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煤抽提物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生玉 王宝俊 谢克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0-423,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和热解 红外联用仪(Py FTIR)考察了镜煤四氢呋喃抽提物的热解过程。热重的研究结果表明:抽提物的热解失重行为与镜煤的热解失重行为有很大不同,前者有两个明显的DTG峰,190℃左右时出现一个DTG峰,在439℃出现第二个DTG峰,... 采用热重分析仪和热解 红外联用仪(Py FTIR)考察了镜煤四氢呋喃抽提物的热解过程。热重的研究结果表明:抽提物的热解失重行为与镜煤的热解失重行为有很大不同,前者有两个明显的DTG峰,190℃左右时出现一个DTG峰,在439℃出现第二个DTG峰,与镜煤相比,抽提物的失重速率显著高于镜煤,且最大失重峰向低温区移动。抽提物的热解产物中脂肪烃的释放量多于镜煤,而且脂肪烃类产物释放的温度区间小,说明脂肪烃的释放更集中和快速,但是甲烷的生成量明显少于镜煤;抽提物热解产物中有少量的CO2生成,几乎没有产生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煤 抽提物 热解 低分子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锌高温煤气脱硫剂硫化再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许鸿雁 梁美生 +1 位作者 李春虎 王永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8-201,共4页
该文利用共沉淀法制备铁酸锌系列脱硫剂,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其进行硫化试验,然后对其中活性较好的ZFD7脱硫剂进行硫化和再生循环试验,最后用强度仪、XRD仪 及气体吸附仪对该类脱硫剂在硫化和再生前后的机械强度与有关结构特性进行比... 该文利用共沉淀法制备铁酸锌系列脱硫剂,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其进行硫化试验,然后对其中活性较好的ZFD7脱硫剂进行硫化和再生循环试验,最后用强度仪、XRD仪 及气体吸附仪对该类脱硫剂在硫化和再生前后的机械强度与有关结构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高岭土粘结剂的脱硫剂脱硫效果较好;循环试验中,硫化再生后脱硫剂的机械强度均大于新鲜样品,说明该类脱硫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能;试验还证实经3次循环后脱硫剂的结构、孔容积及比表面积均与新鲜样品相类似,表明该类脱硫剂在试验条件下未发生明显失活,因而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共沉淀法 铁酸锌 高温煤气脱硫剂 硫化 再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制备活性炭-沸石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鸿 苏深 +1 位作者 马静红 李瑞丰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6,共4页
研究了由煤矸石制备活性炭-沸石分子筛复合材料的方法.首先在高温氮气气氛中活化由K2CO3浸渍过的煤矸石,使其中的碳质转化为活性炭,然后将其置于NaOH溶液中,使其中的硅铝氧化物晶化为沸石分子筛.讨论了活化和晶化两过程中各种条件对材... 研究了由煤矸石制备活性炭-沸石分子筛复合材料的方法.首先在高温氮气气氛中活化由K2CO3浸渍过的煤矸石,使其中的碳质转化为活性炭,然后将其置于NaOH溶液中,使其中的硅铝氧化物晶化为沸石分子筛.讨论了活化和晶化两过程中各种条件对材料合成的影响,并用XRD和N2吸附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对水和正己烷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微孔和中孔的复合孔结构特征,而且具有亲水和亲油的吸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活性炭 沸石 吸附剂 新型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制备沸石-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孙鸿 张稳婵 +1 位作者 王红霞 崔杏雨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36-638,共3页
利用煤炭生产的废弃物煤矸石为原料,在不同的条件下,制得A型和X型沸石-活性炭新型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低温N2(77 K)吸附、水和正己烷的吸附等表征:该复合材料具有中孔和微孔双重孔结构特征,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以及离子交... 利用煤炭生产的废弃物煤矸石为原料,在不同的条件下,制得A型和X型沸石-活性炭新型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低温N2(77 K)吸附、水和正己烷的吸附等表征:该复合材料具有中孔和微孔双重孔结构特征,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以及离子交换性质。对其应用性能的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对水和正己烷有高的吸附容量,并可一次性脱除废水中的重金属Cr3+和有机酚等有毒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分子筛 活性炭 复合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在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工艺过程优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巨生 鲍卫仁 +2 位作者 张永发 谢克昌 樊友三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4,共4页
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工艺是传统电石法制乙炔的潜在替代新工艺,对该工艺过程进行优化是研究的重要方向。首先建立煤在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反应器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然后通过反应器结构优化、采用惰性隔离气体及工作气体再循环等措施... 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工艺是传统电石法制乙炔的潜在替代新工艺,对该工艺过程进行优化是研究的重要方向。首先建立煤在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反应器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然后通过反应器结构优化、采用惰性隔离气体及工作气体再循环等措施,能使煤在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工艺过程连续运行时间延长2倍左右,乙炔转化率提高10%左右、降低了乙炔比能耗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热解 反应器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和活性炭处理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鸿 杨斌武 +1 位作者 韩加寿 李瑞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89-291,共3页
文章选用具有较强选择性和吸附性的13X沸石和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以人工配置的含氨氮废水模拟实际废水,分别以溶液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投加顺序等作为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来系统地考察所选材料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技术参数。结果表... 文章选用具有较强选择性和吸附性的13X沸石和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以人工配置的含氨氮废水模拟实际废水,分别以溶液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投加顺序等作为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来系统地考察所选材料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所选材料具有较好、较稳定的吸收效果,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13X沸石在pH值为中性,吸附时间为40 min时对氨氮的去除率最大,达87.9%。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先投放活性炭再投放沸石去除氨氮的效果较好,比先投放沸石然后投放活性炭的效果高出2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X沸石 活性炭 氨氮去除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工艺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巨生 鲍卫仁 +1 位作者 张永发 谢克昌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5,共4页
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工艺工程应用研究是该工艺产业化的重要方面。确定乙炔生产过程的评价指标,并应用德尔菲法建立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工艺实施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选取在某燃煤电厂实施煤在等离子反应器中热解制乙炔方案、独立的煤在等... 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工艺工程应用研究是该工艺产业化的重要方面。确定乙炔生产过程的评价指标,并应用德尔菲法建立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工艺实施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选取在某燃煤电厂实施煤在等离子反应器中热解制乙炔方案、独立的煤在等离子反应器中热解制乙炔方案、利用煤→电石→乙炔方案这3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评价向量为{0.447,0.403,0.150}。因此,燃煤电厂是实现煤在等离子反应器中热解制乙炔工艺的理想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热解 反应器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y Yang褐煤热解过程中HCN和NH_3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常丽萍 XIE Zongli +1 位作者 谢克昌 LIChunzhu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63-867,共5页
A Victorian (Loy Yang) brown coal was pyrolysed in a novel fluidised bed/fixed bed reactor under a wide range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d that HCN originated mainly from the thermally l... A Victorian (Loy Yang) brown coal was pyrolysed in a novel fluidised bed/fixed bed reactor under a wide range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d that HCN originated mainly from the thermally less stable N containing structures in the coal. Significant amounts of NH 3 could be formed after the feed of coal was stopped as a result of the slow hydrogenation of the thermally more stable N containing structure by H radicals. In addition to temperature, gas flow rate and coal feed rate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HCN although the yield of NH 3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indicating that HCN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nverted to NH 3. The effects of coal feed rate on HCN yields were different at the temperature of 973?K and 1073?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热解 NOx 前驱物 HCN N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的火用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巨生 范梅梅 +2 位作者 张永发 鲍卫仁 谢克昌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0-53,共4页
等离子煤气化技术是煤气化的潜在技术,降低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的能耗是该反应器系统优化的重要方面。文中给出了煤等离子气化的工艺过程及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装置的结构形式,通过进行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得出该反应器... 等离子煤气化技术是煤气化的潜在技术,降低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的能耗是该反应器系统优化的重要方面。文中给出了煤等离子气化的工艺过程及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装置的结构形式,通过进行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得出该反应器系统的火用分析模型,分析火用损失产生的原因,提出降低火用损失的措施,改进后的反应器系统采用顺、逆流多级热传递及原料预热等热量利用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反应器系统的火用损失由改进前的629.4 kJ/kg下降为472.3 kJ/kg,减少了24.9%,为系统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分析 煤气化 等离子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硫的超声波和微波辐射脱除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建成 鲍卫仁 +2 位作者 米杰 曹青 谢克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744-746,共3页
运用超声波和微波的强化作用,在酸性介质下对煤进行了脱硫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煤质量分数、氧化剂用量等几种因素对煤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率随着煤质量分数、反应体系酸的用量、超声波功率、氧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改变而变... 运用超声波和微波的强化作用,在酸性介质下对煤进行了脱硫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煤质量分数、氧化剂用量等几种因素对煤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率随着煤质量分数、反应体系酸的用量、超声波功率、氧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改变而变化,各种因素均存在一个最佳影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技术 微波技术 氧化剂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垃圾衍生燃料的流化床混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红杰 赵明举 +1 位作者 王亮 谢克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33,共5页
使用鼓泡流化床燃烧炉进行了煤与垃圾衍生燃料(RDF)的混烧实验研究,分析了燃烧尾气中嘎、CO、CO2、H2O、NOx,CH4、XO2、HCl、HCN浓度的变化,并对各成分之间的浓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750—900℃的范围内,高温利于SO2... 使用鼓泡流化床燃烧炉进行了煤与垃圾衍生燃料(RDF)的混烧实验研究,分析了燃烧尾气中嘎、CO、CO2、H2O、NOx,CH4、XO2、HCl、HCN浓度的变化,并对各成分之间的浓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750—900℃的范围内,高温利于SO2的脱除;NO的浓度随床温的提高而增加,NO2的浓度与床温的笑系不大;HCl的浓度随床温的升高而增加,说明高温不利于HCl的脱除;在空气量较低的情况下,CO、CH4、N2O、HCN等气体的浓度较高,相关分析表明,这些气体浓度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这些气体适宜于还原气氛下生成;随着HCl气体浓度的增加,SO2浓度降低,说明HCl的存在可促进石灰石脱除SO2的反应,同时还证实煤与RDF混烧可使尾气中的SO2和HCl气体浓度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衍生燃料 混烧 流化床 尾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高效制合成气装置传热特性的模拟研究
12
作者 杨巨生 陈清军 +2 位作者 姚翠兰 张永发 谢克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77,共4页
基于Eulerian双流体模型,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煤高效制合成气装置进行运行状态模拟,重点讨论在不同内筒半径Ri和外筒半径Ro的条件下,气化装置内温度和空隙率分布情况。通过对理论模型的合理简化及网格划分,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出该... 基于Eulerian双流体模型,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煤高效制合成气装置进行运行状态模拟,重点讨论在不同内筒半径Ri和外筒半径Ro的条件下,气化装置内温度和空隙率分布情况。通过对理论模型的合理简化及网格划分,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出该装置运行15 s内的温度分布和固体颗粒物分布状态。通过对模拟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得出,在Ro/Ri=2,Ro/Ri=3,Ro/Ri=5三种参数下,分离器内的温度达到预热煤温度600 K左右,且在2<Ro/Ri≤3时,气化部分能够达到气化温度,形成流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流化床 Fluent软件 两相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同时脱除煤气中的单质汞和硫化氢
13
作者 吕学勇 王建成 +2 位作者 郭颖 常丽萍 韩丽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79-83,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4种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煤气中脱除Hg和H_2S的吸附剂,其中包括:摩尔比为1:1的双组份金属氧化物Fe-Al和Fe-Zn,以及添加了贵金属摩尔比为100:100:1的三组分金属氧化物Fe-Al-Pd和Fe-Zn-Pd。采用自制的评价装置,考察了吸...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4种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煤气中脱除Hg和H_2S的吸附剂,其中包括:摩尔比为1:1的双组份金属氧化物Fe-Al和Fe-Zn,以及添加了贵金属摩尔比为100:100:1的三组分金属氧化物Fe-Al-Pd和Fe-Zn-Pd。采用自制的评价装置,考察了吸附剂单独脱汞,以及同时脱Hg和H_2S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①吸附剂的脱汞能力受温度的影响明显,反应温度较低的100℃比150℃的脱汞效果好;②H_2S的存在可以促进Hg的脱除,在100℃时脱汞率可以增大30%~62.6%;③贵金属Pd的引入对吸附剂同时脱除Hg和H_2S有促进作用。反应温度为100℃时,吸附剂Fe-Al-Pd的脱汞能力最强,脱汞率最高为93.6%,脱硫率最高为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煤气 共沉淀法 吸附剂 同时脱除汞和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脱汞剂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韩洁茹 常丽萍 +2 位作者 王建成 韩丽娜 鲍卫仁 《洁净煤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24-28,共5页
粗煤气的净化是制约煤气化技术应用的瓶颈之一,在煤气化过程中煤中的部分硫、氮和挥发性重金属会随着气化产物一起迁移进入气相中,而影响气体的进一步利用,必须对其进行高效脱除,特别是还原性煤基气体中单质汞的脱除。本文对目前已有的... 粗煤气的净化是制约煤气化技术应用的瓶颈之一,在煤气化过程中煤中的部分硫、氮和挥发性重金属会随着气化产物一起迁移进入气相中,而影响气体的进一步利用,必须对其进行高效脱除,特别是还原性煤基气体中单质汞的脱除。本文对目前已有的脱汞技术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载硫活性炭、金属氧化物及贵重金属负载型吸附剂等,并对煤气脱汞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活性炭吸附法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技术,但是成本较高,有效脱汞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50℃;以氧化铁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在150℃下具有较高的脱硫脱汞能力;贵金属吸附剂在中温(200~350℃)脱汞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且有一定的耐硫性。煤气脱汞与其它污染物(如硫、氯等)联合脱除被认为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 吸附剂 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α-FeOOH催化剂一段法脱除COS和H_2S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高志华 阴丽华 +1 位作者 李春虎 谢克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利用均相沉淀法、氨水滴定法制备纳米α FeOOH粒子,以该粒子为活性组分制备催化剂,利用微反-色谱联用活性评价技术,在常压、空速10000h-1、25℃~60℃温度范围内考察了纳米α FeOOH催化剂对COS催化水解的活性。采用热重法对纳米α FeOO... 利用均相沉淀法、氨水滴定法制备纳米α FeOOH粒子,以该粒子为活性组分制备催化剂,利用微反-色谱联用活性评价技术,在常压、空速10000h-1、25℃~60℃温度范围内考察了纳米α FeOOH催化剂对COS催化水解的活性。采用热重法对纳米α FeOOH催化剂脱除H2S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α FeOOH催化剂对COS水解在低温度、大空速下具有高的活性,系列Ⅰ和系列Ⅱ催化剂分别在60℃和40℃~45℃时COS转化率达到100%。在60℃时各种催化剂吸附H2S的能力最强,最高饱和硫容可达到21 72w%。催化剂表面能量分布不均匀,COS催化水解在低温时存在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α-FeOOH 羰基硫水解 脱除硫化氢 补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与苯醌类试剂的荷移反应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省云 杨毅萍 +1 位作者 任引哲 宣春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112,115,共4页
研究了牛磺酸与四氯对苯醌(TCBQ)和2,3-二氯-5,6-二氰-1,4-苯醌(DDBQ)的荷移反应,结果表明,反应均在硼砂溶液中进行,两种络合物λmax值分别是350 nm和340 nm;其组成比均为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分别为1.58×104L·mol-1·c... 研究了牛磺酸与四氯对苯醌(TCBQ)和2,3-二氯-5,6-二氰-1,4-苯醌(DDBQ)的荷移反应,结果表明,反应均在硼砂溶液中进行,两种络合物λmax值分别是350 nm和340 nm;其组成比均为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分别为1.58×104L·mol-1·cm-1和8.40×103L·mol-1·cm-1;比尔定律线性范围分别是1~10 mg/L和0.5~10mg/L;回收率分别为96%~101%和95%~10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和3.1%.应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牛磺酸制剂含量,结果和标准方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移反应 分光光度法 牛磺酸 四氯对苯醌 2 3-二氯-5 6-二氰-1 4-苯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的红外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波 李春虎 谢克昌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7,共4页
利用玻璃真空系统 ,采用原位红外动态方法 ,分别研究了 30℃ ,40℃ ,5 0℃活性炭A,B,C,D吸附 CS2 的行为 ,红外谱图显示 4种活性炭吸附 CS2 主要是物理吸附 ,但浸渍了有机胺的改性活性炭 C和活性炭 D上发现 ,有活性组分中的 N原子与 CS2... 利用玻璃真空系统 ,采用原位红外动态方法 ,分别研究了 30℃ ,40℃ ,5 0℃活性炭A,B,C,D吸附 CS2 的行为 ,红外谱图显示 4种活性炭吸附 CS2 主要是物理吸附 ,但浸渍了有机胺的改性活性炭 C和活性炭 D上发现 ,有活性组分中的 N原子与 CS2 和碳链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可逆的弱的化学吸收峰 .与空白活性炭 A相比较 ,样品 C和 D的 CS2 吸收峰面积明显增大 ,而浸渍KOH的样品 B,其 CS2 吸收峰面积没有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机理 二硫化碳 红外光谱 脱硫 工业原料气 化工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活性炭复合材料处理废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鸿 张稳婵 +2 位作者 武洋仿 马静红 李瑞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9-161,共3页
利用煤炭生产的副产品——煤矸石为原料,制得A型和X型沸石-活性炭复合材料,对其吸附性能的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对水和正己烷有高的吸附容量;对废水中的重金属Cr3+、Hg2+和NH3-N、有机酚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脱除效果良好。
关键词 沸石 活性炭 复合材料 吸附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小本体聚丙烯透明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彦生 赵芸芳 +3 位作者 季平 卢建军 叶峻岭 鲍卫仁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11-314,共4页
以小本体聚丙烯为原料,通过添加成核剂和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制备了具有良好透明性能的小本体聚丙烯,探讨了成核剂、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对透明性的影响。通过XRD谱图分析表明,成核剂的加入能有效地降低体系β晶型的含量,从而有效提高其... 以小本体聚丙烯为原料,通过添加成核剂和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制备了具有良好透明性能的小本体聚丙烯,探讨了成核剂、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对透明性的影响。通过XRD谱图分析表明,成核剂的加入能有效地降低体系β晶型的含量,从而有效提高其透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本体 聚丙烯 透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产物在线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瑞玉 郑华艳 李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采用三阀四柱多维毛细管气相色谱对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产物进行在线一次分析。采用了标准物质对照法对产物中各组分进行定性,分步配制液体和气体标准样品,通过分析和计算获得各物质相对于甲醇的气体体积校正因子,然后... 采用三阀四柱多维毛细管气相色谱对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产物进行在线一次分析。采用了标准物质对照法对产物中各组分进行定性,分步配制液体和气体标准样品,通过分析和计算获得各物质相对于甲醇的气体体积校正因子,然后采用校正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产物中的气体体积分数。经过标准气体样品的检测验证,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方法可靠,最低含量物质的相对误差<7%,标准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甲醇 碳酸二甲酯 定性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