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义分析的我国煤炭行业政策趋势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孙春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7-171,共5页
在"十三五"规划的第三年,煤炭行业的控产能、调结构也在逐步深入。文章梳理了我国煤炭政策的历史发展,重点从2010至2017年出台的煤炭行业政策文本分析入手,掌握了近年来煤炭行业政策的主要变化趋势:在始终保持安全生产的重要... 在"十三五"规划的第三年,煤炭行业的控产能、调结构也在逐步深入。文章梳理了我国煤炭政策的历史发展,重点从2010至2017年出台的煤炭行业政策文本分析入手,掌握了近年来煤炭行业政策的主要变化趋势:在始终保持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的同时,政策倾向由促生产变为控产能,由重生产到注重环保,由生产技术提升到互联网、大数据的加入,政策的变化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对行业的影响。最后,基于语义分析研究了对未来我国煤炭行业的政策趋势和行业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政策 语义分析 供给侧改革 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下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宋晓波 杨涛 宋晓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3-167,共5页
通过描述近年来煤炭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在供给侧改革环境下,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从债务问题、职工安置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三个方面研究制约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新时代下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包括新旧动能... 通过描述近年来煤炭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在供给侧改革环境下,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从债务问题、职工安置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三个方面研究制约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新时代下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包括新旧动能转换、化解重大风险,最后从三个方面来提出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化 化解重大风险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煤炭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深厚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樊克松 申宝宏 张风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4-199,共6页
为研究厚煤层开采因采深与采高2个因素均变化影响时的地表变形规律,分别对黄玉川煤矿埋深大、采高大的11401和埋深浅、采高小的216上01两个工作面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进行了现场实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16上01工作面的地表变形程度远... 为研究厚煤层开采因采深与采高2个因素均变化影响时的地表变形规律,分别对黄玉川煤矿埋深大、采高大的11401和埋深浅、采高小的216上01两个工作面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进行了现场实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16上01工作面的地表变形程度远大于11401工作面;2个工作面充分采动后地表下沉量之比近似等于2个工作面基采比之比的倒数;相同地质条件下可采用基采比概念来衡量评价厚煤层开采地表变形破坏程度,即基采比较小时地表变形破坏严重,反之当基采比增大时地表变形相应减弱。最终通过室内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模拟了厚煤层开采地表变形规律的深厚效应,验证了结论的合理性,可为厚煤层开采地表变形的预测和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地表变形 深厚效应 基采比 相似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绩效薪酬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涛 马君 冯雪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54-160,共7页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亟需企业激励机制变革,激励理论发轫于新古典经济学,融合了管理学、心理学、神经学等多学科视野,由于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话语体系,导致长期以来观点对峙、理论冲突。从经济学、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和认知神经...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亟需企业激励机制变革,激励理论发轫于新古典经济学,融合了管理学、心理学、神经学等多学科视野,由于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话语体系,导致长期以来观点对峙、理论冲突。从经济学、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4个视角,解读了绩效薪酬影响员工创造力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该领域研究者对绩效薪酬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的非线性思考,为整合与发展激励理论提供了基于动态心理计量过程和内外动机协同的新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薪酬 员工创造力 企业激励机制 内外动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减排约束下的燃煤发电与天然气发电成本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樊金璐 吴立新 任世华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17,23,共5页
采用全生命周期的研究方法,从能源开采及加工、运输、电站运行的横向产业链和电站建设、运行、退役的纵向时间链对燃煤发电和天然气发电碳排放进行了分析,对碳减排约束下的燃煤发电和天然气发电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超低... 采用全生命周期的研究方法,从能源开采及加工、运输、电站运行的横向产业链和电站建设、运行、退役的纵向时间链对燃煤发电和天然气发电碳排放进行了分析,对碳减排约束下的燃煤发电和天然气发电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超低排放水平的典型燃煤发电和天然气发电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别为745.9735 g/kWh、522.4980 g/kWh,如果考虑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和CCS技术将燃煤发电碳排放降低到天然气发电水平,当碳减排成本不超过1100元/t时,燃煤发电在经济性方面仍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天然气发电 全生命周期 碳减排 成本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气化废水溶剂萃取脱酚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吉坤 吴立新 董卫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8-194,共7页
为确定溶剂萃取固定床气化含酚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磷酸三丁酯(TBP)为络合剂,研究了不同种类稀释剂(磺化煤油、石油醚、苯、正辛醇)、剂/水体积比(萃取剂体积与废水体积之比)、萃取级数及pH值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碱液浓度... 为确定溶剂萃取固定床气化含酚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磷酸三丁酯(TBP)为络合剂,研究了不同种类稀释剂(磺化煤油、石油醚、苯、正辛醇)、剂/水体积比(萃取剂体积与废水体积之比)、萃取级数及pH值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碱液浓度、反萃取相比及反萃取级数对反萃取效果的影响,并确定出了最佳的萃取及反萃取工艺条件;最后从微观角度探讨了络合萃取过程的机理,并确定了络合萃取的缔合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体积分数40%TBP-60%正辛醇为萃取剂,pH≤7,剂/水体积比≤1∶3,经4级错流萃取后萃取率稳定在91%以上;NaOH质量分数为10%,反萃取相比≤1∶3,经4级错流反萃取后反萃取率稳定在94%,萃取机理研究发现TBP萃取酚为氢键缔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气化 气化废水 废水处理 含酚废水 萃取工艺 萃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辛胺对气化废水脱酚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吉坤 吴立新 董卫果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96-101,共6页
为了获得高脱酚率的络合萃取剂,以三辛胺为络合剂,研究稀释剂种类对萃取脱酚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络合萃取剂;考察了剂/水比、萃取级数、p H值、温度条件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萃取条件。探讨络合萃取的缔合机理来指导萃取实验。... 为了获得高脱酚率的络合萃取剂,以三辛胺为络合剂,研究稀释剂种类对萃取脱酚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络合萃取剂;考察了剂/水比、萃取级数、p H值、温度条件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萃取条件。探讨络合萃取的缔合机理来指导萃取实验。结果表明:选择30%三辛胺-煤油为萃取剂,p H≤7,剂/水比≥1∶4,温度为≤25℃,经4级错流萃取后萃取率稳定在94%以上;三辛胺萃取属放热反应,缔合方式为氢键缔合和离子缔合2种,三辛胺与酚的萃合比为1∶1,生成的络合物为Ph OH(R3NH+)或Ph OH·NR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辛胺 稀释剂 络合萃取 氢键缔合 离子键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行业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蔡涛 刘宏卫 包兴 《中国煤炭》 2018年第1期98-105,共8页
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16年对外依存度分别为65.4%和36.6%,一旦未来国际市场石油供应受限制或者价格过高,会影响我国能源战略发展。通过化工转化与深加工特别是现代煤化工,可以将煤炭转化成汽油、柴油、... 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16年对外依存度分别为65.4%和36.6%,一旦未来国际市场石油供应受限制或者价格过高,会影响我国能源战略发展。通过化工转化与深加工特别是现代煤化工,可以将煤炭转化成汽油、柴油、甲醇、二甲醚、合成天然气等各种燃料以及烯烃、醋酸、乙二醇等其他各种化工原料,实现石油的直接替代和部分替代,无疑有利于缓解国内对进口原油的依赖。但发展煤化工产业面临着CO2排放高、浓度大等问题。通过系统总结我国煤化工产业现状,分析研究了煤化工领域CO2排放,探索了我国煤化工行业CCUS技术合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碳排放 利用 C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合力妥善解决煤炭“去产能”后续问题——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维明 任世华 田辉 《中国煤炭》 2019年第1期6-9,50,共5页
近年来,河北省强力落实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超额完成了2016-2017年的"去产能"任务。然而,伴随着煤炭产能的退出,产生的债务处置、人员安置、转型升级等后续问题也在逐步累积凸现,迫切需要多方努力,多措并举,在充分发挥企业... 近年来,河北省强力落实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超额完成了2016-2017年的"去产能"任务。然而,伴随着煤炭产能的退出,产生的债务处置、人员安置、转型升级等后续问题也在逐步累积凸现,迫切需要多方努力,多措并举,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强化中央与地方政府统筹协调与指导、建立健全"去产能"政策支撑体系、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等措施,妥善解决河北煤炭"去产能"后续问题,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煤炭工业 过剩产能 债务处置 人员安置 转型升级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革命新理念与煤炭科技发展构想 被引量:234
10
作者 谢和平 王金华 +6 位作者 王国法 任怀伟 刘见中 葛世荣 周宏伟 吴刚 任世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7-1197,共11页
从重大科学发现对能源科技发展重大促进作用的视角,研究煤炭科技革命的科学基础与技术演进趋势,提出了煤炭开发利用一体化、矿井建设与地下空间利用一体化、煤基多元清洁能源协同开发和煤炭洁净低碳高效利用四大煤炭革命理念;提出了近... 从重大科学发现对能源科技发展重大促进作用的视角,研究煤炭科技革命的科学基础与技术演进趋势,提出了煤炭开发利用一体化、矿井建设与地下空间利用一体化、煤基多元清洁能源协同开发和煤炭洁净低碳高效利用四大煤炭革命理念;提出了近零生态损害的科学开采、近零排放的清洁低碳利用、矿井建设与地下空间一体化利用、深部原位流态化开采四大领域的全产业链煤炭技术革命路线图。结合我国煤炭开发利用的现状、资源空间分布以及能源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煤炭革命3.0,4.0和5.0三个发展阶段构想,给出了每个阶段的战略目标;系统阐述了不同阶段实现目标需要突破的重大理论和前沿技术,形成了我国未来30年煤炭革命的技术路线及战略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革命 技术路线图 开发利用一体化 清洁低碳利用 多元协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多煤层重复采动“两带”高度预计方法改进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世奇 许延春 +1 位作者 郭文砚 胡小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80,共7页
为解决"三下"采煤规程中近距离煤层组综合采高M_Z计算公式在上下煤层间距较大时计算结果失真问题,基于开采沉陷规律和时间效应,研究并提出了2层及以上近距离煤层组(群)开采时"两带"高度预计方法,即导水裂缝带和垮... 为解决"三下"采煤规程中近距离煤层组综合采高M_Z计算公式在上下煤层间距较大时计算结果失真问题,基于开采沉陷规律和时间效应,研究并提出了2层及以上近距离煤层组(群)开采时"两带"高度预计方法,即导水裂缝带和垮落带。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煤层采高M、垮落带高度H_k和煤层间距h,近距离煤层组又可划分为较近距离煤层组(M<h≤H_k)和极近距离煤层组(0≤h≤M);近距离煤层组(群)折算采高M_(ZS)为将采煤层采高加上由已采煤层和煤层间距折算的采高,极近距离煤层组还需考虑时间因素;基于M_(ZS)提出了"判别煤层组类型—计算折算采高—确定‘两带’高度"三步法的近距离煤层组(群)开采"两带"高度预计方法及预计公式。实际工程应用验证该方法更为合理、有效,可为水体下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组(群) “两带”高度 折算采高 重复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的PSO_SVM模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风达 申宝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67,228,共8页
为了更好地预测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将深部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多元非线性数学模型给出的预测值,与底板含水层水压力、隔水层厚度、工作面斜长、埋深4个因素相结合,共同作为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的输入向量;运用PSO获取SVM的最... 为了更好地预测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将深部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多元非线性数学模型给出的预测值,与底板含水层水压力、隔水层厚度、工作面斜长、埋深4个因素相结合,共同作为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的输入向量;运用PSO获取SVM的最优惩罚因子和核函数参数,建立了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模型,并与突水系数法、马氏距离判别法、贝叶斯判别法的预测精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深部煤层底板破坏深度数学模型预测的准确度较高;考虑煤层底板采动破坏影响的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模型,较好地预测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其准确度相比于突水系数法、马氏距离判别法和贝叶斯判别法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煤层底板 突水评价 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井潜在地质灾害、防控技术及资源利用途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炳南 颜丙双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随着煤炭经历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和当今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大量资源枯竭和过剩产能矿井将关闭,废弃矿井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与废弃矿井资源浪费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根据2000年以来我国生产矿井数量和近年新建矿井数量,得出2000—2016年... 随着煤炭经历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和当今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大量资源枯竭和过剩产能矿井将关闭,废弃矿井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与废弃矿井资源浪费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根据2000年以来我国生产矿井数量和近年新建矿井数量,得出2000—2016年每年废弃矿井数量和累计废弃矿井总数;系统分析了废弃矿井潜在地质灾害隐患问题;提出不同地质灾害的防控技术和关键对策,并针对废弃矿井地下和地面资源的特点,探索了废弃矿井地下与地面资源的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地质灾害 防控技术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采煤开采沉陷主控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炳南 颜丙双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59,共3页
为了使煤矿充填技术进一步在"三下"压煤开采中得到推广应用,介绍了煤矿固体充填、膏体充填和高水充填等三类充填技术;系统分析了原岩应力、煤体和顶底板强度、开采高度、控顶距、充填率、充填体强度和压缩率等主控因素对开采... 为了使煤矿充填技术进一步在"三下"压煤开采中得到推广应用,介绍了煤矿固体充填、膏体充填和高水充填等三类充填技术;系统分析了原岩应力、煤体和顶底板强度、开采高度、控顶距、充填率、充填体强度和压缩率等主控因素对开采沉陷的影响;研究了充填采煤中的开采沉陷及其顶板下沉量、未接顶量和压缩量等三量;最后,提出了提高充填减沉效果的系列控制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采煤 开采沉陷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和控制塑造“囚笼”:成就目标导向对创造力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涛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103,共11页
基于风险选择模型,通过对45个自我管理团队371对领导—员工配对数据的跨层次分析,系统研究了自我管理团队的协和控制对创造力的影响,以及成就目标导向对协和控制与创造力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协和控制对创造力有倒U形影响;成就目标... 基于风险选择模型,通过对45个自我管理团队371对领导—员工配对数据的跨层次分析,系统研究了自我管理团队的协和控制对创造力的影响,以及成就目标导向对协和控制与创造力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协和控制对创造力有倒U形影响;成就目标导向调节协和控制与创造力的关系,其中,团队成员的精熟导向越强,协和控制与创造力的倒U形关系越弱.随着表现—趋近导向的增强,协和控制与创造力的倒U形关系发生缓慢的弱化;表现—回避导向越强,低强度协和控制对创造力的积极效应越强,而高强度协和控制对创造力的消极效应越弱.研究结果为创新企业提出了成熟期自我管理团队的协和控制将侵蚀员工创造力的警示,同时,为相关组织建立成就目标导向评价体系、引导员工成就目标导向设置以消除协和控制的负面效应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就目标导向 自我管理团队 协和控制 创造力 跨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煤层气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路正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针对"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量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特别是井下抽采利用率与规划目标相差甚远的问题,从抽采量和抽采浓度、利用技术、利用模式、政策因素等方面开展利用潜力影响因素分析,构建... 针对"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量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特别是井下抽采利用率与规划目标相差甚远的问题,从抽采量和抽采浓度、利用技术、利用模式、政策因素等方面开展利用潜力影响因素分析,构建开发规模、利用规模和利用率预测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方法预测"十三五"煤层气开发利用量和利用率,并提出发展目标。根据计算结果,取中情景,到2020年煤矿区煤层气抽采量达到257亿~289亿m^3,利用量达到148亿~170亿m^3,地面井煤层气利用率在80%以上,井下抽采煤层气利用率在45%以上,煤矿区煤层气综合利用率在5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煤层气 潜力分析 利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京津冀能源政策绩效评估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春升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5,127,共6页
研究了基于模糊DEA的京津冀能源政策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引入L-R模糊数,将定性评价指标的值转化成模糊数。在基本C2 R模型的基础上,应用α截集构建了能源政策绩效评估的α-FC2 R模型,根据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指数确定绩效的好坏。... 研究了基于模糊DEA的京津冀能源政策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引入L-R模糊数,将定性评价指标的值转化成模糊数。在基本C2 R模型的基础上,应用α截集构建了能源政策绩效评估的α-FC2 R模型,根据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指数确定绩效的好坏。通过评价京津冀能源政策的绩效,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京津冀 模糊DEA 能源政策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水煤浆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世华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69-72,78,共5页
为了客观评价在水煤浆中掺入污泥的综合效果,以污泥水煤浆为研究对象,建立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模型,以对外供应1 t蒸汽为最终目标,以煤炭准备—水煤浆生产—水煤浆利用(普通水煤浆路线)为基准路线,对比评价煤炭、污泥准备—污泥水煤浆生... 为了客观评价在水煤浆中掺入污泥的综合效果,以污泥水煤浆为研究对象,建立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模型,以对外供应1 t蒸汽为最终目标,以煤炭准备—水煤浆生产—水煤浆利用(普通水煤浆路线)为基准路线,对比评价煤炭、污泥准备—污泥水煤浆生产—污泥水煤浆利用(污泥水煤浆路线)全过程的技术性、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评价认为,污泥水煤浆路线全过程能源效率85.40%,全过程消耗煤炭135.69 kg、污泥32.94 kg、新鲜水487.44 kg,全过程投资8.10元,全过程成本129.08元,全过程废水、烟尘、SO2、NOx排放基本与普通水煤浆路线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水煤浆 生命周期评价 燃烧 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