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江南-雪峰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体系与油气资源效应
1
作者 李建青 滕龙 +6 位作者 方朝刚 章诚诚 邵威 吴通 刘桃 黄正清 廖圣兵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6-765,共20页
【研究目的】华南地区复杂的构造特征,使得油气勘探充满了挑战和风险,亟需探索复杂构造区油气勘探突破路径。本次研究旨在剖析江南-雪峰造山带油气地质条件,探寻该区油气勘探新方向。【研究方法】综合地表构造填图、地球物理探测、钻井... 【研究目的】华南地区复杂的构造特征,使得油气勘探充满了挑战和风险,亟需探索复杂构造区油气勘探突破路径。本次研究旨在剖析江南-雪峰造山带油气地质条件,探寻该区油气勘探新方向。【研究方法】综合地表构造填图、地球物理探测、钻井等地质手段,结合古油藏与残余油气藏石油地质条件解剖,分析烃源岩、储层、盖层、构造期次等关键要素。【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江南-雪峰造山带推覆岩片下部可能存在被掩埋的海相中生界、古生界“影子盆地”;推覆构造虽破坏部分油气藏,但可有效遮挡下伏地层油气逸散;油气源主要为古生界3套优质烃源岩,最终成藏期为燕山晚期,与造山带定型期一致;同时推覆构造活动有利于构成区域不整合面,形成优质储集层和构造圈闭,为二次成藏创造了良好的生储盖时空匹配关系,有利于逆冲推覆型油气藏的形成。【结论】基于上述成果,创新性提出江南-雪峰造山带常规天然气与页岩气“一井双探”新思路,突破传统单一资源勘探模式,开辟油气资源综合勘探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雪峰造山带 逆冲推覆 油气资源 构造圈闭 构造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煤及其副产品中微量元素的环境效应与资源潜力评价
2
作者 毛礼鑫 朱士飞 +3 位作者 秦云虎 刘威 赵倩 曹磊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196,共9页
电厂煤及副产品中敏感元素和关键元素的富集规律研究,可为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防控及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以江苏省徐州市某电厂原煤、飞灰、底灰为例,在分析煤及副产品中微量元素富集特征的基础上,评价了敏感元素的环境风险和关键... 电厂煤及副产品中敏感元素和关键元素的富集规律研究,可为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防控及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以江苏省徐州市某电厂原煤、飞灰、底灰为例,在分析煤及副产品中微量元素富集特征的基础上,评价了敏感元素的环境风险和关键元素的资源潜力。结果显示,该电厂煤为中铅低镉低砷特低汞煤,与世界煤相比,Cr达到富集,关键元素中Tm、Se为亏损,Li、Sc、Ga、La、Ce、Sm、Er、Yb、Y等元素轻微富集,其余元素为正常水平;大部分微量元素在燃煤副产品中富集,与世界灰相比,元素Li、Sc、Ga、Zn、Pb含量较高,分异系数显示环境敏感元素和关键元素在飞灰中更加富集(Cr除外),稀土元素相似的分异系数和分布模式表明其分馏作用较弱;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显示,煤及副产品中敏感元素的环境风险均较低,且飞灰环境污染风险高于原煤和底灰,煤及副产品中敏感元素环境风险的差异性受到元素富集特点与元素生理毒性的影响;元素Li、Sc、Ga、Ge、Y相对于基准值的富集倍数小于0.5,回收利用潜力小,稀土元素前景系数和紧要稀土元素占比显示其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结合土壤硒含量与农作物硒含量的关系认为,燃煤副产品中硒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副产品 煤中微量元素 重金属 战略性元素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372
3
作者 陈尚斌 朱炎铭 +3 位作者 王红岩 刘洪林 魏伟 方俊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8-444,共7页
以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例,运用氮气吸附法对储层纳米孔隙进行测定,通过等温线和DFT分析,对孔结构特征表征并讨论控制纳米孔隙结构的主因和纳米孔隙对页岩气成藏的意义。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较复杂,主要由纳米孔组... 以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例,运用氮气吸附法对储层纳米孔隙进行测定,通过等温线和DFT分析,对孔结构特征表征并讨论控制纳米孔隙结构的主因和纳米孔隙对页岩气成藏的意义。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较复杂,主要由纳米孔组成,具有一定的无规则孔结构,孔隙多呈开放形态,以两端开口的圆筒孔及4边开放的平行板孔等开放性孔为主;垂向上由深到浅,孔隙开放程度减小;纳米主孔位于2~40 nm,占孔隙总体积的88.39%,占比表面积的98.85%;2~50 nm的中孔提供了主要的孔隙体积,小于50 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主要的孔比表面积;TOC是控制该储层中纳米孔隙体积及其比表面积的主要内在因素,也是提供页岩气主要储存空间的重要物质;纳米孔对页岩气的吸附能力极强,在其内部有大量页岩气以结构化方式存在,增加了页岩气的存储量,并使模型表征复杂化;开放状纳米孔可提高页岩气解吸效率和储层渗透率,提高页岩气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纳米孔隙结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氮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分析:以唐山市钱家营矿12煤层底板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常清 刘景 +1 位作者 谢卫东 李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99,105,共9页
唐山市钱家营矿地处开平向斜南东翼,地质条件复杂,为探究钱家营矿1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基于矿井钻孔与水文地质资料,选取钱家营矿12煤层底板受奥灰水水压、隔水层厚度、有效脆性岩层厚度以及断层与褶皱分布作为影响钱家营矿12煤层底板... 唐山市钱家营矿地处开平向斜南东翼,地质条件复杂,为探究钱家营矿1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基于矿井钻孔与水文地质资料,选取钱家营矿12煤层底板受奥灰水水压、隔水层厚度、有效脆性岩层厚度以及断层与褶皱分布作为影响钱家营矿12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地质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主控因素进行评价、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主控因素所占权重、引入危险性评价模型并为所得数据选取合理的界限值,最终得到钱家营矿1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分区图。研究表明:钱家营矿12煤层底板突水可能性较大,尤其是构造较为发育的东北地区,对比矿井水文地质资料,评价结果与实际拟合较好。本次研究为有效防治煤层底板水害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底板突水 主控地质因素 危险性分析 钱家营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和CH_4在煤基质表面竞争吸附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57
5
作者 周来 冯启言 秦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07-1311,共5页
利用煤表面自由能变化值和等量吸附热评价了25、30、40℃条件下CO2在煤层中优先吸附性以及CO2与CH4竞争吸附机理。煤吸附CO2后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要普遍大于煤吸附CH4后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揭示了单位面积煤基质表面对CO2吸附量要高于对... 利用煤表面自由能变化值和等量吸附热评价了25、30、40℃条件下CO2在煤层中优先吸附性以及CO2与CH4竞争吸附机理。煤吸附CO2后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要普遍大于煤吸附CH4后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揭示了单位面积煤基质表面对CO2吸附量要高于对CH4吸附量的热力学本质;通过变换CO2和CH4的等量吸附曲线,得到煤样对CO2和CH4的初始等量吸附热值Qst0分别为48.2 kJ/mol和33.4 kJ/mol,揭示了煤对CO2的吸附作用力要强于CH4,并且煤对CO2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与吸附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关,表明CO2在煤基质表面存在多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烷 竞争吸附 表面自由能 等量吸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叠加作用下煤储层渗透率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30
6
作者 汪吉林 秦勇 傅雪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48-1353,共6页
分析了煤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讨论了有关黏性渗流的基本理论问题。在不同轴压、围压和气体压力梯度下,对山西晋城矿区原状无烟煤煤样进行了三维应力场的CH4渗流实验,计算并分析了有效应力、煤基质收缩、气体滑脱效应等因素对渗透... 分析了煤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讨论了有关黏性渗流的基本理论问题。在不同轴压、围压和气体压力梯度下,对山西晋城矿区原状无烟煤煤样进行了三维应力场的CH4渗流实验,计算并分析了有效应力、煤基质收缩、气体滑脱效应等因素对渗透率的影响及其叠加作用的表现。认为吸附态的CH4分子组成了煤储层孔-裂隙气体渗流的边界层,滑脱效应存在于边界层以外,煤储层渗透率的动态变化是有效应力、煤基质收缩效应和滑脱效应叠加作用的结果,渗透率在压力梯度0~0.1 MPa阶段衰减最为显著,滑脱效应对渗透率的贡献远小于基质收缩效应,且随着压力梯度的增大而几乎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渗透率 叠加作用 影响因素 黏性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长钻孔水力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晓 张双斌 郭红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4,共3页
为了实现煤矿井下长钻孔的有效大规模压裂,结合中马村矿羽状长钻孔施工情况,采用HTB500型水力压裂泵组进行重复水力压裂试验,并使用大地电场岩性探测仪对水力压裂有效范围进行探测。试验结果表明,抽采瓦斯纯量由压裂前几近为0增大至... 为了实现煤矿井下长钻孔的有效大规模压裂,结合中马村矿羽状长钻孔施工情况,采用HTB500型水力压裂泵组进行重复水力压裂试验,并使用大地电场岩性探测仪对水力压裂有效范围进行探测。试验结果表明,抽采瓦斯纯量由压裂前几近为0增大至739.8m^3/d;抽采体积分数由0增大为44.1%~99.9%;煤层透气性系数由压裂前的3.2~4.0m^2/(MPa^2·d)增大至25.6~44.8m^2/(MPa^2·d);压裂有效范围以压裂孔为中心呈不对称形式展布,长度沿钻孔延伸方向达370m,宽度为30~6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钻孔 重复压裂 抽采效果 大地电场岩性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抽采钻孔修复机理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晓 蔺海晓 +1 位作者 张双斌 冯文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从钻孔失稳、泥岩水化学作用等方面阐述了钻孔的堵塌孔机理,提出了水射流修复已有抽采钻孔的技术思路,并配套研发了瓦斯抽采孔水力作业机,形成了瓦斯抽采钻孔修复作业体系,实现了对已有抽采钻孔的修复和维护,解决了以往钻孔寿命短... 从钻孔失稳、泥岩水化学作用等方面阐述了钻孔的堵塌孔机理,提出了水射流修复已有抽采钻孔的技术思路,并配套研发了瓦斯抽采孔水力作业机,形成了瓦斯抽采钻孔修复作业体系,实现了对已有抽采钻孔的修复和维护,解决了以往钻孔寿命短、补打钻孔工程量大、时间紧等问题,提高了钻孔的使用效率。通过在焦作煤业集团新河矿井的试验研究表明,使用抽采钻孔修复技术可将瓦斯抽采钻孔的有效寿命延长0.5~1倍,已堵塌抽采钻孔修复成功率达80%以上,单孔抽采纯量提高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修复 瓦斯抽采 失稳 水射流 抽采模式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煤田石台矿烟煤生烃结构演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伍 杨文斌 杜仲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60,共9页
随着煤化作用的进程,煤中不同显微组分可以生成油气,该过程可以通过热模拟试验完成。为获得烟煤生烃结构演化特征,采集了淮北煤田4煤层样品,基于黄金管热解生烃试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分析了不同升温速... 随着煤化作用的进程,煤中不同显微组分可以生成油气,该过程可以通过热模拟试验完成。为获得烟煤生烃结构演化特征,采集了淮北煤田4煤层样品,基于黄金管热解生烃试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烃类产率特征,研究了生烃过程中煤化学结构演化规律,计算了FTIR和HRTEM结构参数,探讨了生烃产率和结构演化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C_(1-5)和甲烷随着温度升高,产率不断增大,且在中间温度区间急剧增大,C_(14+)先增大后减小,且不同升温速率,达到峰值的温度有所差异。CH_(2)/CH_(3)和A_(2800-3000 cm^(-1))/A_(3000-3100 cm^(-1))呈现不一样的变化规律,但均有降低的趋势。0~0.1 nm芳香结构占比均为最多,0~1.0 nm表现出先降低-升高的周期性变化趋势。烟煤及热解产物的芳香结构主要包括2×2、3×3、4×4,含有少量的5×5尺寸芳香结构,45°主方向性变化降低、保持和升高的趋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生烃 化学结构 傅里叶红外光谱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兴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气开采潜力地质评价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蒙 朱超 +4 位作者 秦云虎 秦勇 申建 赵恒 朱士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1-1002,共12页
为了进一步开发煤系致密砂岩气,对影响致密砂岩气开采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确立了临兴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气开采潜力评价的3个二级指标(富集、高渗及可采性)及10个三级指标。根据层序地层体系域发育程度,采用模糊决策两两矩阵... 为了进一步开发煤系致密砂岩气,对影响致密砂岩气开采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确立了临兴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气开采潜力评价的3个二级指标(富集、高渗及可采性)及10个三级指标。根据层序地层体系域发育程度,采用模糊决策两两矩阵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模型,利用层序地层单元对砂岩储层进行评价,实现了有利储层的精细划分。结果表明:两两矩阵方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相结合既提高了“高渗”类别6个三级指标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又减少了两两比较法的主观性对参数权重产生的误差;结合层序地层体系域中煤、砂体展布规律,使储层划分、评价更加准确。研究区西南部为山1段开采潜力富集区,东北部为山2段开采潜力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单元 致密砂岩储层 评价参数 两两矩阵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山西组 临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页岩孔隙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闯辉 朱炎铭 +2 位作者 刘宇 陈居凯 李拯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3-588,共6页
为探究页岩孔隙随成熟度的变化特征,文中研究选取了华北地区12个不同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Ro介于1.10%-2.83%)的页岩样品。通过低温液氮实验对样品进行孔隙表征,并依据FHH分形模型,计算了不同成熟度页岩孔隙分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 为探究页岩孔隙随成熟度的变化特征,文中研究选取了华北地区12个不同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Ro介于1.10%-2.83%)的页岩样品。通过低温液氮实验对样品进行孔隙表征,并依据FHH分形模型,计算了不同成熟度页岩孔隙分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大,页岩孔容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分界点在Ro=1.50%和Ro=2.50%左右,而孔隙分形维数D与孔容变化趋势相反,呈现"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这与压实减孔作用和有机质生烃过程中的增孔作用关系密切;不同成熟度页岩储层中,孔隙总比表面积与分形维数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平均孔径与分形维数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反映出储层孔隙分形维数越大,比表面粗糙性越强,可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置,更有利于页岩吸附气的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不同成熟度 孔隙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滦矿区14煤煤厚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金水 刘景 +1 位作者 谢卫东 李伍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133,共5页
开滦矿区是河北省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矿区内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含煤丰富。为了探究矿区内14煤赋存特征,通过对开滦矿区见14煤钻孔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沉积地层学、煤田地质学、煤岩学,深入分析开滦矿区的原始沉积环境与煤层赋存特征。... 开滦矿区是河北省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矿区内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含煤丰富。为了探究矿区内14煤赋存特征,通过对开滦矿区见14煤钻孔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沉积地层学、煤田地质学、煤岩学,深入分析开滦矿区的原始沉积环境与煤层赋存特征。研究认为14煤赋存特征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影响,其沉积环境早期以澙湖相为主,由于水下障壁沙坝的存在,使得澙湖内水动力弱,并在沙坝向陆一侧较早沉积泥炭。由于陆地不断向海推进,研究区逐渐过渡到潮坪相最终暴露于地表,使得研究区内广泛沉积泥炭,后期又由于海侵作用过渡到浅海相,终止了泥炭的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厚度变化 澙湖相 沉积环境 潮坪相 浅海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综合表征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33
13
作者 陈居凯 朱炎铭 +1 位作者 崔兆帮 张闯辉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2,共8页
为了科学评价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发育特征对页岩气赋存与流动过程的影响,综合采用压汞、液氮吸附及二氧化碳吸附等测试方法,对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全尺度表征,并对不同尺寸的孔隙进行分形拟合,计算综合分形维数,最后结合地球化学和... 为了科学评价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发育特征对页岩气赋存与流动过程的影响,综合采用压汞、液氮吸附及二氧化碳吸附等测试方法,对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全尺度表征,并对不同尺寸的孔隙进行分形拟合,计算综合分形维数,最后结合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对综合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页岩样品孔径分布呈多峰态,各阶段孔隙均对总体积有一定贡献,而孔隙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和介孔贡献。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符合分形规律,具有自相似性,宏孔孔隙结构较介孔、微孔更为复杂。以2个孔径段的孔体积比为加权值,计算获得综合分形维数为2.491~2.623,平均为2.560,孔隙结构较为复杂。有机碳含量和矿物组成对综合分形维数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有机碳含量越高,综合分形维数越大。孔隙结构复杂程度与综合分形维数呈正相关关系,脆性矿物含量与综合分形维数呈负相关关系,有机质成熟度和黏土矿物对孔隙综合分形维数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综合表征 分形维数 龙马溪组 川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新生代煤系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康珍 朱炎铭 +1 位作者 司庆红 黄辅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5-129,共5页
为了探究西湖凹陷平湖组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优选出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中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样品各2块进行热模拟试验和生烃动力学研究,并模拟了2口井的生烃史。研究表明,煤和炭质泥岩活化能分布范围在20 k J/mol之内,体现了快速生烃... 为了探究西湖凹陷平湖组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优选出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中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样品各2块进行热模拟试验和生烃动力学研究,并模拟了2口井的生烃史。研究表明,煤和炭质泥岩活化能分布范围在20 k J/mol之内,体现了快速生烃过程;暗色泥岩活化能分布分布范围在60 k J/mol之内,反应生烃持续时间较长;暗色泥岩有机质在距今37 Ma进入生烃门限,煤和炭质泥岩在距今30 Ma开始进入生烃期,10 Ma以后开始进入大量生烃阶段,同时在生烃热演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二次生烃作用,可以此说明该区煤系烃源岩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煤系烃源岩 生烃动力学 生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金山地区煤系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泽飞 史建儒 +3 位作者 连碧鹏 康志帅 申建 杨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9-96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紫金山地区上古生界煤系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大,是我国当前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地区之一。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试和压汞实验等分析测试,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分析了致密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物性和含气...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紫金山地区上古生界煤系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大,是我国当前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地区之一。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试和压汞实验等分析测试,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分析了致密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物性和含气性特征。结果表明:紫金山地区煤系砂岩储层以岩屑砂岩为主,石英和岩屑体积分数高,长石体积分数低,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孔隙类型以溶蚀孔为主,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和小孔细喉为主;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00%~12.00%之间,平均6.96%;渗透率主要为0.01×10-3~1.00×10-3μm2,平均为0.36×10-3μm2,孔渗相关性较好,与后期溶蚀作用有关;含气储层平均厚度为10.3m,占砂岩储层总厚度的29%,含气饱和度为40.4%。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沉积作用控制了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展布,不同环境下沉积的岩石成分直接影响了压实作用的强弱,砂岩、泥岩、煤层叠置发育的特征为溶蚀作用奠定了基础;压实作用是造成储层致密的最主要因素;溶蚀作用是区内储层物性改善的决定性因素;紫金山岩浆热作用和喷发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溶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 主控因素 太原组 山西组 紫金山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