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山煤田屯兰区块煤层气低产井的增产改造措施及效果分析
1
作者 王昱 宋晓夏 +6 位作者 胡咤咤 刘彦飞 杜立强 祁炜 阎纪伟 郭浩 陈伟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西山煤田屯兰区块煤层气开发已具一定规模,但部分煤层气井产气效果未达到预期,亟待开展针对性的增产改造措施,以期提高气井产量。目的为了探究屯兰区块煤层气井的初次压裂改造特征与低产井的增产改造效果,方法以屯兰区块煤层气井的地质... 西山煤田屯兰区块煤层气开发已具一定规模,但部分煤层气井产气效果未达到预期,亟待开展针对性的增产改造措施,以期提高气井产量。目的为了探究屯兰区块煤层气井的初次压裂改造特征与低产井的增产改造效果,方法以屯兰区块煤层气井的地质和工程资料为基础,气井产量为依据,102口直井和7口水平井为研究对象,压裂曲线类型、破裂压力特征与产能特征为切入点,分析研究区内煤层气井的初次压裂改造特征,采用生产动态分析方法探讨加密煤层气井井网技术对低产井的增产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屯兰区块煤层气井初次压裂改造时压裂曲线类型可划分为稳定型、下降型、上升型、波动型4种,其中,下降型和稳定型压裂曲线更有利于煤层气抽采;研究区中波动型和上升型曲线类型占比偏高,反映了煤层破裂难度较大、非均质性较强;通过在先导试验区进行加密煤层气井井网增产改造,在直井间加密布设7口水平井,其附近9口低产直井的平均日产气量显著提高,由150~800 m3/d提升至330~6000 m3/d,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研究区内煤层气井产气量低的主要原因是煤储层原始渗透率低、初次压裂改造不充分,加密煤层气井井网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低产井增产改造措施。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本区或类似地区煤层气低产井增产改造提供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屯兰区块 压裂曲线类型 产能特征 增产改造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山煤田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效果剖析及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阎纪伟 宋晓夏 +6 位作者 梁卫国 李鸿雨 李伟 刘威 孟艳军 夏鹏 卫强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46-3560,共15页
水力压裂是改善煤层渗透率的常用方法,其改造效果直接影响煤层气井的产能。详细观测了西山煤田屯兰区块5口煤层气井的井下揭露煤层及裂隙展布情况,并联合体视镜、扫描电镜和显微CT等研究煤体结构、微裂隙、石英砂和煤粉的分布特征,结合... 水力压裂是改善煤层渗透率的常用方法,其改造效果直接影响煤层气井的产能。详细观测了西山煤田屯兰区块5口煤层气井的井下揭露煤层及裂隙展布情况,并联合体视镜、扫描电镜和显微CT等研究煤体结构、微裂隙、石英砂和煤粉的分布特征,结合区域地应力和水力压裂施工参数,剖析煤层气井的压裂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压裂产生的宏观裂隙形态复杂多样,包含水平型、垂直型、X型和T型。距离煤层气井筒越近,煤体越破碎,以碎裂煤和碎粒煤为主,水力压裂裂隙发育,远离煤层气井筒的煤体主要是原生结构煤,以原生裂隙为主。石英砂主要铺置在水平裂隙内,仅有少量分布在T型裂隙内。石英砂与煤的裂隙面强烈摩擦、碰撞和嵌入,与压裂液破裂煤体叠加形成大量煤粉,造成煤粉裹挟石英砂堵塞裂隙。宏观裂隙内的煤粉主要受水力压裂时煤体破裂、压裂液冲刷煤体及石英砂与裂隙面摩擦而产生,微观裂隙内的煤粉在煤体破断时产生。煤粉与石英砂混合堆积在裂隙内,对携砂液产生巨大阻力,造成石英砂无法向煤层气井的远端运移。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煤层及顶底板的强度是影响水力压裂裂隙张开与延展方向的重要因素,携砂液黏度低无法悬浮石英砂,容易造成石英砂与煤粉聚集堵塞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水力压裂效果 裂隙观测 煤体结构 石英砂 煤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