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煤矿区生态自然修复及其人工促进模式探讨
被引量:
18
1
作者
刘伟
尹勤瑞
刘祥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24,共15页
生态自然修复为国家生态修复政策的重要方向;采取有限人工措施实现煤矿区生态的自然恢复促进,符合“双碳”目标背景下的工程实际需求也更具市场应用前景。针对煤矿区3种主要受损土地类型,系统梳理生态自然修复方向的研究成果,研究分析...
生态自然修复为国家生态修复政策的重要方向;采取有限人工措施实现煤矿区生态的自然恢复促进,符合“双碳”目标背景下的工程实际需求也更具市场应用前景。针对煤矿区3种主要受损土地类型,系统梳理生态自然修复方向的研究成果,研究分析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的理念内涵,并结合煤矿区受损生态生境特征,探讨煤矿区人工促进生态自然修复的分区分类治理模式及主要技术方向。研究表明,分区分类实施人工促进措施是低扰动、高效率实现煤矿区生态自然恢复的主要策略;具体实施中可在煤矿区生态自然修复潜力评估基础上,构建基于大部免于干扰、关键局部处理原则的人工促进生态自然修复3类区域治理体系,综合选用原有植被保护与促进更新、易扩繁乡土植被建植、微区域土壤重构改良、微地形地貌塑造等技术方法,来充分挖掘煤矿区的生态自然修复潜力,并应在矿区微地形与植被恢复关系、人工促进措施实施区域选择等方面加强研究,以进一步有效提升生态治理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本研究可为经济、高效和稳定地实现煤矿区生态治理目标提供基础理论及技术策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自然修复
人工促进
煤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流域煤炭富集区生态开采模式初探
被引量:
12
2
作者
张会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3-242,共10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富集地和主体能源产出区,单一的煤炭资源开发在带动地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凸显出煤炭行业直接面临的资源衰竭、安全事故多发、伴生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后续产业发展乏力等严重问题。在充分调...
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富集地和主体能源产出区,单一的煤炭资源开发在带动地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凸显出煤炭行业直接面临的资源衰竭、安全事故多发、伴生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后续产业发展乏力等严重问题。在充分调研分析黄河流域煤炭富集区煤炭资源分布特点、煤炭开发相关危害特征、邻近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目前业界已开展的绿色开采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深入剖析黄河流域煤炭开发领域技术现状、煤矿采动损害特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理念、绿色及循环发展为主线,提出了以煤矿全生命周期为绿色开采时序边界、采复一体化动态生态保护和修复为技术引线、煤矿突出重大灾害源头主动减灾和安全应急防控事先预置的生态开采模式,并就相关技术外延与内涵进行了定性总结,同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循环发展模式和典型实验案例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方向和技术现状,提出了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六位一体”发展模式,将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开发、生态开采技术、安全生产建设、采复一体保护、伴生资源开发利用、转型发展全面融入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的循环发展模式中,旨在为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富集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探寻一种新路径,对资源富集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与循环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开采
绿色发展
采复一体化
全生命周期
生态修复
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胡炳南
刘祥宏
+4 位作者
郑厚发
陈永福
孙凯华
周源
门雷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4-118,共5页
为有效推动采煤沉陷区治理利用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通过系统分析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现状和问题,充分借鉴相关领域技术体系建设经验,开展了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技术标准体系构架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领域...
为有效推动采煤沉陷区治理利用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通过系统分析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现状和问题,充分借鉴相关领域技术体系建设经验,开展了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技术标准体系构架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领域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关键技术标准欠缺、标准化工作滞后等问题;遵循全面性、先进性、实操性、开放性原则,探索构建了由基础标准、土地治理利用2个一级体系及若干二级、三级体系组成的体系框架,并对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提出思路和建议。该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建立,将有助于健全完善煤炭行业标准体系和指导具体技术标准的制定,进而推动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的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土地治理利用
技术标准体系
框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矿区生态自然修复及其人工促进模式探讨
被引量:
18
1
作者
刘伟
尹勤瑞
刘祥宏
机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院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
土地
整治与
生态
修复
科技
研究
院有限公司
煤炭
科学
研究
总院有限公司
煤炭行业矿区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24,共15页
基金
2021年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研发项目(GLM[2021]105号)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创业资金专项项目(2020-2-CXY001,2019-ZD004,2019-2-ZD005)。
文摘
生态自然修复为国家生态修复政策的重要方向;采取有限人工措施实现煤矿区生态的自然恢复促进,符合“双碳”目标背景下的工程实际需求也更具市场应用前景。针对煤矿区3种主要受损土地类型,系统梳理生态自然修复方向的研究成果,研究分析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的理念内涵,并结合煤矿区受损生态生境特征,探讨煤矿区人工促进生态自然修复的分区分类治理模式及主要技术方向。研究表明,分区分类实施人工促进措施是低扰动、高效率实现煤矿区生态自然恢复的主要策略;具体实施中可在煤矿区生态自然修复潜力评估基础上,构建基于大部免于干扰、关键局部处理原则的人工促进生态自然修复3类区域治理体系,综合选用原有植被保护与促进更新、易扩繁乡土植被建植、微区域土壤重构改良、微地形地貌塑造等技术方法,来充分挖掘煤矿区的生态自然修复潜力,并应在矿区微地形与植被恢复关系、人工促进措施实施区域选择等方面加强研究,以进一步有效提升生态治理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本研究可为经济、高效和稳定地实现煤矿区生态治理目标提供基础理论及技术策略支撑。
关键词
生态修复
自然修复
人工促进
煤矿区
Keyword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natural restoration
artificial promotion
coal mining area
分类号
TD167 [矿业工程—矿山地质测量]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煤炭富集区生态开采模式初探
被引量:
12
2
作者
张会军
机构
煤炭
科学
研究
总院
中国
煤炭
科工集团北京
土地
整治与
生态
修复
科技
研究
院有限公司
煤炭行业矿区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3-242,共10页
基金
北京市科委计划资助项目(Z181100005118012)。
文摘
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富集地和主体能源产出区,单一的煤炭资源开发在带动地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凸显出煤炭行业直接面临的资源衰竭、安全事故多发、伴生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后续产业发展乏力等严重问题。在充分调研分析黄河流域煤炭富集区煤炭资源分布特点、煤炭开发相关危害特征、邻近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目前业界已开展的绿色开采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深入剖析黄河流域煤炭开发领域技术现状、煤矿采动损害特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理念、绿色及循环发展为主线,提出了以煤矿全生命周期为绿色开采时序边界、采复一体化动态生态保护和修复为技术引线、煤矿突出重大灾害源头主动减灾和安全应急防控事先预置的生态开采模式,并就相关技术外延与内涵进行了定性总结,同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循环发展模式和典型实验案例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方向和技术现状,提出了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六位一体”发展模式,将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开发、生态开采技术、安全生产建设、采复一体保护、伴生资源开发利用、转型发展全面融入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的循环发展模式中,旨在为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富集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探寻一种新路径,对资源富集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与循环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开采
绿色发展
采复一体化
全生命周期
生态修复
循环经济
Keywords
Yellow River Basin
ecological mining
green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of mining and restoration
full life cyc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ircular economy
分类号
Q142.9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胡炳南
刘祥宏
郑厚发
陈永福
孙凯华
周源
门雷雷
机构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
土地
整治与
生态
修复
科技
研究
院有限公司
煤炭行业矿区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
煤炭
工业协会生产力促进
中心
中煤科工
生态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4-118,共5页
基金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创业资金专项2019年度项目(第二批)重点项目(2019-2-ZD005)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创业资金专项2019年度重点项目(2019-ZD004)。
文摘
为有效推动采煤沉陷区治理利用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通过系统分析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现状和问题,充分借鉴相关领域技术体系建设经验,开展了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技术标准体系构架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领域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关键技术标准欠缺、标准化工作滞后等问题;遵循全面性、先进性、实操性、开放性原则,探索构建了由基础标准、土地治理利用2个一级体系及若干二级、三级体系组成的体系框架,并对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提出思路和建议。该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建立,将有助于健全完善煤炭行业标准体系和指导具体技术标准的制定,进而推动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土地治理利用
技术标准体系
框架构建
Keywords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land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framework construction
分类号
TD88 [矿业工程—矿山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煤矿区生态自然修复及其人工促进模式探讨
刘伟
尹勤瑞
刘祥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流域煤炭富集区生态开采模式初探
张会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研究
胡炳南
刘祥宏
郑厚发
陈永福
孙凯华
周源
门雷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