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作煤业集团公司煤炭洗选加工发展思路
1
作者 聂其英 涂必训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5-47,共3页
介绍了焦作煤业集团洗选加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指出该领域面临无烟煤市场和用户环保压力的挑战 。
关键词 焦作煤业集团公司 洗选加工 无烟煤 发展思路 市场 技术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煤业集团关爱农民工的做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守良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71,70,共2页
关键词 农民工 集团 焦煤 焦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董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类别煤层底板水害致灾机理与防控远景导向 被引量:7
3
作者 曾一凡 朱慧聪 +9 位作者 武强 王厚柱 傅先杰 王铁记 王玺瑞 樊九林 胡荣杰 才向军 阚雪冬 高生保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3-1099,共27页
我国成煤条件苛刻,赋煤环境复杂多变,资源呈全域性跨多地质类型、点散式分布,导致回采共(伴)生地质灾害频现。同时,伴随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优化调控,煤层底板水害负面导向性越趋显著,高承压水水力驱动及强敏感性缺陷构造活化的协同作用导... 我国成煤条件苛刻,赋煤环境复杂多变,资源呈全域性跨多地质类型、点散式分布,导致回采共(伴)生地质灾害频现。同时,伴随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优化调控,煤层底板水害负面导向性越趋显著,高承压水水力驱动及强敏感性缺陷构造活化的协同作用导致煤层底板水害宏观动力学表象威胁性显著提升,成为我国煤炭资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阻力。为全方位掌握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发展形势,探讨未来基于新技术开展防控作业的重点攻关方向,从时间、空间、突水量等多维视角下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动态演变趋势,对类型进行了“总−分”式细划,并通过建立地质力学模型探讨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力学互馈响应机制,基于灾害宏观表象等揭示了其内生致灾机理,指出了防控技术理念的新发展路径和远景导向。研究发现:统计分析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多维视角下的演变规律和特征,探讨建立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主体架构,依据事故核心致因体系及宏观致灾表象等将煤层底板水害划分为岩溶陷落柱突水、断层活化突水及裂隙导升(复合)灰岩水突涌3大类,进一步细化为全路径贯通增量导升型突水(岩溶陷落柱)、贯穿煤层型突水(断层)、单层随采卸荷直接型突水(裂隙)等12个子类,并针对性的独立分析了3个大类煤层底板水害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地应力和承压水水压对岩溶陷落柱突水过程承压水导升路径异化发育作用机制,提出了覆岩顶板动/静载扰动诱发底板岩溶陷落柱突水模式,阐明了其力学启动条件及致灾机理;建立了煤层底板断层宏细观地质力学构造概化模型,基于诱发断层活化突水的核心致灾诱因识别并建立了不同类别煤层底板断层活化突水力学判据;以裂隙为基础单元,“由1至n”式建立了单一层位和复合层位承压含水层诱发裂隙型导升(复合)灰岩水突涌的临界判别条件,揭示了该类型底板水害全过程致灾机理;在总结现行煤层底板水害探查、预测及控制技术理念基础上,结合前沿发展方向,指出并建议在煤层底板本底地质基因的全生命周期采动诱变特征三维动态重构、适用于时空分异动态地质环境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理念升级、低扰动强干预的随采随治保/控水互馈注浆治理技术应用、修复后地质生态系统长效监控诊断诊疗平台建立等方面展开攻关,构建煤层底板水害全时空防控大体系,紧跟新质生产力大背景下全煤行业新业态发展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防治 底板水害 岩溶陷落柱 断层 致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拌和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峰宾 刘济广 +4 位作者 焦华喆 杨柳华 牛豪爽 申宏栋 徐雨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0,共4页
随着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天然砂的存量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随着环境友好型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机制砂在当前环境下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因机制砂的生产工艺所限,相对于天然砂,机制砂的石粉含量较高,石粉会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 随着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天然砂的存量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随着环境友好型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机制砂在当前环境下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因机制砂的生产工艺所限,相对于天然砂,机制砂的石粉含量较高,石粉会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单因素变量试验,采用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替代天然砂,研究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拌和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C20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最佳石粉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当石粉含量为10%~15%,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拌和性能,减小离析泌水,增强黏聚性,降低骨料间的摩擦力.石粉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完善机制砂混凝土的整体级配,改善其工作性能,有利于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强度,28 d单轴抗压强度可达41.6 MPa,抗折强度达9.4 MPa,抗拉强度达3.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粉 机制砂 混凝土 拌和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巷道围岩变形融合分析及预测模型
5
作者 王猛 袁春玉 +4 位作者 李鑫磊 胡超 袁瑞甫 尚栋煌 王成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91,共17页
为解决巷道变形预测和破坏区定位困难等问题,建立了多重扰动底抽巷围岩数值分析模型,选取围岩强度、侧压系数等地质参数,巷道断面尺寸、抽采钻孔、支护强度等开采参数作为研究对象,获取了多因素扰动下底抽巷顶板变形数据集,采用随机森... 为解决巷道变形预测和破坏区定位困难等问题,建立了多重扰动底抽巷围岩数值分析模型,选取围岩强度、侧压系数等地质参数,巷道断面尺寸、抽采钻孔、支护强度等开采参数作为研究对象,获取了多因素扰动下底抽巷顶板变形数据集,采用随机森林、极端随机树、GBDT、XGBoost等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建立了单一基学习器巷道变形预测模型,以弹性网算法为元学习器,利用Stacking融合方法,对不同基学习器输出模型进行了融合处理,构建了多重扰动底抽巷围岩变形融合预测模型,评价了各特征因素对巷道变形的抑促效应,识别了影响底抽巷围岩稳定的主控因素。以赵固二矿14040运输巷底抽巷为工程背景,利用建立的巷道变形预测模型,以巷道实际生产地质条件和开采参数作为输入项,通过设置巷道期望变形量,逆向运算并输出了试验巷道建议支护强度,并指导了现场巷道支护设计及关键参数确定。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建议支护强度后,巷道实测变形值处于决策模型规定的允许范围内,顶板变形量仅为原支护的52%,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大变形。基于机器学习建立的巷道变形预测模型为巷道稳定维护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促进了煤矿巷道智能运维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变形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智能运维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在煤矿采空区充填矸石中运移规律及其随达西流速变化特征
6
作者 赵丽 贾祥腾 +6 位作者 张庆 许峰 朱开鹏 孔伟芳 邢明飞 金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8,共9页
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矸石的大量堆积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化利用问题。目的将煤矸石充填采空区作为矿井水净化的储水空间,既能实现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又有助于去除矿井水中的氟化物,是一种经济且环保的... 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矸石的大量堆积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化利用问题。目的将煤矸石充填采空区作为矿井水净化的储水空间,既能实现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又有助于去除矿井水中的氟化物,是一种经济且环保的可行方案。方法本研究以矿井水中F^(-)为研究对象,以保德矿采空区煤矸石为充填介质,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在25℃、达西流速6.24,3.12,1.56 cm/h下开展室内柱模拟实验。利用CDE模型和双点位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不同流速下F^(-)运移特征。结果结果表明:Cl-作为非反应性示踪剂,其穿透时间与流速负相关,CDE模型可以较好表征其运移规律,弥散作用随着达西流速增加而增大;相较于CDE模型,双点位模型能更好地表征F^(-)运移过程,充填矸石对F^(-)吸附阻滞现象显著,且阻滞系数R和吸附量均随流速减小而增大。F^(-)在煤矸石上的平衡吸附点位占总吸附点位的比值(f值)和分配系数β值随流速减小而增加,而一级动力学吸附速率常数α随流速减小而降低,这表明溶质运移过程中平衡吸附作用随着流速减小逐渐增强。此外,随着淋滤液持续注入,矸石表面的OH^(-)不断被注入的F^(-)通过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置换到淋出液中,导致淋出液pH升高,且流速越低,pH升高越明显。结论研究结果为高氟矿井水净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提升煤矸石资源化利用途径,具有显著的环境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氟化物 溶质运移 弥散系数 阻滞系数 双点位吸附溶质运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GFP荧光菌的煤层注水扩散的空间特征及隙网渗流规律的生物示踪研究
7
作者 肖栋 彭苏萍 +1 位作者 李学臣 何海伦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85-3099,共15页
辨识煤层中裂隙发育特征对于评价煤层渗透性和水力压裂等措施作用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在地应力及构造应力等因素的作用下,煤层裂隙发育的复杂性更加显著,传统的探测技术难以准确识别水力化措施裂隙的渗流路径... 辨识煤层中裂隙发育特征对于评价煤层渗透性和水力压裂等措施作用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在地应力及构造应力等因素的作用下,煤层裂隙发育的复杂性更加显著,传统的探测技术难以准确识别水力化措施裂隙的渗流路径。为此,利用煤层杆菌与蓝绿荧光(B-GFP)表达质粒融合,构建具有荧光特征的人工基因改造蓝绿荧光菌,结合其在煤层环境中的优良适应性及稳定的表面吸附特性,确定B-GFP荧光菌生物示踪技术,系统分析不同稀释倍数的荧光菌在煤表面的吸附特征及其在煤层裂隙中的渗流路径,为煤层水力化措施效果评价提供了新途径。结果表明:菌液在煤层中的扩散受有机代谢物含量和裂隙特征双因素的影响,高浓度时具有较强的浸润性,易在煤表面形成菌-液两相膜,导致菌体聚集成易于观测的菌斑;而在高稀释倍数下,菌液的浸润性减弱,菌体更依赖鞭毛在粗糙表面分散吸附。50倍稀释度被发现是构建均匀菌膜的最佳条件,且具有最高的多类型的示踪可辨识度。此外,B-GFP荧光菌在预裂煤样贯通裂隙中能够稳定附着,不受裂隙二次发育和扩展的影响,能够可靠地标记出贯穿型大裂隙、缝网以及半封闭型裂隙分布。回采工作面煤层注水影响半径的生物示踪法评价研究发现,该项技术能够准确地刻画出不同裂隙的分布区域,且刻画出注入水的空间渗流特征。煤层注水的实际影响半径大于4m,钻孔间距可扩展至8m。该研究为优化煤矿瓦斯防治和水力化措施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对提高水力化措施的有效性研究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发育 煤层注水 生物示踪 水力化措施 矿山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松涛 吕辉 刘向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并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9000例患者图像,从中筛选出700例患有RVO的眼底图像,联合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化学院,应用AI技术对眼底图像...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并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9000例患者图像,从中筛选出700例患有RVO的眼底图像,联合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化学院,应用AI技术对眼底图像进行处理。本研究采用了最先进的两阶段算法(Faster-RCNN模型)、先进的一阶段检测算法(YOLOV4和YOLOV5模型),以及专门为RVO设计的改进型YOLOV5模型来处理收集到的RVO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改进型YOLOV5模型对RVO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Faster-RCNN模型检测精度最高,但其参数规模远大于其他模型,且每秒帧数仅为8,不能满足检测的实时性要求。改进型YOLOV5模型检测精度仅比Faster-RCNN模型低3%,但参数规模远远小于Faster-RCNN模型,且每秒帧数比其高22。根据不同的AI模型Faster-RCNN、YOLOV4、YOLOV5和改进型YOLOV5模型,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6(95%CI:0.933-0.959),0.794(95%CI:0.772-0.816),0.864(95%CI:0.845-0.884),0.930(95%CI:0.915-0.944)。改进型YOLOV5模型对RVO诊断的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98.9%。结论改进型YOLOV5模型拥有较高的检测精确性,所需的参数规模较小,对RVO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以作为RVO新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视网膜静脉阻塞 医学图像分析 诊断价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DCGAR-SAC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科 李宏涛 +1 位作者 王科平 杨艺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58,共7页
为提升移动机器人在静态或动态场景下处理环境信息的能力及基于随机性策略的动作选取机制,通过深入探讨随机性策略梯度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双重Critic网络引导的动作选择机制-柔性策略-评估(Transformer DCGAR-SAC)算法的... 为提升移动机器人在静态或动态场景下处理环境信息的能力及基于随机性策略的动作选取机制,通过深入探讨随机性策略梯度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双重Critic网络引导的动作选择机制-柔性策略-评估(Transformer DCGAR-SAC)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利用了Transformer的高效序列处理能力可以捕捉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将Transformer模型与SAC算法的随机性策略网络融合。随后,提出一种基于双重Critic网络引导的动作选择机制。该机制引入了V网络,并与Q网络共同评估价值差异,指导动作根据相对价值进行选择,减小偏向过估计动作的风险。在仿真实验方面,与两种随机性策略算法进行了对比,所提算法在样本利用率和成功率等多个关键指标上优于其他算法。此外,在真实场景中进行算法的实车实验,并成功在真实场景下实现了路径规划,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场景 路径规划 深度强化学习 TRANSFORMER 动作选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矿区煤层底板注浆加固工作面突水原因与防治 被引量:24
10
作者 许延春 李江华 刘白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4,共5页
焦作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煤层底板受到承压水的严重威胁,为此对工作面煤层底板进行了注浆加固改造。但近几年底板注浆加固工作面仍发生突水事故,严重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并构成了安全隐患。通过对焦作矿区近年来8起底板注浆加... 焦作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煤层底板受到承压水的严重威胁,为此对工作面煤层底板进行了注浆加固改造。但近几年底板注浆加固工作面仍发生突水事故,严重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并构成了安全隐患。通过对焦作矿区近年来8起底板注浆加固工作面突水事故进行调研,详细分析了突水工作面主要充水水源、注浆加固改造情况、突水情况及原因,总结归纳了注浆加固工作面突水影响因素,利用实例计算验证了易突水位置,并进一步提出了水害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加固 底板突水 突水原因 高阻异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底板“双关键层”控水模型优化地面区域水害治理方案
11
作者 苗葳 武强 +2 位作者 李国栋 许延春 李兴国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6,共10页
为防止焦作矿区底板承压含水层突水,基于底板“双关键层”理论建立了力学稳定控水关键层力学模型,剖析了在底板赋存多条富水性强高承压含水层条件下,加固单一含水层与加固双含水层所形成的“双关键层”控水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加固... 为防止焦作矿区底板承压含水层突水,基于底板“双关键层”理论建立了力学稳定控水关键层力学模型,剖析了在底板赋存多条富水性强高承压含水层条件下,加固单一含水层与加固双含水层所形成的“双关键层”控水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单一含水层无法抵御深部高承压水,而加固双含水层形成了浅部力学稳定控水、中部渗透控水、深部力学稳定控水与底部渗透控水的复合型“双关键层”控水组合,具备对深部高承压含水层的控水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地面区域水害治理双含水层加固模式、井上下联合治理双含水层模式及井下治理单含水层模式的安全与经济效果,采用地面区域水害治理双含水层加固模式的控水安全效果最佳,井下验证工程工期最短,但其经济成本最高,该模式在底板水患危害严重的矿区可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多含水层 底板“双关键层” 地面区域水害治理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焦作地区煤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郝吉生 魏国营 刘其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焦作煤田主采煤层二1煤属于低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之无烟煤三号,一2 煤则属于中灰、高硫、低-特低磷的无烟煤二号,除均可作为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外,二1 块煤还可作为合成氨及气化工业原料用煤,而一2煤应用时最好配合脱硫工艺进... 焦作煤田主采煤层二1煤属于低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之无烟煤三号,一2 煤则属于中灰、高硫、低-特低磷的无烟煤二号,除均可作为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外,二1 块煤还可作为合成氨及气化工业原料用煤,而一2煤应用时最好配合脱硫工艺进行.微量元素统计分析表明:焦作地区煤中有害及微量元素没有富集或明显富集的征兆,亦未发现有工业价值的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 地球化学 焦作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矿区防止突水淹井事故的对策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白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51,共3页
通过分析焦作矿区17次突水淹井事故原因,提出了强化领导、严格管理、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合理留设防水煤柱、加强断层探测、完善防排水设施、选择合理的防治水措施等对策,使焦作矿区21a来未发生突水淹井事故。这些措施对类似矿区的防治... 通过分析焦作矿区17次突水淹井事故原因,提出了强化领导、严格管理、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合理留设防水煤柱、加强断层探测、完善防排水设施、选择合理的防治水措施等对策,使焦作矿区21a来未发生突水淹井事故。这些措施对类似矿区的防治水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矿区 突水淹井 防治水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力角特性偏移研究
14
作者 徐耀晖 朱福文 +3 位作者 高彩霞 赵宝森 王翰 缪庆彬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6,共9页
目的力角特性是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运行稳定性的重要特性,是评价电机性能和控制电机的依据。但在低频工况下,PMLSM的力角特性因电枢电阻的影响而存在偏移现象,进而导致利用现有忽略电... 目的力角特性是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运行稳定性的重要特性,是评价电机性能和控制电机的依据。但在低频工况下,PMLSM的力角特性因电枢电阻的影响而存在偏移现象,进而导致利用现有忽略电枢电阻的力角特性分析计算电机低速运行特性会存在较大的偏差。为此,对PMLSM低频低速下的力角特性偏移原因及其影响规律展开深入研究,并确定力角特性偏移的临界条件。方法首先,建立考虑电枢电阻的PMLSM力角特性的解析模型,分析力角特性产生偏移的原因;其次,基于建立的解析模型,通过峰值推力及其对应的功角研究不同因素对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然后,利用解析法确定PMLSM力角特性产生偏移的临界条件,即当力角偏移系数k(k=X_(t)/R_(a))≥11.43可以近似认为峰值推力对应的功角等于90°,可以忽略力角偏移现象;最后,搭建PMLSM样机测试平台,将有限元结果、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验证推力特性曲线产生偏移的原因和临界条件。结果研究发现,与常用的忽略电枢电阻的力角特性相比,PMLSM力角特性向左偏移。力角特性偏移现象会导致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导致推力和电枢电流的关系不单调,出现小负载的电流比大负载的还要大的现象,二是低频运行时峰值推力减小,因此低频时不能保持恒推力运行。结论研究结果对PMLSM的设计和精确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力角特性 力角特性偏移 临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矿区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邢文平 张占全 刘白宙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67-270,共4页
根据焦作矿区地质构造和L8、L2、O2主要灰岩含水层富水特征以及水害威胁严重这一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焦作矿区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重点阐述了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的内容及应用效果,总结所取得的经济效... 根据焦作矿区地质构造和L8、L2、O2主要灰岩含水层富水特征以及水害威胁严重这一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焦作矿区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重点阐述了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的内容及应用效果,总结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矿区 煤层底板 灰岩含水层 注浆 水害 地质构造 安全效益 改造技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矿区水害治理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工会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0,13,4,共4页
焦作矿区面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突水频繁、水害严重的困难, 采用煤层底板注浆技术, 变被动堵水为主动治水。介绍了煤层底板注浆技术的理论研究成果, 实验室分析和现场实施的情况。
关键词 焦作矿区 治理技术 水害 水文地质条件 理论研究成果 注浆技术 煤层底板 实验室分析 现场实施 突水 治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岩溶水系统水质模拟与污染原因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国营 韩怀彦 张慧娟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焦作裂隙岩溶水系统是我国北方岩溶区发育比较典型的系统之一 ,岩溶水资源丰富 ,水质优良 .最近几年来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岩溶水已受到污染 ,突出表现在岩溶水Cl- 含量逐年升高 .通过建立分散参数二维溶质运移模拟模型 ,以Cl- 为模拟因... 焦作裂隙岩溶水系统是我国北方岩溶区发育比较典型的系统之一 ,岩溶水资源丰富 ,水质优良 .最近几年来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岩溶水已受到污染 ,突出表现在岩溶水Cl- 含量逐年升高 .通过建立分散参数二维溶质运移模拟模型 ,以Cl- 为模拟因子对污染原因、污染源进行了模拟计算 ,证实岩溶水Cl- 升高是人为污染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二维溶质运移模型 水质监测 氯污染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矿区无烟煤泥浮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桂素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74,共4页
分析了焦作矿区煤泥浮选现状和煤泥质量特征,重点介绍了焦作矿区在煤泥浮选工艺和煤泥加压过滤脱水领域的研究应用情况,以及生产实践效果,认为该项研究比较成功,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无烟煤 煤泥 浮选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煤集团矿区供电网络的改造分析
19
作者 赵廷钊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8-50,共3页
通过对焦煤集团矿区供电网络的分析,针对该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矿区供电系统“西电东输”的改造方案,着重介绍了焦煤集团矿区供电系统改造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 矿区供电系统 电网联网 焦煤集团 供电网络 矿区 改造分析 集团 焦煤 改造方案 西电东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煤矿与谢延信
20
作者 刘守良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煤矿 焦作 全国劳动模范 抗日战争 安全生产 煤炭行业 历史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