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载体催化剂上十氢萘产氢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达 王凤丽 +3 位作者 赵俊哲 陈杰玉 刘清龙 罗明生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Al-LDH),经焙烧得到NiAl-LDH载体(NiAl-LDO),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NiAl-LDO催化剂,利用XRD、N2吸附-脱附和TEM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上十氢萘的...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Al-LDH),经焙烧得到NiAl-LDH载体(NiAl-LDO),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NiAl-LDO催化剂,利用XRD、N2吸附-脱附和TEM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上十氢萘的产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更有利于形成NiAl-LDH的层状结构,有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和反应物与催化剂活性位的接触;载体中适量Ni的存在有利于Pt颗粒的稳定;过高的Pt负载量易导致Pt颗粒粒径明显增大;当Ni/Al摩尔比为4∶1,Pt负载量为1%(w)时,催化剂的催化脱氢活性最高,在260℃、常压下反应20 min,每克Pt原子的产氢量达到4.47 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有机氢载体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十氢萘脱氢 Pt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源对Co/RPSA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董浩 赵明新 +5 位作者 车嘉 王杰 林世静 张丽芳 迟姚玲 王虹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8-926,共9页
以硝酸钴、氯化钴、乙酸钴为钴源,RPSA分子筛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o/RPSA系列催化剂。采用XRD、N_(2)物理吸附、Pyridine-FTIR、NH_(3)-TPD、H_(2)-TPR和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使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研究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性能... 以硝酸钴、氯化钴、乙酸钴为钴源,RPSA分子筛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o/RPSA系列催化剂。采用XRD、N_(2)物理吸附、Pyridine-FTIR、NH_(3)-TPD、H_(2)-TPR和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使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研究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性能。结果表明,钴物种以Co_(3)O_(4)形态存在于催化剂中,钴源影响催化剂理化性质,以氯化钴为钴源,即Co/RPSA(C)催化剂表面CO_(3)O_(4)物种数量较多,Co^(2+)活性位点数量较多,Lewis酸量较多,有较多的吸附氧,氧化还原性能较强,催化活性较好,N_(2)O分解温度较低,t_(10)、t_(50)和t_(90)分别为371、428和485℃;而以乙酸钴为钴源,Co/RPSA(A)催化剂催化活性较差,N_(2)O分解温度较高,t_(10)、t_(50)和t_(90)分别为454、531和5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基催化剂 N_(2)O 催化分解 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制碳酸丙烯酯
3
作者 王陇豫 卢志凯 +7 位作者 柳鑫 罗国华 徐新 刘海燕 孟祥海 徐春明 刘植昌 靳海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SEM、XRF和NH 3-TPD分析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晶型晶貌、元素组成及表面酸性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SEM、XRF和NH 3-TPD分析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晶型晶貌、元素组成及表面酸性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沉淀体系的pH值、金属离子比及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沉淀体系n(Ca^(2+))∶n(Zn^(2+))∶n(Al 3+)=1.6∶3∶1、pH=9.5条件下,通过共沉淀得到具有水滑石结构的前驱体,前驱体经900℃焙烧4 h所制得的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n(1,2-丙二醇)∶n(尿素)=1.5∶1、温度145℃、压力20 kPa条件下反应4 h,碳酸丙烯酯收率达到93.8%。同时通过温度序列控制方案对该反应过程实现了有效优化,碳酸丙烯酯收率提高至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Zn-Al催化剂 尿素 1 2-丙二醇 碳酸丙烯酯 醇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馏分中微量丁二烯选择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雅冉 潘网娟 +1 位作者 孙锦昌 张谦温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0-1016,共7页
烷基化过程中使用的C_(4)馏分主要是由重油催化裂化、煤焦化装置的副产物获得的。所述C_(4)馏分通常可含有0.3%~2.0%(w)甚至更多的二烯烃和炔烃,限制了烷基化制汽油的C_(4)馏份深加工利用。工业上常用选择加氢的方法脱除C_(4)馏分中微... 烷基化过程中使用的C_(4)馏分主要是由重油催化裂化、煤焦化装置的副产物获得的。所述C_(4)馏分通常可含有0.3%~2.0%(w)甚至更多的二烯烃和炔烃,限制了烷基化制汽油的C_(4)馏份深加工利用。工业上常用选择加氢的方法脱除C_(4)馏分中微量丁二烯,所用催化剂大多为Pd基催化剂,而更为经济的Ni基催化剂也逐渐得到研究人员关注。综述了国内C_(4)来源,丁二烯选择加氢催化剂加氢机理,催化剂载体和活性组分,重点阐述了Pd基催化剂和Ni基催化剂的活性及改性效果,并对Ni基催化剂在丁二烯选择加氢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加氢 催化剂 镍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Co浸渍MCM-22分子筛催化联苯与环己烯烷基化反应
5
作者 张子杨 罗明生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7,共8页
以MCM-22分子筛催化联苯与环己烯反应合成4,4′-二环己基联苯(4,4′-DCBP)和4-环己基联苯(4-CBP)。采用普通浸渍法制备了Mg或Co改性的MCM-22分子筛,对比了以柠檬酸进行络合浸渍与普通浸渍的差异,通过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NH_(3)... 以MCM-22分子筛催化联苯与环己烯反应合成4,4′-二环己基联苯(4,4′-DCBP)和4-环己基联苯(4-CBP)。采用普通浸渍法制备了Mg或Co改性的MCM-22分子筛,对比了以柠檬酸进行络合浸渍与普通浸渍的差异,通过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NH_(3)程序升温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n(联苯)∶n(环己烯)=1∶1.5、初始压力0.5 MPa、反应温度230℃、反应时间200 min条件下进行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浸渍方式均降低了分子筛的结晶度、比表面积、酸量及酸强度;络合浸渍能够有效避免金属进入分子筛孔道,从而减轻Mg在较高负载量下对孔道的堵塞,但负载量(w)在4%及4%以上时络合浸渍Co引起了分子筛表面金属氧化物的过量覆盖。采用普通浸渍方式负载质量分数4%的Co制备的4Co MCM-22分子筛表现出最佳催化性能,获得了56.5%的联苯转化率,67.2%的目标产物选择性及38.0%的目标产物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 烷基化 MCM-22分子筛 金属氧化物改性 络合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思泽 鞠然 +2 位作者 邢铁翰 杨忆新 禹耕之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1-637,共7页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工艺处理效率与催化剂的性能密切相关。过渡金属氧化物和新型碳材料是最受关注的非均相催化剂,其中氧化锌具有无毒、易制备、成本低等优点,而且兼具催化臭氧氧化活性...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工艺处理效率与催化剂的性能密切相关。过渡金属氧化物和新型碳材料是最受关注的非均相催化剂,其中氧化锌具有无毒、易制备、成本低等优点,而且兼具催化臭氧氧化活性和光催化氧化活性,表现出优良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氧化锌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氧化锌催化臭氧氧化过程的效能和机理,概括了工艺处理过程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氧化锌在光催化臭氧氧化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氧化锌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催化 臭氧 工业废水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剂对Co_(3)O_(4)催化分解N_(2)O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巾茹 宋傲磊 +3 位作者 赵明新 赵田田 王虹 柯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3-1831,共9页
以乙酸钴为钴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_(3)O_(4)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N_(2)物理吸附脱附测试、H2程序升温还原、氧的程序升温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Co_(3)O_(4)催... 以乙酸钴为钴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_(3)O_(4)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N_(2)物理吸附脱附测试、H2程序升温还原、氧的程序升温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Co_(3)O_(4)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评价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活性,考察了不同沉淀剂(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尿素、碳酸铵、氨水)对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Co_(3)O_(4)催化剂均为尖晶石结构,不同沉淀剂影响催化剂形貌、氧化还原性能和催化分解N_(2)O活性;含有钠离子沉淀剂制备而得的催化剂活性高于其他催化剂,其促进了Co^(3+)到Co^(2+)的还原过程,影响了钴离子化学环境,提高了给电子能力,弱化了催化剂中的Co—O键,加快了反应过程中氧空位的再生,进而提高了自身的催化活性;其中含少量Na离子的Co_(3)O_(4)-NaOH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O_(ads)/O_(latt)较大,表面吸附氧数量多,N_(2)O分解温度较低,在反应气体组成为0.88%O2、0.65%N_(2)O,N_(2)为平衡气的(流量为80mL/min)条件下,T_(10)和T_(95)分别为330℃和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剂 氧化亚氮 四氧化三钴 钠离子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AlCl_(3)催化合成2-叔戊基蒽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妍 靳海波 +3 位作者 黎京潭 杨索和 何广湘 马磊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3,共6页
2-叔戊基蒽的制备是蒽醌法合成双氧水的关键,因此提高2-叔戊基蒽的收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氯化铝催化蒽烷基化制备2-叔戊基蒽,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法探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溶剂用量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然... 2-叔戊基蒽的制备是蒽醌法合成双氧水的关键,因此提高2-叔戊基蒽的收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氯化铝催化蒽烷基化制备2-叔戊基蒽,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法探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溶剂用量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然后,选择影响较大因素,采用Box-Behnken Design进行进一步优化。验证模型具有代表性,能反应实验真实情况后,在溶剂用量为300 mL,n(蒽)∶n(叔戊醇)=1∶1.2条件下,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为变量,以2-叔戊基蒽收率为响应值,建立回归方程。经响应面优化,确定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时间1.46 h、反应温度-11.7℃、n(蒽)∶n(三氯化铝)=1∶2.1。在此条件下,2-叔戊基蒽收率可达8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化 2-叔戊基蒽 三氯化铝 LEWIS酸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Hβ分子筛催化N_(2)O低温分解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艾鑫 宋永吉 +2 位作者 李翠清 王虹 王新承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6,共7页
以过渡金属、稀土金属、碱土金属、主族金属等为活性组分,REY、USY、ZSM-5、Hβ、4A、NaX、NaY以及SAPO-34等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低温脱硝催化剂。通过XRD、BET、H_(2)-TPR等对催化剂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探究了其催化N_(2)O直... 以过渡金属、稀土金属、碱土金属、主族金属等为活性组分,REY、USY、ZSM-5、Hβ、4A、NaX、NaY以及SAPO-34等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低温脱硝催化剂。通过XRD、BET、H_(2)-TPR等对催化剂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探究了其催化N_(2)O直接低温分解的性能。结果表明,负载Fe-Co双组分的Hβ分子筛催化性能最佳,相应负载量分别为12%和6%,最佳焙烧温度为430℃。Fe_(12)Co_(6)/Hβ具有较高的活性、热稳定性及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直接催化分解 HΒ分子筛 Fe-Co双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基负载型催化剂对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加氢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艳青 王贤山 +3 位作者 杨金生 靳海波 周昕 马磊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22,共9页
以γ-Al_(2)O_(3)为载体、贵金属Ru为活性组分,制备了Ru基单金属催化剂Ru/Al_(2)O_(3),并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TMCB)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加氢反应评价装置上进行催化加氢合成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的工艺研究,并... 以γ-Al_(2)O_(3)为载体、贵金属Ru为活性组分,制备了Ru基单金属催化剂Ru/Al_(2)O_(3),并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TMCB)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加氢反应评价装置上进行催化加氢合成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的工艺研究,并考察了相关工艺条件对加氢反应TMCB转化率和CBDO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 h、H_(2)压力4 MPa,在此条件下,TMCB的转化率为100%,CBDO的选择性为70.4%,顺反异构比为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4 4-四甲基-1 3-环丁二酮 2 2 4 4-四甲基-1 3-环丁二醇 钌基催化剂 加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反应器在臭氧氧化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铁瀚 余思泽 +2 位作者 赵冬汁 禹耕之 杨忆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1-760,共10页
臭氧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类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气液传质受限、臭氧利用率低等问题。微反应器在促进流体混合和强化气液传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与臭氧高级氧化技术结合可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本文对微反应器进行简要介... 臭氧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类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气液传质受限、臭氧利用率低等问题。微反应器在促进流体混合和强化气液传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与臭氧高级氧化技术结合可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本文对微反应器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微反应器中气液流动特性、混合效率和气液传质系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别对采用T-型微通道反应器、毫米级管式反应器、康宁微通道反应器、金属套管式微反应器和微填充床反应器等进行臭氧高级氧化反应处理污水的研究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对微反应器中臭氧高级氧化反应进行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臭氧氧化 气液两相流 废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Fe-Ce-O催化剂对助燃脱硝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田春雨 董浩 +3 位作者 迟姚玲 黄傲寒 李欣亮 靳广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2-1559,共8页
采用改进的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Mn-Fe-Ce-O复合氧化物,采用XRD,H_(2)-TPR,XPS,SEM,EDS等方法分析了试样的结构与物性,并对其氧化和催化CO还原NO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Mn-Fe-Ce-O复合氧化物中主要为Mn_(3)O_(4)和CeO_(2)物相,Fe... 采用改进的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Mn-Fe-Ce-O复合氧化物,采用XRD,H_(2)-TPR,XPS,SEM,EDS等方法分析了试样的结构与物性,并对其氧化和催化CO还原NO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Mn-Fe-Ce-O复合氧化物中主要为Mn_(3)O_(4)和CeO_(2)物相,Fe和Ce的加入可增大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且表面元素分布均匀,无明显集聚状态,加入Ce后复合氧化物颗粒变得细小,Mn^(3+)+Mn^(4+)含量和表面吸附氧含量增大,H_(2)-TPR还原峰向低温区偏移。Mn_(9)Fe_(1)O_(z)具有良好的氧化CO能力,400℃下CO转化率为99.56%,Mn-Fe-Ce-O复合氧化物催化CO还原NO的活性高于Mn-Fe-O复合氧化物,其中,(Mn_(9)Fe_(1))_(7)Ce_(3)O_(z)活性最高,在350℃下NO转化率为8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Fe-Ce-O 复合氧化物 脱硝 CO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转移加氢脱氯研究
13
作者 闫紫豪 裴亚宁 +5 位作者 唐家璇 任铂洋 刘晨 张伟 张登前 习远兵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60-1766,共7页
废塑料热解回收既可以避免“白色污染”,还可以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然而塑料热解油中有机氯脱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异丙醇为供氢试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高活性的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进行催化转移加氢(CTH)脱氯,考察催化剂组成、焙... 废塑料热解回收既可以避免“白色污染”,还可以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然而塑料热解油中有机氯脱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异丙醇为供氢试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高活性的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进行催化转移加氢(CTH)脱氯,考察催化剂组成、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反应温度、供氢试剂用量对CTH脱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金属催化剂,1Pt/SiO_(2)(SiO_(2)上负载质量分数为1%的Pt)的催化活性最高,脱氯率达到73.3%。向1Pt/SiO_(2)掺杂适量Ni,其催化活性可进一步提高。当1Pt/SiO_(2)中Ni掺杂量为10%(质量分数),催化剂焙烧温度为400℃,还原温度为350℃,反应温度为100℃,异丙醇与有机氯摩尔比为25∶1时,脱氯率最高,达到92.7%。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显示,掺杂Ni改变了催化剂表面上Pt的电子结构和活性位点分布,并且Ni对比其他金属,具有更高的加氢活性,从而使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氯 PT 催化剂 催化转移加氢 塑料热解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除苯中二硫化碳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14
作者 仇玉静 刘畅 +2 位作者 罗国华 董森 李建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74-2382,共9页
采用氯甲基聚苯乙烯大孔树脂(D201)作为接枝载体,通过接枝有机胺类物质制得胺化改性的树脂脱硫吸附剂,并用于脱除苯中微量CS_(2);对有机胺类型、洗涤方式、树脂与有机胺质量比等制备条件以及吸附温度、吸附空速、原料CS_(2)浓度等工艺... 采用氯甲基聚苯乙烯大孔树脂(D201)作为接枝载体,通过接枝有机胺类物质制得胺化改性的树脂脱硫吸附剂,并用于脱除苯中微量CS_(2);对有机胺类型、洗涤方式、树脂与有机胺质量比等制备条件以及吸附温度、吸附空速、原料CS_(2)浓度等工艺条件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考察;采用BET、有机元素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胺化改性树脂的吸附过程是通过表面伯胺及仲胺基官能团与CS_(2)反应生成硫代酸,硫代酸不稳定分解生成异硫酸氰酯,继而生成硫脲而被选择吸附下来。在吸附温度为45℃、常压、体积空速为1h^(-1)、进料CS_(2)浓度为2000mg/L的条件下,采用D201接枝乙二胺制得的D201-EDA吸附剂的穿透吸附容量和饱和吸附容量分别高达183.33mg/g和200.78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树脂 有机胺 脱硫吸附剂 二硫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优化紫外-过碳酸钠法降解间甲酚废水过程
15
作者 刘一楠 张婧 +4 位作者 陈晓飞 陈平 孙啸林 慕朝 马磊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25,共7页
本研究采用紫外-过碳酸钠(UV-SPC)氧化反应体系处理间甲酚废水,并借助人工智能方法进行工艺优化,利用响应面法(RSM)进行实验设计,考察溶液初始pH、反应时间、间甲酚初始浓度、SPC投加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TOC去除率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紫外-过碳酸钠(UV-SPC)氧化反应体系处理间甲酚废水,并借助人工智能方法进行工艺优化,利用响应面法(RSM)进行实验设计,考察溶液初始pH、反应时间、间甲酚初始浓度、SPC投加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TOC去除率的影响。基于RSM实验结果,分别使用RSM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进行优化,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考察2个模型差异,结果显示,ANN模型准确度比RSM模型高50%以上。在ANN模型模拟优化所得最佳反应条件下,实验中TOC去除率为91.48%,明显高于以RSM模型模拟优化所得的最优结果,验证了ANN模型法优异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神经网络 紫外线 过碳酸钠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对铜基催化剂NH_3-SCR低温脱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相俊 刘晓刚 +5 位作者 李清雍 李岩 魏波 王虹 李翠清 宋永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0-226,共7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载体负载铜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RD、TG-MS、XPS、NO-TPD、NH_3-TPD和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有氧条件下载体对催化剂NH_3-SCR低温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物种在载体上以CuO和Cu_2O形式共存,载体影响... 采用浸渍法制备载体负载铜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RD、TG-MS、XPS、NO-TPD、NH_3-TPD和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有氧条件下载体对催化剂NH_3-SCR低温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物种在载体上以CuO和Cu_2O形式共存,载体影响铜物种的分散性和氧化态,影响催化剂酸性、氧化还原性和对反应物的吸脱附能力。Cu/HZSM-5催化剂,铜物种分散度高,氧化还原性能好,具有适宜的酸性和酸量,对反应物有良好的吸附-脱附性能,在NH_3-SCR脱硝反应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反应温度低,T_(50)和T_(90)分别为137和165℃,活性窗口温度宽,NO转化率高于90%的温度为165-3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铜氧化物 NH3-SCR 低温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1-xRbxMnO3钙钛矿催化剂同时消除NO和碳烟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晓刚 闫梦雪 +5 位作者 许茹雯 孙巾茹 王虹 迟姚玲 李翠清 宋永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46-1152,共7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La1-xRbxMnO3(x=0、0.1、0.2、0.3)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RD、FT-IR、SEM、XPS和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其同时消除NO和碳烟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La1-xRbxMnO3催化...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La1-xRbxMnO3(x=0、0.1、0.2、0.3)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RD、FT-IR、SEM、XPS和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其同时消除NO和碳烟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La1-xRbxMnO3催化剂具有单一的钙钛矿结构,样品中Mn物种以Mn^3+和Mn^4+的形式存在。与LaMnO3催化剂相比,Rb^+部分取代La3+,催化剂体系中形成较多的高价Mn^4+和氧空位,其氧化还原性能提高,催化性能得到改善。随着Rb^+取代量的增加,NO转化率升高,碳烟燃烧温度降低。当x=0.3时,La0.7Rb0.3MnO3催化剂上CO2浓度峰值温度tmax为430℃,CO2的选择性为99.0%;反应温度为429℃,NO转化率达到最大,为5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基钙钛矿 NO 碳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Hβ催化剂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锦昌 任翠涛 +4 位作者 赵明新 田春雨 迟姚玲 赵田田 王虹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3-831,共9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Hβ分子筛为载体的负载氧化铜催化剂,考察了Cu负载量对催化剂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NH3-SCR)性能的影响,通过XRD、N2吸附-脱附、NH3-TPD、NO-TPD、H2-TPR、EDS和XPS等表征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SO_(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Hβ分子筛为载体的负载氧化铜催化剂,考察了Cu负载量对催化剂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NH3-SCR)性能的影响,通过XRD、N2吸附-脱附、NH3-TPD、NO-TPD、H2-TPR、EDS和XPS等表征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SO_(2)存在条件下催化剂活性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反应气体不含SO_(2),Cu负载量为3%,即Cu(3)/Hβ催化剂有较高的反应活性,t95为169℃;反应气体含SO_(2),Cu负载量为2%时,即Cu(2)/Hβ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较好,t95为225℃。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分析结果表明,SO_(2)存在条件下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在低温条件下,SO_(2)与NH3反应生成的硫铵盐覆盖了催化剂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Β分子筛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x)/TiO2催化剂NH3-SCR低温脱硝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晓刚 费浩天 +3 位作者 刘奕绮 迟姚玲 孙巾茹 王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45-1849,共5页
以硝酸铜和二氧化钛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Cu(x)/TiO2(x为以TiO2载体质量为基准的铜负载量,下同)催化剂。运用XRD、XPS、NO-TPD、H2-TPR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Cu(x)/TiO2催化剂在以NH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 以硝酸铜和二氧化钛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Cu(x)/TiO2(x为以TiO2载体质量为基准的铜负载量,下同)催化剂。运用XRD、XPS、NO-TPD、H2-TPR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Cu(x)/TiO2催化剂在以NH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NH3-SCR)中的脱硝活性。结果表明,铜物种以Cu2O和Cu O的形式共存于TiO2载体上;铜负载量影响催化剂的脱硝性能;Cu(6)/TiO2催化剂(6代表铜的负载量为6%)表现出较好的氧化还原性和对反应物NO的吸附-脱附能力,低温脱硝活性较好,NO转化率达到85%和95%时对应反应温度T85和T95分别为195和218℃,NO转化率大于95%的活性窗口温度为218~270℃,宽度为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一氧化氮 脱硝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CeO_2光催化吸附协同脱除柴油中的有机硫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鑫 童靖予 +4 位作者 张伟 王虹 宋永吉 王思琪 李翠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8-615,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iO_2-CeO_2光催化吸附脱硫材料,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TiO_2-CeO_2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紫外光辐射显著提高了TiO_2-CeO_2的吸附脱硫性能;柴油中有机硫在TiO_2-CeO_2表面发生了光催化...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iO_2-CeO_2光催化吸附脱硫材料,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TiO_2-CeO_2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紫外光辐射显著提高了TiO_2-CeO_2的吸附脱硫性能;柴油中有机硫在TiO_2-CeO_2表面发生了光催化氧化转化为极性较强的砜类,可选择性地吸附在材料表面而被脱除。当TiO_2-CeO_2材料中钛铈物质的量比为9∶1、煅烧温度为500℃时,其光催化吸附协同脱硫效果最好;在紫外光辐射下反应5 h,油品中DBT的脱除率高达99.6%。TiO_2-CeO_2光催化吸附协同脱硫工艺可有效解决吸附脱硫工艺中芳烃竞争吸附导致吸附脱硫选择性低的问题;在模拟油品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5%的甲苯,反应7 h后油品脱硫率仍高达96.6%。TiO_2-CeO_2对不同硫化物的光催化吸附协同脱硫效果顺序为:4,6-DMDBT>DBT>BT。TiO_2-CeO_2经四次再生循环使用后,脱硫率没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脱硫 光催化 柴油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