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对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建成 史振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在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R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DN、33例NDRD和3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的病程、平均24 h尿蛋白含量、尿红细胞计数、尿红细胞形态和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在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R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DN、33例NDRD和3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的病程、平均24 h尿蛋白含量、尿红细胞计数、尿红细胞形态和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DN组、NDRD组平均病程为(15±4.3)年和(8±3.1)年(P<0.01);DN组24 h平均尿蛋白含量为(1.03±0.91)g,显著低于NDRD组[(1.74±0.92)g,P<0.01]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1.56±0.96)g,P<0.05];DN组病理分型以Ⅱa和Ⅱb期为主,占46.7%,NDRD组以Ig A肾病(37.1%)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见(22.2%),慢性肾小球肾炎组以膜性肾病最为常见(46.3%);DN组血尿患者百分比[25.6%(14/43)]、平均尿红细胞计数[(29±22)/μL]均显著低于NDRD组[63.6%(29/33),(223±104)/μL]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66.7%(32/36),(245±121)/μL,P<0.01];DN组血尿患者中非均一性血尿百分比和棘形红细胞血尿比例分别为14.3%和21.4%,显著低于NDRD组(79.3%,86.2%)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81.2%,75.0%,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短于10年,合并大量蛋白尿,且出现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或棘形红细胞性血尿,应倾向诊断NDRD,需进一步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 非糖尿病肾病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致急性肾衰竭1例与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许焱 史振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536,共2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报道1例葛根素导致急性肾衰竭、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病案,并结合近年文献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患者应用葛根素治疗中迅速出现肾功能恶化、血红蛋白下降,肾活检结果为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增... 目的探讨葛根素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报道1例葛根素导致急性肾衰竭、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病案,并结合近年文献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患者应用葛根素治疗中迅速出现肾功能恶化、血红蛋白下降,肾活检结果为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增生,部分肾小管可见裸基底膜,肾间质轻度水肿,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提示IgM(±)、IgA、IgG、C3、C1q、FRA均阴性。行血清葛根素抗体检测(GGS模拟试验),结果提示患者血清中存在GGS依赖性抗体,以IgM类型为主,并有补体活化现象。结论葛根素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最主要机制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但是药物诱导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并沉积在肾小球或诱发机体产生超敏反应导致的肾小球或肾间质损伤也可能参与或加重急性肾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肾衰竭 急性 肾小管坏死 急性 抗原-抗体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调节性树突细胞的免疫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轶雯 史振伟 刘庆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62-965,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T)对分泌IL-10的树突细胞(DC)亚群CD11clowCD45RBhighDC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C57BL/6小鼠脾脏CD11clowCD45RBhighDC和CD4+T淋巴细胞。CD11clowCD45RBhighDC分别加入1、10、20ng/ml TPT后进行培养...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T)对分泌IL-10的树突细胞(DC)亚群CD11clowCD45RBhighDC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C57BL/6小鼠脾脏CD11clowCD45RBhighDC和CD4+T淋巴细胞。CD11clowCD45RBhighDC分别加入1、10、20ng/ml TPT后进行培养,以不加TPT的细胞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I-a/e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IL-10的含量。将CD4+T淋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未刺激组(与未经TPT处理的CD11clowCD45RBhighDC混合培养)、高浓度TPT刺激组(与经20ng/ml TPT处理后的CD11clowCD45RBhighDC混合培养)、高浓度TPT刺激+抗体1(抗IL-10抗体)组、高浓度TPT刺激+抗体2(IL-10的同型对照抗体)组,采用MTT法测定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IL-4和IFN-γ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PT能显著降低CD11clowCD45RBhighDC表面分子CD40和I-a/e的表达,增强CD86的表达及IL-10的分泌,其中IL-10的分泌水平随TPT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浓度TPT刺激组和高浓度TPT刺激+抗体2组细胞增殖活性及IFN-γ分泌水平明显低于未刺激组,IL-4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未刺激组,而高浓度TPT刺激+抗体1组细胞增殖活性及IFN-γ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未刺激组,IL-4分泌水平明显低于未刺激组。结论 TPT可促进CD11clowCD45RBhighDC IL-10的分泌,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2型分化,并可通过激活CD11clowCD45RBhighDC介导机体的免疫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树突细胞 调节性 T淋巴细胞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多糖改善脓毒症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活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史振伟 许焱 +1 位作者 李晓璐 刘庆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银耳多糖(TPS)对脓毒症小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20±1)g,采用烧伤后腹腔注射铜绿假单胞菌制作脓毒症并予以TPS干预,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未刺激组(烧伤后铜绿... 目的:探讨银耳多糖(TPS)对脓毒症小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20±1)g,采用烧伤后腹腔注射铜绿假单胞菌制作脓毒症并予以TPS干预,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未刺激组(烧伤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未经TPS处理组),TPS低剂量组(烧伤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0 mg/kg治疗组),TPS中剂量组(烧伤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00 mg/kg治疗组),TPS高剂量组(烧伤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00 mg/kg治疗组),从各组的外周血中分离调节性T细胞,并体外培养。自烧伤即刻(PBD0)起,至烧伤后4 d每天监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IFN-γ、IL-4的水平。磁珠孵育和磁性分离小鼠外周血的调节性T细胞( CD4^+CD25^(high)Tregs)和CD4^+T细胞,分别加入TPS后进行培养,以不加TPS的细胞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分析 CD4^+CD25^(high)Tregs的表型,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PS能显著降低未刺激组小鼠的IL-10和IL-4的分泌,并显著增加IFN-γ的分泌,并且IL-10的分泌水平与TPS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体外培养试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刺激组的CD4^+T细胞增殖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未刺激组相比,TPS刺激组的CD4^+T细胞增殖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未刺激组相比,TPS刺激+抗体1组CD4^+T细胞增殖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未刺激组相比,TPS刺激+抗体2组的CD4^+T细胞增殖和IFN-γ、IL-4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PS可以通过降低IL-10的分泌抑制 CD4^+CD25^(high)Tregs对CD4^+T淋巴细胞增殖和极化的影响,并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分型,从而使机体免疫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调节性T淋巴细胞 脓毒症 烧伤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