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煤锅炉低负荷下燃烧与汽水侧耦合模拟研究
1
作者 马启磊 彭志福 +5 位作者 姚杨 马仑 陈曦 韩磊 方庆艳 陈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7622-7633,I0038,共13页
深度调峰背景下,水冷壁壁温及管内工质特性对低负荷下锅炉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该文借助Fluent和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defined functions,UDF)双向迭代耦合策略,开展某1000 MW双切圆锅炉在低负荷下燃烧与汽水侧耦合模拟,探究锅炉配风... 深度调峰背景下,水冷壁壁温及管内工质特性对低负荷下锅炉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该文借助Fluent和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defined functions,UDF)双向迭代耦合策略,开展某1000 MW双切圆锅炉在低负荷下燃烧与汽水侧耦合模拟,探究锅炉配风方式、磨煤机组合方式对炉内燃烧、水冷壁的热流密度、工质温度、传热系数及管壁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锅炉出口氧量、飞灰含碳量、水冷壁温度、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与现场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耦合模拟结果可靠。缩腰和均等配风方式下飞灰含碳量最低;倒塔配风下管内工质出口温度最高、正塔次之、缩腰再次之、均等最低;均等和缩腰配风下管壁温度沿高度逐渐升高,而倒塔配风下壁温度较高且高温区范围较大。投运ABC或BCD磨时,炉内温度分布相对均匀,且飞灰含碳量较低(ABC磨:1.03%、BCD磨:1.26%);ABC磨下管内工质温度升高最快、工质温度最高,DEF磨下管内工质温度增加最慢、工质温度最低;DEF磨下管壁温度明显低于ABC磨和BCD磨。该研究可为锅炉实际低负荷高效、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负荷 耦合模拟 燃烧侧 汽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燃煤电站掺氨燃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小伟 雷乐 +3 位作者 周子健 徐义书 胡勇 徐明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221-7234,I0011,共15页
在“双碳”背景下,选择低碳燃料氨对燃煤电站的改造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首先介绍氨的基本物性及其掺烧的优势,随后针对氨煤掺烧技术的新应用,按照燃煤设备的输出功率分类,从微/小型掺氨燃烧器、千瓦级燃煤掺氨燃烧系统、兆瓦级燃煤掺氨... 在“双碳”背景下,选择低碳燃料氨对燃煤电站的改造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首先介绍氨的基本物性及其掺烧的优势,随后针对氨煤掺烧技术的新应用,按照燃煤设备的输出功率分类,从微/小型掺氨燃烧器、千瓦级燃煤掺氨燃烧系统、兆瓦级燃煤掺氨燃烧系统,大型燃煤电站掺氨燃烧系统,介绍当前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燃煤电站掺氨燃烧的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燃煤电站掺氨燃烧可大幅降低碳排放,但可能带来NO_x排放问题,通过空气分级、氨预分解、调节氨掺入位置和比例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NO_x排放;目前,仍需解决煤/氨气固两相燃料反应性差异大、NO_(x)浓度高、缺乏大容量高比例燃烧器技术,以及突破“大型给氨+清洁燃氨+灵活运行”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氨燃烧 燃煤电站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CH_(4)在MILD燃烧方式下的NO_(x)排放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仝雨航 涂垚杰 刘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63-3571,I0024,共10页
氨燃料利用是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MILD(moderate&intense low oxygen dilution)燃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氨燃料的燃烧效率并降低排放。基于自行搭建的20 kW燃烧炉开展NH_(3)/CH_(4)混合燃料在MILD燃烧方式下的NO_(x)排放特性实验研... 氨燃料利用是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MILD(moderate&intense low oxygen dilution)燃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氨燃料的燃烧效率并降低排放。基于自行搭建的20 kW燃烧炉开展NH_(3)/CH_(4)混合燃料在MILD燃烧方式下的NO_(x)排放特性实验研究,重点考察掺氨比、当量比以及炉膛内壁面温度对NO、NO_(2)及N_(2)O排放的影响规律,并与常规旋流燃烧方式进行系统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燃烧,MILD燃烧可有效降低氨燃料燃烧中NO和NO_(2)的排放,但存在N_(2)O排放问题。NO排放在35%~40%掺氨比和0.8当量比下达到峰值,并跟随壁温线性上升。随着掺氨比的提高和壁温的降低,N_(2)O排放逐步升高,在1000 K壁温、55%掺氨比条件下,N_(2)O排放高达40×10^(−6)。因此,在氨燃料MILD燃烧中,需协调N_(2)O排放与NO排放,尽可能降低NO_(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D燃烧 低氮燃烧技术 氨燃烧 NO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1000 MW双切圆锅炉燃烧侧和工质侧耦合建模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杨 陈鑫科 +5 位作者 马仑 马启磊 彭志福 方庆艳 张成 陈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3-3553,I0022,共12页
深度调峰背景下,对火电机组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锅炉低负荷运行下存在燃烧火焰偏斜、管内工质分配不均以及受热面超温爆管等问题。为保证火电机组安全、稳定、灵活的运行,有必要对锅炉水冷壁参数分布进行详细研究。该文建立锅炉耦合... 深度调峰背景下,对火电机组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锅炉低负荷运行下存在燃烧火焰偏斜、管内工质分配不均以及受热面超温爆管等问题。为保证火电机组安全、稳定、灵活的运行,有必要对锅炉水冷壁参数分布进行详细研究。该文建立锅炉耦合模型,包括燃烧侧模型、工质侧模型和受热面壁温计算模型,可实现锅炉燃烧侧和工质侧以及受热面壁温的耦合计算。基于Fluent平台开展锅炉燃烧侧流动、燃烧和传热等过程以及受热面壁面温度的计算,采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开展工质侧流动和传热过程计算,两者以受热面为边界进行数据交互与更新迭代。基于该模型对某1000 MW双切圆锅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炉膛出口氧量和飞灰含碳量模拟值分别为2.53%和2.61%,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为744.59 K,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测量值一致性较好;2)采用耦合模型探究水冷壁的热流密度、工质温度、传热系数以及管壁温度详细分布。研究结果有利于为锅炉故障诊断和运行优化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圆锅炉 耦合模拟计算 水冷壁 壁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安全性挑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严新荣 高翔 +7 位作者 于鹏峰 何建乐 周晓鸣 张鹏威 向军 刘金亮 郭剑雄 黄一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318-4335,I0017,共19页
现阶段我国主体电源正在从煤电向新能源转变。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是当下解决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与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矛盾的最佳选择。然而,燃煤机组包含大量的主辅设备和复杂的工作过程,其灵活运行下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 现阶段我国主体电源正在从煤电向新能源转变。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是当下解决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与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矛盾的最佳选择。然而,燃煤机组包含大量的主辅设备和复杂的工作过程,其灵活运行下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鉴于此,该文对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所面临的安全性挑战与对策进行综述。首先,从燃煤机组“炉机电控”四大系统出发,明确灵活运行过程中锅炉侧安全性问题在于燃烧不稳、受热面损伤、风机失速喘振、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无法投运,汽轮机侧安全性问题在于热疲劳损伤、叶片水蚀、轴系振动大,发电机侧安全性问题在于定转子疲劳断裂、短路,控制侧安全性问题在于数据采集不准、数据处理及控制滞后、设备控制策略执行失调;进而,从工程实际出发,梳理解决各系统灵活运行安全性问题的技术方案;最后,展望提升燃煤机组灵活运行能力的发展方向。该文可为推动燃煤机组低碳、灵活转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灵活运行 安全性 锅炉 汽轮机 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环冷机余热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设计优化研究
6
作者 王方明 朱萌 +4 位作者 江龙 周涛 杜建太 王毅 向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4-273,共10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循环发电技术在余热利用领域具有一定潜力。该文基于烧结环冷机余热场景,对4种S-CO_(2)循环构型的热力性能与经济性进行参数多目标优化与分析,优化目标为输出功率最高和静态投资...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循环发电技术在余热利用领域具有一定潜力。该文基于烧结环冷机余热场景,对4种S-CO_(2)循环构型的热力性能与经济性进行参数多目标优化与分析,优化目标为输出功率最高和静态投资最低。优化结果表明,相比简单回热循环(构型1),双压双温顶底循环(构型2和3)和分流再压缩循环(构型4)均可大幅提高输出功率;当输出功率小于13.1 MW时,构型1具有最低的静态投资,当输出功率更高时构型4更具经济优势。进一步热力学和经济学分析可知,构型4的13.1~15.9 MW功率区间为最优选择,对应投资回收期为2.09~2.28年。与常规环冷机余热双压锅炉过热蒸汽发电机组相比,S-CO_(2)循环构型4(15.7 MW)的供电功率提升23.16%,净效率增加2.19%,投资回收期基本持平,年碳减排量增加1.1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利用 超临界CO_(2)发电 烧结环冷机 多目标优化 热力分析 经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载体对钙基吸附剂脱碳性能增强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长清 曾鹏鑫 +3 位作者 张禹 刘文强 周子健 徐明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936-8947,I0020,共13页
大规模二氧化碳(CO_(2))排放会造成一系列环境与气候问题。钙基吸附剂由于成本低、理论吸附容量大,成为最具潜力的规模化烟气CO_(2)脱除手段之一。然而,钙基吸附剂存在高温烧结导致CO_(2)吸附能力逐渐衰减的技术瓶颈。因此,提升钙基吸... 大规模二氧化碳(CO_(2))排放会造成一系列环境与气候问题。钙基吸附剂由于成本低、理论吸附容量大,成为最具潜力的规模化烟气CO_(2)脱除手段之一。然而,钙基吸附剂存在高温烧结导致CO_(2)吸附能力逐渐衰减的技术瓶颈。因此,提升钙基吸附剂的抗烧结性能成为研究热点。该文总结钙基吸附剂的高温烧结机理,综述基于惰性载体提升钙基吸附剂抗烧结性能方法的研究现状。根据载体前体物与钙基吸附剂是否发生反应,将惰性载体分为双金属氧化物和单一相金属氧化物两类,重点介绍Ca-Al混合氧化物、CaZrO3和MgO等3种典型载体对钙基吸附剂抗烧结性能提升的作用机制。最后,对惰性载体强化钙基吸附剂脱碳性能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钙基吸附剂 烧结机理 惰性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耦合热化学储热能量效率与(火用)损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素笑 刘磊 +5 位作者 马骥 彭思仪 吴颜 周子健 冯冬冬 徐明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1期165-173,共9页
传统燃煤电厂耦合储热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提高其机组安全性、升降负荷灵活性以及消纳新能源低品质电力的一种有效技术。该文将钴基氧化物热化学储热技术应用于某660MW燃煤发电机组,锅炉侧始终维持在75%热耗率(thermal heat-acceptance ra... 传统燃煤电厂耦合储热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提高其机组安全性、升降负荷灵活性以及消纳新能源低品质电力的一种有效技术。该文将钴基氧化物热化学储热技术应用于某660MW燃煤发电机组,锅炉侧始终维持在75%热耗率(thermal heat-acceptance rate,THA)工况下运行,产生电力并网后剩余的电量对储热罐进行电加热,将能量以“电”到“热”的形式储存,系统可以消纳新能源低品质电力。通过Aspen Plus模拟软件进行系统模型建立后,对系统在不同负荷下的能量效率与(火用)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充能模式下,机组的蒸汽效率与净电效率分别为61.6%%和66.9%。在释能模式下净电效率有所下降。系统的(火用)分析表明储热罐储存热量的过程(火用)损较大。同时系统每接收1000kW·h电能,可节约37.1kg煤,产生高品质电能470kW·h。研究结果对燃煤机组耦合热化学储热提高机组的灵活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热化学储热 负荷灵活性 能量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