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师范专科院校《教师口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宏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0期49-50,共2页
《教师口语》是一门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程,负责这门课程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包括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 师范专科院校 《教师口语》 教师素质 公共必修课程 口语表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语文情境教学中的语感特征及其培养途径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泓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142-143,共2页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语感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对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能力。本文通过阐述语感的特征和培养语感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语文 情境教学 语感特征 培养途径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性思维视阈中的教学范式转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国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6-168,共3页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教育的许多弊病是与本质主义思维相联系的。文章旨在以生成性思维的基本精神观照教学生活,探讨课堂教学的范式转型。主要方面是:由既定的外在目标到内在的生成性目标;由高控制的流程到建构生...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教育的许多弊病是与本质主义思维相联系的。文章旨在以生成性思维的基本精神观照教学生活,探讨课堂教学的范式转型。主要方面是:由既定的外在目标到内在的生成性目标;由高控制的流程到建构生成的过程;由空洞的内容传递到回归生活世界;由以目标为中心的标准式评价到走向理解的生成性评价。为此,教师应具有新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性思维 教学 范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公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被引量:2
4
作者 苏爱民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75-176,共2页
公文写作过程中作者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在公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大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 公文写作教学 主体性 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终身学习 文秘专业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师职业素养浅谈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垂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75-76,共2页
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那么,怎样的语文教师才算合格?应具备哪些素养?本文从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学识素养、教学素养、教研素养五个方面对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了探讨,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职业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格教育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闪明琴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77-79,共3页
本文围绕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这一中心,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从养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入手,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人格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并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格 人格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评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郜成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38-39,共2页
一部以"同学少年"为主题,描写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生活的大型青春剧《恰同学少年》,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q... 一部以"同学少年"为主题,描写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生活的大型青春剧《恰同学少年》,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不一样的青春剧,除了立意新颖、清新自然外,还有很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评析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文学课“三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
8
作者 王丽鹃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0期139-140,共2页
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文章结合高师文学课程教学的特点,经过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需要的高师文学课课堂教学模式——“三百”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即“百家讲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关键词 高等师法院校 文学课 “三百”课堂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探寻者的契若金兰——毕希纳、昆德拉、曹雪芹的身体叙事
9
作者 杜瑾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1-223,共3页
毕希纳、昆德拉和曹雪芹存在于三个不同的时空,但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身体的偶在及其终极意义的虚无。超越这种虚无,必须让肉体拉住灵魂的衣角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在对身体的态度上,他们有惊人的契合之处。这对我们... 毕希纳、昆德拉和曹雪芹存在于三个不同的时空,但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身体的偶在及其终极意义的虚无。超越这种虚无,必须让肉体拉住灵魂的衣角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在对身体的态度上,他们有惊人的契合之处。这对我们思考存在、探寻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希纳 昆德拉 曹雪芹 身体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楼梦》的叙述策略及思维模式
10
作者 杜瑾焕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7-139,共3页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神话思维方式认知人事的盛衰变迁,对这个充满变数的人世中的人的命运和生存意义等问题进行探寻与追问,并以其诗性智慧创造各种神话,以隐喻的方式表现人类那独特而永恒的天性,从而造就了他那个时代的"神话叙...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神话思维方式认知人事的盛衰变迁,对这个充满变数的人世中的人的命运和生存意义等问题进行探寻与追问,并以其诗性智慧创造各种神话,以隐喻的方式表现人类那独特而永恒的天性,从而造就了他那个时代的"神话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神话叙述 神话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郑培民》和《暖秋》和谐映衬
11
作者 郜成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67-67,78,共2页
新时期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电影《郑培民》和《暖秋》,从两个不同侧面、正反两个不同人物,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了榜样和警示教育,不光是两部好电影,同时又是两本好教材,值得永远品读的两本好书。
关键词 教育意义 电影比较 和谐映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游记》的文化解读
12
作者 申华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6-97,共2页
作为一部累积型的长篇小说,先后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搬上银屏这部作品的整体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有总体性的寓意,也有局部性的象征。本文欲将文本切分为三个层面,试图从它的极幻之文中,品鉴其极真之情;从它的极奇之事中,揭示其所寓的... 作为一部累积型的长篇小说,先后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搬上银屏这部作品的整体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有总体性的寓意,也有局部性的象征。本文欲将文本切分为三个层面,试图从它的极幻之文中,品鉴其极真之情;从它的极奇之事中,揭示其所寓的极真之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解读 人格修炼 人性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对话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新国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5-126,共2页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接受知识、进行思考时,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入知识的殿堂,培养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要创设这样的教学环境,必须把平等、民主的教学思...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接受知识、进行思考时,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入知识的殿堂,培养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要创设这样的教学环境,必须把平等、民主的教学思想引入课堂,以民主对话式的讨论法进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民主对话式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庭坚词《南乡子》“落帽晚风回”真伪再辨证
14
作者 张昌红 葛华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黄庭坚词版本众多,宋元明清及近现当代均有辑本。各版本间异文较多,以致在某些问题上莫衷一是。两首《南乡子》词不同版本其序文差别较大,以致有人认为《南乡子》“落帽晚风回”是伪作。从版本可信度的考证、题序的合理理解、词的形式... 黄庭坚词版本众多,宋元明清及近现当代均有辑本。各版本间异文较多,以致在某些问题上莫衷一是。两首《南乡子》词不同版本其序文差别较大,以致有人认为《南乡子》“落帽晚风回”是伪作。从版本可信度的考证、题序的合理理解、词的形式及内容、校雠的基本知识等方面论证,此词确为黄庭坚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山谷词 《南乡子》 辨伪 题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教师口语课教学中的美育
15
作者 胡蓬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67-168,共2页
教师口语课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应结合学科特点实施美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美的素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教师口语课 审美教育 创造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 师范类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课改条件下高师文学课程的思考
16
作者 马朝霞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97-98,共2页
新课改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基础语文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是培养适应新课改文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必须对师范生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等进行更新,这就成为高师文学课程设置的新课题。鉴于此,文章就... 新课改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基础语文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是培养适应新课改文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必须对师范生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等进行更新,这就成为高师文学课程设置的新课题。鉴于此,文章就高师文学课如何适应新课改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中文系 文学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思考
17
作者 苗清和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179-180,共2页
创新教育是未来教育的显著特征。高职院校要明晰创新训练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致力于培养适合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创新教育 训练 思维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大学作文教学
18
作者 张一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125-127,共3页
文章深入阐述了传统作文教学的三个环节——命题、指导和讲评,以及“开放式”作文教学中的“五公开”及其好处,提出了改进大学作文教学的若干观点和措施。
关键词 大学 作文教学 三步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