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库下煤炭开采安全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彬 杨勇 黎灵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0-145,共6页
为解决水体下安全采煤的技术难题,同时有效地保护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和水库坝体的安全,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理论计算和工程类比相结合的方法,从水库下采煤的安全性和开采对水库坝体的影响2个方面,对申家庄煤矿扩大区... 为解决水体下安全采煤的技术难题,同时有效地保护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和水库坝体的安全,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理论计算和工程类比相结合的方法,从水库下采煤的安全性和开采对水库坝体的影响2个方面,对申家庄煤矿扩大区在岳城水库下采煤的安全性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两带"发育最大高度为92 m,F37和F38断层安全煤柱宽度分别为87.3、129.0 m,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合理,扩大区可实现安全开采;开采引发的地表下沉、倾斜变形、曲率变形、水平移动变形及水平变形不会波及到水库坝体,对水库坝体安全不构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下采煤 奥灰水 防水煤柱留设 移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矿区采空区精细化综合勘探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立仁 徐慧 +3 位作者 吕明杰 李杰 陈凯 牟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5,共8页
为精细化查明神府矿区亿源煤矿井田内原不明小煤窑采空区,为采空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需开展瞬变电磁法、钻探及测井等综合勘查技术工作,以明确采空区分布范围及富水情况。结果表明:从测井曲线中可以看出煤岩层物性稳定,曲线形态明显,煤... 为精细化查明神府矿区亿源煤矿井田内原不明小煤窑采空区,为采空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需开展瞬变电磁法、钻探及测井等综合勘查技术工作,以明确采空区分布范围及富水情况。结果表明:从测井曲线中可以看出煤岩层物性稳定,曲线形态明显,煤层具有高电阻率、低密度、低伽玛特性,煤层属导电性较差的高阻层(最高大于1000Ω·m),其他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等呈现相对低阻特征,煤层与围岩物性差异明显;瞬变电磁法采用280 m矩形发射线框、发射频率25 Hz、增益2^(2)~2^(5)之间、发射电流8 A、积分时间15 s的参数组合进行探测,对已知采空区反映明显,推断3^(-1)煤层房柱式采空区总面积0.985 km^(2);通过钻探揭露了2^(-2)煤和3^(-1)煤房柱式采空区,验证了物探推断的3^(-1)煤采空区。测井、瞬变电磁法探测、钻探相互依托、相辅相成,达到了精细化综合勘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测井 瞬变电磁法 钻探 神府矿区 综合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掘双回撤通道稳定性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宏伟 项敏 +6 位作者 邓志刚 杨超 莫云龙 王健达 毕慧杰 李少刚 刘厅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为解决预掘双回撤通道贯通时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回撤通道贯通时围岩破坏机理、通道间合理煤柱尺寸、工作面贯通不同位置时围岩塑性区分布与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主、... 为解决预掘双回撤通道贯通时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回撤通道贯通时围岩破坏机理、通道间合理煤柱尺寸、工作面贯通不同位置时围岩塑性区分布与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主、辅回撤通道间煤柱理论宽度为20 m,此时煤柱内部应力分布呈现双峰状,辅助回撤通道围岩应力较小;20 m煤柱条件下,工作面进入末采期,主回撤通道围岩逐渐破坏,辅助回撤通道围岩塑性区范围较小,因此确定主、辅回撤通道间煤柱宽度为20 m。工作面末采期主回撤通道采用垛式支架加强支护,现场实测主回撤通道帮部最大变形量180 mm,巷道完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尺寸 回撤通道 塑性区 加强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炭行业事故统计分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尧 尧春洪 +1 位作者 田应祥 王斌 《采矿技术》 2024年第2期254-258,共5页
为客观、整体掌握中国煤矿安全形势及事故发生的规律,采用折线图、柱状图等图形方式对我国2008年到2021年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煤炭行业常用的事故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每起事故死亡率以及将... 为客观、整体掌握中国煤矿安全形势及事故发生的规律,采用折线图、柱状图等图形方式对我国2008年到2021年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煤炭行业常用的事故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每起事故死亡率以及将亿元产值死亡率应用于煤炭行业事故统计,并对每起事故死亡率和亿元产值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事故统计指标的分析,得出了中国近十年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及其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或减少事故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行业 事故统计指标 统计分析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排土空间增高扩容及安全控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海春 孙宽 +1 位作者 闫杰 周游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1年第6期12-15,共4页
为研究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增高扩容的安全问题,以平朔东露天矿内排土场高段排土工程为背景,采用理论研究和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内排基底承载力时的排弃高度,通过高段排土模型分析了排弃高度、单台阶坡面角与排弃物料内摩擦角的稳定性... 为研究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增高扩容的安全问题,以平朔东露天矿内排土场高段排土工程为背景,采用理论研究和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内排基底承载力时的排弃高度,通过高段排土模型分析了排弃高度、单台阶坡面角与排弃物料内摩擦角的稳定性关系;并提出了排土过程中采用的安全措施。结果表明:边坡单台阶排弃90 m时,单台阶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排土卸排区域稳定系数建议选取大于1.1,安全卸排距离为3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排土场 增高扩容 承载力 排弃高度 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房采采空区安全隐患评估与治理技术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俊英 李文 +6 位作者 杨俊哲 张彬 贺安民 李宏杰 毕忠伟 陈清通 林惠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19,共6页
基于调查与踏勘、综合分析、危险性分级与评估、现场监测与试验等方法,分析了神东矿区房采采空区的隐患类型,提出了神东矿区房采采空区危险性分级方法,开发了神东矿区房采采空区安全评估专家系统并进行了隐患评估,通过爆破试验对房采采... 基于调查与踏勘、综合分析、危险性分级与评估、现场监测与试验等方法,分析了神东矿区房采采空区的隐患类型,提出了神东矿区房采采空区危险性分级方法,开发了神东矿区房采采空区安全评估专家系统并进行了隐患评估,通过爆破试验对房采采空区进行注浆治理试验。结果表明,神东矿区已有房采采空区面积约29.05 km2,包含房采空区对应地表存在重要建筑物、通信塔或高压线塔、公路、井下采掘安全等4种隐患类型,并将神东房采采空区危险等级划分为5级;开发出神东矿区房采采空区安全专家评估系统,评估结果符合现场实际。经采取地面注浆治理试验和爆破治理试验,为房采采空区隐患评估、隐患治理及建筑物保护利用提供了可靠安全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采采空区 采空区隐患 注浆治理 爆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巷道矿压显现特征及力构协同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赵善坤 苏振国 +4 位作者 侯煜坤 赵斌 徐阳 王宏伟 莫云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71,共11页
以西北地区典型冲击地压矿井为工程背景,研究采动巷道冲击地压力构协同防控技术的有效性,通过对典型厚硬顶板条件下重复采动巷道冲击地压显现特征及主控因素的分析,采用"点-面-区"相结合的方式对深部厚硬顶板采动巷道应力分... 以西北地区典型冲击地压矿井为工程背景,研究采动巷道冲击地压力构协同防控技术的有效性,通过对典型厚硬顶板条件下重复采动巷道冲击地压显现特征及主控因素的分析,采用"点-面-区"相结合的方式对深部厚硬顶板采动巷道应力分布进行了探测,确定了回风巷冲击地压严重的主要原因为区段煤柱侧向覆岩结构破断和采动应力的叠加作用。提出冲击地压防治要从采动巷道围岩结构和应力环境双方面入手,通过调整采动巷道围岩应力环境,人为干预高低位岩层破断位态,增加高低位厚硬顶板破断所释放弹性能量的传递损耗,优化巷道围岩支护参数,提高工作面超前应力峰值附近巷道刚性支护系统瞬时吸能让压能力,并根据采场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结构特征和应力环境不断改变的特点,动态调整各种措施的时空组合方式进而实现采动巷道的围岩稳定性控制。通过典型冲击地压工作面现场防冲实际,验证了采动巷道冲击地压力构协同防控技术的有效性,为西北地区深部厚硬顶板条件下采动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力构协同防控 采动巷道 厚硬顶板 深部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宏伟 刘长江 +3 位作者 李云鹏 刘昆轮 赵象卓 荣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5-193,共9页
为解决神新公司宽沟煤矿巷道支护问题,综合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对巷道锚杆支护方案进行优化。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运输巷受到超前垂直应力升高影响的范围约为55m,回风巷受到超前垂直应力升高影响的范围约为70 m,邻近工... 为解决神新公司宽沟煤矿巷道支护问题,综合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对巷道锚杆支护方案进行优化。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运输巷受到超前垂直应力升高影响的范围约为55m,回风巷受到超前垂直应力升高影响的范围约为70 m,邻近工作面回采造成运输巷应力升高明显,回风巷围岩应力较低;针对2条巷道的应力状态及塑性区分布,分别设计了支护方案;优化支护方案较原支护方案,回风巷与运输巷顶板下沉量减小了20%和27%,工作面帮位移减小了44%和37%,煤柱侧位移减小了3%和15%。优化方案提高了巷道支护效果,且支护材料总成本降低10.1%,为神新能源公司宽沟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变形 开采影响 锚杆支护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煤层重复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振荣 赵立钦 +1 位作者 康健 贾林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2-85,共4页
为准确观测多煤层重复采动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析了现有的两带高度观测常用方法,由此提出了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观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布尔台煤矿22105工作面及42106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观测,得出多煤层重复采动... 为准确观测多煤层重复采动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析了现有的两带高度观测常用方法,由此提出了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观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布尔台煤矿22105工作面及42106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观测,得出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42106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58. 52m,裂采比为24. 02。而由经验公式计算得出,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42106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31. 44m,裂采比为19. 92,这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实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煤层 重复采动 导水裂隙带 彩色钻孔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通风实时网络解算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伟 霍永金 +2 位作者 张浪 王恩 桑聪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7-170,共4页
针对传统网络解算滞后于井下的风量变化和风量监测无法覆盖到所有巷道问题,提出矿井通风实时网络解算方法:读取风量实时监测数据,并以此为基准,在监控系统巡检周期内快速求解其他巷道的实时风量,消除了风量监控盲区。在实时网络解算过... 针对传统网络解算滞后于井下的风量变化和风量监测无法覆盖到所有巷道问题,提出矿井通风实时网络解算方法:读取风量实时监测数据,并以此为基准,在监控系统巡检周期内快速求解其他巷道的实时风量,消除了风量监控盲区。在实时网络解算过程中采用全回路调节法,避免了阻力误差集中在固定风量回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 风量监测 实时网络解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开采条件下高冲击危险区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惠立 刘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41,共4页
为解决深部复杂开采条件下面临的巷道冲击地压问题,通过采场覆岩结构理论研究,得到了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特征,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并根据冲击地压发生机理,预测出了巷道冲击地压发生危险区。在高冲击危险区采取... 为解决深部复杂开采条件下面临的巷道冲击地压问题,通过采场覆岩结构理论研究,得到了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特征,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并根据冲击地压发生机理,预测出了巷道冲击地压发生危险区。在高冲击危险区采取了大直径钻孔卸压和深孔卸压爆破两种防治措施,同时,又采用了以防冲让压锚杆为核心的防冲让压巷道支护技术。工业性试验效果表明:防冲让压支护技术有效解决了复杂开采条件下巷道冲击地压问题,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支承压力 围岩应力 冲击危险区预测 让压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设计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刘香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5,共4页
为了提升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在煤矿企业现有的硬件、软件、环境和机制基础上,将大数据技术与煤矿安全生产业务相结合,分析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建立煤矿大数据分析模型,研究并设计了... 为了提升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在煤矿企业现有的硬件、软件、环境和机制基础上,将大数据技术与煤矿安全生产业务相结合,分析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建立煤矿大数据分析模型,研究并设计了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的功能架构与技术架构,以期为煤矿井下异构信息化系统的共建共享工作提供技术手段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生产 大数据 分析与管理平台 技术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保护层开采顶板走向高位钻孔瓦斯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程志恒 许向前 +1 位作者 尤舜武 刘晓刚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4-127,共4页
为了有效提高谢桥煤矿1242(1)工作面的瓦斯治理水平,采用实验室相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1242(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覆岩的裂隙发育规律,判定11-2煤层上覆岩层冒落带和裂隙带分布范围,获取了钻孔法距参数的最佳范围,为顶板走向高位钻孔的设... 为了有效提高谢桥煤矿1242(1)工作面的瓦斯治理水平,采用实验室相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1242(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覆岩的裂隙发育规律,判定11-2煤层上覆岩层冒落带和裂隙带分布范围,获取了钻孔法距参数的最佳范围,为顶板走向高位钻孔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现场考察表明,顶板走向高位钻孔的瓦斯抽采浓度平均达到31.1%,平均抽采量为14.85m3/min,达到理想抽采效果,保证了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钻孔 相似模拟 上覆岩层 钻孔法距 抽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气促抽技术在刘庄煤矿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霍中刚 杨云龙 +3 位作者 王公达 宋鑫 舒龙勇 杨鑫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4-10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注气促抽技术来治理瓦斯的方法。通过理论研究,注气促抽影响煤层瓦斯的吸附-解吸、扩散与渗流状态,对煤层瓦斯具有"置换"、"驱动携载"与"煤体增渗"作用。为进一步揭示注气促抽的原理与现... 提出了一种利用注气促抽技术来治理瓦斯的方法。通过理论研究,注气促抽影响煤层瓦斯的吸附-解吸、扩散与渗流状态,对煤层瓦斯具有"置换"、"驱动携载"与"煤体增渗"作用。为进一步揭示注气促抽的原理与现场应用效果,在安徽淮南刘庄矿设计了边注边排与边注边抽两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气后钻孔瓦斯抽采总量提高为原来的2~3倍,抽采周期缩短为原来的1/2,煤层瓦斯含量降低了18%以上。自然排放下的钻孔瓦斯衰减情况符合线性函数y=0.659-0.006x。常规负压抽采的钻孔衰减情况符合y=0.206+0.959exp[-(x-1.217)/8.281]函数,具有前期抽采效率高,中后期衰减速度快的特点。边注边抽试验无论是从提高抽采总量或缩短抽采周期方面都优于边注边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含量 边注边抽 置换 钻孔衰减 抽采瓶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内地质异常无线电磁波透视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占文锋 李文 +3 位作者 武玉梁 刘芳彬 郑佳荣 牛学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9-196,共8页
为了掌握煤(岩)层及地质异常体对电磁波透视的影响规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全空间条件下环形天线发射电磁波在煤(岩)层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地质异常体(断层、陷落柱)时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异常体充填空气较多时,电磁波损耗小,磁... 为了掌握煤(岩)层及地质异常体对电磁波透视的影响规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全空间条件下环形天线发射电磁波在煤(岩)层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地质异常体(断层、陷落柱)时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异常体充填空气较多时,电磁波损耗小,磁场强度等值线外凸;若异常体充填水较多时,电磁波能量损耗较大,曲线内凹;充填其他介质时,电磁波损耗介于两者之间,可通过实测场强曲线、等值线变化,判断异常区电性特征。异常体形态和规模不同,磁场强度分布也不相同;异常区为圆形或似圆形时,磁场强度在异常体内产生畸变,远离异常体后逐渐恢复正常分布,识别较为困难;故异常体直径越小,离接收点越远,识别越困难;当异常区为条状断层分布时,断层走向与巷道交角越小,受影响的测点较多,识别较容易;若断层走向与巷道交角变大,受影响的测点变少,则识别较困难,据此可大致判断断层走向。正常情况下,场强曲线呈左右对称的抛物线形态,中间大、两侧递减;异常体所处位置、形态及充填物质不同,曲线形态亦不相同;当异常体规模较大时,曲线呈对称或不对称的“M”形。因此,在数据处理初期,由于场强曲线获取较快,可以通过识别曲线形态初步定性判别异常体的某些特性,但无法准确定位射线上不同区段的异常特征,可进一步结合层析成像分析,得到正确合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波透视法 数值模拟 陷落柱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在老窑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小波 陈清通 +2 位作者 牟义 张永超 孙庆先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83,共6页
根据榆林市张三沟矿煤层赋存的地质条件特点,采用浅层二维地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采空区探测试验。通过对测区进行试验,选取合理的激发震源、垂叠次数、道间距等施工参数,采用优化后的参数对1.2162km^(2)的区域进行探测,并在地表施工... 根据榆林市张三沟矿煤层赋存的地质条件特点,采用浅层二维地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采空区探测试验。通过对测区进行试验,选取合理的激发震源、垂叠次数、道间距等施工参数,采用优化后的参数对1.2162km^(2)的区域进行探测,并在地表施工钻孔验证探测成果。结果表明: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区域(夯重设备可以到达的区域),可采用夯重激发,单点垂叠次数为14次或16次,4m道间距接收;在地形复杂的区域,可采用人工锤击激发方式,单点垂叠次数为16次或18次,2m道间距接收;将以上参数应用于现场共探测出3处异常区,2处推断为采空区,1处推断为煤层结构变化区,并通过钻探成果验证了浅层二维地震可有效探测浅部采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法 采空区 震源激发 垂叠次数 道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陷落柱综合探测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安晋松 孙庆先 +1 位作者 邱浩 杨新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4-147,共4页
为了提高预报各种小型地质构造的准确度,在沁水煤田南部煤矿井下开展多种电法、震波法和两种方法组合的地球物理勘探试验研究,以某矿的一次成功实践为例,介绍了综合物探的实施过程和解释方法。大量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对物探信息的合理解... 为了提高预报各种小型地质构造的准确度,在沁水煤田南部煤矿井下开展多种电法、震波法和两种方法组合的地球物理勘探试验研究,以某矿的一次成功实践为例,介绍了综合物探的实施过程和解释方法。大量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对物探信息的合理解释需建立在对地质采矿资料和地层物性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单一电法或震波法预报的准确度偏低。井下探测隐伏小型陷落柱,采用瞬变电磁法和矿井震波超前探测组合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对物探资料的多解性,提高准确度;无水陷落柱在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拟断面图中一般表现为近似环形,阻值高于周围正常岩体而陷落柱在矿井震波超前探测深度偏移剖面中有较明显的反映,位置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瞬变电磁法 矿井震波超前探测技术 小型陷落柱 沁水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峰矿区突水特点及定向水平井封堵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江华 王铁记 +1 位作者 黎灵 靳子栋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0-166,共7页
煤矿底板突水常采用注浆封堵治理方法,而受开采历史技术条件的限制,遗留了很多传统方法无法封堵的突水点,时刻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基于峰峰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对各突水点进行分类,分析突水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数值分析和现场实践,研... 煤矿底板突水常采用注浆封堵治理方法,而受开采历史技术条件的限制,遗留了很多传统方法无法封堵的突水点,时刻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基于峰峰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对各突水点进行分类,分析突水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数值分析和现场实践,研究了灰岩含水层浆液扩散规律,确定了适合峰峰矿区的堵水材料参数。研究表明,峰峰矿区突水事故由多种因素耦合作用引起,主要突水水源为大青灰岩水和奥陶系灰岩水,大型及特大型突水占比接近50%;突水通道以底板采动裂隙和正断层断裂带为主,采用定向水平井封堵时,水平段应距断层面小于30 m,充填骨料粒径范围宜为1~40 mm。提出的水平井“查—钻—注—检”快速封堵突水点方法应用于牛儿庄矿特大型突水点残余水量治理中,彻底有效封堵了突水通道,为我国大水矿区老突水点的高效封堵治理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类型 突水因素 定向水平井 封堵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条件半煤岩巷道顶板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邱文华 孔令海 +1 位作者 欧阳振华 王慧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5-49,共5页
为解决极近距离煤层群回采巷道顶板及两帮破坏变形量大和顶板安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分析了高家庄矿中厚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破坏特征,研究了顶板岩层破坏机制,并对顶板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软厚... 为解决极近距离煤层群回采巷道顶板及两帮破坏变形量大和顶板安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分析了高家庄矿中厚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破坏特征,研究了顶板岩层破坏机制,并对顶板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软厚"夹层"的巷帮煤层、厚度范围变化大的基本顶岩层二者处于非平衡状态,使得锚杆(索)支护结构不能适应厚度变化较大的顶板岩层,是造成支护不协调的主要因素。为此采取了增加巷帮锚杆数量、随掘钻测基本顶厚度配合三种不等长锚索支护的支护优化方案。实践表明,巷道顶板岩层大变形破坏得到较好控制,巷帮弱"夹层"大变形降低,降低了巷道维护投入,达到了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煤岩巷道 围岩破坏机制 超声探测 顶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综采工作面定向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毕慧杰 邓志刚 +3 位作者 赵善坤 李少刚 李胜 马斌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140,共7页
为改善成庄矿采空区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效果,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分析顶板裂隙发育范围,通过在裂隙带范围布置不同层位的高位钻孔模拟研究了其瓦斯抽采效果和瓦斯治理效果,得出了高位钻孔最佳布置层位。结... 为改善成庄矿采空区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效果,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分析顶板裂隙发育范围,通过在裂隙带范围布置不同层位的高位钻孔模拟研究了其瓦斯抽采效果和瓦斯治理效果,得出了高位钻孔最佳布置层位。结果表明:顶板岩层垮落、裂隙发育贯通整体呈拱形分布,裂隙带范围为21.90~62.54 m;将高位钻孔布置在距煤层顶板45 m的位置,既可以抽采到高浓度瓦斯,又能对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起到良好的治理作用;现场施工定向高位钻孔后,瓦斯抽采浓度、纯量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推进度内保持较高水平,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最大瓦斯体积分数为0.69%,保证了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高位钻孔 采动裂隙 瓦斯抽采 瓦斯治理 最佳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