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粉锅炉低氮燃烧及SNCR联合脱硝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攀 范祥子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1期142-147,共6页
为了解决煤粉锅炉脱硝改造中遇到的NO_x浓度高、受空间约束等问题,选取包钢热电厂1台130 t/h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原理、改造难点等方面分析,提出了适合煤粉锅炉脱硝改造的"低氮燃烧+SNCR"工艺路线:对主燃烧器进行低氮... 为了解决煤粉锅炉脱硝改造中遇到的NO_x浓度高、受空间约束等问题,选取包钢热电厂1台130 t/h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原理、改造难点等方面分析,提出了适合煤粉锅炉脱硝改造的"低氮燃烧+SNCR"工艺路线:对主燃烧器进行低氮燃烧改造,降低主燃烧器标高,增加高位燃尽风口;炉膛上方设置多层喷枪,上下错落布置;脱硝还原剂采用尿素;选用大流量单孔喷嘴。结果表明:该路线综合脱硝率>70%,NO_x排放质量浓度小于180 mg/Nm^3,达到了环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氮燃烧 SNCR 脱硝 煤粉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煤污泥浓缩脱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毛维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21-223,共3页
为了更好地评价含煤生活污泥的浓缩脱水性能,研究了不同矿区含煤生活污泥的比阻(SRF)、毛细吸水时间(CST)、含固率(DS)等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PAM)调理前与调理后含煤生活污泥的SRF、CST与DS之间存在正相关性,SRF与CS... 为了更好地评价含煤生活污泥的浓缩脱水性能,研究了不同矿区含煤生活污泥的比阻(SRF)、毛细吸水时间(CST)、含固率(DS)等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PAM)调理前与调理后含煤生活污泥的SRF、CST与DS之间存在正相关性,SRF与CST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2≥0.9),CST可以作为评价矿区含煤生活污水污泥浓缩脱水性能的指标,污泥干重0.8%的PAM调理即可取得较好效果;采用含煤生活污泥的回归曲线,通过CST对煤矿矿井水污泥和城镇生活污水污泥的SRF进行预测检验,偏离度均大于20%,说明含煤污泥与其他污泥浓缩脱水性能存在较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污泥 污泥浓缩 污泥脱水 比阻 毛细吸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工人村生活污水处理脱氮工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肖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6-809,共4页
针对临涣煤矿工人村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后氨氮(NH4-N+)不能满足地方环保排放要求,后续采用同步生物氧化(SBOT)工艺对其出水进行脱氮工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缺氧/好氧(A/O)二级生化处理出水中平均质量浓度CODcr 44.9 mg·... 针对临涣煤矿工人村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后氨氮(NH4-N+)不能满足地方环保排放要求,后续采用同步生物氧化(SBOT)工艺对其出水进行脱氮工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缺氧/好氧(A/O)二级生化处理出水中平均质量浓度CODcr 44.9 mg·L^-1、NH4-N+37.85mg·L^-1、SS 21.74mg·L^-1,SBOT水力停留时间2.88 h、溶解氧2.5~3.0 mg·L^-1,最终出水中平均质量浓度为CODcr 14.8 mg·L^-1、NH4-N+0.85 mg·L^-1、SS 4.00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9%,91.55%,81.49%,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脱氮 深度处理 同步生物氧化 工业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高酚高氨氮煤气化废水厌氧菌培养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中权 吴雪茜 +1 位作者 杨建超 郑彭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4-48,共5页
为了培养提高煤气化废水可生化性的厌氧菌,采用选择性传代培养及"共代谢基质-目标污染物"双底物模式对厌氧菌群进行了高酚高氨氮耐受驯化培养,研究了水温、pH等培养条件对菌群培养的影响,并进行了最优条件下厌氧菌处理煤气化... 为了培养提高煤气化废水可生化性的厌氧菌,采用选择性传代培养及"共代谢基质-目标污染物"双底物模式对厌氧菌群进行了高酚高氨氮耐受驯化培养,研究了水温、pH等培养条件对菌群培养的影响,并进行了最优条件下厌氧菌处理煤气化废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底物初始浓度的提高,厌氧菌群逐渐适应了高酚高氨氮水质环境。厌氧菌群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0℃,最佳生长pH为8。在最佳温度及pH条件下,接种10%驯化后的菌液至COD质量浓度1 580 mg/L、总酚质量浓度422 mg/L、氨氮浓度139 mg/L的煤气化废水中,添加20 mg/L邻苯二酚作为共代谢基质,经过20 d的培养,COD、总酚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40.25%、41.38%,煤气化废水可生化性B/C由0.21提高至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废水 厌氧 可生化性 共代谢基质 邻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废水短程同步脱氮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彭生 周如禄 郭中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9-214,共6页
为实现高氨氮煤气化废水的高效、低成本处理,采用短程同步脱氮工艺对煤气化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工艺启动过程、氮素转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碳氮比)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在29 d的培养时间内... 为实现高氨氮煤气化废水的高效、低成本处理,采用短程同步脱氮工艺对煤气化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工艺启动过程、氮素转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碳氮比)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在29 d的培养时间内快速完成了短程同步脱氮工艺启动,NH_4^+-N去除率、NO_2^--N累计率及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分别达到99.6%、81.3%、49.4%。为使反应器以短程同步脱氮的方式实现NH_4^+-N的稳定高效去除,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碳氮比宜分别控制在28.0~32.7 h、1.0~1.5 mg/L和4~8,此时NH_4^+-N去除率、NO_2^--N累计率及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分别达到98.1%、81.2%、7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废水 短程硝化 生物载体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去除水中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鲍淳煜 罗伟锋 +2 位作者 寿建昕 董华平 李益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9-728,共10页
硒(Se)在水中主要以SeO_(3)^(2-)和SeO_(4)^(2-)离子形式存在,具有溶解度高、迁移能力强、毒性高等特点,过量摄入会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零价铁(ZVI)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且廉价的环境修复材料,通过表面氧化层的吸附作用,以及ZVI... 硒(Se)在水中主要以SeO_(3)^(2-)和SeO_(4)^(2-)离子形式存在,具有溶解度高、迁移能力强、毒性高等特点,过量摄入会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零价铁(ZVI)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且廉价的环境修复材料,通过表面氧化层的吸附作用,以及ZVI、吸附态Fe(Ⅱ)以及绿锈等活性次生矿物的还原作用,将Se(Ⅳ)和Se(Ⅵ)主要还原为低毒性、低溶解度的Se(0),从而去除水中高毒性的SeO_(3)^(2-)和SeO_(4)^(2-).纳米零价铁(nZVI)比表面积大、活性更高,去除Se的速率更快、效率更高,可以将SeO_(3)^(2-)和SeO_(4)^(2-)更多地还原为Se(-Ⅱ).利用无机粘土、生物炭等材料负载nZVI,不仅可以解决nZVI易团聚、易迁移、潜在毒性风险高等问题,还可以通过载体材料的吸附、pH稳定、电子传递等作用,进一步增强nZVI对水体中Se的去除效果.实际环境中的缓冲离子、无机离子以及pH、弱磁场等各种因素易对ZVI去除Se的活性产生影响,这些都将影响ZVI在处理实际含Se废水中的应用效果.因此,未来通过研究阐明环境各种因素对ZVI去除Se的影响机理,对ZVI去除工艺进一步优化,有望解决ZVI处理实际含Se废水的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吸附 还原 共存离子 环境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矿井水零排放处理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70
7
作者 毛维东 周如禄 郭中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5-210,共6页
为了解决我国西部大型煤炭基地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水资源紧缺及高矿化度矿井水零排放难题,对矿井水零排放工艺系统中的净化处理、深度处理、浓缩处理及蒸发结晶处理单元进行了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对于溶解性总固体TDS质量浓度≤... 为了解决我国西部大型煤炭基地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水资源紧缺及高矿化度矿井水零排放难题,对矿井水零排放工艺系统中的净化处理、深度处理、浓缩处理及蒸发结晶处理单元进行了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对于溶解性总固体TDS质量浓度≤5 000 mg/L的矿井水净化处理采用混凝澄清过滤工艺,深度处理采用苦咸水反渗透(BWRO)工艺,浓缩处理采用BWRO+碟管反渗透(DTRO)工艺,蒸发结晶采用多效蒸发(MED)工艺具有优势。采用上述工艺系统处理TDS质量浓度为1 900~2 400 mg/L的矿井水,浓缩处理后高浓盐水TDS质量浓度≥90 000 mg/L,系统回收率≥96.5%,最终出水TDS质量浓度≤300 mg/L;蒸发结晶单元分离出硫酸钠和氯化钠,满足工业盐标准要求,可作为化工原料利用;全系统综合运行费用约为7.89元/t水;整个工艺运行稳定,对水质变化耐受性好,处理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矿井水 浓缩处理 蒸发结晶 矿井水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镧活性氧化铝制备及含氟废水除氟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郑利祥 高杰 杨建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7-92,共6页
为了提高活性氧化铝除氟性能和拓展矿井水除氟应用领域,采用浸渍焙烧法对活性氧化铝进行改性,制备载镧改性活性氧化铝,并对其制备条件和除氟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硝酸镧浸渍摩尔浓度0.15 mol/L,焙烧温度350℃,焙烧时... 为了提高活性氧化铝除氟性能和拓展矿井水除氟应用领域,采用浸渍焙烧法对活性氧化铝进行改性,制备载镧改性活性氧化铝,并对其制备条件和除氟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硝酸镧浸渍摩尔浓度0.15 mol/L,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2.5 h,吸附性能达到最佳;载镧活性氧化铝投加质量浓度2.0 g/L,吸附时间120 min,pH值为6.5~7.5,搅拌转速180 r/min时,对12.0mg/L含氟废水的去除率达93%。载镧活性氧化铝吸附除氟过程中浓度对数与反应时间ln C-t曲线服从线性相关,宏观吸附动力学属于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含氟废水 除氟 载镧活性氧化铝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煤气化废水处理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彭生 郭中权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0,共4页
针对煤气化废水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从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三个方面总结了煤气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和关键问题。分析认为:煤气化废水成分复杂、水质波动大、生化抑制剂多、氨氮及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处理中的关键问题包括氨氮、... 针对煤气化废水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从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三个方面总结了煤气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和关键问题。分析认为:煤气化废水成分复杂、水质波动大、生化抑制剂多、氨氮及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处理中的关键问题包括氨氮、多元酚的高效脱除、高级氧化工艺运行成本削减、膜分离工艺水回收率提高、膜污染抑制和浓盐水蒸发,现有问题需要从多工艺复合和各处理单元优化升级两方面着手,在提升处理效果的同时节约处理成本,生物处理工艺与高级氧化工艺的优化组合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废水 难降解有机物 脱酚 脱氮 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含盐农药生产废水预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忠泉 王坤 +2 位作者 秦树林 刘臣亮 张迎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89,共4页
针对四川某农药生产废水含盐量高、有机物浓度高、生物毒性大及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多元微电解—类Fenton氧化—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了强化预处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多元微电解的填料填充比、反应时间、pH、曝气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并... 针对四川某农药生产废水含盐量高、有机物浓度高、生物毒性大及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多元微电解—类Fenton氧化—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了强化预处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多元微电解的填料填充比、反应时间、pH、曝气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并确定了类Fenton段H2O2的适宜投加量。结果表明,对于COD≤18000 mg/L、电导率≤78000μS/cm的进水,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经预处理后,COD和SS去除率分别达到62.6%、65%,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了良好的进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农药生产废水 多元微电解 类FENTON氧化 混凝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高氨氮废水亚硝化细菌培养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彭生 吴雪茜 +1 位作者 周如禄 郭中权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62,87,共4页
为培养适应高氨氮废水短程硝化要求的亚硝化细菌,采用选择性传代培养及序批式定向培养对亚硝化细菌富集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水温、p H、溶解氧浓度等培养条件对亚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集的亚硝化细菌为短杆状亚硝化单... 为培养适应高氨氮废水短程硝化要求的亚硝化细菌,采用选择性传代培养及序批式定向培养对亚硝化细菌富集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水温、p H、溶解氧浓度等培养条件对亚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集的亚硝化细菌为短杆状亚硝化单胞菌,菌体大小为0.75μm×0.3μm,在水温T=(28±1)℃、p H=(7.6±1)、ρ(DO)=(1.2±0.2)mg/L的培养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初始氨氮浓度的提高,亚硝化细菌逐渐适应了高氨氮水质环境,亚硝化细菌浓度达到2.4×10~9 CFU/m L,氨氧化速率达到21.8 mg/(L·h),亚硝酸氮累积率≥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化细菌 短程硝化 氨氮 富集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钙诱导结晶处理除氟再生废液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利祥 高杰 杨建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1-65,共5页
为了解决矿井水吸附过滤除氟过程中产生的除氟再生废液二次污染和氟化钙回收利用等问题,该文提出了氟化钙诱导结晶流化床处理工艺,进行了静动态诱导结晶除氟试验,考察了初始氟浓度、石灰占总钙摩尔比、钙氟比、晶种粒径、pH值和反应时... 为了解决矿井水吸附过滤除氟过程中产生的除氟再生废液二次污染和氟化钙回收利用等问题,该文提出了氟化钙诱导结晶流化床处理工艺,进行了静动态诱导结晶除氟试验,考察了初始氟浓度、石灰占总钙摩尔比、钙氟比、晶种粒径、pH值和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对除氟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氟化钙诱导结晶除氟机理。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20 L/h,初始氟浓度500~1500 mg/L条件下,当石灰占总钙摩尔比约为60%、钙氟比约为0.9,氟化钙晶种平均粒径约为100~130μm、pH值为8~9和反应时间约为1.0~1.2 h时,试验出水氟浓度约为12.5~15.0 mg/L,氟化钙泥渣含水率约为28%~31%,易于后续达标处理和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结晶 氟化钙 除氟再生废液 除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微电解耦合催化氧化制药废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秦树林 王忠泉 钱建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68-171,共4页
以多孔结构的多元合金为填料,采用微电解耦合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制药废水。研究了废水初始pH、微电解时间、填充率、H2O2投加量、催化氧化时间等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最佳工艺为:充氧曝气条件下,初始pH 2.5,微电解90 min,填充率1... 以多孔结构的多元合金为填料,采用微电解耦合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制药废水。研究了废水初始pH、微电解时间、填充率、H2O2投加量、催化氧化时间等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最佳工艺为:充氧曝气条件下,初始pH 2.5,微电解90 min,填充率1∶1,H2O2投加量2‰,催化氧化120 min,COD的平均去除率为52.25%,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为276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多元微电解 催化氧化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砂重辅强化混凝处理矿井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利祥 徐细波 郭中权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90-292,306,共4页
针对矿井水浊度高,处理设施占地大和沉淀时间长的问题,通过试验考察了混凝剂、微砂投加量和静沉时间等因素对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砂重辅强化后浊度去除效果优于常规混凝工艺;在最优条件下,即PAC 15 mg/L,微砂2.0 mg/L,P... 针对矿井水浊度高,处理设施占地大和沉淀时间长的问题,通过试验考察了混凝剂、微砂投加量和静沉时间等因素对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砂重辅强化后浊度去除效果优于常规混凝工艺;在最优条件下,即PAC 15 mg/L,微砂2.0 mg/L,PAM0.15 mg/L时,浊度去除率可达到98.9%。该法可强化混凝效果,减少混凝剂投加量,缩短水力停留时间,为矿井水的降浊处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砂 强化混凝 混凝沉淀 矿井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彭生 郑利祥 +1 位作者 杨建超 吴雪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121,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处理工艺脱氮除磷效果,采用连续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污染物去除效果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HRT=3 h的条件下,将DO的质量浓度控制在2 mg/L可取得较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出水NH4+-N、T... 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处理工艺脱氮除磷效果,采用连续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污染物去除效果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HRT=3 h的条件下,将DO的质量浓度控制在2 mg/L可取得较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出水NH4+-N、TN、TP的质量浓度和COD分别为2.83、11.9、0.56 mg/L和24.7 mg/L。在HRT=3 h、ρ(DO)=(2±0.2) mg/L的条件下,提高进水碳氮比可进一步优化同步脱氮除磷效果,COD/ρ(TN)=8时,NH4+-N、TN、TP去除率分别为92%、77.6%、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生活污水 同步脱氮除磷 生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工业锅炉烟气净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东锋 杨建超 魏然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S01期238-241,共4页
针对燃煤工业锅炉烟气温度低,使用SCR和SNCR工艺脱硝时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采用布袋除尘、气相氧化、液相吸收和湿电除尘相联合的工艺对燃煤工业锅炉烟气净化处理。以某煤矿燃煤工业锅炉烟气净化系统设计为例,应用所提出的工艺流程,详... 针对燃煤工业锅炉烟气温度低,使用SCR和SNCR工艺脱硝时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采用布袋除尘、气相氧化、液相吸收和湿电除尘相联合的工艺对燃煤工业锅炉烟气净化处理。以某煤矿燃煤工业锅炉烟气净化系统设计为例,应用所提出的工艺流程,详细介绍了工艺过程中布袋除尘、脱硝反应、同步脱硫脱硝、湿电除尘、浆液压滤、电气控制、自控仪表等单元的组成和技术参数,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了环境效益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应用表明,该烟气净化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际排放浓度平均值SO2为31 mg/Nm^(3),NO_(x)为42 mg/Nm^(3),颗粒物为6.5 mg/Nm^(3),全部优于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烟气 净化处理 脱硫 脱硝 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多技术联合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凌丹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挥发性有机物VOCs联合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吸附浓缩-催化氧化技术、吸附浓缩-冷凝技术、吸附-光催化技术、吸附-吸收技术和等离子体-光催化技术,总结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工艺特点、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联合治理技术 吸附 催化氧化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输水管道建设的水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钱利红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2期105-106,108,共3页
研究了海底输水管道施工的两种主要施工方法,预挖沟法和水力冲射法的施工工艺和SS发生量进行对比分析,以过飞云江的输水管道的工程实例为代表,采用污染物扩散模型对SS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河飞云江中部施工时,施工悬浮物扩... 研究了海底输水管道施工的两种主要施工方法,预挖沟法和水力冲射法的施工工艺和SS发生量进行对比分析,以过飞云江的输水管道的工程实例为代表,采用污染物扩散模型对SS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河飞云江中部施工时,施工悬浮物扩散较快,而在左岸和右岸近岸施工时,受岸线影响悬浮物贴着岸线漂移、扩散,影响范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输水管道 施工工艺 SS 污染物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液废水的处理方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根斌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2期91-93,共3页
分析了杭州某机械制造公司切削液废水处理的小试实例,采用除油+气浮+A/O生化处理工艺,可以灵活实现模块化组合的新型处理工艺。经实际调试运行表明:此工艺高效节能、经济实用,有效解决了切削液废水处理后COD的达标排放难题,废水COD cr... 分析了杭州某机械制造公司切削液废水处理的小试实例,采用除油+气浮+A/O生化处理工艺,可以灵活实现模块化组合的新型处理工艺。经实际调试运行表明:此工艺高效节能、经济实用,有效解决了切削液废水处理后COD的达标排放难题,废水COD cr和油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3%和93.8%,系统排放出水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016年新版二级标准。排放COD指标稳定达标并小于1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液废水除油 气浮 混凝沉淀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碱法再生循环系统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庆荣 《绿色科技》 2020年第8期120-121,共2页
指出了钙-钠双碱法工艺运行大量关注了pH值、液气比等主要影响因素,这些直接关系到脱硫效率的高低,但很少关注回流再生以及氧化的水循环系统。主要针对双碱法再生循环系统,并以浙江某燃煤锅炉热电厂作为应用对象,通过研究调节回流比、... 指出了钙-钠双碱法工艺运行大量关注了pH值、液气比等主要影响因素,这些直接关系到脱硫效率的高低,但很少关注回流再生以及氧化的水循环系统。主要针对双碱法再生循环系统,并以浙江某燃煤锅炉热电厂作为应用对象,通过研究调节回流比、沉淀池表面负荷、再生时间、氧化时间等因素,调整各项循环系统关键因素来解决双碱法不能长期稳定运行、系统内部易结垢、氧化不充分等问题。以此来进一步完善双碱法再生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 氧化 表面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