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
1
作者
袁亮
张通
+3 位作者
王玥晗
王新中
王雅亭
郝宪杰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大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面临“双碳”战略目标实现与能源资源稳定供给的双重挑战,向地球深部进军成为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必由之路。系统梳理了地质勘测、智能开采、灾害预警、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技术发展现...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大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面临“双碳”战略目标实现与能源资源稳定供给的双重挑战,向地球深部进军成为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必由之路。系统梳理了地质勘测、智能开采、灾害预警、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技术针对深部资源开发的适用性。基于现有技术现状及深部矿产资源原位贮存及采动特性,提炼出了深部矿井建设运营全过程面临的关键理论及技术问题,进一步指出了实现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未来的技术攻关方向。通过分析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算力模型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明确了地质透明化、智能开采工艺、灾害预警体系、生态环境修复等重要领域的技术突破路径,构建了深部资源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采的可行技术发展战略。未来,通过逐步在跨尺度地质体演化动态表征、非线性煤岩多相多场耦合致灾机理研究、耐高温高压多功能材料与新型勘探开采装备研发、泛适应性无人开采工艺构建、地质生态高效绿色精准修复、矿区建设−生产−修复区域智能决策大模型孕训等方向形成突破,奠定深部矿产资源稳定、高效、智能、绿色开采的基础技术保障,深部资源开采必将实现少人/无人开采及全网络分布式智能调控开采,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保障提供核心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炭资源
安全、高效、智能、精准、绿色开采
关键技术
多相多场响应
人工智能
泛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磁混合式耦合器调隙装置多目标参数优化
2
作者
王爽
孙守锁
+1 位作者
郭永存
胡泽永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7-1017,共11页
针对双盘式磁力耦合器的调隙机构普遍存在的体积大、调节精度低的问题,提出新型的电磁混合式磁力耦合器,通过电磁驱动可以实现磁力耦合器的精准调隙.以平均推力和推力波动为目标,对核心构件电磁调隙装置进行多目标优化.基于敏感度分析...
针对双盘式磁力耦合器的调隙机构普遍存在的体积大、调节精度低的问题,提出新型的电磁混合式磁力耦合器,通过电磁驱动可以实现磁力耦合器的精准调隙.以平均推力和推力波动为目标,对核心构件电磁调隙装置进行多目标优化.基于敏感度分析对设计参数进行分级优化,提出蜣螂优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DBOBP)和多目标金豺优化算法(MOGJO),结合响应面法和扫描法,确定电磁调隙装置的最优参数.基于有限元法对推力波形、感应电动势、磁感应强度及磁场线分布进行分析,优化后径向气隙磁感应强度提升了19%,平均推力提升了57.8%,推力波动比值降低了28.3%,验证了最终设计相对于最初设计的优异性能以及新型磁力耦合器多目标参数分级优化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耦合器
电磁调隙
DBO-BP神经网络
多目标金豺优化(MOGJO)算法
多目标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遗留煤柱扰动下薄间距动压巷道压裂卸压护巷技术研究
3
作者
陈学亚
张宁波
+2 位作者
刘立明
陈宝宝
付世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针对遗留煤柱扰动与薄间距岩层条件下动压巷道高应力承载引发的大变形难题,以黄家沟煤矿10102运输平巷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遗留煤柱-多状态薄层间岩层作用下的底板应力传递模型,阐述了目标巷道内不同压裂角下应力转移与煤体滑移特征,确定...
针对遗留煤柱扰动与薄间距岩层条件下动压巷道高应力承载引发的大变形难题,以黄家沟煤矿10102运输平巷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遗留煤柱-多状态薄层间岩层作用下的底板应力传递模型,阐述了目标巷道内不同压裂角下应力转移与煤体滑移特征,确定了基于应力源头和传递路径控制的压裂参数,并在现场进行压裂切顶卸压。研究表明:遗留煤柱对底板影响以垂直应力为主,其增压在采空区裂隙岩体劣化承载与碎胀岩体阻隔传载效应下形成了8+9煤底板施载区,并对10煤回采巷道产生附加应力,确定了应力集中边界线敏感角。层间岩层压裂弱化改善了切顶线下方应力环境,降低了遗留煤柱承载与采动应力向10煤煤柱传递程度,确定了等效压裂弱化宽度7.5 m。切顶角45°压裂对应层间岩层水平压裂距离12.5 m,目标巷道围岩的垂直应力、变形量及煤柱滑移程度达到最小。在现场以45°压裂角实施压裂后,压裂缝网贯通发育,有效实现了预裂切顶。顶底板与两帮变形量较常规条件分别下降了60.1%和65.5%,提高了围岩稳定性,保障了工作面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煤柱
薄间距
动压巷道
采空区阻隔效应
切顶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厚松散层下区域注浆改造地层扰动变形特征研究
4
作者
张平松
程晋全
+1 位作者
许时昂
吴海波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8,共13页
通过地面高压注浆实施区域治理是厚松散承压含水层下煤炭安全开采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然而高压注浆过程造成上覆地层移动变形,诱发地表局部隆起、矿区建(构)筑物偏斜等问题,是区域注浆改造安全施工备受关注的重点。以安徽某矿120501工...
通过地面高压注浆实施区域治理是厚松散承压含水层下煤炭安全开采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然而高压注浆过程造成上覆地层移动变形,诱发地表局部隆起、矿区建(构)筑物偏斜等问题,是区域注浆改造安全施工备受关注的重点。以安徽某矿120501工作面上覆顶板富水砂岩层注浆改造为工程背景,基于COMSOLMultiphysics有限元方法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高压注浆前后对上覆地层作用过程及其时序演化特征,同时构建了分布式光纤全断面监测系统,获得了上覆地层不同深度地层形变响应特征及对地表扰动影响。结果表明:区域高压注浆过程可划分为“充填—扩散—扰动”3个阶段,充填过程对上覆地层基本无扰动影响,扩散过程对上覆地层影响主要表现为水平扰动,进入扰动阶段对上覆地层影响则表现为垂向位移变化。注浆改造过程对地层扰动影响呈现Logistic曲线增长趋势,其扰动影响主要作用在厚松散层下部,在相对隔水层段以竖向拱起为主,在相对含水层段表现为层内压缩。全断面监测结果表明注浆全过程地层形变特征为非线性分布,砂质黏土层与粉砂层为其主要形变贡献层。全断面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具备较好的一致性,成果可为东部厚松散层覆盖矿区煤矿安全开采以及区域注浆诱发次生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提供思路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改造
地层变形
分布式光纤
钻孔监测
厚松散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DYCS-YOLOv8n的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多目标检测
5
作者
许谨辉
王文善
+2 位作者
王爽
王文钺
赵婷婷
《工矿自动化》
2025年第4期86-92,130,共8页
针对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因光线暗、噪声大及运动模糊等因素导致图像特征难提取、细节易丢失、小尺寸目标难识别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YCS-YOLOv8n的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多目标检测模型。在YOLOv8n的基础上引入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通...
针对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因光线暗、噪声大及运动模糊等因素导致图像特征难提取、细节易丢失、小尺寸目标难识别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YCS-YOLOv8n的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多目标检测模型。在YOLOv8n的基础上引入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通过空间和通道双重注意力机制,提高了对关键特征的提取能力;增加小目标检测层,由原来的3层增加到4层,从而更好地提取细小特征,提升了对小尺寸目标的检测性能;采用动态上采样算子DySample,根据输入特征自适应地调整采样策略,更好地保留图像中的边缘和局部细节,避免了图像关键信息损失。采用自建的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 DYCS-YOLOv8n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mAP@0.5)达97.5%,较YOLOv8n模型提高了3.4%,且检测速度达46.35帧/s,满足实时性检测需求。(2)与YOLO系列主流目标检测模型相比,DYCS-YOLOv8n模型的mAP@0.5最优,在保持轻量化的同时保证了较快的计算速度。(3)在噪声、低光照等复杂井下场景下,DYCS-YOLOv8n模型对行人、轨道、信号灯的平均检测置信度较高,未出现漏与误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无人驾驶
电机车
多目标检测
YOLOv8n
卷积注意力机制
小目标检测
动态上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造煤中有机显微组分变形差异的力学及分子结构本质
6
作者
侯晨亮
姜波
+3 位作者
李明
宋昱
刘和武
程国玺
《煤炭学报》
2025年第3期1633-1646,共14页
煤体微观变形的非均质性对煤层气赋存、运移产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有机显微组分变形差异是煤体微观变形的关键,当前对有机显微组分变形差异性与其力学性质及分子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仍相对薄弱。以构造煤中有机显微组分变形差异性特...
煤体微观变形的非均质性对煤层气赋存、运移产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有机显微组分变形差异是煤体微观变形的关键,当前对有机显微组分变形差异性与其力学性质及分子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仍相对薄弱。以构造煤中有机显微组分变形差异性特征研究为基础,借助原生结构煤的高温高压变形物理模拟试验验证原位温度-应力条件下有机显微组分的变形规律,结合有机显微组分的原位纳米力学参数和分子结构特征等测试结果,阐释了构造煤中有机显微组分变形差异的力学及分子结构本质。结果表明:壳质组的分子结构松散、稳定性低、可抵抗的应力最小,表现出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也最小,相同温度、应力载荷作用下蠕变位移最大,构造应力作用下易发生韧性弯曲变形;镜质组的分子结构相对紧密、稳定性较高、可抵抗应力较大,其硬度和弹性模量较大,相同温度、应力载荷作用下蠕变位移较小,构造应力作用下多出现脆性破裂变形;相比而言,惰质组的分子结构最为紧密、稳定性最高、可抵抗应力最大,其硬度和弹性模量最大,等同温度、应力载荷作用下蠕变位移最小,相同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脆性破裂变形要弱于镜质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微观变形
有机显微组分
力学性质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
1
作者
袁亮
张通
王玥晗
王新中
王雅亭
郝宪杰
机构
深部
煤炭
安全
开采
与环境保护
全国
重点
实验室
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
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伴生能源精准
开采
北京市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基金
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资助项目(2024-XS-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资助项目(52227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42477201)。
文摘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大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面临“双碳”战略目标实现与能源资源稳定供给的双重挑战,向地球深部进军成为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必由之路。系统梳理了地质勘测、智能开采、灾害预警、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技术针对深部资源开发的适用性。基于现有技术现状及深部矿产资源原位贮存及采动特性,提炼出了深部矿井建设运营全过程面临的关键理论及技术问题,进一步指出了实现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未来的技术攻关方向。通过分析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算力模型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明确了地质透明化、智能开采工艺、灾害预警体系、生态环境修复等重要领域的技术突破路径,构建了深部资源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采的可行技术发展战略。未来,通过逐步在跨尺度地质体演化动态表征、非线性煤岩多相多场耦合致灾机理研究、耐高温高压多功能材料与新型勘探开采装备研发、泛适应性无人开采工艺构建、地质生态高效绿色精准修复、矿区建设−生产−修复区域智能决策大模型孕训等方向形成突破,奠定深部矿产资源稳定、高效、智能、绿色开采的基础技术保障,深部资源开采必将实现少人/无人开采及全网络分布式智能调控开采,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保障提供核心支撑。
关键词
深部煤炭资源
安全、高效、智能、精准、绿色开采
关键技术
多相多场响应
人工智能
泛工艺
Keywords
deep coal resources
safe,efficient,intelligent,accurate and green mining
key technologies
multiphase and multifield respon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l-purpose process
分类号
TD82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磁混合式耦合器调隙装置多目标参数优化
2
作者
王爽
孙守锁
郭永存
胡泽永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
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安徽理工大学矿山
智
能
技术
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安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7-1017,共11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资助项目(2022AH02005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274152,52404160)
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308085Y37)。
文摘
针对双盘式磁力耦合器的调隙机构普遍存在的体积大、调节精度低的问题,提出新型的电磁混合式磁力耦合器,通过电磁驱动可以实现磁力耦合器的精准调隙.以平均推力和推力波动为目标,对核心构件电磁调隙装置进行多目标优化.基于敏感度分析对设计参数进行分级优化,提出蜣螂优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DBOBP)和多目标金豺优化算法(MOGJO),结合响应面法和扫描法,确定电磁调隙装置的最优参数.基于有限元法对推力波形、感应电动势、磁感应强度及磁场线分布进行分析,优化后径向气隙磁感应强度提升了19%,平均推力提升了57.8%,推力波动比值降低了28.3%,验证了最终设计相对于最初设计的优异性能以及新型磁力耦合器多目标参数分级优化的正确性.
关键词
磁力耦合器
电磁调隙
DBO-BP神经网络
多目标金豺优化(MOGJO)算法
多目标参数优化
Keywords
magnetic coupler
electromagnetically regulated air gap
DBO-BP neural network
multi-objective golden jackal optimization(MOGJO)algorithm
multi-objectiv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H133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遗留煤柱扰动下薄间距动压巷道压裂卸压护巷技术研究
3
作者
陈学亚
张宁波
刘立明
陈宝宝
付世雄
机构
山西临县华润联盛黄家沟煤业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
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04113)。
文摘
针对遗留煤柱扰动与薄间距岩层条件下动压巷道高应力承载引发的大变形难题,以黄家沟煤矿10102运输平巷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遗留煤柱-多状态薄层间岩层作用下的底板应力传递模型,阐述了目标巷道内不同压裂角下应力转移与煤体滑移特征,确定了基于应力源头和传递路径控制的压裂参数,并在现场进行压裂切顶卸压。研究表明:遗留煤柱对底板影响以垂直应力为主,其增压在采空区裂隙岩体劣化承载与碎胀岩体阻隔传载效应下形成了8+9煤底板施载区,并对10煤回采巷道产生附加应力,确定了应力集中边界线敏感角。层间岩层压裂弱化改善了切顶线下方应力环境,降低了遗留煤柱承载与采动应力向10煤煤柱传递程度,确定了等效压裂弱化宽度7.5 m。切顶角45°压裂对应层间岩层水平压裂距离12.5 m,目标巷道围岩的垂直应力、变形量及煤柱滑移程度达到最小。在现场以45°压裂角实施压裂后,压裂缝网贯通发育,有效实现了预裂切顶。顶底板与两帮变形量较常规条件分别下降了60.1%和65.5%,提高了围岩稳定性,保障了工作面高产高效。
关键词
遗留煤柱
薄间距
动压巷道
采空区阻隔效应
切顶卸压
Keywords
residual coal pillar
thin spacing
dynamic pressure roadway
barrier effect of goaf
roof cutting pressure relief
分类号
TD32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厚松散层下区域注浆改造地层扰动变形特征研究
4
作者
张平松
程晋全
许时昂
吴海波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8,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77268)
安徽理工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24yjrc184)
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23cx2010)。
文摘
通过地面高压注浆实施区域治理是厚松散承压含水层下煤炭安全开采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然而高压注浆过程造成上覆地层移动变形,诱发地表局部隆起、矿区建(构)筑物偏斜等问题,是区域注浆改造安全施工备受关注的重点。以安徽某矿120501工作面上覆顶板富水砂岩层注浆改造为工程背景,基于COMSOLMultiphysics有限元方法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高压注浆前后对上覆地层作用过程及其时序演化特征,同时构建了分布式光纤全断面监测系统,获得了上覆地层不同深度地层形变响应特征及对地表扰动影响。结果表明:区域高压注浆过程可划分为“充填—扩散—扰动”3个阶段,充填过程对上覆地层基本无扰动影响,扩散过程对上覆地层影响主要表现为水平扰动,进入扰动阶段对上覆地层影响则表现为垂向位移变化。注浆改造过程对地层扰动影响呈现Logistic曲线增长趋势,其扰动影响主要作用在厚松散层下部,在相对隔水层段以竖向拱起为主,在相对含水层段表现为层内压缩。全断面监测结果表明注浆全过程地层形变特征为非线性分布,砂质黏土层与粉砂层为其主要形变贡献层。全断面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具备较好的一致性,成果可为东部厚松散层覆盖矿区煤矿安全开采以及区域注浆诱发次生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提供思路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注浆改造
地层变形
分布式光纤
钻孔监测
厚松散层
Keywords
grouting modification
formation deformation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borehole monitoring
thick loose layer
分类号
TD713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DYCS-YOLOv8n的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多目标检测
5
作者
许谨辉
王文善
王爽
王文钺
赵婷婷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
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工矿自动化》
2025年第4期86-92,13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274152)
安徽省智能矿山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AIMTEERC202405)
安徽理工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23yjrc95)。
文摘
针对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因光线暗、噪声大及运动模糊等因素导致图像特征难提取、细节易丢失、小尺寸目标难识别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YCS-YOLOv8n的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多目标检测模型。在YOLOv8n的基础上引入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通过空间和通道双重注意力机制,提高了对关键特征的提取能力;增加小目标检测层,由原来的3层增加到4层,从而更好地提取细小特征,提升了对小尺寸目标的检测性能;采用动态上采样算子DySample,根据输入特征自适应地调整采样策略,更好地保留图像中的边缘和局部细节,避免了图像关键信息损失。采用自建的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 DYCS-YOLOv8n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mAP@0.5)达97.5%,较YOLOv8n模型提高了3.4%,且检测速度达46.35帧/s,满足实时性检测需求。(2)与YOLO系列主流目标检测模型相比,DYCS-YOLOv8n模型的mAP@0.5最优,在保持轻量化的同时保证了较快的计算速度。(3)在噪声、低光照等复杂井下场景下,DYCS-YOLOv8n模型对行人、轨道、信号灯的平均检测置信度较高,未出现漏与误检情况。
关键词
井下无人驾驶
电机车
多目标检测
YOLOv8n
卷积注意力机制
小目标检测
动态上采样
Keywords
underground unmanned driving
locomotive
multi-object detection
YOLOv8n
convolutional attention mechanism
small-object detection
dynamic upsampling
分类号
TD64 [矿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造煤中有机显微组分变形差异的力学及分子结构本质
6
作者
侯晨亮
姜波
李明
宋昱
刘和武
程国玺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
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炭学报》
2025年第3期1633-1646,共14页
基金
安徽理工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23yjrc8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472224,41430317)。
文摘
煤体微观变形的非均质性对煤层气赋存、运移产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有机显微组分变形差异是煤体微观变形的关键,当前对有机显微组分变形差异性与其力学性质及分子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仍相对薄弱。以构造煤中有机显微组分变形差异性特征研究为基础,借助原生结构煤的高温高压变形物理模拟试验验证原位温度-应力条件下有机显微组分的变形规律,结合有机显微组分的原位纳米力学参数和分子结构特征等测试结果,阐释了构造煤中有机显微组分变形差异的力学及分子结构本质。结果表明:壳质组的分子结构松散、稳定性低、可抵抗的应力最小,表现出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也最小,相同温度、应力载荷作用下蠕变位移最大,构造应力作用下易发生韧性弯曲变形;镜质组的分子结构相对紧密、稳定性较高、可抵抗应力较大,其硬度和弹性模量较大,相同温度、应力载荷作用下蠕变位移较小,构造应力作用下多出现脆性破裂变形;相比而言,惰质组的分子结构最为紧密、稳定性最高、可抵抗应力最大,其硬度和弹性模量最大,等同温度、应力载荷作用下蠕变位移最小,相同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脆性破裂变形要弱于镜质组。
关键词
构造煤
微观变形
有机显微组分
力学性质
分子结构
Keywords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microdeformation
maceral
mechanical property
molecular structure
分类号
TD311 [矿业工程]
TQ530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P618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
袁亮
张通
王玥晗
王新中
王雅亭
郝宪杰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电磁混合式耦合器调隙装置多目标参数优化
王爽
孙守锁
郭永存
胡泽永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遗留煤柱扰动下薄间距动压巷道压裂卸压护巷技术研究
陈学亚
张宁波
刘立明
陈宝宝
付世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厚松散层下区域注浆改造地层扰动变形特征研究
张平松
程晋全
许时昂
吴海波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DYCS-YOLOv8n的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多目标检测
许谨辉
王文善
王爽
王文钺
赵婷婷
《工矿自动化》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构造煤中有机显微组分变形差异的力学及分子结构本质
侯晨亮
姜波
李明
宋昱
刘和武
程国玺
《煤炭学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