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中有害矿物质富集特性及其热工艺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唐跃刚 张军营 +6 位作者 王绍清 许德平 陈博文 胡耀锋 袁东营 丁华 白向飞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2-490,共39页
低碳、零减排与提效是当今煤炭清洁利用的主题,煤中矿物质的结渣与污染性是制约洁净煤工艺的瓶颈。为揭示其瓶颈背后的科学问题,重新定义了有害矿物质,查阅大量国内外期刊、论著及标准文献,回顾了煤中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梳理... 低碳、零减排与提效是当今煤炭清洁利用的主题,煤中矿物质的结渣与污染性是制约洁净煤工艺的瓶颈。为揭示其瓶颈背后的科学问题,重新定义了有害矿物质,查阅大量国内外期刊、论著及标准文献,回顾了煤中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梳理有害矿物质类型、元素的赋存形式,介绍亲石元素及其矿物的结渣特性和亲硫亲铁元素及其矿物的污染性,提出了工业与环境有害元素及其矿物的分类,其有害性取决于元素及其矿物的赋存状态。分析了煤中矿物质赋存与富集分异特性,归纳了有害矿物质的成因类型,探讨了煤中矿物质热迁变的煤阶、矿物质结合方式、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矿物质成分和反应温度、反应气氛、反应压力、灰中其他成分等地质与工艺影响因素,综述了煤中有害矿物质在气化、液化、热解炼焦以及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转化机制机理,揭示了气化、液化、热解和燃烧过程中微量元素的不同挥发程度。最后提出了目前存在的无定形矿物质、仪器精确定量、快速高温、碱性元素与硅元素相互作用、预测结渣出入、地质与工艺耦合和洁净度等主要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展望未来发展,应关注原煤非晶的类矿物和热熔融态无定形物的基础研究,关注同位素等示踪技术在热工艺的应用,建议大力发展洁净煤有害矿物质脱除与稀有元素提取的研发,促进洁净煤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矿物质 微量元素 分类 赋存状态 结渣 环境 转化与利用 迁移转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高浓有机废水处理及特征性有机污染物降解机理研究现状 被引量:8
2
作者 高明龙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48-55,共8页
现代煤化工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但煤化工废水难以经济有效处理,主要表现为特征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如杂环、芳香烃、长链烷烃等难以降解,严重制约了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介绍了煤化工高浓有机废水水质特点和废水中有... 现代煤化工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但煤化工废水难以经济有效处理,主要表现为特征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如杂环、芳香烃、长链烷烃等难以降解,严重制约了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介绍了煤化工高浓有机废水水质特点和废水中有机物逐级去除过程,论述了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并分析了各技术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脱酚萃取剂选择要根据废水中难挥发酚含量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厌氧+多级好氧及在此工艺基础上的优化改进是目前煤化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常用工艺,主要利用厌氧工艺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优点;基于无二次污染及不增加废水中盐含量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是深度处理合适的技术选择,但催化剂的作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着重论述了煤化工废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如酚类、苯系物、链烷烃、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机制。苯酚首先羟化转化成邻苯二酚,而后在无细菌作用下进行间位裂解和邻位裂解2条路径;而间苯二酚是先转化为苯三酚然后进一步开环裂解;苯的好氧降解路径较为清晰,厌氧降解途径还未明确,但苯酚和苯甲酸是苯在厌氧降解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长链烷烃生物降解过程主要有4种氧化方式:单末端氧化、双末端氧化、次末端氧化和直接脱氢;多环芳烃降解首先生成不同的二氢二醇,然后进一步转化为儿茶酚或龙胆酸后开环降解;含氮杂环污染物的生化降解机理为反硝化菌利用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硝态氮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开展代谢活动。目前对特征性有机污染物降解机制、降解中间产物研究较多,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对中间产物毒性研究以及不同降解路径反应控制方面研究较少,有待深入探究,以寻找最有利的反应条件,强化或加速有机物降解。煤化工高浓有机废水处理应强化物化预处理过程,降低对生化系统水质、水量的冲击,充分利用厌氧工艺提高可生化性,减少处理过程中反复的pH调节,减少对系统盐的增加。建议开展煤化工废水特征难降解污染物降解中间产物解析、毒性对比及不同降解路径的优化控制研究,是煤化工废水开展强化处理工作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废水 特征性有机污染物 杂环化合物 多环芳烃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煤化工硫近零排放技术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熊银伍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为了实现新型煤化工硫近零排放,介绍了活性焦燃煤烟气净化与煤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特点,结合2种工艺特点,以活性焦烟气净化再生产生的富SO2气体和煤气脱硫产生的H2S可反应生成硫磺为工艺技术切入点,提出了一种活性焦烟气净化... 为了实现新型煤化工硫近零排放,介绍了活性焦燃煤烟气净化与煤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特点,结合2种工艺特点,以活性焦烟气净化再生产生的富SO2气体和煤气脱硫产生的H2S可反应生成硫磺为工艺技术切入点,提出了一种活性焦烟气净化与煤气硫回收技术有机集成的硫近零排放联合工艺,并进行了硫的物料平衡分析。结果表明,60万t/a煤制烯烃项目采用该联合工艺后,可建立起企业内部硫回收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煤炭中总的硫资源回收率达到85.69%,新增硫磺产能50%,回收硫磺总量为9 254 t/a,可节水60万t/a,且采用活性焦干法烟气净化技术可将燃煤烟气中SO2与NOx等污染物同时脱除,实现了较好的经济与环保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活性焦 SO2 脱硫 硫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热解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白效言 张飏 +2 位作者 王岩 王之正 周琦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198,共7页
针对低阶煤热解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焦油品质差、粉尘夹带严重、油尘难分离等技术瓶颈,从焦油收率和品质调控、粉尘控制与除尘技术的角度分析了其原因,综述了相关的研究进展及技术应用情况。热解新工艺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催化热解、富氢气氛... 针对低阶煤热解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焦油品质差、粉尘夹带严重、油尘难分离等技术瓶颈,从焦油收率和品质调控、粉尘控制与除尘技术的角度分析了其原因,综述了相关的研究进展及技术应用情况。热解新工艺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催化热解、富氢气氛和二次反应调控等工艺的结合与应用,研发催化热解—催化气化或燃烧耦合一体化技术以实现催化剂的循环、低成本利用;优先选用源头控尘热解工艺,尽可能抑制粉尘的产生和实现反应器内高效控尘,减轻后续的净化分离负荷;高温气固分离应加强颗粒床除尘、高温静电除尘、高温洗涤除尘等技术的研发,并尽可能避免长流程除尘工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热解 焦油品质 粉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热解提高焦油产率及品质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旭 王利斌 +2 位作者 裴贤丰 王岩 周琦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7-233,共7页
针对低阶煤热解工艺普遍存在的焦油产率低、焦油中重质组分(沸点高于360℃的组分)含量高等关键技术问题,从煤热解机理及焦油产生过程出发,探讨了影响焦油产率和品质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原煤预处理强化挥发分的组成和结构的控制、设计结... 针对低阶煤热解工艺普遍存在的焦油产率低、焦油中重质组分(沸点高于360℃的组分)含量高等关键技术问题,从煤热解机理及焦油产生过程出发,探讨了影响焦油产率和品质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原煤预处理强化挥发分的组成和结构的控制、设计结构新颖的热解反应器调控煤颗粒的热解和挥发分的二次反应过程、协同控制热解条件、控制油气中粉尘含量等提高焦油产率和品质的方法。期望新型的热解技术可处理较宽粒度范围的煤,降低挥发分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抑制焦油二次反应,提高轻质焦油含量,并降低焦油中粉尘含量,构建热解条件和焦油组成之间的协同调控,实现煤热解油品品质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二次反应 焦油产率 焦油品质 热解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制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0
6
作者 胡发亭 王学云 +2 位作者 毛学锋 李军芳 赵鹏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1期99-109,共11页
煤直接液化制油技术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缓解石油供需矛盾、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为全面了解煤液化反应机理、动力学、催化剂及工艺的全过程,促进煤直接液化技术基础研究的快速进步和新工艺的开发,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在煤加... 煤直接液化制油技术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缓解石油供需矛盾、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为全面了解煤液化反应机理、动力学、催化剂及工艺的全过程,促进煤直接液化技术基础研究的快速进步和新工艺的开发,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在煤加氢液化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催化剂以及液化工艺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德国IGOR、日本NEDOL和我国的神华煤液化工艺,分析了这些典型煤液化工艺的开发历程和特点;指明了煤直接液化制油技术发展趋势。煤的加氢液化反应是自由基反应机理,是一系列顺序反应和平行反应的综合结果,包含煤的热解、自由基加氢、脱杂原子和缩合反应等,总体上以顺序反应为主。借助同位素示踪、原位实时检测、等离子体技术以及微波快速加热技术等现代分析方法和试验手段,重点研究自由基的产生速率、活性氢产生速率及定量传递机理,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精准阐明煤加氢液化反应机理。各国学者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针对不同煤种、催化剂、工艺条件和供氢溶剂等,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从单组分到双组分和多组分,从连续反应、平行反应到复杂的网络反应,从最初的一步反应到后来较为合理的多段反应,模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接近工业应用。根据反应阶段不同进行分段处理的多组分"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将是今后煤加氢液化反应动力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借助先进分析手段及科学的处理方法,建立真正揭示不同条件下煤液化动力学规律的通用型动力学模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借助纳米合成、等离子体等高新技术,调控组分配伍、降低催化剂粒径、优化制备方法是制备高活性催化剂的有效手段。强化系统合理配置和优化集成,重视煤的温和液化和分级转化,优化产品结构,发展直接液化-间接液化耦合技术是煤直接液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反应机理 反应动力学 催化剂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学云 胡发亭 王光耀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发展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是缓解我国油品短缺和促进煤炭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笔者综述了早期经典的费托合成机理如碳化物机理、CO插入机理、中间体缩聚机理,以及近期提出的C2活性物种机理、稀烃再吸附的碳化物理论、网络反应机理等,并指出... 发展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是缓解我国油品短缺和促进煤炭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笔者综述了早期经典的费托合成机理如碳化物机理、CO插入机理、中间体缩聚机理,以及近期提出的C2活性物种机理、稀烃再吸附的碳化物理论、网络反应机理等,并指出各机理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论述了费托合成反应动力学模型如CO消耗速率动力学模型和详细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和研究进展。CO消耗动力学模型不考虑碳链增长过程,可很好地预测CO转化率。详细动力学模型含有反应物消耗速率和产物分布信息,其可靠性依据费托合成反应机理。综述了工业上常用的铁基催化剂和钴基催化剂的特点以及在相变、催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新型费托合成催化剂如复合型催化剂、多元金属催化剂和新型载体催化剂的研发进展;介绍了国内外煤间接液化工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工业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重点论述了我国山西煤化所和兖矿集团开发的煤间接液化工艺的特点和工艺流程。最后对未来费托合成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催化剂及煤间接液化工艺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间接液化 费托合成 反应机理 反应动力学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中低温热解工艺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9
8
作者 裴贤丰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3期40-44,共5页
论述了低阶煤热解机理、热解技术及工艺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低阶煤与其他物质共热解技术,对比了现有低阶煤热解工艺的优缺点,介绍了一种新型小粒径低阶煤热解工艺,分析了低阶煤热解研究发展方向。加氢热解可有效提高煤气及焦油轻质组... 论述了低阶煤热解机理、热解技术及工艺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低阶煤与其他物质共热解技术,对比了现有低阶煤热解工艺的优缺点,介绍了一种新型小粒径低阶煤热解工艺,分析了低阶煤热解研究发展方向。加氢热解可有效提高煤气及焦油轻质组分产率,现多用于热解机理研究;催化热解催化剂分为裂解催化剂和加氢催化剂,碱金属、碱土金属为典型裂解催化剂,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为典型加氢催化剂,如何提高催化剂效率和寿命是当前研究重点。为加快低阶煤热解工业化进程,各低阶煤热解技术之间、低阶煤热解技术与工艺之间应形成耦合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中低温热解 耦合联动 梯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废水中苯酚的络合萃取机理及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董卫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06-2112,共7页
为了探讨煤化工废水中苯酚的络合萃取机理及模型,以TOA-煤油为络合萃取剂对苯酚进行了络合萃取实验,考察了络合剂浓度、反应温度对萃取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并基于傅里叶红外分析、液液萃取模型等,探讨了络合萃取过程的机理及建立了苯酚... 为了探讨煤化工废水中苯酚的络合萃取机理及模型,以TOA-煤油为络合萃取剂对苯酚进行了络合萃取实验,考察了络合剂浓度、反应温度对萃取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并基于傅里叶红外分析、液液萃取模型等,探讨了络合萃取过程的机理及建立了苯酚络合萃取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提高络合剂浓度和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萃取平衡分配系数的增加;TOA萃取苯酚属于氢键和离子缔合;TOA与苯酚形成络合物的络合比为1∶1;TOA萃取苯酚的过程为放热反应;TOA络合萃取苯酚的数学模型在不同络合萃取剂浓度下的相对误差为4.46%,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误差为1.97%,对实验过程中苯酚的分配系数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TOA 煤油 络合萃取机理 络合萃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衍生油溶剂萃取提酚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发亭 毛学锋 赵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84,共4页
对煤衍生油中酚油馏分的物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以乙二醇水溶液为萃取剂进行提酚工艺条件考察,结果表明,最佳流量为80~180 m L/min,最佳转速为2 000~2 400 r/min,最佳相比为0.4~0.7∶1。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确定了2级逆流萃取和2级逆流... 对煤衍生油中酚油馏分的物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以乙二醇水溶液为萃取剂进行提酚工艺条件考察,结果表明,最佳流量为80~180 m L/min,最佳转速为2 000~2 400 r/min,最佳相比为0.4~0.7∶1。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确定了2级逆流萃取和2级逆流反萃的工艺流程。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酚油粗酚提取率为92.61%,萃取剂回收率为93.46%,反萃剂回收率为9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衍生油 溶剂萃取 提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煤化工高含盐废水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杜松 金文标 +4 位作者 王吉坤 董卫果 黄荣法 刘宁 牟伟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9-53,共5页
为分析非均相催化臭氧处理煤化工高含盐废水的处理效果和影响因素,采用氧化铝粉末为原料制备了MgO-Al_2O_3催化剂,通过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仪对其微观形貌及比表面积进行表征,以废水COD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臭氧单独氧化和以MgO-Al_2O_3为... 为分析非均相催化臭氧处理煤化工高含盐废水的处理效果和影响因素,采用氧化铝粉末为原料制备了MgO-Al_2O_3催化剂,通过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仪对其微观形貌及比表面积进行表征,以废水COD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臭氧单独氧化和以MgO-Al_2O_3为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对COD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催化剂和臭氧的投加量对催化臭氧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gO-Al_2O_3催化剂表面不平整,含有金属氧化物MgO,比表面积较大,为153.5 m^2/g。臭氧单独氧化和催化臭氧氧化对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5%和61%,后者对COD的去除效果更好。催化剂和臭氧的投加量均会影响催化臭氧氧化的处理效果,适当增大二者的投加量,可提高COD去除效果,但过量后,去除效果并不会显著提高,试验中催化剂和臭氧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00 g/L和260 m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高含盐废水 MgO-Al2O3催化剂 催化臭氧氧化 COD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直接液化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敏 史士东 +2 位作者 曲思建 刘立麟 盛明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49-54,共6页
为探讨煤炭直接液化反应机理,论述了煤炭直接液化反应历程,分析了煤的浸润溶胀、煤的热解、供氢溶剂热解、H2溶解、H2活化、自由基之间的相互反应等过程。研究发现,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煤热解10 min以内即接近自由基浓度的最大值,与煤... 为探讨煤炭直接液化反应机理,论述了煤炭直接液化反应历程,分析了煤的浸润溶胀、煤的热解、供氢溶剂热解、H2溶解、H2活化、自由基之间的相互反应等过程。研究发现,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煤热解10 min以内即接近自由基浓度的最大值,与煤热解自由基反应活性强弱分别为:煤热解提供的活性氢及小分子自由基>供氢溶剂提供活性氢>H2提供活性氢,并指出H2与煤热解自由基的反应程度是决定最终液化产物整体H/C原子比的重要因素。基于液化反应机理,提出进一步明确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被活化与煤热解自由基反应的机理,降低反应温度、压力,开发高活性催化剂是下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直接液化 反应机理 供氢溶剂 H2传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煤热解全流程脱硫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之正 裴贤丰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为实现烟煤热解提质增效,从脱硫角度,调研了各工段脱硫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试图厘清烟煤热解全流程脱硫的思路。烟煤热解全流程脱硫包括炉前煤炭脱硫、炉中热解脱硫和炉后煤气脱硫3部分。炉前煤炭脱硫方面,重介质洗选和浮选工业应用成... 为实现烟煤热解提质增效,从脱硫角度,调研了各工段脱硫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试图厘清烟煤热解全流程脱硫的思路。烟煤热解全流程脱硫包括炉前煤炭脱硫、炉中热解脱硫和炉后煤气脱硫3部分。炉前煤炭脱硫方面,重介质洗选和浮选工业应用成熟,电选、磁选、微生物及各类化学脱硫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热解脱硫方面,不同气氛下热解脱硫和与添加剂共热解脱硫均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炉后煤气脱硫以湿法氧化法应用最为广泛。为实现全流程有效脱硫,现阶段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大炉前脱硫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研究力度;(2)加强针对有机硫脱除技术的研发;(3)研发配套环保技术,减少过程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热解 技术耦合 全流程脱硫 清洁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直接液化高压釜评价试验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金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3-250,共8页
高压釜试验是研究煤炭直接液化反应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初步评价煤炭直接液化的反应性,为煤炭直接液化连续中试试验条件的确定提供依据。为建立煤炭直接液化高压釜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对多个煤种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高压釜试验,分析试验产物... 高压釜试验是研究煤炭直接液化反应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初步评价煤炭直接液化的反应性,为煤炭直接液化连续中试试验条件的确定提供依据。为建立煤炭直接液化高压釜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对多个煤种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高压釜试验,分析试验产物,结果表明,使用0.5 L间歇式搅拌高压釜,煤炭直接液化高压釜试验较优条件为:反应温度450℃、氢初压8 MPa、恒温时间120 min、煤样装填量(干燥无灰基) 20 g、铁系催化剂添加量3%、升温速率(8±0.5)℃/min、搅拌速率(400±20)r/min。规定油产率重复性限3.0%、再现性限5.0%,转化率重复性限3.0%、再现性限4.0%。建立和统一煤炭直接液化反应性能的测定方法并规定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使数据有可比性,以便于为工业生产和工艺研究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直接液化 高压釜试验 转化率 油产率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尾水的催化剂适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栋 段超 +1 位作者 王亚强 梁江朋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为解决焦化废水尾水中有机物难降解问题,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负载活性金属氧化物的活性氧化铝型催化剂,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实验探索了载体和活性组分种类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去除效率最高效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BET分... 为解决焦化废水尾水中有机物难降解问题,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负载活性金属氧化物的活性氧化铝型催化剂,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实验探索了载体和活性组分种类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去除效率最高效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BET分析发现Mn-Ni/γ-Al_(2)O_(3)(n_(Mn)∶n_(Ni)=2∶1)保留了γ-Al_(2)O_(3)的介孔结构,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孔体积,但负载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有所降低,孔径变大;XPS和XRD分析发现锰主要以α-MnO_(2)形式存在,镍主要以复合价态存在,且二者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煅烧温度为450℃,煅烧时间为4 h,活性氧化铝载体催化活性最高;单组分催化剂相比于多组分催化剂,催化活性较低,其中Mn-Ni/γ-Al_(2)O_(3)的催化活性最好,60 min COD的去除率能达到43.26%,且重复使用6次后,COD的去除率仍达35.65%,催化活性仅降低17.60%,且Mn和Ni溶出量较低,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Ni/γ-Al_(2)O_(3) 臭氧催化氧化 焦化废水尾水 适配 催化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及燃煤产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赋存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邢艳阳 丁华 +1 位作者 白向飞 何金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9-282,共14页
稀土元素因其特殊的性质被广泛用于永磁、冶金、储氢材料等领域,消费量逐年递增。我国是稀土元素储量大国,至2020年我国稀土元素矿产量在世界占比逐年下降,近几年有所回升,但仍需要寻找和开发其他可作为稀土元素供应源的材料。煤作为一... 稀土元素因其特殊的性质被广泛用于永磁、冶金、储氢材料等领域,消费量逐年递增。我国是稀土元素储量大国,至2020年我国稀土元素矿产量在世界占比逐年下降,近几年有所回升,但仍需要寻找和开发其他可作为稀土元素供应源的材料。煤作为一种有机矿产,形成过程中可富集稀土元素。深入认识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赋存状态对后续研究其燃烧产物中稀土元素赋存和提取回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分时代、地区、煤级研究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对煤及其燃烧产物中的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进行总结,并初步认识到我国煤及其燃烧产物中的稀土元素分布赋存特征。目前研究表明,中国煤中的平均稀土元素含量是世界煤中的平均稀土元素含量的两倍;晚二叠世时期煤中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煤中稀土元素主要以硅酸盐态存在。稀土元素性质稳定,经过燃烧后可在燃煤产物中明显富集,主要富集在非磁性的细飞灰颗粒中。对于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统计应综合考虑样品来源矿区的覆盖率、样品处理方式、微量元素测试方式等因素,以提高统计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综合直接观测、表征测试方法、逐级化学提取法及数理统计方法以推测得到较为可靠的赋存状态。我国煤炭消费量可观,能源供应以火力发电为主,燃煤产物产量巨大,煤中稀土元素至燃煤产物中可得到几十倍的富集,探明电厂燃煤产物中稀土元素富集分布规律,结合其提取的难易程度提出对应的回收工艺,以实现对燃煤产物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赋存状态 燃煤产物 富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结构和分形特征的不同变质程度煤尘的润湿性研究
17
作者 吴艳 孔令坡 胡伟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69-675,共7页
利用N_(2)吸附/脱附等温实验和表面分形理论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尘孔隙结构等分形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和煤尘沉降速度测量方法研究了不同变质程度煤尘在水和0.1%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水溶液和0.1%曲拉通(X-100)水溶液中的润... 利用N_(2)吸附/脱附等温实验和表面分形理论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尘孔隙结构等分形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和煤尘沉降速度测量方法研究了不同变质程度煤尘在水和0.1%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水溶液和0.1%曲拉通(X-100)水溶液中的润湿性能,分析了表面分形维数对煤尘润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低阶褐煤到高阶无烟煤的变化过程中,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的孔结构由复杂到简单再变复杂。5种煤尘均以中孔和大孔为主,SL褐煤煤尘的中孔和大孔含量最高,TX无烟煤煤尘中孔和大孔含量最低。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尘表面均很粗糙,复杂程度高。煤尘表面分形维数与微孔面积占比和微孔容积占比存在较好的一致性,与煤尘比表面积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从褐煤到烟煤,表面分形维数增加,润湿性下降;无烟煤时,表面分形维数减少,润湿性有所提高。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烟煤的润湿性能提升最大,无烟煤次之,褐煤提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煤尘 表面分形特征 润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硅铝比Beta分子筛水蒸气动态吸附性能研究
18
作者 张学勤 白洪灏 +2 位作者 唐轩 李世帅 杨江峰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96,共7页
硅铝沸石分子筛在吸附领域应用广泛,其亲、疏水性能对吸附性能影响较大,但硅铝沸石分子筛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蒸气动态吸附性能尚不明确。采用不同硅铝比(n(SiO_(2))/n(Al_(2)O_(3))=30、135或679)的Beta分子筛(Beta-30、Beta-135和Beta-6... 硅铝沸石分子筛在吸附领域应用广泛,其亲、疏水性能对吸附性能影响较大,但硅铝沸石分子筛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蒸气动态吸附性能尚不明确。采用不同硅铝比(n(SiO_(2))/n(Al_(2)O_(3))=30、135或679)的Beta分子筛(Beta-30、Beta-135和Beta-679)作为研究对象,先采用XRD、FT-IR和TG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然后在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HR)下分别进行了Beta-30、Beta-135和Beta-679的水蒸气吸附容量和相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或35℃、H_R小于80%时,Beta-679的吸附容量最低。当温度为15℃、HR为5%~10%时,Beta-679的平衡速率最快。当温度为15℃、H_R为50%~70%时,Beta-30、Beta-135和Beta-679的平衡速率表现出较大区别(Beta-135的平衡速率远小于Beta-30和Beta-679的平衡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分子筛 硅铝比 水蒸气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T和ADIS的SOFC/SOEC电堆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雪 张文强 +1 位作者 于波 陈靖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9-1288,共10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电堆的电化学分析和诊断是国际上的研究难点。明确多片电堆的本征电化学反应机理和性能规律,是SOFC/SOEC技术实用化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弛豫时间分布法(DRT)耦合阻抗谱差异分析法(ADIS...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电堆的电化学分析和诊断是国际上的研究难点。明确多片电堆的本征电化学反应机理和性能规律,是SOFC/SOEC技术实用化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弛豫时间分布法(DRT)耦合阻抗谱差异分析法(ADIS)对电堆在燃料电池模式和电解池模式下的复杂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弛豫时间解析出各个过程对应的特征峰,区分出不同的物理化学过程。研究表明,电堆在SOFC模式运行时,其氢电极含水量应大于20%,而SOEC模式运行时,含水量应小于80%,以最小化电池的气体扩散阻抗。本方法可应用于SOFC/SOEC电堆的分析诊断,简化电堆测量分析的复杂性,有助于电堆衰减机理和原因的实时诊断,并对电堆性能提高给出理论依据和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谱 弛豫时间分布法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阻抗谱差异分析法 衰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褐煤热解半焦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庆伟 申宝宏 +1 位作者 曲思建 解强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46-51,共6页
为实现内蒙古乌拉盖褐煤的高效利用,以粒度小于6 mm 乌拉盖褐煤为原料,用马弗炉模拟工业炭化炉热解条件,制取了乌拉盖褐煤中低温热解半焦,测定了热解半焦的工业分析、发热量、哈氏可磨性指数,分析了半焦的燃烧动力学,研究了热解... 为实现内蒙古乌拉盖褐煤的高效利用,以粒度小于6 mm 乌拉盖褐煤为原料,用马弗炉模拟工业炭化炉热解条件,制取了乌拉盖褐煤中低温热解半焦,测定了热解半焦的工业分析、发热量、哈氏可磨性指数,分析了半焦的燃烧动力学,研究了热解条件与半焦燃烧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解终温对乌拉盖褐煤热解半焦燃烧特性影响最大,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对半焦燃烧特性影响不显著。乌拉盖褐煤热解半焦反应活化能随热解终温、保温时间的升高而增加,燃烧特性指数随热解终温、保温时间的升高而降低。热解终温为600℃时产生的半焦具有最高发热量24.50 MJ/ kg,比原煤提高77%;燃烧特性指数最高为1.4×10^-7%2/(min2·℃3),适宜燃料比为7~9,是很好的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热解 半焦 燃烧特性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