38种元素含量,其中B,Na,Mg,P,K,Ca,Fe和Zn等8种元素的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其浓度均高于1mg·kg-1。比较发现,不同地区荆条蜜中元素含量...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北京顺义、河北阜平和河北平山三个地区65个荆条蜜样品中38种元素含量,其中B,Na,Mg,P,K,Ca,Fe和Zn等8种元素的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其浓度均高于1mg·kg-1。比较发现,不同地区荆条蜜中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以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29种元素(Na,Mg,Al,K,Ti,V,Mn,Fe,Ni,Cu,Zn,Ga,As,Sr,Y,Mo,Cd,Ba,La,Ce,Pr,Nd,Sm,Gd,Dy,Ho,Tl,Pb和U)为变量,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反向传输人工神经网络(BP-ANN)两种化学计量学方法按照不同产地对荆条蜜进行了分析。PCA可将所有变量降为4个主成分,并能解释81.6%的变量,结果表明,PCA基本可以将荆条蜜按照不同产地分开。应用BP-ANN建立不同产地荆条蜜溯源模型,用全部样本建立模型时,三个产地荆条蜜分类的正确率均为100%,采用"留一法"进行交叉检验,整体准确率为95.4%;以75%的样本建立模型,25%的样本用于预测,对BP-ANN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三个产地整体分类和预测的准确率均为100%。ICP-MS测定蜂蜜中多元素含量结合多变量模型可以实现不同产地荆条蜜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条蜜 多元素 地理来源 PCA BP-A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阳立平 曾凡棠 +3 位作者 黄海明 熊蕾 禹琪 汪中洋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5期1-8,共8页
介绍氮在环境介质中的各种形态分布及相互之间的转化,概述氮转化的途径及机理,综合分析氮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归纳研究氮迁移转化机理的模型,提出氮污染物的控制措施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环境介质 迁移转化 污染控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evenger法提取草果精油的化学组成及清除NaNO_2能力 被引量:10
8
作者 陆占国 孟大威 +2 位作者 李伟 王鹏君 任慧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1,共5页
采用Clevenger法提取草果精油,以1.87%的平均得油率获得精油,用GC-MS联机对精油进行了成分分析,检测出38种成分,解析鉴定了占总成分98.393%的32个成分。主要成分1,8-桉树脑占40.891%(相对含量,以下同),α-水芹烯9.769%,2-异丙基苯甲醛6.... 采用Clevenger法提取草果精油,以1.87%的平均得油率获得精油,用GC-MS联机对精油进行了成分分析,检测出38种成分,解析鉴定了占总成分98.393%的32个成分。主要成分1,8-桉树脑占40.891%(相对含量,以下同),α-水芹烯9.769%,2-异丙基苯甲醛6.988%。测定精油清除NaNO2能力结果可知:当精油用量为0.15~0.45 mL时,清除率为68.22%~81.40%,大于对照物Vc(57.12%~78.16%)和BHT(14.64%~18.66%)(精油和对照物浓度1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 NaN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653种农药化学品残留GC-MS、GC-MS/MS与LC-MS/MS分析方法:国际AOAC方法评价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庞国芳 范春林 +5 位作者 李岩 康健 常巧英 卜明楠 金春丽 陈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7-1030,共14页
选择了16个实验室,按AOAC方法评价指南对盲样进行了检测。对16个实验室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剔除操作偏离方法的2个实验室的全部数据,剩余14个实验室GC-MS/SIM(GC-MS/MS):RSDr<8%的占100%;RSDR<16%的占57.5%,RSDR<25%的占92.5%;... 选择了16个实验室,按AOAC方法评价指南对盲样进行了检测。对16个实验室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剔除操作偏离方法的2个实验室的全部数据,剩余14个实验室GC-MS/SIM(GC-MS/MS):RSDr<8%的占100%;RSDR<16%的占57.5%,RSDR<25%的占92.5%;HorRat值小于1.0的占80.0%,HorRat值小于2.0的占97.5%。LC-MS/MS:RSDr<8%的占65.0%,RSDr<15%的占97.5%;RSDR<16%的占35.0%,RSDR<25%的占95.0%;HorRat值小于1.0的占92.5%,HorRat值小于2.0的占97.5%。建立的1 220条标准曲线中,有1 132个满足r2≥0.995的要求,占92.8%;检测目标农药离子3 600个,离子丰度符合EU要求的有3 443个,占95.6%。AOAC方法评价结果证明,该方法重现性和再现性良好,完全适用于茶叶中653农药残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农药残留 协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辅助化学气相沉积制备Al掺杂ZnO透明导电薄膜 被引量:9
10
作者 秦秀娟 韩司慧智 +2 位作者 赵琳 左华通 宋士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7-612,共6页
采用气溶胶辅助化学气相沉积(AACVD)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Al掺杂ZnO(AZO)薄膜.研究了Al掺杂(2at%~8at%)对ZnO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EDAX、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所有AZO薄膜均具... 采用气溶胶辅助化学气相沉积(AACVD)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Al掺杂ZnO(AZO)薄膜.研究了Al掺杂(2at%~8at%)对ZnO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EDAX、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所有AZO薄膜均具有纤锌矿结构,不具有沿c轴方向的择优取向,XRD图谱中未观察出Al的相关分相.在可见光范围内,AZO薄膜的平均透过率大于72%,光学禁带宽度随Al掺杂量的增加而变窄.同时根据四探针技术所得的数据得知:Al的掺杂导致薄膜方块电阻的变化,随着Al掺杂量的增加,方块电阻有明显变小的现象,掺杂6at%Al的AZO薄膜具有最低方块电阻(18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化学气相沉积法 Al:ZnO 透明导电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元素对AB_2型Laves相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树民 赵敏寿 +1 位作者 吴来磊 郑炀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56-2259,共4页
比较系统地研究了 AB2 型 Laves相合金 Zr0 .9Ti0 .1Ni0 .1Mn0 .7V0 .3 M0 .1( M=None,Ni,Mn,V,Co,Cr,Al,Fe,Mo,Si,C,Zn,Cu和 B)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以及高温和低温放电性能等 .结果表明 ,1 4种合金均具有六方 C1 4型 Laves相的主相晶... 比较系统地研究了 AB2 型 Laves相合金 Zr0 .9Ti0 .1Ni0 .1Mn0 .7V0 .3 M0 .1( M=None,Ni,Mn,V,Co,Cr,Al,Fe,Mo,Si,C,Zn,Cu和 B)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以及高温和低温放电性能等 .结果表明 ,1 4种合金均具有六方 C1 4型 Laves相的主相晶体结构 ,同时 ,含有少量立方 C1 5型 Laves相和一些由 Zr.9Ni11及 Zr Ni组成的非 Laves相 ;添加 V和 Mn可提高 AB2 合金的放电容量 ;添加 B和 Mn则显著提高了 AB2 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和低温放电容量 ;添加 Al,C,Si和 Co对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改善明显 ;而 Mn,Ni,V,Fe,Cu,Mo和 B等却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循环稳定性 ;添加 Si,Mo,V,Cr和 Al可明显改善合金电极的自放电性能 ;添加 Si,Cr,V可显著改善 AB2 合金电极的高温放电性能 .讨论了各种添加元素影响合金性能的可能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ves相合金 电化学性能 贮氢合金 添加元素 镍氢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2Ni纳米储氢合金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乔玉卿 赵敏寿 +2 位作者 田冰 朱新坚 曹广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75-1878,共4页
利用高能球磨方法制备纳米Mg2Ni储氢合金,用于高容量MH/Ni电池氢化物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Mg2Ni合金的历程为合金化--非晶化--纳米晶化,球磨时间直接影响Mg2Ni合金的结构.高能球磨20h可以制备非... 利用高能球磨方法制备纳米Mg2Ni储氢合金,用于高容量MH/Ni电池氢化物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Mg2Ni合金的历程为合金化--非晶化--纳米晶化,球磨时间直接影响Mg2Ni合金的结构.高能球磨20h可以制备非晶态Mg2Ni合金,比普通的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非晶态Mg2Ni合金的时间减少了约5倍之多;高能球磨30h可以制备纳米晶态Mg2Ni合金,粒径在10nm以下,有团聚现象.研究了Mg2Ni纳米氢化物电极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性能,并从热力学角度就Mg2Ni纳米氢化物电极的某些高温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解释和推测.实验结果表明:在30~70℃范围内,随着温度增加,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容量逐渐增加,在70℃时电化学容量可达530.5mAh/g,约为30℃放电容量273.2mAh/g的2倍,Mg2Ni纳米氢化物电极具有较好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及大电流充放电性能,这表明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Mg2Ni纳米氢化物电极具备电动车用大型MH/Ni电池负极材料的初步条件,但容量衰减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MG2NI 氢化物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叶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姜洋 牛云凤 +2 位作者 王燕 郑鸿宇 侯莉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开发了一种简单、经济、环保、利用生物质快速生产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碳材料的方法。利用梧桐树叶作为生物质原料制备多孔碳材料,对其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以梧桐叶为原料,碱碳比为3,活化温度为800℃,活... 开发了一种简单、经济、环保、利用生物质快速生产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碳材料的方法。利用梧桐树叶作为生物质原料制备多孔碳材料,对其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以梧桐叶为原料,碱碳比为3,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2 h时,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具有大的BET比表面积,其值为2 178 m2/g,孔径分布为2.5 nm,比电容达到304 F/g。当电流密度由0.25 A/g增加至20 A/g时,样品的容量保持率为82.6%。以树叶为原料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展示出高电容和优异的倍率特性,有望在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得到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树叶 多孔碳 比电容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康建新 郭丽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3-206,共4页
为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及时发现和排除化学实验室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建立了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检查表,检查表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 为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及时发现和排除化学实验室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建立了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检查表,检查表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和火灾等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并对识别出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以燕山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室为例进行安全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辨识出实验室中的危险因素,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化学实验室 安全分析 安全检查表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3+)掺杂对LiFePO_4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改善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丽 赵敏寿 +3 位作者 王丹丹 沙鸥 邓瑞平 孟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24-1728,共5页
采用两步加热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掺杂Nd3+的LiFe1-xNdxPO4/C复合材料(x=0,0.01,0.02,0.04,0.06,0.08)。用TG-DSC对前驱体进行分析和SQUID(超导量子干涉仪)对样品中Fe3+的磁性测定,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采用XRD、FE-SEM、EDS等方法分析了样... 采用两步加热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掺杂Nd3+的LiFe1-xNdxPO4/C复合材料(x=0,0.01,0.02,0.04,0.06,0.08)。用TG-DSC对前驱体进行分析和SQUID(超导量子干涉仪)对样品中Fe3+的磁性测定,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采用XRD、FE-SEM、EDS等方法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LiFe1-xNdxPO4/C复合材料具有橄榄石型结构;当Nd3+的掺杂量6%(物质的量分数)、煅烧温度700℃、煅烧时间16 h时,样品在0.2C(1C=170.0 mA.g-1)电流密度下的最大放电比容量可达165.2 mAh.g-1,循环1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仍为92.8%,在1C、2C、5C下的最大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6.8、125.7和114.8 mAh.g-1。通过测定样品在不同较低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采用外推法得出制备样品的实测理论比容量为168.7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PO4 Nd3+掺杂 电化学性能 实测理论比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Sm掺杂LiFePO4/C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秋明 乔玉卿 +1 位作者 赵敏寿 王立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3,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Fe1-xSmxPO4/C(x=0,0.06,0.08,0.10)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用XRD,SEM,CV及EIS等方法进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该法制得的样品均具有橄榄石型晶体结构。Sm的掺杂可明显细化颗粒,并导致LiFePO4晶格...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Fe1-xSmxPO4/C(x=0,0.06,0.08,0.10)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用XRD,SEM,CV及EIS等方法进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该法制得的样品均具有橄榄石型晶体结构。Sm的掺杂可明显细化颗粒,并导致LiFePO4晶格中c轴方向的P-O键长增加,其中x=0.08样品P-O键长最大(0.152 8 nm),明显大于未掺杂样品的键长(0.142 2nm)。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掺杂后LiFePO4的放电容量增加,循环稳定性能提高。在-20~40℃的温度区间内,放电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x=0.08的样品40℃时放电容量为159 mAh.g-1,但测试温度达到60℃时,放电容量急剧下降。EIS测试表明Sm的掺杂可以明显改善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性能,降低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交换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亚铁锂 稀土Sm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PO_4/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乔玉卿 崔海莹 +2 位作者 朱建国 张丽巧 孙渠江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在Et OH/H2O溶剂体系中,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合成了橄榄石型结构的LiFeP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球磨方法获得石墨烯(GR)处理的LiFePO_4/GR纳米复合电极材料,并通过XRD、SEM、TEM、EIS以及CV等方法研究了LiFePO_4/GR纳米复合电极材... 在Et OH/H2O溶剂体系中,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合成了橄榄石型结构的LiFeP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球磨方法获得石墨烯(GR)处理的LiFePO_4/GR纳米复合电极材料,并通过XRD、SEM、TEM、EIS以及CV等方法研究了LiFePO_4/GR纳米复合电极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微观结构分析表明LiFePO_4均具有橄榄石型结构,表面活性剂油酸可有效调控LiFePO_4晶胞参数,抑制样品的团聚;通过球磨技术可获得分散均匀的LiFePO_4/GR纳米复合材料,粒径约为50 nm。测试结果表明,LiFePO_4/GR纳米复合材料的最大放电容量、动力学性能得到提高和改善,电荷转移电阻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溶剂热法 LIFEPO4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微球对水中微量铯的吸附性能研究
18
作者 宋金山 张琳妍 +2 位作者 慕典典 徐乐瑾 孙奇娜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82,共11页
微量铯的高效吸附分离是吸附法处理放射性废水的难点。本文针对微量铯吸附过程中的选择性差、速度慢等问题,开发了地质聚合物吸附剂。通过分散悬浮固化法制备地质聚合物微球,采用SEM-EDS、BET和XPS表征材料形貌、孔结构并分析其对微量... 微量铯的高效吸附分离是吸附法处理放射性废水的难点。本文针对微量铯吸附过程中的选择性差、速度慢等问题,开发了地质聚合物吸附剂。通过分散悬浮固化法制备地质聚合物微球,采用SEM-EDS、BET和XPS表征材料形貌、孔结构并分析其对微量铯的吸附机制,结合静态、动态实验研究地质聚合物微球对水中微量铯的吸附性能。地质聚合物微球呈直径700~800μm的规则球形,具有介孔-大孔复合结构,平均孔径12.63 nm。在pH值3~9的范围内,地质聚合物微球对10 mg·L^(-1)铯的吸附性能稳定,吸附率达61.8%~70.7%。在共存钠离子浓度为铯的64倍时仍可保持20.4%吸附率,每千克地质聚合物微球动态吸附处理水量达1400 k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3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XPS结果显示,地质聚合物微球吸附铯后,Al 2p谱在高结合能区域出现新特征峰,表明铯离子与Al—O位点发生特异性配位。地质聚合物微球可对水中微量铯实现高效吸附,其快速动力学过程和抗共存离子干扰特性为放射性废水处理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微球 吸附 吸附动力学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功能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庆瑞 李奕璇 +2 位作者 陈贺 张帅其 乔丽丽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海水中,由于高盐度、pH值和水化学作用影响,任何物质难以黏附在岩石表面。但是,自然界中海洋无脊椎动物贻贝打破了这一现象。研究发现,贻贝的足腺可以分泌一种具有黏性的蛋白,其能够使贻贝在潮湿的海洋环境下强力黏附在各种物体表面... 在海水中,由于高盐度、pH值和水化学作用影响,任何物质难以黏附在岩石表面。但是,自然界中海洋无脊椎动物贻贝打破了这一现象。研究发现,贻贝的足腺可以分泌一种具有黏性的蛋白,其能够使贻贝在潮湿的海洋环境下强力黏附在各种物体表面。研究表明:3,4-二羟基-L-苯丙氨酸(DOPA)和富含赖氨酸蛋白质是固液界面起到强力黏附作用的主要源头。2007年,聚多巴胺(PDA)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引入生物涂层领域,它可以非常容易地和各种无机或有机基底或物质结合(包括疏水材料),具有可控的膜厚度和持久的化学稳定性,可以方便实现多种材料表面修饰及多功能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多巴胺新型功能化材料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蛋白 聚多巴胺 生物涂层 环境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气溶胶辅助化学气相沉积制备AZO薄膜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秀娟 王晓娟 +2 位作者 张丽茜 王丽欣 柳林杰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4,共7页
采用双源气溶胶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Al掺杂Zn O薄膜。研究了不同的乙醇和甲醇溶液比例对AZO薄膜各种性能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薄膜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双源AACV... 采用双源气溶胶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Al掺杂Zn O薄膜。研究了不同的乙醇和甲醇溶液比例对AZO薄膜各种性能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薄膜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双源AACVD法可以获得具有明显(002)择优取向AZO薄膜,并且在15 m L乙醇和20 m L甲醇时具有最佳的结晶性能,同时具有最优的光电学性能。不同乙醇和甲醇比例下薄膜的形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 掺杂 AZO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