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含盐有机电镀废水多元氧化微电解预处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秦树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53,59,共4页
对含盐有机电镀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对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可生化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的最佳条件为:pH 3.0,填充比(填料与废水的体积比)1∶1,微电解时间45min,气水比(体积比)1∶1;在...
对含盐有机电镀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对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可生化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的最佳条件为:pH 3.0,填充比(填料与废水的体积比)1∶1,微电解时间45min,气水比(体积比)1∶1;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67.1%。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能使BOD5/COD由原来的0.10升高到0.32~0.41,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负荷,是预处理含盐有机电镀废水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盐有机电镀废水
多元氧化微电解
可生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浓度切削废液多元预处理工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秦树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77-179,222,共4页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破乳絮凝沉淀与多元氧化预处理高浓度切削废液的降解效果。试验表明:采用破乳絮凝沉淀预处理,COD去除率为66.43%,采用破乳絮凝沉淀-多元微电解-催化氧化联合预处理工艺,在CaCl2投加量1 200 mg/L,微电解最佳pH 3.0,填充...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破乳絮凝沉淀与多元氧化预处理高浓度切削废液的降解效果。试验表明:采用破乳絮凝沉淀预处理,COD去除率为66.43%,采用破乳絮凝沉淀-多元微电解-催化氧化联合预处理工艺,在CaCl2投加量1 200 mg/L,微电解最佳pH 3.0,填充比1∶1,微电解2 h,催化氧化2 h,H2O2投加量2‰,出水COD平均去除率达到91.55%,是预处理该类废水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废液
破乳
多元氧化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灰法降低矿井水硬度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
7
3
作者
肖艳
周如禄
郭中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共3页
为解决矿井水净化处理后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时易产生结垢的问题,采用基于溶度积原理的石灰法降低矿井水中的硬度。研制出由螺旋输送机、溶解罐、沉渣罐、石灰乳储罐、搅拌机和石灰投加泵组成的石灰法降低矿井水中硬度的成套设备,其核心...
为解决矿井水净化处理后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时易产生结垢的问题,采用基于溶度积原理的石灰法降低矿井水中的硬度。研制出由螺旋输送机、溶解罐、沉渣罐、石灰乳储罐、搅拌机和石灰投加泵组成的石灰法降低矿井水中硬度的成套设备,其核心技术在于石灰投加泵流量相对不变,通过调节螺旋输送机的频率改变石灰乳储罐中的石灰浓度,从而改变矿井水中石灰的投加量,克服了传统方式石灰乳储罐中的石灰浓度相对不变,靠调节石灰乳投加泵流量改变石灰投加量易出现堵塞水泵、管路和阀门的现象。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成套设备操作管理方便、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硬度
石灰
成套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矿井水净化处理混凝剂投加控制技术
被引量:
12
4
作者
朱留生
周如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8-120,共3页
混凝剂投加控制是矿井水净处理工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矿井水处理效果。当采用转子流量计或计量泵混凝剂控制技术时,在处理水量和水质变化时,混凝剂的投加量不能及时改变,从而影响矿井水净化处理效果;采用单因子流动电...
混凝剂投加控制是矿井水净处理工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矿井水处理效果。当采用转子流量计或计量泵混凝剂控制技术时,在处理水量和水质变化时,混凝剂的投加量不能及时改变,从而影响矿井水净化处理效果;采用单因子流动电流混凝剂投加控制技术时,由于矿井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乳化液和机油,使单因子流动电流传感器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阻碍了该技术在矿井水净化处理中的应用;而混凝剂自动投加控制技术ADSMD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由模拟试验取得工艺技术参数,再通过在线传感器、变送器、PLC、上位机和计量泵实现控制,从而确保了出水水质,并可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了矿井水处理技术的自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混凝剂
自动加药
净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硝酸改性活性炭吸附Cd^(2+)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王卫文
张涛
+1 位作者
卢敬科
丁春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6-150,共5页
为提高活性炭对Cd2+的吸附效果,采用硝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通过BET、Boehm滴定等手段对改性前后活性炭进行表征分析,并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考察了活性炭改性前后对Cd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经硝酸改性后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有所增加,含氧官...
为提高活性炭对Cd2+的吸附效果,采用硝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通过BET、Boehm滴定等手段对改性前后活性炭进行表征分析,并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考察了活性炭改性前后对Cd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经硝酸改性后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有所增加,含氧官能团总量上增加明显。在pH中性条件下,GAC、10%N-GAC、70%N-GAC对Cd2+的去除率分别为10%、41%、57%左右,改性后的活性炭对Cd2+去除率有较大的提高;各种活性炭对Cd2+去除率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都有较大的提高;pH值是影响活性炭吸附去除Cd2+的主要因素,各种活性炭对Cd2+的去除效果均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10%N-GAC吸附Cd2+反应在前20min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反应模型,20min后的反应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反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改性
除镉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矿井水净化处理自动排泥控制技术
被引量:
2
6
作者
朱留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6,共3页
排泥控制系统是矿井水净化处理工艺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人工手动排泥存在排泥次数和时间随意性较大,易造成出水水质变差,影响处理效果等缺陷;定时排泥则不能根据矿井水中悬浮物含量的变化及时增加或减少排泥量以保证处理后的水质;而...
排泥控制系统是矿井水净化处理工艺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人工手动排泥存在排泥次数和时间随意性较大,易造成出水水质变差,影响处理效果等缺陷;定时排泥则不能根据矿井水中悬浮物含量的变化及时增加或减少排泥量以保证处理后的水质;而自动排泥控制技术(ASDT)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试验取得工艺技术参数,再通过在线传感器、变送器、PLC、上位机、控制柜和电动阀等实现自动排泥,克服了人工手动排泥和定时排泥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工程运行实践表明,ASDT自动排泥控制技术可以确保矿井水处理后的水质,从而提高了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的自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净化处理
自动排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淖毛湖煤及显微组分热解半焦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
6
7
作者
陈霞
徐艳梅
+3 位作者
陆人春
靳立军
胡浩权
潘志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31-837,共7页
为了认识煤及显微组分热解过程微观结构的变化,利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含不同显微组分的淖毛湖煤在氮气气氛下热解半焦进行分析,研究热解半焦结构随温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煤在温度<350℃干燥脱气后,其中的无定形碳和缺陷结构...
为了认识煤及显微组分热解过程微观结构的变化,利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含不同显微组分的淖毛湖煤在氮气气氛下热解半焦进行分析,研究热解半焦结构随温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煤在温度<350℃干燥脱气后,其中的无定形碳和缺陷结构相对数量略有减少;当温度为350~500℃时,煤发生剧烈分解,其无定形碳和缺陷结构相对数量增加;当温度为500~800℃时,煤中的芳香结构发生缩合及杂环开裂,煤中无定形碳、缺陷和交联结构相对数量增加;当温度>800℃煤焦向石墨化转变,其无序结构相对数量减少。红外光谱分析证明,煤中脂肪族化合物和含氧基团在650℃前基本分解。综合比较不同显微组分煤热解半焦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煤中惰质组体积分数增加,其芳香度提高,交联结构增多,脂肪弱键减少,无定形碳结构和缺陷结构减少,完成热解反应所需温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显微组分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半焦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盐有机电镀废水多元氧化微电解预处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秦树林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53,59,共4页
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社会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No.2010C33G3040004)
文摘
对含盐有机电镀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对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可生化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的最佳条件为:pH 3.0,填充比(填料与废水的体积比)1∶1,微电解时间45min,气水比(体积比)1∶1;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67.1%。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能使BOD5/COD由原来的0.10升高到0.32~0.41,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负荷,是预处理含盐有机电镀废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含盐有机电镀废水
多元氧化微电解
可生化性
Keywords
salinity organic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multiple micro-electrolysis
biodegradability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浓度切削废液多元预处理工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秦树林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77-179,222,共4页
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社会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0C33G3040004)
文摘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破乳絮凝沉淀与多元氧化预处理高浓度切削废液的降解效果。试验表明:采用破乳絮凝沉淀预处理,COD去除率为66.43%,采用破乳絮凝沉淀-多元微电解-催化氧化联合预处理工艺,在CaCl2投加量1 200 mg/L,微电解最佳pH 3.0,填充比1∶1,微电解2 h,催化氧化2 h,H2O2投加量2‰,出水COD平均去除率达到91.55%,是预处理该类废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切削废液
破乳
多元氧化预处理
Keywords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utting waste liquid
demulsification and flocculation
multiple oxidation pretreatment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灰法降低矿井水硬度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
7
3
作者
肖艳
周如禄
郭中权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共3页
基金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07CX05)
文摘
为解决矿井水净化处理后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时易产生结垢的问题,采用基于溶度积原理的石灰法降低矿井水中的硬度。研制出由螺旋输送机、溶解罐、沉渣罐、石灰乳储罐、搅拌机和石灰投加泵组成的石灰法降低矿井水中硬度的成套设备,其核心技术在于石灰投加泵流量相对不变,通过调节螺旋输送机的频率改变石灰乳储罐中的石灰浓度,从而改变矿井水中石灰的投加量,克服了传统方式石灰乳储罐中的石灰浓度相对不变,靠调节石灰乳投加泵流量改变石灰投加量易出现堵塞水泵、管路和阀门的现象。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成套设备操作管理方便、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关键词
矿井水硬度
石灰
成套设备
Keywords
mine water hardness
lime
completed equipment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矿井水净化处理混凝剂投加控制技术
被引量:
12
4
作者
朱留生
周如禄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8-120,共3页
文摘
混凝剂投加控制是矿井水净处理工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矿井水处理效果。当采用转子流量计或计量泵混凝剂控制技术时,在处理水量和水质变化时,混凝剂的投加量不能及时改变,从而影响矿井水净化处理效果;采用单因子流动电流混凝剂投加控制技术时,由于矿井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乳化液和机油,使单因子流动电流传感器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阻碍了该技术在矿井水净化处理中的应用;而混凝剂自动投加控制技术ADSMD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由模拟试验取得工艺技术参数,再通过在线传感器、变送器、PLC、上位机和计量泵实现控制,从而确保了出水水质,并可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了矿井水处理技术的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
矿井水
混凝剂
自动加药
净化处理
Keywords
mine water
coagulant
automatic adding
purification treatment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硝酸改性活性炭吸附Cd^(2+)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王卫文
张涛
卢敬科
丁春生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6-150,共5页
基金
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2C23055)
文摘
为提高活性炭对Cd2+的吸附效果,采用硝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通过BET、Boehm滴定等手段对改性前后活性炭进行表征分析,并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考察了活性炭改性前后对Cd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经硝酸改性后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有所增加,含氧官能团总量上增加明显。在pH中性条件下,GAC、10%N-GAC、70%N-GAC对Cd2+的去除率分别为10%、41%、57%左右,改性后的活性炭对Cd2+去除率有较大的提高;各种活性炭对Cd2+去除率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都有较大的提高;pH值是影响活性炭吸附去除Cd2+的主要因素,各种活性炭对Cd2+的去除效果均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10%N-GAC吸附Cd2+反应在前20min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反应模型,20min后的反应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反应模型。
关键词
活性炭
改性
除镉
吸附性能
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modification
cadmium removal
adsorption capability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矿井水净化处理自动排泥控制技术
被引量:
2
6
作者
朱留生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6,共3页
文摘
排泥控制系统是矿井水净化处理工艺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人工手动排泥存在排泥次数和时间随意性较大,易造成出水水质变差,影响处理效果等缺陷;定时排泥则不能根据矿井水中悬浮物含量的变化及时增加或减少排泥量以保证处理后的水质;而自动排泥控制技术(ASDT)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试验取得工艺技术参数,再通过在线传感器、变送器、PLC、上位机、控制柜和电动阀等实现自动排泥,克服了人工手动排泥和定时排泥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工程运行实践表明,ASDT自动排泥控制技术可以确保矿井水处理后的水质,从而提高了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的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
矿井水
净化处理
自动排泥
Keywords
mine water
purification treatment
automatic sludge discharge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淖毛湖煤及显微组分热解半焦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
6
7
作者
陈霞
徐艳梅
陆人春
靳立军
胡浩权
潘志彦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31-83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600301)。
文摘
为了认识煤及显微组分热解过程微观结构的变化,利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含不同显微组分的淖毛湖煤在氮气气氛下热解半焦进行分析,研究热解半焦结构随温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煤在温度<350℃干燥脱气后,其中的无定形碳和缺陷结构相对数量略有减少;当温度为350~500℃时,煤发生剧烈分解,其无定形碳和缺陷结构相对数量增加;当温度为500~800℃时,煤中的芳香结构发生缩合及杂环开裂,煤中无定形碳、缺陷和交联结构相对数量增加;当温度>800℃煤焦向石墨化转变,其无序结构相对数量减少。红外光谱分析证明,煤中脂肪族化合物和含氧基团在650℃前基本分解。综合比较不同显微组分煤热解半焦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煤中惰质组体积分数增加,其芳香度提高,交联结构增多,脂肪弱键减少,无定形碳结构和缺陷结构减少,完成热解反应所需温度提高。
关键词
煤热解
显微组分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半焦微观结构
Keywords
coal pyrolysis
maceral
Raman
ATR-FTIR
microstructure
分类号
TQ530.2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含盐有机电镀废水多元氧化微电解预处理的影响研究
秦树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浓度切削废液多元预处理工艺的影响研究
秦树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石灰法降低矿井水硬度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肖艳
周如禄
郭中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矿井水净化处理混凝剂投加控制技术
朱留生
周如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硝酸改性活性炭吸附Cd^(2+)的性能分析
王卫文
张涛
卢敬科
丁春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矿井水净化处理自动排泥控制技术
朱留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淖毛湖煤及显微组分热解半焦微观结构分析
陈霞
徐艳梅
陆人春
靳立军
胡浩权
潘志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