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8号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
1
作者
黄道军
许浩
+6 位作者
虎建玲
董煜
焦鹏帅
陈世达
周国晓
吴小卓
武衡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深部8号煤分布广泛,煤阶跨度大,是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然而,目前对于盆地内部深部煤储层的孔隙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在深部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方面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基于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深部8号煤分布广泛,煤阶跨度大,是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然而,目前对于盆地内部深部煤储层的孔隙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在深部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方面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基于盆地内14口探井岩心测试分析数据,系统分析了煤储层的孔隙发育特征和发育模式,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和控气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变质程度增加,研究区8号深部煤储层微孔和介孔的孔体积均明显增高,宏孔体积逐渐降低。其中,微孔主要为气孔,尤以孔径为0.4~0.9 nm孔隙最为发育,介孔相对不发育。宏孔由中−低变质程度煤发育的胞腔孔和屑间孔转变为中−高变质程度煤发育的内生裂隙。由北到南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R_(o,max)为0.60%~2.86%),盆地内8号深部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可分为:宏孔发育型、双峰发育型和微孔发育型,其中,宏孔发育型煤储层含气量较低,但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游离气;双峰发育型是盆地内8号深部煤储层的主要孔隙发育模式,该类型储层微孔、宏孔均较为发育,最有利于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富集与产出;微孔发育型煤储层吸附能力最强,含气性最优,资源潜力大,但渗透性较差,需采用极限压裂方式提升储层的渗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8号煤
变质程度
孔隙发育模式
控气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进压汞表征方法及其在褐煤储层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丁
许浩
+1 位作者
汤达祯
辛福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8-170,共13页
压汞试验由于其模型简单且测试范围广、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孔材料孔隙表征。而褐煤样由于变质程度低,压实作用弱,煤质松软,易受麻皮效应、基质压缩效应等影响,导致测试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为提高压汞试验测试精度,对研...
压汞试验由于其模型简单且测试范围广、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孔材料孔隙表征。而褐煤样由于变质程度低,压实作用弱,煤质松软,易受麻皮效应、基质压缩效应等影响,导致测试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为提高压汞试验测试精度,对研究区(二连盆地)褐煤样压汞数据进行校正。首先基于各样累计进汞曲线及分形特征,确定各样排驱压力及麻皮系数。其次针对传统基质压缩效应校正方法在低压段校正不足,高压段校正过度的缺陷,提出了基于三次样条插值、分段求取煤样基质压缩系数的新方法,提高数据利用率及校正结果的准确性。最后,联合压汞及液氮吸附试验数据分析了该区褐煤样孔隙发育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麻皮效应对块状煤样的主要影响范围为<0.0274 MPa压力段,麻皮系数均值为16.9%。基于新方法计算该区褐煤样平均基质压缩系数介于1.73×10^(-4)~3.48×10^(-4)MPa^(-1),均值为2.28×10^(-4)MPa^(-1),且随煤样孔隙流体压力、有机质含量、含矿物基腐植组含量增加,煤基质压缩系数增大,基质压缩校正前后进汞量下降0.0383~0.0792 mL/g,平均降幅为35.1%。研究区褐煤孔容(>1.7 nm)介于0.03~0.25 cm^(3)/g,均值为0.15 cm^(3)/g,孔隙由微孔至大孔孔容占比均值依次为12.5%、16.8%、16.2%、54.5%,B-E-T比表面积介于2.4~37.19 m^(2)/g,均值为13.85 m^(2)/g。煤样孔径分布曲线自然分为Ⅰ(>5μm)、Ⅱ(0.1~5μm)、Ⅲ段(<0.1μm),其中Ⅰ段孔隙主要为管胞及胞腔孔,Ⅱ段孔隙主要为纹孔及气孔,Ⅲ段孔隙主要为链间孔及分子结构孔,Ⅰ、Ⅱ段孔隙孔容与含矿物基惰质组含量呈正相关,Ⅲ段孔隙孔容受变质程度控制,且与Ro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压汞校正
麻皮效应
基质压缩效应
基质压缩系数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城矿区H3井组煤体结构测井反演及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
16
3
作者
陈博
汤达祯
+4 位作者
张玉攀
李松
冯鹏
李宸宇
刘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94,共7页
为定量判识煤体结构,研究韩城H3井组煤体结构分布特征,在分析钻井取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煤体结构煤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差异,建立了煤体结构指数N和深侧向电阻率与微球聚焦电阻率比值R(LLD/MSFL)双参数判识煤体结构的方法。依据该反演...
为定量判识煤体结构,研究韩城H3井组煤体结构分布特征,在分析钻井取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煤体结构煤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差异,建立了煤体结构指数N和深侧向电阻率与微球聚焦电阻率比值R(LLD/MSFL)双参数判识煤体结构的方法。依据该反演模型完成29口井的煤体结构测井解释,厘清煤体结构纵向分布特征。进一步借助Petrel2015地质建模软件,采用随机建模方法实现了煤体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的三维可视化。结果表明:在5号煤层中,N<40且R<81为Ⅰ类煤(原生-碎裂煤),N<42且8282<?<108为□类煤(碎裂-碎粒煤),65</V<95且R<95为DI类煤(碎粒-糜棱煤);在11号煤层中,N<42且R<70为1类煤(原生-碎裂煤),28<N<47且72<R<110为H类煤(碎裂-碎粒煤),55<N<89且49<R<99为ID类煤(碎粒-糜棱煤)。韩城H3井组5号煤层煤体结构主要以ID类煤和I类煤为主,分别占43%和37%,m类煤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北侧,I类煤分布于研究区西侧和东南侧,II类煤仅占9.2%,还有少部分夹歼(占10.9%),厚度较薄;11号煤层煤体结构主要以I类煤为主,约占62%,厚度较厚,U类煤和JU类煤较少,各占20.6%和12.1%,其中II类煤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ID类煤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二者厚度较薄,夹歼相对较少(占5.5%)O总体来看韩城H3井组5号煤层较11号煤层受构造影响大,煤体破碎严重,构造煤发育,对煤层气开采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井组
测井反演
煤体结构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8号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
1
作者
黄道军
许浩
虎建玲
董煜
焦鹏帅
陈世达
周国晓
吴小卓
武衡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
开发
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煤储层物性实验室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7218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攻关性应用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23ZZ18)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23DZZ01)。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深部8号煤分布广泛,煤阶跨度大,是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然而,目前对于盆地内部深部煤储层的孔隙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在深部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方面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基于盆地内14口探井岩心测试分析数据,系统分析了煤储层的孔隙发育特征和发育模式,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和控气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变质程度增加,研究区8号深部煤储层微孔和介孔的孔体积均明显增高,宏孔体积逐渐降低。其中,微孔主要为气孔,尤以孔径为0.4~0.9 nm孔隙最为发育,介孔相对不发育。宏孔由中−低变质程度煤发育的胞腔孔和屑间孔转变为中−高变质程度煤发育的内生裂隙。由北到南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R_(o,max)为0.60%~2.86%),盆地内8号深部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可分为:宏孔发育型、双峰发育型和微孔发育型,其中,宏孔发育型煤储层含气量较低,但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游离气;双峰发育型是盆地内8号深部煤储层的主要孔隙发育模式,该类型储层微孔、宏孔均较为发育,最有利于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富集与产出;微孔发育型煤储层吸附能力最强,含气性最优,资源潜力大,但渗透性较差,需采用极限压裂方式提升储层的渗透能力。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8号煤
变质程度
孔隙发育模式
控气作用
Keywords
Ordos Basin
No.8 coal seam
metamorphic degree
pore development pattern
gas controlling mechanism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进压汞表征方法及其在褐煤储层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丁
许浩
汤达祯
辛福东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煤储层物性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与
开发
工程
北京市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8-170,共13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6ZX05041-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703126)。
文摘
压汞试验由于其模型简单且测试范围广、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孔材料孔隙表征。而褐煤样由于变质程度低,压实作用弱,煤质松软,易受麻皮效应、基质压缩效应等影响,导致测试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为提高压汞试验测试精度,对研究区(二连盆地)褐煤样压汞数据进行校正。首先基于各样累计进汞曲线及分形特征,确定各样排驱压力及麻皮系数。其次针对传统基质压缩效应校正方法在低压段校正不足,高压段校正过度的缺陷,提出了基于三次样条插值、分段求取煤样基质压缩系数的新方法,提高数据利用率及校正结果的准确性。最后,联合压汞及液氮吸附试验数据分析了该区褐煤样孔隙发育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麻皮效应对块状煤样的主要影响范围为<0.0274 MPa压力段,麻皮系数均值为16.9%。基于新方法计算该区褐煤样平均基质压缩系数介于1.73×10^(-4)~3.48×10^(-4)MPa^(-1),均值为2.28×10^(-4)MPa^(-1),且随煤样孔隙流体压力、有机质含量、含矿物基腐植组含量增加,煤基质压缩系数增大,基质压缩校正前后进汞量下降0.0383~0.0792 mL/g,平均降幅为35.1%。研究区褐煤孔容(>1.7 nm)介于0.03~0.25 cm^(3)/g,均值为0.15 cm^(3)/g,孔隙由微孔至大孔孔容占比均值依次为12.5%、16.8%、16.2%、54.5%,B-E-T比表面积介于2.4~37.19 m^(2)/g,均值为13.85 m^(2)/g。煤样孔径分布曲线自然分为Ⅰ(>5μm)、Ⅱ(0.1~5μm)、Ⅲ段(<0.1μm),其中Ⅰ段孔隙主要为管胞及胞腔孔,Ⅱ段孔隙主要为纹孔及气孔,Ⅲ段孔隙主要为链间孔及分子结构孔,Ⅰ、Ⅱ段孔隙孔容与含矿物基惰质组含量呈正相关,Ⅲ段孔隙孔容受变质程度控制,且与Ro呈正相关。
关键词
褐煤
压汞校正
麻皮效应
基质压缩效应
基质压缩系数
孔隙结构
Keywords
lignite
mercury injection correction
hemp skin effect
matrix compression effect
coefficient of compressibility
pore structure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城矿区H3井组煤体结构测井反演及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
16
3
作者
陈博
汤达祯
张玉攀
李松
冯鹏
李宸宇
刘丁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煤储层物性实验室
中国华油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9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1530314,4180218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6ZX05042)
文摘
为定量判识煤体结构,研究韩城H3井组煤体结构分布特征,在分析钻井取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煤体结构煤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差异,建立了煤体结构指数N和深侧向电阻率与微球聚焦电阻率比值R(LLD/MSFL)双参数判识煤体结构的方法。依据该反演模型完成29口井的煤体结构测井解释,厘清煤体结构纵向分布特征。进一步借助Petrel2015地质建模软件,采用随机建模方法实现了煤体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的三维可视化。结果表明:在5号煤层中,N<40且R<81为Ⅰ类煤(原生-碎裂煤),N<42且8282<?<108为□类煤(碎裂-碎粒煤),65</V<95且R<95为DI类煤(碎粒-糜棱煤);在11号煤层中,N<42且R<70为1类煤(原生-碎裂煤),28<N<47且72<R<110为H类煤(碎裂-碎粒煤),55<N<89且49<R<99为ID类煤(碎粒-糜棱煤)。韩城H3井组5号煤层煤体结构主要以ID类煤和I类煤为主,分别占43%和37%,m类煤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北侧,I类煤分布于研究区西侧和东南侧,II类煤仅占9.2%,还有少部分夹歼(占10.9%),厚度较薄;11号煤层煤体结构主要以I类煤为主,约占62%,厚度较厚,U类煤和JU类煤较少,各占20.6%和12.1%,其中II类煤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ID类煤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二者厚度较薄,夹歼相对较少(占5.5%)O总体来看韩城H3井组5号煤层较11号煤层受构造影响大,煤体破碎严重,构造煤发育,对煤层气开采不利。
关键词
H3井组
测井反演
煤体结构
地质建模
Keywords
H3 well group
logging inversion
coal structure
geological modeling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8号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
黄道军
许浩
虎建玲
董煜
焦鹏帅
陈世达
周国晓
吴小卓
武衡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改进压汞表征方法及其在褐煤储层中的应用
刘丁
许浩
汤达祯
辛福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韩城矿区H3井组煤体结构测井反演及三维地质建模
陈博
汤达祯
张玉攀
李松
冯鹏
李宸宇
刘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