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煤矿安全科研工作传喜讯
1
作者 吴璋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煤炭工业 科学研究 科研工作 煤矿安全 西安 科技成果奖 技术委员会 全液压钻机 音频电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科总院西安分院煤矿坑道钻机检测中心步入甲级检验室行列
2
作者 郝世俊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煤炭工业 安全监察 煤矿坑道 钻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表面与CH_4,CO_2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57
3
作者 降文萍 崔永君 +1 位作者 张群 李育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7-240,共4页
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煤表面与CH4,CO2分子间的作用能,发现二者在煤表面的吸附都属于物理吸附,且煤表面对CO2分子的吸附势阱远大于对CH4分子吸附势阱,说明CO2在煤表面的吸附更稳定,从而在微观上解释了煤对CO2吸附能力大于对CH... 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煤表面与CH4,CO2分子间的作用能,发现二者在煤表面的吸附都属于物理吸附,且煤表面对CO2分子的吸附势阱远大于对CH4分子吸附势阱,说明CO2在煤表面的吸附更稳定,从而在微观上解释了煤对CO2吸附能力大于对CH4的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CO2 吸附 从头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与甲烷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降文萍 崔永君 +2 位作者 张群 钟玲文 李育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2-295,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MP2,主要研究了不同变质程度煤基与甲烷分子间的作用能,发现随着煤基直径的增大,煤基和甲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也逐渐增大,结合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空间物理性质,从微观角度解释了不同煤吸附等温试验的结果.
关键词 甲烷 吸附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梯度法追索西安城市地裂缝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梁爽 闫述 陈明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40-42,共3页
西安市地裂缝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由于西安市地下表层为亚黏土及黄土,其电阻率比较低,而地裂缝多为高阻空裂带,因而具备进行电阻率探测条件。本文采用中间梯度法探测地裂缝。为了在城市施工中获得最大的供电电流和保证电... 西安市地裂缝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由于西安市地下表层为亚黏土及黄土,其电阻率比较低,而地裂缝多为高阻空裂带,因而具备进行电阻率探测条件。本文采用中间梯度法探测地裂缝。为了在城市施工中获得最大的供电电流和保证电极接触良好,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必须穿透水泥路面,插入土层中,对供电电极还应灌盐水。应用此法查明的次级地裂缝与地基开挖揭露的次级地裂缝平面位置及顶面深度均符合很好。可见,电阻率中间梯度法是城市地裂缝勘察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梯度法 地裂缝 西安 电阻率 地层 地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彬县大佛寺D_4钻孔勘察地球化学研究
6
作者 解光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共5页
运用烃类勘察地球化学方法 ,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大佛寺井田钻遇中侏罗统煤层的D4钻孔 ,进行了垂向剖面多指标的综合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剖面中所有岩样中的烃类物质均为热解烃生成初期演化阶段的煤成烃产物 ,具明显的同一性 ;... 运用烃类勘察地球化学方法 ,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大佛寺井田钻遇中侏罗统煤层的D4钻孔 ,进行了垂向剖面多指标的综合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剖面中所有岩样中的烃类物质均为热解烃生成初期演化阶段的煤成烃产物 ,具明显的同一性 ;由煤层至地表黄土 ,所有岩样中的烃类呈明显的、规律性垂直向上运移。这证实地下煤层烃类在近地表具有很好的地球化学信息显示 ,利用勘察地球化学方法找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 勘察地球化学 运移规律 找煤/煤层气 大佛寺D4钻孔 陕西彬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基础研究和勘探开发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98
7
作者 宋岩 张新民 柳少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历程可以归结为3个发展阶段:矿井瓦斯抽放发展阶段、现代煤层气技术引进 阶段和煤层气产业逐渐形成发展阶段。国内煤层气的基础研究起步较晚,但9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尤其是国家973煤层气项目研究工...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历程可以归结为3个发展阶段:矿井瓦斯抽放发展阶段、现代煤层气技术引进 阶段和煤层气产业逐渐形成发展阶段。国内煤层气的基础研究起步较晚,但9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尤其是国家973煤层气项目研究工作的开展,使煤层气在成因类型划分及其判识、煤层储气机理和储层评价、煤层 气吸附和解吸机理、煤层气藏形成的动力场及成藏过程、煤层气资源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同时,近年来 通过研发和引进,煤层气地球物理勘探、煤层气钻井、煤层气完井、煤层气增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深化煤 层气成藏、吸附-解吸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加强选区评价工作、发展羽状水平井等先进的开采工艺及煤层气采出水 的处理工艺是今后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勘探开发 基础理论 垂直井 水平井 水力压裂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对顶板稳定性影响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74
8
作者 彭苏萍 孟召平 李玉林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倾向高角度正断层 ,在采动影响下顶板岩体变形破坏和矿压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在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断层带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岩体破碎 ,表现为周期断裂步距小 ,冒落带高 ,尤其是断层下盘 ,顶板稳定性... 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倾向高角度正断层 ,在采动影响下顶板岩体变形破坏和矿压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在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断层带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岩体破碎 ,表现为周期断裂步距小 ,冒落带高 ,尤其是断层下盘 ,顶板稳定性差 ;当工作面开采到离断层面 2 2 .5~ 30 m时 ,直到断层位置的前方煤体中支承压力增大 ,煤体被压碎 ,且随着距断层面距离的缩小 ,支承压力的峰值位置向工作面前方转移 ;通过断层后 ,顶板岩体中支承压力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顶板 稳定性 相似模拟试验 矿压分布规模 煤体 岩体变形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对多组分气体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庆玲 张群 +1 位作者 崔永君 杨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0,共4页
通过3种不同煤级煤样对纯组分CO2、CH4和N2气体和不同配比浓度的80%CH4+20%CO2、80% CH4+20%N2、50%CH4+50%N2和20%CH4+80%N2二元混合气的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了煤对混合气体的吸附 特征及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吸附特征;分析了多组分气... 通过3种不同煤级煤样对纯组分CO2、CH4和N2气体和不同配比浓度的80%CH4+20%CO2、80% CH4+20%N2、50%CH4+50%N2和20%CH4+80%N2二元混合气的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了煤对混合气体的吸附 特征及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吸附特征;分析了多组分气体实验中游离相中气体组分变化规律。认为:①不同煤级 煤对多组分气体的吸附等温线形状和其单组分的曲线相似;②混合体系中煤的吸附特性受吸附质气体原始含量、 物理化学性质和煤的变质程度控制;③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越高,其吸附量就越小,其它组分降低某一组分的吸附 量因其吸附性质的不同影响程度不同。本工作为煤层气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气体 吸附特征 采收率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显微裂隙的成因类型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慧 王晓刚 +1 位作者 员争荣 郝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8-284,共7页
分析、归纳了大量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 ,以煤岩学、构造地质学研究为基础 ,依据煤中显微裂隙的形态、大小、排列组合等发育特征 ,将内生裂隙进一步划分为失水裂隙、缩聚裂隙、静压裂隙 ,将外生裂隙进一步划分为张性裂隙、压性裂隙... 分析、归纳了大量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 ,以煤岩学、构造地质学研究为基础 ,依据煤中显微裂隙的形态、大小、排列组合等发育特征 ,将内生裂隙进一步划分为失水裂隙、缩聚裂隙、静压裂隙 ,将外生裂隙进一步划分为张性裂隙、压性裂隙、剪性裂隙、松弛裂隙。描述了各类裂隙的发育特征 ,探讨了裂隙的演化、识别和影响裂隙发育的因素。裂隙成因类型的研究 ,有助于判断不同裂隙对煤储层渗透率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裂隙 成因类型 扫描电子显微镜 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板近水平长钻孔替代闭式高抽巷进行瓦斯抽放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孙荣军 魏刚 +2 位作者 吴璋 刘金俊 邬迪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22,共4页
介绍了顶板近水平大直径长钻孔瓦斯抽放的试验情况,论证了长钻孔抽放瓦斯的可行性,认为采用“以孔代巷”抽放瓦斯这一新技术是合理的,并总结出了合理的钻进工艺参数。
关键词 近水平长钻孔 以孔代巷 瓦斯抽放 矿井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量计算范围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韩保山 张新民 张群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1,共3页
“三带”理论及煤层气的解吸 /吸附理论 ,结合残余瓦斯压力理论及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数据 ,从理论上对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范围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废弃矿井 煤层气 资源量 计算范围 解吸/吸附理论 “三带”理论 矿井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田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机制与地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泓 王绳祖 +4 位作者 彭格林 晋香兰 李贵红 郑玉柱 李玉林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4,共6页
淮南煤田由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气组成的混合型煤层气藏,受各种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和控制。本文通过热流场和地温场、古构造应力场和原地应力场以及地下水动力场的系统分析,探讨了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形成机制,进而提出了相... 淮南煤田由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气组成的混合型煤层气藏,受各种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和控制。本文通过热流场和地温场、古构造应力场和原地应力场以及地下水动力场的系统分析,探讨了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形成机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成藏地质模型。淮南煤田的煤层气藏虽然属向斜式(或盆心)聚气模型,但是,该模型强调,作为附加气源的次生生物气的补充,成藏动力学系统演化、构造样式和能量场的耦合关系,是混合型煤层气富集成藏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成藏动力学 机制 盆心聚气模型 淮南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质中甲烷扩散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育辉 崔永君 +1 位作者 钟玲文 降文萍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4,共4页
甲烷在煤基质中的质量传递过程可用费克第一定律或费克第二定律来模拟。本文通过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的动力学数据,以费克第二定律为理论基础,对煤基质球形单元模型建立了试验求取扩散特性的方法。晋城煤样等温吸附及解吸实验的数据处理... 甲烷在煤基质中的质量传递过程可用费克第一定律或费克第二定律来模拟。本文通过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的动力学数据,以费克第二定律为理论基础,对煤基质球形单元模型建立了试验求取扩散特性的方法。晋城煤样等温吸附及解吸实验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吸附-解吸速率均随压力及煤样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吸附速率与解吸速率随压力的变化曲线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吸附 解吸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AMT勘探中场区、记录规则、阴影及场源复印效应的解析研究 被引量:61
15
作者 陈明生 闫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1-958,共8页
由矢量位导出均匀大地表面上水平接地谐变电偶极子地下电磁场的闭合表达式,将地层波和地面波显式地区分开来,据此定义了与远区场和近区场对应的地面波区和地层波区.对长期困扰CSAMT勘探工作者的记录点问题、阴影和场源复印效应问题给出... 由矢量位导出均匀大地表面上水平接地谐变电偶极子地下电磁场的闭合表达式,将地层波和地面波显式地区分开来,据此定义了与远区场和近区场对应的地面波区和地层波区.对长期困扰CSAMT勘探工作者的记录点问题、阴影和场源复印效应问题给出了物理解释.由地层波与地面波之比给出了定量划分场区的方法,每一场分量最佳记录规则下的条件和判断是产生阴影和场源复印效应的前提.山西沁水盆地CSAMT勘探覆盖点的推断结果表明,阴影和场源复印效应是由地层波所携带的源与观测点之间、源下方真实地质情况的信息决定,是可以利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谐变电偶极源 闭合解表达式 场区 记录规则 阴影效应 场源复印效应 地层波 地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煤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46
16
作者 张泓 孟召平 何宗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5,共5页
依据构造解析成果 ,按设计的程序对鄂尔多斯煤盆地的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平面有限元模拟 .经多层次模拟的构造应力场与盆地的构造特征基本一致 。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平面有限元法 模拟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应力场 平面有限元法 模拟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应力场 平面有限元法 模拟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城市资源压力与城市化水平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卫海燕 王威 +2 位作者 杨芳 吴璞周 惠俊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59,共4页
统计结果显示西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伴随着城市资源压力的加大,为了找出它们之间定量的数字特征关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西安市近15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使用资源压力指数法对西安市城市资源压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用灰色... 统计结果显示西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伴随着城市资源压力的加大,为了找出它们之间定量的数字特征关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西安市近15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使用资源压力指数法对西安市城市资源压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城市资源压力指数与城市化水平的各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资源压力与最能体现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城市现代化水平"因子之间存在着极强的关联,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缓解城市资源压力和协调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资源压力 灰色关联分析 可持续发展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地质与煤层气聚集单元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增学 余继峰 +2 位作者 王明镇 张新民 郭建斌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8-13,20,共7页
通过对沁水盆地煤层气聚集单元分析,可以看出煤层气聚集单元划分需要查明影响煤层气成藏的各种地质因素。煤层气聚集成藏是天然气成藏中的特殊情况,其特殊的成因机制使得聚集单元分析不能套用常规石油天然气聚集单元的划分原则,其中煤... 通过对沁水盆地煤层气聚集单元分析,可以看出煤层气聚集单元划分需要查明影响煤层气成藏的各种地质因素。煤层气聚集成藏是天然气成藏中的特殊情况,其特殊的成因机制使得聚集单元分析不能套用常规石油天然气聚集单元的划分原则,其中煤地质基础研究特别是煤层气基础研究是煤层气聚集单元分析的基础;对于一个完整盆地,煤聚积规律研究对煤层气最为重要,因此应该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精细的富煤单元分析;对于指导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盆地内部次级单元的划分是实用的,也是难度更大的;沁水盆地煤层气聚集单元可以用以下"富气区"描述,即沁南极富气区、东翼斜坡带富气区、西翼斜坡带低富气区、西山较低富气区和高平-晋城低富气区,因此沁南区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煤单元 煤层气聚集单元 聚煤规律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废弃的半焦焦粉制活性炭工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彩荣 叶道敏 +2 位作者 崔永君 武彩英 史小满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5-78,共4页
介绍了用神府矿区废弃焦粉制活性炭的工业性试验条件、技术路线、配比方案、产品性质及经济效益分析情况.讨论了工艺条件对活性炭质量及加工过程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不同配比活性炭性质的异同及其孔结构特征,对焦粉制活性炭的成本及经... 介绍了用神府矿区废弃焦粉制活性炭的工业性试验条件、技术路线、配比方案、产品性质及经济效益分析情况.讨论了工艺条件对活性炭质量及加工过程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不同配比活性炭性质的异同及其孔结构特征,对焦粉制活性炭的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认为用半焦焦粉制活性炭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焦粉 活性炭 工业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难选矿物质赋存状态与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慧 王晓刚 +1 位作者 张科选 肖文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26-29,共4页
采用低温灰化和各种微束分析技术 ,对一些高硫高灰、低硫高灰难选煤进行了多学科研究 .结果表明 ,煤中难选矿物质大多是原生的 ,并以化学和生物化学成因为主 ;受沉积环境的制约 ,难选矿物质具有区域性 ,除难选硫之外 ,西南晚二叠世煤中... 采用低温灰化和各种微束分析技术 ,对一些高硫高灰、低硫高灰难选煤进行了多学科研究 .结果表明 ,煤中难选矿物质大多是原生的 ,并以化学和生物化学成因为主 ;受沉积环境的制约 ,难选矿物质具有区域性 ,除难选硫之外 ,西南晚二叠世煤中的难选矿物质主要是石英 ,华北石炭二叠纪煤中的难选矿物质主要是高岭石和伊利石 ;难选硫主要赋存于镜质组中 ;难选灰大多赋存于惰质组中 ;难选矿物质以粒度小、分散 ,与有机质结合紧密为其基本赋存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选矿物质 赋存状态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