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煤山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白粘土中残余酸的发现与意义
被引量:
14
1
作者
梁汉东
梁言慈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地层学家经长期研究认为 ,显生宙以来的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曾在 2 .5亿年前 ,亦即 ,在对应于二叠系 /三叠系 (P/T)界线的年代附近 ,发生过全球性最为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煤山剖面是目前唯一被确定的全球P/T标准...
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地层学家经长期研究认为 ,显生宙以来的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曾在 2 .5亿年前 ,亦即 ,在对应于二叠系 /三叠系 (P/T)界线的年代附近 ,发生过全球性最为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煤山剖面是目前唯一被确定的全球P/T标准层型界线与点的剖面 ,俗称“金钉子”。因此 ,关于该剖面的事件界线层的地球化学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对理解P/T转折期发生的灾变事件和环境变化具有全局性的科学价值。沿着曾间接提出的P/T转折期可能的全球酸雨事件的传统思路和全球海洋酸性化事件的新思路 ,实验证实 :煤山剖面P/T界线粘土层的潮湿白粘土呈强酸性 ,校正酸度值达到pH0 .80~ 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山剖面
二叠系
三叠系
界线
白粘土
强酸残留物
海洋
酸性化
酸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煤山剖面事件界线层粘土中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初探
被引量:
6
2
作者
梁汉东
梁言慈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中国煤山剖面第 2 5层亦即俗称的“白粘土”层代表着曾发生在二叠纪与三叠纪 (P/T)地史转折期 (约 2 .5亿年前 )的灾变事件地层记录。继发现“白粘土”中存在自形晶石膏之后 ,这里新发现其中保存有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中子活化分析显...
中国煤山剖面第 2 5层亦即俗称的“白粘土”层代表着曾发生在二叠纪与三叠纪 (P/T)地史转折期 (约 2 .5亿年前 )的灾变事件地层记录。继发现“白粘土”中存在自形晶石膏之后 ,这里新发现其中保存有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中子活化分析显示 ,白粘土中的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与自形晶石膏乃至与白粘土本身具有基本相同的稀土分布模式 ,指示了三者在相同或极其相似环境中同期或准同期形成。联系“白粘土”呈天然强酸性的事实 ,提出了酸性硫酸盐化学置换碳酸盐导致生物化石碎屑石膏化的成因机制。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的发现 ,为P/T转折期的海洋曾出现严重酸性化事件提供了新证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山剖面事件
粘土
石膏化
生物化石碎屑
P/T界线
酸性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煤山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白粘土中残余酸的发现与意义
被引量:
14
1
作者
梁汉东
梁言慈
机构
煤炭资源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校
区
)
清华
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 0 0 72 0 0 5
40 0 43 0 10 )资助
文摘
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地层学家经长期研究认为 ,显生宙以来的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曾在 2 .5亿年前 ,亦即 ,在对应于二叠系 /三叠系 (P/T)界线的年代附近 ,发生过全球性最为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煤山剖面是目前唯一被确定的全球P/T标准层型界线与点的剖面 ,俗称“金钉子”。因此 ,关于该剖面的事件界线层的地球化学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对理解P/T转折期发生的灾变事件和环境变化具有全局性的科学价值。沿着曾间接提出的P/T转折期可能的全球酸雨事件的传统思路和全球海洋酸性化事件的新思路 ,实验证实 :煤山剖面P/T界线粘土层的潮湿白粘土呈强酸性 ,校正酸度值达到pH0 .80~ 1.32。
关键词
中国
煤山剖面
二叠系
三叠系
界线
白粘土
强酸残留物
海洋
酸性化
酸雨
Keywords
strong acid residue white clay marine acidification P/T boundary Meishan section
分类号
P736.4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594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煤山剖面事件界线层粘土中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初探
被引量:
6
2
作者
梁汉东
梁言慈
机构
煤炭资源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校
区
)
清华
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 0 0 72 0 5 5
40 0 43 0 10 )资助
文摘
中国煤山剖面第 2 5层亦即俗称的“白粘土”层代表着曾发生在二叠纪与三叠纪 (P/T)地史转折期 (约 2 .5亿年前 )的灾变事件地层记录。继发现“白粘土”中存在自形晶石膏之后 ,这里新发现其中保存有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中子活化分析显示 ,白粘土中的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与自形晶石膏乃至与白粘土本身具有基本相同的稀土分布模式 ,指示了三者在相同或极其相似环境中同期或准同期形成。联系“白粘土”呈天然强酸性的事实 ,提出了酸性硫酸盐化学置换碳酸盐导致生物化石碎屑石膏化的成因机制。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的发现 ,为P/T转折期的海洋曾出现严重酸性化事件提供了新证据 ;
关键词
中国
煤山剖面事件
粘土
石膏化
生物化石碎屑
P/T界线
酸性硫酸盐
Keywords
gypsum broken-fossil marine acidification P/T boundary white clay Meishan section
分类号
P53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煤山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白粘土中残余酸的发现与意义
梁汉东
梁言慈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煤山剖面事件界线层粘土中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初探
梁汉东
梁言慈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