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小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及启示
1
作者 赵翠明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76,共5页
德国小学项目式学习的成功经验显示,通过国家政策支持、教师培训、发展性评价体系和社区资源整合,可以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德国政府设立了专项基金,制定了详细的课程指南,并建立了全国性的项目式学习网络平台,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培训课程,... 德国小学项目式学习的成功经验显示,通过国家政策支持、教师培训、发展性评价体系和社区资源整合,可以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德国政府设立了专项基金,制定了详细的课程指南,并建立了全国性的项目式学习网络平台,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培训课程,提高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理念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组织区域性培训项目,并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地考察的机会。借鉴这些经验,我国应构建全面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并积极整合社区资源,以推动项目式学习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学 项目式学习 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与培养路径 被引量:13
2
作者 申晓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39-40,共2页
基于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存在的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和对民族传统文化信心不足等问题,为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高校可从积极引导,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应对多元文化冲... 基于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存在的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和对民族传统文化信心不足等问题,为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高校可从积极引导,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应对多元文化冲击;挖掘生命教育资源,树立正确文化心态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 生命教育 文化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注定》:“贾樟柯”式的解构之美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青格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92-93,共2页
贾樟柯在其获得法国第6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电影《天注定》中,不仅突破了其传统的影像内容往往以强烈的人文关怀为主的特点,添加了"暴力元素",而且还通过对影像话语本身的颠覆、塑造解构者自我消解与毁灭的悲剧形象与... 贾樟柯在其获得法国第6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电影《天注定》中,不仅突破了其传统的影像内容往往以强烈的人文关怀为主的特点,添加了"暴力元素",而且还通过对影像话语本身的颠覆、塑造解构者自我消解与毁灭的悲剧形象与深刻剖析社会内部颠覆力量及其价值意义等,显示出其非凡的解构视野,从而使其既具有颠覆中国影像传统话语的创意力量,又具有其影像话语本身的解构之美,并形成了其独特的"贾樟柯"式影像话语本身的解构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注定》 解构 解构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伦理电影的儒学审美
4
作者 张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2,共3页
中国家庭伦理电影是以儒家思想为"营养基"茁壮成长起来的,并与近代中国的时代命运紧密相关,无论是任何时代背景下,这种特殊的创作思想在新伦理电影的发展中都不曾缺席,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儒学审美对中国家庭伦理电影创作的影... 中国家庭伦理电影是以儒家思想为"营养基"茁壮成长起来的,并与近代中国的时代命运紧密相关,无论是任何时代背景下,这种特殊的创作思想在新伦理电影的发展中都不曾缺席,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儒学审美对中国家庭伦理电影创作的影响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国家的主流电影开始大量涌入,给国产电影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儒家思想在经历了几次沉浮之后努力向着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方向靠拢,重新为电影事业提供前进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国产伦理电影 电影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此失彼:《亲爱的》原型的电影重述
5
作者 刘国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79-81,共3页
《亲爱的》一方面以面面俱到的电影结构重述原型故事,另一方面又以过度的设计突出展现拐者的温情形象,淹没了被拐者几代人亲人离散的伤痛,遮蔽了被拐者几代人城镇化理想的挣扎,由此诱导大众在被拐者和拐者之间张皇失措、顾此失彼。电影... 《亲爱的》一方面以面面俱到的电影结构重述原型故事,另一方面又以过度的设计突出展现拐者的温情形象,淹没了被拐者几代人亲人离散的伤痛,遮蔽了被拐者几代人城镇化理想的挣扎,由此诱导大众在被拐者和拐者之间张皇失措、顾此失彼。电影不论怎样为李红琴洗白,她都属于危害社会的拐者。李红琴不论怎样温情,她都不能代表彭高峰等被拐者人物原型所属的亿万农民群体。极端追求故事的离奇性是该片偏离原型故事主题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拐卖 伤痛 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叙事艺术探幽
6
作者 薛丽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8-129,共2页
2010年,中央电视台制作并播出了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此片在宏大历史背景下,深入分析了"公司"这一现象的历史沿革与内在属性。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故事化的叙述是此片最主要的特点,但讲故事并不是创作者真正的目的。... 2010年,中央电视台制作并播出了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此片在宏大历史背景下,深入分析了"公司"这一现象的历史沿革与内在属性。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故事化的叙述是此片最主要的特点,但讲故事并不是创作者真正的目的。通过故事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且尝试着给出问题的答案,以期给予现代中国人以启示,才是纪录片创作者真正的目的。本文结合《公司的力量》文本第三章,对此叙述特点给予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的力量》 故事 叙述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