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TOPSIS法综合评价大豆新品种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13
1
作者 卢为国 李卫东 +3 位作者 梁慧珍 许景菊 刘亚非 李建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26,共5页
介绍了DTOPSIS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大豆区试资料为例探讨了DTOPSIS法在农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并进一步讨论了DTOPSIS法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DTOPSIS法 大豆 品种综合评价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新品种驻芝11号高产生育特征及关键栽培技术 被引量:24
2
作者 孙梅英 刘书岭 +3 位作者 徐新福 段莹 崔向华 陈桂月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56,共3页
通过连续 3年芝麻新品种驻芝 11号的多点试验示范 ,明确了获得 2 2 5 0kg/hm2 以上产量 ,驻芝 11号的结蒴性、群体结构、植株性状等特征。提出了适时早播、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合理化调、科学施肥 ,立足“三防”控制三害 ,打顶保叶 。
关键词 芝麻 高产 生育特征 栽培技术 新品种 驻芝1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脂肪含量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卫东 王树峰 +7 位作者 卢为国 梁慧珍 耿臻 苑保军 王素阁 范彦英 杨彩云 刘亚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32,共6页
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号13期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了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8个生态因子对豫豆25号脂肪含量的关系,通过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筛选出与大豆脂肪含量密切相关的11个生态因素间的直线或曲线... 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号13期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了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8个生态因子对豫豆25号脂肪含量的关系,通过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筛选出与大豆脂肪含量密切相关的11个生态因素间的直线或曲线关系。明确了夏大豆鼓粒成熟期较少的日照、较高的均温、较多的降水和较大的昼夜温差以及出苗期较高的均温和花荚期较多的降水利于脂肪的积累形成。较高的土壤全氮和钾含量、较低的硫含量有利于大豆脂肪大幅度提高。在本试验pH值6.95~7.89范围内,偏碱性土壤利于脂肪的形成。在本试验研究因子范围内,其它生态因子对大豆脂肪含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 生态因子分期播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转Bt基因后代的抗虫性鉴定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卫红 王庆东 +4 位作者 刘宗华 汤继华 赵广远 胡彦民 靳秋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采用田间接虫鉴定与室内PCR扩增,对玉米4个遗传背景,2个不同回交世代转基因材料进行了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回交3代、4代转基因材料平均抗虫性与其阴性对照相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外源Bt基因在回交后代中符合孟德尔定律1∶1的分离... 采用田间接虫鉴定与室内PCR扩增,对玉米4个遗传背景,2个不同回交世代转基因材料进行了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回交3代、4代转基因材料平均抗虫性与其阴性对照相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外源Bt基因在回交后代中符合孟德尔定律1∶1的分离比例.在4个遗传背景共98株含Bt基因的单株中,田间抗虫性表现高抗73株,抗5株,中抗7株,感2株,高感11株,抗虫株率占86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转BT基因 抗虫性 鉴定 遗传分析 孟德尔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蚜菌对四种果树蚜虫的防效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白鸽 申效诚 +1 位作者 孔建 蔡惠先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4年第2期66-68,共3页
1992~1993年室内试验,用灭蚜菌150倍液喷雾防治桃粉蚜、石榴上棉蚜、桃蚜和2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24小时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66.8%、84%和92%。田间小区试验用100、150和200倍液防治苹果黄... 1992~1993年室内试验,用灭蚜菌150倍液喷雾防治桃粉蚜、石榴上棉蚜、桃蚜和2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24小时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66.8%、84%和92%。田间小区试验用100、150和2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24小时防治效果均在99%,但96小时后200倍液防治区的蚜虫数量即迅速增加。大田防治示范果园分别用200、400和600倍灭蚜菌防治苹果黄蚜24小时后防效均在94.9%~98.1%,10天后虫口均未见增长,而未喷灭蚜菌的对照树,黄蚜数量增加了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蚜菌 果树 蚜虫 苹果 黄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群体的品种多样化与白粉病及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鲁传涛 何文兰 +1 位作者 张忠山 刘义正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25-27,共3页
用8个抗白粉基因和遗传背景各不相同的小麦品种(系),按每品种单独播种和3-8个品种混合播种,研究了小麦群体的品种多样化与白粉病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任一混播处理小麦白粉病的严重度(实测值)均显著低于其组成品种单播的... 用8个抗白粉基因和遗传背景各不相同的小麦品种(系),按每品种单独播种和3-8个品种混合播种,研究了小麦群体的品种多样化与白粉病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任一混播处理小麦白粉病的严重度(实测值)均显著低于其组成品种单播的平均严重度(理论值),实测值较理论值降低16.4%-26.4%。虽然每一混播处理产量的实测值均高于理论值,但仅有一个3品种混播处理达到了显著水平,实测值较理论值增加17.7%。小麦群体的品种多样化程度(群体包含的品种数)与白粉病严重度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而与产量之间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群体 品种多样化 白粉病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弱光耐CO_2白灵菇焦科一号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7
作者 王兰青 杜立丰 +2 位作者 吴放 张茜 邱立友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22,共2页
白灵菇焦科一号是以天山二号为亲本,经过孢子诱变及系统选育法选育而成,该菌株已于2006年10月21日通过河南省专家组审定。焦科一号菌株具有抗杂能力强、菌丝后熟期短、生物学转化率高等优点,尤其能够在弱光以及高浓度CO2的恶劣环境... 白灵菇焦科一号是以天山二号为亲本,经过孢子诱变及系统选育法选育而成,该菌株已于2006年10月21日通过河南省专家组审定。焦科一号菌株具有抗杂能力强、菌丝后熟期短、生物学转化率高等优点,尤其能够在弱光以及高浓度CO2的恶劣环境中正常生长,适宜在窑洞等逆境中栽培。自2003年以来,该菌株已累计推广栽培2500t(投入栽培料干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无论是顺季节还是反季节栽培均表现出优良的菌株性状,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CO2 栽培料 白灵菇 耐弱光 反季节栽培 技术 特性 生物学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穗型粳稻新品种(系)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九文 张安世 +3 位作者 郭俊红 夏志伟 崔海玲 王桂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912-7914,共3页
[目的]为高产粳稻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豫粳6号为对照,对大穗型粳稻新品种新选1号、蒲粳2号、3优32、两优豫101、X65003、郑稻05094、郑选3号、新粳优1号、焦杂粳1号和金稻1008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 [目的]为高产粳稻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豫粳6号为对照,对大穗型粳稻新品种新选1号、蒲粳2号、3优32、两优豫101、X65003、郑稻05094、郑选3号、新粳优1号、焦杂粳1号和金稻1008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供试品种中有8个品种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1.4%~11.2%,其中较对照增产5%以上的品种有6个,分别为郑稻05094(增产11.2%)、焦杂粳1号(增产10.3%)、新粳优1号(增产9.9%)、X65003(增产8.8%)、两优豫101(增产8.7%)、新选1号(增产6.3%);进一步分析发现,株高增高、长势增强、穗长增加、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大幅度增加是大穗型粳稻品种高产的主要因素。[结论]供试的部分品种可代替豫粳6号在黄淮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大穗型 豫粳6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高产特种稻新品系白香粳 被引量:7
9
作者 徐九文 宋爱青 +1 位作者 崔明华 张善道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富硒品种 特种稻 新品系 “白香粳”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株玉米青贮料与去穗玉米秸秆青贮料饲喂奶牛效果对比试验 被引量:18
10
作者 马平安 陈春生 +2 位作者 王聪 陈荣丽 董起炎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8期240-240,共1页
全株玉米青贮料与去穗玉米秸秆青贮料饲喂奶牛效果对比试验表明:奶牛饲喂全株玉米青贮料比去穗玉米秸秆青贮料多产奶2.343kg/头·d,净增纯收入5.10元/头·d,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玉米 青贮 奶牛 饲喂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背天葵无公害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秋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1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紫背天葵 无公害栽培技术 多年生草本植物 南部地区 湿润地区 营养价值 土三七 观音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核桃的育苗技术
12
作者 靳秋生 徐久文 +1 位作者 苏金乐 冯建灿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1年第10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黑核桃 种子贮藏 播种 育苗 苗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栽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秋霞 《河南农业》 2002年第7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温度 光照 水分 土壤营养 西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进行蔬菜轮作换茬 被引量:2
14
作者 仝柳香 宋爱青 韩梅香 《农村实用技术》 2002年第9期6-6,共1页
关键词 蔬菜 轮作 换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新品种的种子生产技术
15
作者 陈庆亮 李正超 《河南农业》 2001年第4期14-14,共1页
由于花生本身繁殖系数较低,影响新品种的推广速度,繁殖良种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措施。上期我们介绍了“花生新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这期我们再介绍一下繁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花生 品种 种子 生产技术 土壤 地力 种子处理 繁殖 播种 地膜覆盖 田间管理 收获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期管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亚非 《农村农业农民》 2003年第8期20-20,共1页
一、中耕:大豆开花后即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错并生时期,这时气温高,光照强,植株生长速度快,在高肥水地块,极易形成'徒长型'而倒伏减产。因此,要在大豆开花封垄前中耕,保持土壤良好通透性,利于根系发育,增加侧根,控上促下,... 一、中耕:大豆开花后即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错并生时期,这时气温高,光照强,植株生长速度快,在高肥水地块,极易形成'徒长型'而倒伏减产。因此,要在大豆开花封垄前中耕,保持土壤良好通透性,利于根系发育,增加侧根,控上促下,使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相适应,达到植株健壮发育,抗旱、抗涝、抗倒、增产之目的。据试验,中耕比不中耕增产4.20%~12.80%。二、排灌:开花期是大豆需水的关键时期,如果土壤湿度超过田间持水量80%以上时,植株的生长发育即受到影响,所以大雨过后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期管理 中耕除草 排灌 追肥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新品种的高产栽培
17
作者 陈庆亮 李正超 《河南农业》 2001年第3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花生品种 育成 新品种 高产栽培 丰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座草与冬小麦竞争关系研究
18
作者 王自安 靳利民 +3 位作者 刘义正 黄翠英 靳巧玲 承风俊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7年第11期12-13,共2页
对河南省沙河流域冬小麦田中佛座草与小麦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佛座草的出草期集中在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草—麦竞争临界期为3月下旬到4月下旬。
关键词 佛座草 冬小麦 竞争临界期 杂草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葫芦-水稻-菠菜三熟模式的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
19
作者 徐九文 刘九香 +1 位作者 仝柳香 赵国庆 《中国稻米》 1998年第2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西葫芦 水稻 菠菜 三熟制 栽培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20
作者 李金峰 李金中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发生特点 症状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