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放开采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科 谢广祥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共3页
基于非对称综放开采布置特点,以谢桥煤矿1151(3)综放工作面地质及技术条件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综合分析方法,开展了综放开采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工作面推进,采动裂隙发育高... 基于非对称综放开采布置特点,以谢桥煤矿1151(3)综放工作面地质及技术条件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综合分析方法,开展了综放开采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工作面推进,采动裂隙发育高度呈梯级跃升并趋于稳定,其演化具有"∩"形高帽状、前低后高驼峰状、前后基本持平驼峰状、前高后低驼峰状等4阶段特征,非对称开采采动裂隙分布呈非对称性,揭示出非对称综放开采采动裂隙分布规律及其演化特征。该研究可为采场围岩稳定性控制、瓦斯抽放、安全高效开采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非对称布置 采动裂隙 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钻孔与采空区埋管瓦斯抽放技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陈磊 袁和勇 +1 位作者 薛韦一 闫金鹏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98-102,共5页
为了采取合理的瓦斯抽采技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对朱集煤矿13-1煤层实行高位钻孔以及上隅角采空区埋管作为抽采瓦斯实验方案。通过对现场工程实践以及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应用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的抽... 为了采取合理的瓦斯抽采技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对朱集煤矿13-1煤层实行高位钻孔以及上隅角采空区埋管作为抽采瓦斯实验方案。通过对现场工程实践以及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应用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的抽采效果十分明显,且工程施工费用较低,易于生产管理,该抽采技术适用于朱集煤矿采空区瓦斯抽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钻孔 采空区埋管 瓦斯抽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特征的采厚效应 被引量:63
3
作者 杨科 谢广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92-1096,共5页
基于长壁工作面非对称布置特点,以谢桥矿1151(3)综放工作面地质和开采条件为背景,采用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计算机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综合方法,研究不同采厚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的特征.研究表明,不同采厚覆岩垮落角变化不大,随工作面... 基于长壁工作面非对称布置特点,以谢桥矿1151(3)综放工作面地质和开采条件为背景,采用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计算机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综合方法,研究不同采厚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的特征.研究表明,不同采厚覆岩垮落角变化不大,随工作面推进覆岩采动裂隙表现为"∩"型高帽状、前低后高驼峰状、前后基本持平驼峰状、前高后低的驼峰状4阶段演化特征,采动裂隙发育高度呈梯级跃升并逐渐趋于稳定,工作面围岩采动裂隙发育具有非对称性,工作面上部塑性区范围大于工作面中、下部;采动裂隙发育高度、工作面前方塑性区宽度、走向工作面后方围岩塑性区边界与采空区方向的夹角和倾向下山方向围岩塑性区边界与煤层夹角与一次采厚呈非线性正比,采动裂隙发育高度与一次采厚的比值和走向工作面前方围岩塑性区边界与推进方向的夹角与一次采厚成非线性反比,整体揭示了一次采厚变化对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特征影响的采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裂隙 演化特征 采厚效应 综放开采 非对称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永磁磁垫式带式输送机的气隙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坤 王爽 +1 位作者 李德永 程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1-706,共6页
针对一种新型低阻力磁垫带式机输送运动稳定性问题,对其磁性输送带—永磁体支撑系统的气隙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其永磁支撑系统三维简化力学模型,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利用Maxwell方程推导出了悬浮力、磁阻力、侧向力的数学表达式,分析... 针对一种新型低阻力磁垫带式机输送运动稳定性问题,对其磁性输送带—永磁体支撑系统的气隙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其永磁支撑系统三维简化力学模型,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利用Maxwell方程推导出了悬浮力、磁阻力、侧向力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永磁系统的气隙特性,并对不同气隙条件下永磁支撑系统进行有限元仿真,近而得出了气隙与磁通密度的近似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永磁支撑系统在合适气隙条件下,可以产生较大磁通密度,实现系统悬浮的稳定性,且永磁体中部产生的磁通密度最大,有利于带式输送机的物料运输;在一定条件下,气隙与磁场强度呈非线性关系,随着气隙增大,磁场的强度整体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 永磁 磁垫带式输送机 悬浮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明矿穿层钻孔有效抽放半径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袁奎 何启林 +1 位作者 李同锁 邢真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1期92-97,共6页
钻孔有效抽放半径是矿井瓦斯抽放措施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抽放钻孔的设计、布置以及抽放时间的长短。以气体渗流理论通过fluent6.3建立了钻孔瓦斯抽放流动模型,来模拟在抽放钻孔周围瓦斯的运移规律,确定抽放半径大概范围。结合... 钻孔有效抽放半径是矿井瓦斯抽放措施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抽放钻孔的设计、布置以及抽放时间的长短。以气体渗流理论通过fluent6.3建立了钻孔瓦斯抽放流动模型,来模拟在抽放钻孔周围瓦斯的运移规律,确定抽放半径大概范围。结合现场考察,采用SF6示踪法通过对数据的测定及分析,最终得出正明矿4#煤瓦斯抽放钻孔的有效抽放半径与抽放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瓦斯抽放钻孔的合理布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煤矿抽放半径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放 数值模拟 示踪技术 有效抽放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层预抽钻孔倾角与煤层气抽采效果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董贺 王佰顺 李春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9-104,共6页
为研究穿层钻孔倾角与煤层气抽采效果的关系,基于钻孔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及瓦斯流动规律的相关研究,分别从孔卸压效果、钻孔瓦斯流动情况及钻孔抽采长度三方面探讨了钻孔倾角如何影响煤层气抽采效果,并给出了钻孔倾角对煤层气抽采影响的... 为研究穿层钻孔倾角与煤层气抽采效果的关系,基于钻孔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及瓦斯流动规律的相关研究,分别从孔卸压效果、钻孔瓦斯流动情况及钻孔抽采长度三方面探讨了钻孔倾角如何影响煤层气抽采效果,并给出了钻孔倾角对煤层气抽采影响的数学模型。经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钻孔围岩应力和钻孔倾角间存在三角函数关系,围岩应力分布的不同导致钻孔周围煤层透气性的改变;随钻孔倾角的减小,煤层段钻孔长度增加,钻孔暴露煤体增大,有助于煤体瓦斯的解析。且钻孔与煤层割理交集变大,瓦斯流通通道增加;钻孔倾角对煤层气抽采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钻孔倾角 抽采效果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LBO算法的刮板输送机伸缩机尾PID控制系统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坤 张长建 +1 位作者 王爽 韩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为了提高刮板输送机伸缩机尾控制系统的工作性能,将一种新的群智能优化算法,即教学与学习算法(TLBO)应用于机尾PID控制器的参数优化中,并提出新的自适应教学因子计算方法,其利用完整学习阶段前、后学生群体成绩的变化来决定教学因子的... 为了提高刮板输送机伸缩机尾控制系统的工作性能,将一种新的群智能优化算法,即教学与学习算法(TLBO)应用于机尾PID控制器的参数优化中,并提出新的自适应教学因子计算方法,其利用完整学习阶段前、后学生群体成绩的变化来决定教学因子的取值。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TLBO算法的精度及稳定性均比原TLBO算法的优。在建立刮板输送机伸缩机尾控制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TLBO方法进行PID参数整定,并引入超调量控制指标对适应度函数再次完善,二次优化后的刮板输送机伸缩机尾控制系统具有良好控制品质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伸缩机尾 TLBO 教学因子 PID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球体热源模型的松散煤体温度场解析计算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清华 张国枢 +2 位作者 关维娟 苗磊刚 唐明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70-1373,共4页
基于球体热源模型,对松散煤体温度场进行了解析计算.数学模型考虑了煤炭自燃高温热源放热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使温度场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松散煤体温度场试验结果表明:靠近物理边界处的测点温升受外界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以及松散... 基于球体热源模型,对松散煤体温度场进行了解析计算.数学模型考虑了煤炭自燃高温热源放热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使温度场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松散煤体温度场试验结果表明:靠近物理边界处的测点温升受外界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以及松散煤体内部部分测点温升受水分迁移的影响,数值与计算值有所差别,但均在误差许可范围内,且温升总体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松散煤体温度场解析解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体热源模型 松散煤体 瞬态温度场 解析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变函数的斜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解析解 被引量:6
9
作者 贺凯 常聚才 +2 位作者 李万峰 李世辉 李冬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7-101,共5页
为获得斜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以共形映射函数为基础,运用复变函数法求解了斜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解析解。以潘三煤矿17102(3)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斜顶巷道围岩主应力和主应力集中系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斜顶巷道围岩最大... 为获得斜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以共形映射函数为基础,运用复变函数法求解了斜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解析解。以潘三煤矿17102(3)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斜顶巷道围岩主应力和主应力集中系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斜顶巷道围岩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及其应力集中系数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巷角处,主应力分量最大值均超过35MPa,主应力集中系数最大值分别超过4.5、2.5和8,巷角是斜顶巷道的薄弱部位;两帮最大剪应力和最大剪应力集中系数整体大于顶底板,表明顶底板较两帮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斜顶巷道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顶巷道 共形映射函数 复变函数法 主应力 主应力集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