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及改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良红 刘彦青 +2 位作者 彭然 王彦恒 崔传波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I0008-I0008,共1页
煤矿资源是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能源物质,而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矿井的安全性研究则是重要课题。通常矿井位于地下深处,随着开采深度与强度的不断增加,井下气候环境逐渐恶劣。为此,人们采用矿井通风系统将新鲜空气输入井下,以保障井下通风... 煤矿资源是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能源物质,而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矿井的安全性研究则是重要课题。通常矿井位于地下深处,随着开采深度与强度的不断增加,井下气候环境逐渐恶劣。为此,人们采用矿井通风系统将新鲜空气输入井下,以保障井下通风能力,并满足井下安全生产的气候环境需求。但随着井下开采强度的逐渐加强,瓦斯压力与温度大幅增加,这使得矿井抗灾能力逐渐减弱,因此煤矿企业要根据开采情况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与改造,使其更加适应安全生产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系统 井下安全生产 井下通风 煤矿资源 抗灾能力 井下开采 能源物质 工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通风的自然风压与主通风机特性曲线的耦合 被引量:9
2
作者 桑聪 张建中 +5 位作者 富佳兴 张浪 李伟 覃杰 张萌 武光城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为了准确获得矿井自然风压并了解其对矿井通风系统及主通风机的影响,以GD3(B)型矿用多参数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为基础,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道尔顿分压定律,实时计算矿井主要通风线路上各节点空气密度,结合各节点标高得到矿井自然风压... 为了准确获得矿井自然风压并了解其对矿井通风系统及主通风机的影响,以GD3(B)型矿用多参数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为基础,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道尔顿分压定律,实时计算矿井主要通风线路上各节点空气密度,结合各节点标高得到矿井自然风压,并与矿井主通风机性能曲线进行实时耦合。结果表明:由GD3(B)型矿用多参数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可准确计算得到矿井自然风压,地表气温的变化对矿井进风侧的巷道气温影响较大,对回风侧的巷道气温影响较小;纳林河二号井通风系统自然风压日波动近100 Pa,通过测算的自然风压与矿井主通风机特性曲线耦合分析,可准确反映自然风压变化对主通风机通风工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通风 自然风压 主通风机 多参数传感器 实时监测 特性曲线 实时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尤信 姚海飞 +2 位作者 李佳慧 彭然 李璕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8-186,共9页
超宽带(UWB)雷达生命探测技术具有功耗低、穿透性好、保密性高等优点,有利于提高灾后受困人员的生存率。系统总结了UWB雷达生命探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根据发射信号形式不同,将UWB雷达生命探测技术分为连续波雷达生命探测技... 超宽带(UWB)雷达生命探测技术具有功耗低、穿透性好、保密性高等优点,有利于提高灾后受困人员的生存率。系统总结了UWB雷达生命探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根据发射信号形式不同,将UWB雷达生命探测技术分为连续波雷达生命探测技术和脉冲波雷达生命探测技术,分别介绍了2种探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优势。基于连续波雷达生命探测技术和脉冲波雷达生命探测技术的各自特点,从探测信号发射、回波信号预处理、生命信号提取与分析3个角度,分析了UWB雷达生命探测关键技术,总结了3种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对UWB雷达生命探测技术的研究进行展望:突破生命探测仪收发机硬件性能,提升发射信号带宽,优化射频功率放大技术,以增大穿墙探测距离;综合利用多种特征提取方法和智能模式分类方法,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目标识别的精确度;研制基于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的人体目标辨识与定位装备和高精度分布式组网全极化UWB雷达生命探测仪,提升探测结果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救援 生命探测 超宽带雷达探测 连续波雷达 脉冲波雷达 生命信号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火灾智能预警系统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东洋 张浪 +4 位作者 姚海飞 徐长富 赵尤信 张逸斌 段思恭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6,共9页
目前煤矿火灾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矿井煤自燃标志性气体、温度、烟雾、火焰等部分指标的单独监测,未对煤矿火灾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全面、统一的监测。针对该问题,从内因、外因2个方面分析了煤矿火灾潜在危险因素,提出一种分源分区监测火情... 目前煤矿火灾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矿井煤自燃标志性气体、温度、烟雾、火焰等部分指标的单独监测,未对煤矿火灾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全面、统一的监测。针对该问题,从内因、外因2个方面分析了煤矿火灾潜在危险因素,提出一种分源分区监测火情态势的方法。内因火灾方面,主要针对较易发生火灾的工作面采空区、密闭采空区及人工自然发火观测点等进行监测;外因火灾方面,主要针对机电硐室及其配电点、带式输送机系统、电缆等方面进行监测。建立了煤矿火灾分源分区监测指标体系,采用人工监测或在线监测的方式定期采集或更新火灾特征参量数据,按数据采集方式及影响程度,将火灾监测指标分为动态指标、静态指标和关联指标。设计了火灾智能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和业务流程,采用基于多指标联合逻辑推理的预警方法实现内因火灾预警,采用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参量融合预警方法实现外因火灾预警。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火灾智能预警系统实现了对矿井火灾的有效监测预警,具有煤矿火灾风险预警“一张图”可视化展示功能,同时具备火灾智能模拟演示功能及避灾路线动态规划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火灾 多源信息融合预警 分源分区监测 火灾监测指标体系 多指标联合 D-S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液态CO_(2)相变致裂半径预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长禄 彭然 +2 位作者 郑义 李伟 姚海飞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117,共8页
预测致裂半径是确定液态CO_(2)相变致裂增透瓦斯抽采技术布孔间距的前提,直接影响瓦斯抽采效果。现有预测方法大多基于单因素。为掌握多因素对液态CO_(2)相变致裂半径的影响规律,有效预测布孔间距,采用ANSYS/LS-DYNA数值模拟软件,结合... 预测致裂半径是确定液态CO_(2)相变致裂增透瓦斯抽采技术布孔间距的前提,直接影响瓦斯抽采效果。现有预测方法大多基于单因素。为掌握多因素对液态CO_(2)相变致裂半径的影响规律,有效预测布孔间距,采用ANSYS/LS-DYNA数值模拟软件,结合正交试验,开展了煤层液态CO_(2)相变致裂半径预测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影响液态CO_(2)相变致裂半径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地应力>瓦斯压力>煤体坚固性系数;致裂半径随地应力增大而减小,随瓦斯压力和煤体坚固性系数增大而增大,且呈线性关系。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地应力、瓦斯压力及煤体坚固性系数3组不同因素耦合条件下的液态CO_(2)相变致裂半径预测模型。在煤矿现场进行工业性试验,基于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设置抽采钻孔,采用压力指标法对瓦斯抽采效果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液态CO_(2)相变致裂孔两侧观测孔的瓦斯压力随时间增加呈递减趋势,且抽采初期距致裂孔越远,则压力越大,与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液态CO_(2)相变有效致裂范围与预测结果基本相符;观测孔瓦斯抽采体积分数较自然抽采孔提高73.4%,瓦斯抽采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液态CO_(2)相变致裂增透 致裂半径预测 多因素耦合分析 正交设计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样化学结构特征FTIR表征 被引量:36
6
作者 贾廷贵 李璕 +3 位作者 曲国娜 李伟 姚海飞 刘廷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63-3369,共7页
为研究煤样的化学结构特征随煤样变质程度加深的演化规律,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分峰拟合技术研究了5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官能团分布特征,并依据其结果计算了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化学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但随... 为研究煤样的化学结构特征随煤样变质程度加深的演化规律,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分峰拟合技术研究了5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官能团分布特征,并依据其结果计算了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化学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但随煤样变质程度加深,其演化规律整体趋势相似,即相对具有较高活性的官能团逐渐减少,较为稳定的官能团逐渐增加,煤样的化学结构整体向稳定、有序发育。在羟基官能团方面,游离羟基逐渐减少,而羟基与芳环中π电子云间形成的羟基-π氢键逐渐增加,羟基自缔合氢键是煤中羟基氢键的主要类型,其相对含量在40%~55%内波动,羟基醚氧氢键与环状缔合氢键整体呈减少趋势。在脂肪烃结构方面,实验煤样中亚甲基的相对含量均高于甲基与次甲基,说明煤中脂环结构与脂链结构较为发达;而结构参数A(CH2)/A(CH3)先增后减,说明由甲基、亚甲基与次甲基构成的脂肪链在低变质程度煤样中有发育趋势,在中、高变质程度煤样中开始断裂,脂肪链总体长度呈先增长后缩短趋势,但支链数量整体上却呈先减后增趋势。在含氧官能团方面,芳香酯减少,活性较高的羧基逐渐减少,羰基在低、中变质程度煤样中相对含量的变化较小,而在高变质程度煤样中的相对含量明显减少;酚中C—O的相对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芳基醚与烷基醚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并成为无烟煤中的主要含氧官能团。在芳香烃结构方面,苯环取代以三取代为主,结构参数farC与DOC逐渐变大,说明煤中芳香体系增大,芳香结构缩合程度逐渐增强,无烟煤中芳香结构的缩合程度远强于其他煤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官能团 结构参数 变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