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作市大气重污染过程单颗粒气溶胶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西岳 喻国强 +5 位作者 马社霞 高博 吕延山 邹维欢 刘晓东 项金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62-269,281,共9页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SPAMS)于2015年12月9-30日对焦作市高新区监测站新办公楼观测站大气单颗粒粒径及其化学组成进行了在线测量,共采集到具有粒径信息的颗粒物9 391 749个,其中有正负质谱图的颗粒2 189 337个,其粒径主要集中...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SPAMS)于2015年12月9-30日对焦作市高新区监测站新办公楼观测站大气单颗粒粒径及其化学组成进行了在线测量,共采集到具有粒径信息的颗粒物9 391 749个,其中有正负质谱图的颗粒2 189 337个,其粒径主要集中在0.2~2.0μm。利用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Art-2a)对SPAMS采集的数据进行了成分分类,最终确定了8类颗粒物,焦作市监测期间占比前三的成分分别为有机碳(46.6%)、元素碳(16.1%)和富钾颗粒(11.8%),这3类颗粒物占比达70%以上,左旋葡聚糖(5.7%)、富硅(5.1%)和重金属(4.1%)占比相当,钠钾颗粒占比最少,仅为2.2%。监测期间PM_(2.5)源解析结果显示首要污染源为燃煤源,其次为工业工艺源,第三是机动车尾气,三者分别占32.6%、24%和16.6%,紧随其后的为扬尘源(13%),二次无机源稍低于扬尘源,为9.7%,生物质燃烧仅占3%。并对多次出现严重污染天气的监测过程进行了分析,第一次污染过程PM_(2.5)质量浓度出现爆表,严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长,PM_(2.5)质量浓度最高达551μg/m^3,并且多次出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在此次污染过程中主要污染源为燃煤源和工业工艺源;第二次污染过程空气质量略有好转,但严重污染持续时间也较长,PM_(2.5)质量浓度最高达345μg/m^3,机动车尾气大体上呈现PM_(2.5)质量浓度出现高峰时,比例随之增大,说明本次空气质量变差和机动车尾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气溶胶 化学组成 重污染过程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开发与生态保护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农 刘建设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1年第2期36-37,共2页
本文分析了当前西部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指出了生态保护在西部开发中的地位,并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积极的生态保护对策。
关键词 西部开发 生态保护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系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存美 姚新 +4 位作者 廉保全 陈歆夏 马红银 冯宾 杨文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3,共4页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系统分为数据库服务器、GIS应用服务器、客户端应用3个层次,分为预警监控、应急现场处置、应急指挥调度、事故后评估、决策支持5个子系统,为决策者提供一个科学、合理、优化的应急处置方案和可行性较强的指挥调度方案,...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系统分为数据库服务器、GIS应用服务器、客户端应用3个层次,分为预警监控、应急现场处置、应急指挥调度、事故后评估、决策支持5个子系统,为决策者提供一个科学、合理、优化的应急处置方案和可行性较强的指挥调度方案,能及时、有效地调集各种资源,实施事故控制,疏散群众,减轻突发事件对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用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最小的资源投入,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环境事故 应急处置 GI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下人类活动对浑太河流域鱼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艳利 李艳粉 李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45-1153,共9页
为了确定鱼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对多重人类活动压力响应是否一致,以浑太河流域为例,采用典范对应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以自然环境因子(包括海拔、坡度、流域面积、经纬度)为协变量,比较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所占比例)、河岸带(... 为了确定鱼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对多重人类活动压力响应是否一致,以浑太河流域为例,采用典范对应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以自然环境因子(包括海拔、坡度、流域面积、经纬度)为协变量,比较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所占比例)、河岸带(各土地利用面积所占比例)和河段尺度(水质、水力形态、水文、栖息地质量、底质类型等)下人类活动因子对鱼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域尺度上,林地和农村聚落用地面积所占比例解释了8.09%的鱼类群落特征空间变异,林地、旱地、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聚落用地面积所占比例解释了18.28%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空间变异;在河岸带尺度上,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所占比例解释了4.26%的鱼类群落特征空间变异,没有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产生显著影响;在河段尺度上,电导率、ρ(TDS)、ρ(NH_4^+-N)、ρ(CODMn)、河宽、QHEI(a qualitative habitat evaluation index,栖息地评估指数)、ρ(DO)、ρ(TN)、硬度和p H解释了36.60%的鱼类群落特征空间变异,电导率、ρ(TDS)、ρ(NH_4^+-N)、ρ(CODMn)解释了14.65%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空间变异.河段尺度人类活动因子对鱼类群落特征的直接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流域尺度,河岸带尺度的影响最小;流域尺度和河段尺度人类活动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影响大致相同.河段尺度的水力形态和水质状况主要受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其次是河岸带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力形态的影响较水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大型底栖动物 流域 河岸带 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在城区大气降尘污染分区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同谦 胡斌 +1 位作者 薛祖本 邢及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25,共3页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了焦作市城区大气降尘污染状况。根据1995年城区降尘实测数据,绘制了降尘量等值线图.分析了城区降尘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引入降尘污染指数,将降尘污染程度做了六级划分,并利用ARC/IN...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了焦作市城区大气降尘污染状况。根据1995年城区降尘实测数据,绘制了降尘量等值线图.分析了城区降尘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引入降尘污染指数,将降尘污染程度做了六级划分,并利用ARC/INFO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生成拓扑关系,从而对焦作城区降尘污染程度进行了分区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大气降尘 环境评价 城市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克公路沿线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分布及形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艳利 李成杰 杨小燕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831-836,共6页
在焦作市焦克路段两侧农田布设监测点,对土壤中Cd,Cr,Cu,Ni,Pb,Zn和As含量进行测定和评价,并采用连续提取法对土壤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距离公路路基15 m处污染达到峰值,综合污染指数达到6.147,然后随距离的增加污染... 在焦作市焦克路段两侧农田布设监测点,对土壤中Cd,Cr,Cu,Ni,Pb,Zn和As含量进行测定和评价,并采用连续提取法对土壤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距离公路路基15 m处污染达到峰值,综合污染指数达到6.147,然后随距离的增加污染减轻;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表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占总量百分比的序列为:w(Pb)>w(Ni)>w(Cr)>w(Cu)>w(Cd)>w(Zn)>w(As),其中,Ni,Cd,Zn,Pb总量中化学形态分布从多到少的顺序为残渣态,Fe-Mn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可交换态,酸可提取态;Cu,As总量中化学形态分布从多到少的顺序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酸可提取态;Cr总量中化学形态分布从多到少的顺序为残渣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酸可提取态,可交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公路 内梅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府城遗址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分类判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邹宇 董建国 +2 位作者 刘军军 姬红英 王心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7-225,共9页
针对水质评价中诸多评价因子的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改进三标度层次分析法与客观赋权的熵权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耦合集对分析理论与综合权重建立了评价浅层地下水水质的数学模型。以焦作市府城遗址周边12处浅层地下水监测点为对象... 针对水质评价中诸多评价因子的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改进三标度层次分析法与客观赋权的熵权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耦合集对分析理论与综合权重建立了评价浅层地下水水质的数学模型。以焦作市府城遗址周边12处浅层地下水监测点为对象,选取Cl-、SO42-、NO3-、F-、总硬度、TDS和高锰酸盐指数作为指标体系,基于建立的数学模型分别对每处测点的枯水期、平水期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时测点8、9水质分别为Ⅲ、Ⅰ类,其余10个测点均为Ⅴ类,严重污染率达83.33%;平水期时测点9水质为Ⅱ类,其余11个测点水质均为Ⅴ类,严重污染率达91.67%。针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恶化原因进行了分析阐释,并提出了合理有效、易于实施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三标度AHP 熵权 集对分析 水质分类判识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的制备及其对煤炭地下气化煤气冷凝水的净化
8
作者 田启明 邢宝林 +7 位作者 徐冰 谌伦建 李郑鑫 史长亮 李春铜 王长园 姚友恒 张青山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722-2728,共7页
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高温膨胀工艺制备膨胀石墨,利用扫描电镜、低温氮气物理吸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膨胀石墨的表面形貌、孔结构特征及表面官能团等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系统研究其对内蒙古褐煤地下气化煤气冷凝水中氨氮(NH3-N... 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高温膨胀工艺制备膨胀石墨,利用扫描电镜、低温氮气物理吸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膨胀石墨的表面形貌、孔结构特征及表面官能团等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系统研究其对内蒙古褐煤地下气化煤气冷凝水中氨氮(NH3-N)和总有机碳(TOC)的吸附净化特性。结果表明,所制膨胀石墨具有片层状三维网络结构,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可达27.3 m^2·g^(-1),总孔容为0.124 cm^3·g^(-1),孔径主要分布在2~10 nm,且其表面含有丰富的羰基、酚羟基等含氧官能团,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介孔吸附材料。膨胀石墨对煤炭地下气化煤气冷凝水中NH_3-N和TOC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当膨胀石墨添加量为1.5 g,吸附温度为40℃,振荡吸附时间为60 min的工艺条件下,膨胀石墨对煤气冷凝水中NH_3-N的脱除率和吸附量分别为44.35%和8.76 mg·g^(-1),TOC的脱除率和吸附量则分别为59.80%和4.07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煤炭地下气化 煤气冷凝水 氨氮 总有机碳 吸附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