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对林龄的响应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建文 刘常富 +6 位作者 勾蒙蒙 雷蕾 陈会玲 张佳佳 朱粟锋 斛如媛 肖文发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4,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碳库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厘清人工林SOC固存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亚热带马尾松人工幼龄林(6 a)、中龄林(13 a)、近熟林(29 a)、成熟林(38 a)和过熟林(57 a)为对象,探索0~...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碳库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厘清人工林SOC固存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亚热带马尾松人工幼龄林(6 a)、中龄林(13 a)、近熟林(29 a)、成熟林(38 a)和过熟林(57 a)为对象,探索0~10 cm土层SOC及其组分的林龄梯度规律,分析SOC组分变化与林木特征、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等指标的关系,探讨人工林SOC固存机制。【结果】SOC含量在成熟林[(21.90±1.07)g·kg^(-1)]显著(P<0.05)高于幼龄林[(15.35±0.37)g·kg^(-1)]和中龄林[(13.22±0.83)g·kg^(-1)]。成熟林矿物结合组分的干质量分数(72.98%)显著(P<0.05)低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而轻颗粒组分的干质量分数(26.08%)和重颗粒组分的干质量分数(0.93%)显著(P<0.05)高于幼龄林和中龄林(P<0.05)。成熟林矿物结合组分有机碳含量[(21.90±1.07)g·kg^(-1)]显著(P<0.05)高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重颗粒组分有机碳含量[(21.00±1.76)g·kg^(-1)]显著(P<0.05)低于过熟林[(55.81±9.89 g·kg^(-1)],轻颗粒组分有机碳含量[(286.99±3.69)g·kg^(-1)]显著(P<0.05)低于中龄林[(335.68±12.45)g·kg^(-1)]。所有龄组矿物结合组分有机碳质量分数均大于50%,主导SOC积累。成熟林矿物结合组分有机碳质量分数(66.78%)显著(P<0.05)低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相关性分析显示,SOC含量与轻颗粒组分的干质量分数、重颗粒组分的干质量分数和矿物结合组分有机碳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与轻颗粒组分有机碳含量显著(P<0.05)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地表凋落物、轻颗粒组分的干质量分数、重颗粒组分的干质量分数和矿物结合组分有机碳含量驱动SOC积累(R2=0.98)。偏最小二乘模型显示,林分发育过程中矿物结合组分(包含矿物结合组分有机碳含量和碳磷比)对SOC积累总效应最高(0.91)。【结论】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发育过程中矿物结合有机碳主导SOC积累,且成熟林SOC的高效固存受地表凋落物和SOC组分的共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组分 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铜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强 李淑英 +6 位作者 郭智楠 许琳 赵一博 吕靖 尚建鹏 郭永 王俊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7-51,共15页
Cu_(2)O是一种p型半导体,在光催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者通过调控Cu_(2)O形貌和尺寸、构建异质结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增大比表面积和导电性等手段,提高其光利用率,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从而提高了Cu_(2)O的光催化活性... Cu_(2)O是一种p型半导体,在光催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者通过调控Cu_(2)O形貌和尺寸、构建异质结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增大比表面积和导电性等手段,提高其光利用率,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从而提高了Cu_(2)O的光催化活性和光稳定性,促进了其在光催化降解染料领域的应用。本文重点综述了通过元素掺杂、半导体异质结构建及与其他材料复合的途径增强Cu_(2)O光催化性能的方法,归纳了其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及异质结增强机理,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短板,并对氧化亚铜基复合光催化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掺杂 半导体 异质结 光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黏土与二氧化硅协同改性聚乳酸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杰 辛德华 +3 位作者 李晖 蒋洪石 周洪福 赵建国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48,共6页
以聚乳酸(PLA)为树脂基体,研究不同含量纳米黏土与2份SiO2协同填充,对PLA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协同填充有效改善了PLA材料的结晶行为、熔体加工性、力学韧性和气体阻隔性能。当2份的SiO2和4份黏土杂化填充时,填料分散良... 以聚乳酸(PLA)为树脂基体,研究不同含量纳米黏土与2份SiO2协同填充,对PLA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协同填充有效改善了PLA材料的结晶行为、熔体加工性、力学韧性和气体阻隔性能。当2份的SiO2和4份黏土杂化填充时,填料分散良好,获得的PLA复合材料展示了明显的韧性断裂和气体阻隔性能。相比没有填充PLA,拉伸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增加151%和74.1%,氧气和水蒸气透气系数分别下降67.4%和65.0%。过量黏土填充不利于材料韧性改善,对气体阻隔性能提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协同填充 力学性能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甲苯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新宇 高玉磊 +4 位作者 李世杰 杨易菲 张进 任云鹏 赵建国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优化MOF-5的合成工艺,确定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的最佳配比,并基于最佳配比通过真空浸渍和水热作用在毛白杨木材孔隙内部原位合成MOF-5,制备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并对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合机理、孔隙结构和甲苯... 优化MOF-5的合成工艺,确定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的最佳配比,并基于最佳配比通过真空浸渍和水热作用在毛白杨木材孔隙内部原位合成MOF-5,制备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并对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合机理、孔隙结构和甲苯吸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物质的量比为1∶3时,合成的MOF-5晶体粒径较小,BET比表面积为268.729 m^(2)/g,孔容为0.136 cm^(3)/g,且具备典型的MOF-5晶体X射线特征峰。在毛白杨木材孔隙内部原位合成的MOF-5的平均负载量为22.6%;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显示MOF-5与毛白杨木材通过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相结合。扫描电镜、压汞法和氮气吸/脱附测试的孔隙结构表明,MOF-5填充了毛白杨木材中的部分大孔和介孔,增加了微孔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常温常压下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对甲苯的最大吸附量为16.07 cm^(3)/g,展现了较好的甲苯吸/脱附性能。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在气体吸附与分离领域展现了较好的应用潜力,这为速生木材作为吸附材料的功能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木材 金属有机框架 孔径分布 甲苯吸附 功能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露香梨’生长素烟酰胺合成酶基因GH3克隆及其生物信息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丁保朋 李小白 +7 位作者 林雨静 胡朝慧 杨茹 韦博霖 曹一凡 白钰琳 闫如玉 李六林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3,共10页
[目的]‘玉露香梨’果实萼片宿存严重降低其商品价值,筛选并鉴定其果实萼片发育关键基因,可为从分子水平培育萼片脱落的梨果实提供参考基因。[方法]以棚架栽培的‘玉露香梨’为试材,结合前期BSA基因定位测序数据,对候选基因表达特征进... [目的]‘玉露香梨’果实萼片宿存严重降低其商品价值,筛选并鉴定其果实萼片发育关键基因,可为从分子水平培育萼片脱落的梨果实提供参考基因。[方法]以棚架栽培的‘玉露香梨’为试材,结合前期BSA基因定位测序数据,对候选基因表达特征进行验证、克隆并分析2个生长素酰胺合成酶基因GH3家族生物信息特征。[结果]基因PbGH3.3(Pbr007550)和PbGH3.4(Pbr030571)在萼片的表达量排名第二;PbGH3.3和PbGH3.4 CDS长度均为1806 bp,编码601个氨基酸,其中二者存在7个氨基酸序列的差异,编码的蛋白PbGH3.3和PbGH3.4序列与苹果MdGH3.1的同源性最高;属于不稳定性蛋白,无信号肽的存在,定位于细胞质;利用NCBI网站CCD工具分析发现均具有GH3蛋白家族的GH3 superfamliy保守结构域,蛋白质三级建模后发现为GH3.1 AUXIN缀合酶,涉及生长素稳态,属于GH3蛋白家族。STRING互作网络蛋白成员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表明PbGH3.3参与植物激素尤其是生长素信号通路,推测PbGH3.3和PbGH3.4可能在‘玉露香梨’果实萼片脱落中通过IAA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片 生长素烟酰胺合成酶 基因克隆 I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应用于农林种植业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葛赛 韩亚梅 +2 位作者 孙曼銮 赵建国 张晓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5-403,共9页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是石墨烯的氧化物,其特殊的sp2-sp3杂化结构使其具有很多优异性能,在纳米电子、生物医学和能源储存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研究较广、较深。近年来,氧化石墨烯又被发现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进一步引起...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是石墨烯的氧化物,其特殊的sp2-sp3杂化结构使其具有很多优异性能,在纳米电子、生物医学和能源储存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研究较广、较深。近年来,氧化石墨烯又被发现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进一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氧化石墨烯对不同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了氧化石墨烯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氧化石墨烯在农林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拓宽氧化石墨烯的综合利用途径,促进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植物生长 基因表达 土壤微生物 环境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镍复合材料多腔结构剪裁增强储锂稳定性
7
作者 姚利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6-880,共15页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花状多腔结构的NiFe_(2)O_(4)/rGO复合材料,并研究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结果表明:多腔结构的NiFe_(2)O_(4)/rGO表现出大的比容量和稳定的循环可逆性。在0.1 A/g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保持627.5 mA...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花状多腔结构的NiFe_(2)O_(4)/rGO复合材料,并研究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结果表明:多腔结构的NiFe_(2)O_(4)/rGO表现出大的比容量和稳定的循环可逆性。在0.1 A/g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保持627.5 mA·h/g。在0.5 A/g电流密度下,经过5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保持582.2 mA·h/g。在更高的电流密度2和5 A/g下,经过10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分别保持281.19和210.73 mA·h/g,且库仑效率超过99%。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柔性的rGO有效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并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促进了电子和锂离子的快速输运;NiFe_(2)O_(4)提供了大的比容量和好的倍率性能,其独特的多腔结构为锂离子和电子的扩散提供良好的通道,保证电解质的渗透和电解质与电极材料的充分接触,并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镍 还原氧化石墨烯 多腔结构 锂离子储存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增效环氧导热涂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任云鹏 邢宝岩 +3 位作者 李世杰 王昊 张进 赵建国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0,共5页
为提高冷冻设备中蒸发器的散热效率,以水可分散功能化石墨烯作为填料,通过相转移方法将其分散到环氧树脂基体中,在不锈钢基材上成功制备出石墨烯/环氧导热涂层。并对其导热性以及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石墨烯含量的涂层导... 为提高冷冻设备中蒸发器的散热效率,以水可分散功能化石墨烯作为填料,通过相转移方法将其分散到环氧树脂基体中,在不锈钢基材上成功制备出石墨烯/环氧导热涂层。并对其导热性以及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石墨烯含量的涂层导热性能有显著差异,当石墨烯添加量为9%时,导热率高达5.82 W/(m·K),可实现快速散热,且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耐酸性,在适量的石墨烯添加量时,可获得防腐性能优异的导热涂层。相比无涂层试样,添加9%石墨烯的导热涂层在室温下传热过程的最大温差可达5℃,-80℃条件下的最大温差可达16℃,这一涂层在速冻领域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涂层 散热 石墨烯 环氧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添加对无芒雀麦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牧仁 乔俊 +3 位作者 王丹阳 安景源 刘雅婧 李新乐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143,共11页
为探究石墨烯添加对干旱区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材料,设置5个石墨烯添加水平:0 mg/L(C0)、25 mg/L(C1)、50 mg/L(C2)、100 mg/L(C3)、200 mg/L(C4)。2023年6月1日进行盆栽种植,同时... 为探究石墨烯添加对干旱区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材料,设置5个石墨烯添加水平:0 mg/L(C0)、25 mg/L(C1)、50 mg/L(C2)、100 mg/L(C3)、200 mg/L(C4)。2023年6月1日进行盆栽种植,同时浇灌不同浓度石墨烯,于出苗后第45 d、75 d和100 d测定牧草生长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石墨烯添加可以促进无芒雀麦生长,无芒雀麦基径、叶宽和叶长分别在C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增加12.32%、39.33%和13.10%(P<0.05);无芒雀麦总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在C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分别增加44.28%和47.91%(P<0.05)。(2)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在C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增加22.99%和12.97%(P<0.05),土壤速效钾在C4处理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增加24.26%(P<0.05)。(3)经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指标简化为5个相对独立的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4.257%,总生物量干重贡献最大;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石墨烯浓度分为3类,其中50 mg/L处理效果最好。适量石墨烯添加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无芒雀麦生长,但高浓度石墨烯添加将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人工草地 无芒雀麦 土壤养分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悦 李伟佳 +3 位作者 韩志平 张琨 刘佳雯 HENKE Michael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40-153,共14页
[目的/意义]为探究并表达环境因素对黄花各器官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和产量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源库关系的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模型。[方法]以大同地区黄花主要栽培种植品种大同黄花为研究材料,采集黄花叶片、花葶、花蕾等形... [目的/意义]为探究并表达环境因素对黄花各器官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和产量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源库关系的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模型。[方法]以大同地区黄花主要栽培种植品种大同黄花为研究材料,采集黄花叶片、花葶、花蕾等形态数据和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利用功能-结构植物模型(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FSPM)平台的三维建模技术,建立基于云量的室外地表太阳辐射模型及适配黄花的光合作用模型,同时基于黄花源库关系建立黄花光合产物碳分配模型,利用β生长函数构建黄花各器官生长模拟模型,计算黄花生长期内逐日形态数据,最终实现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结果和讨论]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室外地表太阳辐射实测值和模拟值R2为0.87;剩余标准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28.52 W/m^(2),黄花各器官模拟模型实测值和预测值R^(2)为0.896~0.984,RMSE为1.4~17.7 cm;平均花蕾产量模拟R^(2)为0.880,RMSE为0.5 g;整体F值为82.244~1168.533,Sig.值均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上述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较好。[结论]模型能够准确地表现黄花植株在3个主要生长时期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征,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表现出较高的可信度。因此,本模型具有理想的模拟效果,足以满足精细农业领域的研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 源库关系 光合作用模型 形态模型 三维动态生长模拟 产量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on the bacterial and fungal diversity of Vicia faba rhizosphere soil
11
作者 CHEN Zhi-wen REN Jing +7 位作者 QIAO Jun ZHAO Jian-guo LI Jing-wei LIU Ze-hui LI Wei-jia XING Bao-yan ZHANG Jin NIE Hui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7-1242,共16页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Vicia faba L.wa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its impact on the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rhizosphere peat soil.Seedlin...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Vicia faba L.wa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its impact on the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rhizosphere peat soil.Seedlings of V.faba planted in this peat soil were treated with either distilled water(CK)or 25 mg·L^(−1)(G25)of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solution.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ight and root length of V.faba seedlings in the G25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in CK group.The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analyzed by amplifying and sequencing the 16S rRNA gene V_(3)-V_(4) region of bacteria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of fungi in rhizosphere soil using Illumina MiSeq technology.Alpha and beta diversit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increased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bacteria and fungi in the V.faba rhizosphere peat soil.The abundances of three ni-trogen cycling-related bacteria,Hydrogenophaga,Sphingomonas and Nitrosomonadaceae,were also altered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functionalized graphene.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Basilicum,related to soil phosphorus solubilization,decreased in the fungal com-munity,while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Clonostachys and Dimorphospora,which exhibited strong biological control over numerous fungal plant pathogens,nematodes and insects,increased in the soil after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treatment.Redundanc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otential of hydrogen(pH),organic matter,and total phosphorus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e changes in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the rhizosphere soil.Overall,our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altered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ycling-related microorganisms in peat soil,promoting changes i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and ultimately leading to the improved growth of V.faba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Vicia faba L. Plant growth 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改良盐碱土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何宪波 乔俊 +4 位作者 李紫薇 白秀丽 张晓慧 赵建国 邢宝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45-154,共10页
为探索煤矸石用于盐碱地改良的可行性,拓展大宗固体废物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途径,该研究采用盆栽法对煤矸石用量影响盐碱土理化性质及马铃薯生长进行研究。试验设置4个处理:85%盐碱土+15%煤矸石(CL15)、70%盐碱土+30%煤矸石(CL30)、50%... 为探索煤矸石用于盐碱地改良的可行性,拓展大宗固体废物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途径,该研究采用盆栽法对煤矸石用量影响盐碱土理化性质及马铃薯生长进行研究。试验设置4个处理:85%盐碱土+15%煤矸石(CL15)、70%盐碱土+30%煤矸石(CL30)、50%盐碱土+50%煤矸石(CL50),以及不添加煤矸石的对照(CK),分析煤矸石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马铃薯植株生长生理、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煤矸石加入能够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善盐碱土自身贫瘠、板结的土质,土壤pH值、盐分浓度、容重逐渐降低,土壤结构趋于稳定,同时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P<0.05),增幅分别为15.2%~447.2%、11.7%~27.6%、0.5%~29.5%、43.3%~225.8%、16.6%~216.1%和3.6%~34.9%。2)不同煤矸石添加量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光合作用以及抗逆性等指标影响效果存在差异,随着煤矸石用量的增加,植株各个时期的生长生理、抗逆境胁迫等指标多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CL30处理对马铃薯生长促进效果最佳,CL50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3个品种马铃薯收获后的地上生物量排序均为CL30、CL50、CL15。3)对照中马铃薯植株在幼苗期全部死亡,煤矸石各处理种植马铃薯可完成生长周期并结薯。CL30处理下单株块茎质量最高,为252.37~424.10 g/株,块茎中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也最高,分别为90.0~110.3 g/kg、13.3~14.1 g/kg和99.0~164.0 mg/kg,但与商品马铃薯品质相比仍有差距,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低于商品马铃薯21.2%~35.7%、45.8%~48.8%和7.9%~44.4%。综上所述,煤矸石可用于盐碱土改良,煤矸石用量为30%时,可有效改善盐碱土壤环境并适合种植马铃薯,因而在盐碱地土壤改良、保障粮食安全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盐碱土 马铃薯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热解及催化解聚动力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婧 王俊丽 +5 位作者 张进 李淑英 李金萍 赵强 郝晓刚 赵建国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9-64,共6页
低阶煤热解及催化解聚过程的精确描述是反应器多尺度模拟、反应器设计和放大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基于低阶煤非等温热解试验及催化裂解试验,提出了一种简单、精密度高且易与反应器多尺度模拟耦合的低阶煤解聚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反应器模... 低阶煤热解及催化解聚过程的精确描述是反应器多尺度模拟、反应器设计和放大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基于低阶煤非等温热解试验及催化裂解试验,提出了一种简单、精密度高且易与反应器多尺度模拟耦合的低阶煤解聚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反应器模拟中采用最多的一步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进行对比。最后验证了4种催化剂催化低阶煤的催化裂解试验数据对该模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模型能很好地模拟低阶煤热解整个过程,相较一步反应模型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该模型不仅简单,且模拟精度高很多,可达0.99以上。4种催化剂催化煤样的热解模拟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很好模拟催化剂催化解聚过程,证明本模型简单、模拟精度高,且适用范围更广,适用性更高。因此提出的低阶煤解聚模型具有与多尺度反应器模拟相结合的显著优势,丰富了煤热解的动力学体系,也为反应器的模拟与放大提供了更简单、精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热重分析 动力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Ni/NiO@C/G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离子电池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尚 毛苗苗 +6 位作者 庞明俊 杨辉 王润伟 李宁 潘启亮 庞敏 赵建国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6-368,共13页
将醋酸镍和葡萄糖溶于水中,与氧化石墨烯(GO)水悬浮液均匀混合,在180℃下水热处理24 h,再在Ar中700℃下炭化3 h,然后在空气中300℃下煅烧3 h得到三维Ni/NiO@C/GN。结果表明,水热处理过程中葡萄糖衍生的炭层将Ni(OH)2完全包裹,并在炭化... 将醋酸镍和葡萄糖溶于水中,与氧化石墨烯(GO)水悬浮液均匀混合,在180℃下水热处理24 h,再在Ar中700℃下炭化3 h,然后在空气中300℃下煅烧3 h得到三维Ni/NiO@C/GN。结果表明,水热处理过程中葡萄糖衍生的炭层将Ni(OH)2完全包裹,并在炭化过程中转化为金属Ni,部分金属Ni在空气中煅烧中被氧化为NiO。当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时,其初始容量为711.6 mA h g^(-1),300次循环后增加到772.1 mA h g^(-1)。作为对比,没有添加GO的材料的初始容量较低,仅为584.7 mA h g^(-1),300次循环后下降到148.8 mA h g^(-1)。这些结果表明炭层可以抑制Ni/NiO纳米颗粒的团聚,有效缓解锂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抑制循环过程中的电极开裂。GO的加入可形成丰富的导电网络,提高导电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可增加活性位点,有利于电解液快速浸润电极材料。这些因素显著改善了Ni/NiO@C/GN负极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iO@C/GN 锂离子电池 石墨烯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戊灵对高粱种植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崴 王芳 +4 位作者 闫舟 赵建国 丁保朋 淮泽勋 王翔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山西地区土壤施用二甲戊灵对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的影响,探究其影响的潜在机制,为科学使用二甲戊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室内盆栽和大田栽培2种方式种植高粱后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二甲戊灵处理对4种土壤酶...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山西地区土壤施用二甲戊灵对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的影响,探究其影响的潜在机制,为科学使用二甲戊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室内盆栽和大田栽培2种方式种植高粱后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二甲戊灵处理对4种土壤酶(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并通过传统平板计数法和PCR‐DGGE相结合方式对细菌和真菌群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盆栽和大田栽培2种方式下,施用二甲戊灵浓度在200~800 g·hm^(-2)范围内对蔗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均呈激活作用,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或无显著变化。在400 g·hm^(-2)时,蔗糖酶活性达到顶峰;浓度达到600 g·hm^(-2)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被显著抑制;而浓度达到800 g·hm^(-2)时,脲酶活性达到最大。二甲戊灵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呈现激活作用,该影响随二甲戊灵施用浓度变化而变化。细菌和真菌群落对二甲戊灵浓度变化较为敏感;施用二甲戊灵会导致土壤生物活性变化。[结论]不同浓度的二甲戊灵对土壤中的蔗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被一定程度的激活,同时影响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多样性,尤其Myxococcus属细菌和Stigmalychus属真菌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土壤 酶活性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