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银洞子地区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娟萍 姚韦卓 +1 位作者 张江华 欧阳征健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399,共11页
厘清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银洞子地区的构造特征,是选择合理的、客观的地震地质解释方案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详细野外地质调查、构造解析和室内地震地质解释相互印证的方法,笔者对银洞子地区构造特征进行研究,以选取合理的地震地质解释... 厘清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银洞子地区的构造特征,是选择合理的、客观的地震地质解释方案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详细野外地质调查、构造解析和室内地震地质解释相互印证的方法,笔者对银洞子地区构造特征进行研究,以选取合理的地震地质解释方案。结果表明:银洞子地区共经历了4个主要演化阶段,分别是加里东期“古脊梁”形成,燕山中期构造变形定型,燕山晚期的前期伸展和后期整体抬升遭受剥蚀,喜马拉雅期构造调整兼走滑。深层滑脱型单向西倾冲断构造为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模式;其中,基本构造样式为一系列西倾单向叠瓦状冲断组合,表现为自东向西依次出露奥陶系、寒武系和元古宇,变形强度、抬升幅度依次增强,而滑脱层主要发育于深层。对银洞子地区地震剖面进行综合地质解释表明,深层滑脱型单向西倾冲断构造模式是研究区客观的、合理的地质解释模式。研究成果对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油气勘探区带优选和地震地质解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演化 构造样式 地震地质解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书记沟中元古界长城系烃源岩地质特征
2
作者 冯娟萍 姚韦卓 +1 位作者 欧阳征健 李文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0-960,共11页
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是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成藏的关键。采用野外地质考察、显微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书记沟中元古界长城系阿古鲁沟组烃源岩地质特征展开研究。研究表明,阿古鲁沟组烃源岩为黑色含粉砂... 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是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成藏的关键。采用野外地质考察、显微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书记沟中元古界长城系阿古鲁沟组烃源岩地质特征展开研究。研究表明,阿古鲁沟组烃源岩为黑色含粉砂质泥质碳质板岩及黑色含电气石云母碳质千枚岩,原岩为黑色含砂页岩。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为0.34%~9.56%,平均值为3.3%;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R_(o)变化范围为3.57%~4.68%,平均值为4.09%;T_(max)值为404~562℃,处于以生成干气为主的过成熟阶段。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微富集、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的略微右倾型;δCe值为0.74~0.92,表现出Ce负异常;δEu变化范围比较大,为0.95~4.83,指示阿古鲁沟组烃源岩当时沉积时处于还原-氧化过渡环境。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含量指示阿古鲁沟组烃源岩形成于滨浅海-台后盆地沉积环境。当时,气候温暖潮湿,间或出现短暂偏干热气候变化,水体具有一定深度,能量较小,为与北侧广海沟通有限的较闭塞贫氧-厌氧、咸水-微咸水还原环境,这种条件非常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记沟 中元古界 烃源岩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固阳县北中元古界长城系烃源岩地质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娟萍 欧阳征健 范萌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44-1055,共12页
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是鄂尔多斯地区中元古界成藏的关键。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考察、显微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固阳县北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烃源岩地质特征开展研究。研究表明,中元古界烃源岩岩性为低级区域变质作... 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是鄂尔多斯地区中元古界成藏的关键。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考察、显微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固阳县北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烃源岩地质特征开展研究。研究表明,中元古界烃源岩岩性为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炭质板岩及片岩,其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斜长石、钾长石及白云母,还有少量菱铁矿。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变化在0.17%~21.62%之间,平均值为5.53%;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其次为Ⅱ型;Ro变化范围为4.32%~5.09%,Tmax值介于556℃~564℃,处于过成熟阶段。稀土元素体现出LREE富集和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的特点,δEu介于0.43~0.49之间,表现出Eu的明显负异常;微量元素含量及比值指示阿古鲁沟组烃源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为水体深度大、水动力条件弱的并且与外海沟通受到限制的贫氧—缺氧的闭塞环境,沉积相类型为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淡化泻湖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阳县北 中元古界 烃源岩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寒武系烃源岩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带优选 被引量:7
4
作者 欧阳征健 冯娟萍 +2 位作者 姚韦卓 王琦 李文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1-1308,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研究、勘探程度较低,明确其烃源岩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方向、区带具有重要的理论、经济意义。研究表明,盆地本部寒武系残余厚度一般为0~200 m;沉积坳陷主要分布于盆地东北部、南部的局部地区,残余厚度一般为200~400 m...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研究、勘探程度较低,明确其烃源岩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方向、区带具有重要的理论、经济意义。研究表明,盆地本部寒武系残余厚度一般为0~200 m;沉积坳陷主要分布于盆地东北部、南部的局部地区,残余厚度一般为200~400 m;大陆裂谷主要发育于盆地西缘、南缘,残余厚度往往大于500 m。盆地本部烃源岩条件较差,寒武系泥质岩、泥质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08%~0.41%,个别样品可达1.18%,平均值为0.18%。盆地西缘、南缘与秦岭造山带局部地区寒武系烃源岩条件较好,其中盆地西缘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04%~0.56%,平均值为0.18%;盆地东缘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06%~0.58%,平均值为0.22%;盆地南缘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变化在0.03%~0.58%之间,个别样品可达1.94%,平均值为0.29%;秦岭造山带发育较好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46~1.91%。寒武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处于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综合烃源岩地质条件,预测盆地古隆起周缘和南部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寒武系 烃源岩地质特征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上石炭统沉积特征 被引量:23
5
作者 冯娟萍 欧阳征健 +1 位作者 陈全红 李文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4,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羊虎沟组)沉积特征对于预测其砂体展布、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和薄片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溪组(羊虎沟组)进行了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类型和空间展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本溪...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羊虎沟组)沉积特征对于预测其砂体展布、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和薄片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溪组(羊虎沟组)进行了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类型和空间展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本溪组(羊虎沟组)岩石类型主要为灰白色中-粗砂岩和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多层煤、灰岩和泥灰岩;主要发育浅海陆棚、障壁岛、潮坪、潟湖和扇三角洲沉积。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西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障壁岛和潟湖沉积相,东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潟湖、障壁岛和浅海陆棚沉积相,中间过渡带主要为潮坪沉积。自北向南依次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潮坪、潟湖和浅海陆棚等沉积。总体上来讲,本溪组(羊虎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具有东、西分异的沉积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石炭统 本溪组 岩石类型 沉积相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