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阿加曲班和比伐卢定在高出血风险且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IgG抗体阳性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抗凝疗效 被引量:19
1
作者 晋辉 邱翠婷 +4 位作者 刘静 孙亚超 曾辉 韩风杰 郑海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5-551,共7页
目的 :比较阿加曲班与比伐卢定在高出血风险且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IgG抗体阳性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抗凝效果。方法 :94例高出血风险且HIT-IgG抗体阳性的STEMI患者,按照分层区组... 目的 :比较阿加曲班与比伐卢定在高出血风险且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IgG抗体阳性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抗凝效果。方法 :94例高出血风险且HIT-IgG抗体阳性的STEMI患者,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阿加曲班组(n=46)和比伐卢定组(n=48)。在PCI常规治疗基础上,比伐卢定组患者术中抗凝应用比伐卢定,阿加曲班组术中抗凝应用阿加曲班。监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5 min、停药即刻、停药后0.5 h、1 h、1.5 h、2 h活化凝血时间(AC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用药前及停药后24 h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记录PCI后24 h内及术后7 d内的出血事件,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1)阿加曲班组患者用药后5 min、停药即刻、停药后0.5 h、1 h、1.5 h的ACT、APTT均低于比伐卢定组(P均<0.01);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阿加曲班组患者的ACT、APTT均低于比伐卢定组(P均=0.000);阿加曲班组患者用药后5 min、停药即刻、停药后0.5 h、1 h、1.5 h的ACT、APTT的标准差均小于比伐卢定组。(2)同组用药前后比较,阿加曲班组患者的ACT、APTT于停药后1 h恢复至用药前水平,而比伐卢定组患者的ACT、APTT于停药后2 h恢复至用药前水平。(3)两组患者的eGFR、SCr、血小板计数于用药前及停药后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4)两组患者PCI成功率及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1.000)。(5)PCI术后24 h内及术后7 d内,阿加曲班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比伐卢定组(χ^2=4.715、4.981,P=0.030、0.026)。(6)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3,P=0.353)。结论 :对于高出血风险且HIT-IgG抗体阳性的STEMI患者行PCI的抗凝治疗,阿加曲班与比伐卢定抗凝疗效相当,均不加重肾功能不全,不减少血小板计数,但鉴于阿加曲班完全由肝脏代谢,半衰期更短,出血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凝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指感知和腕部固定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彦萍 丁美幸 +2 位作者 王哲 秦婷 关丽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的桡动脉采血方法,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方法将100例桡动脉采血患者按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垂直进针法进行采血,观察组采用示指感知和腕部固定法采血,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的桡动脉采血方法,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方法将100例桡动脉采血患者按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垂直进针法进行采血,观察组采用示指感知和腕部固定法采血,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桡动脉采血采用示指感知和腕部固定法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操作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采血 示指感知 腕部固定 操作时间 垂直进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伐卢定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慢性肾脏疾病3期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晋辉 邱翠婷 +2 位作者 郑海军 韦艳 刘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在老年(>6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并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抗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在老年(>6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并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抗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1病区选择72例老年ACS并CKD 3期行PCI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n=37)和肝素组(n=35)。在PCI中,比伐卢定组给予比伐卢定抗凝治疗,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抗凝治疗。监测2组患者用药过程中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值的变化,用药前后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30 d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 and cerebral vessels events,MACCE),术后7 d内的出血事件。结果:用药后,2组患者的ACT值迅速升高,用药后5、30min及停药即刻2组患者的ACT值比较(F=0.543、1.364、1.866,P=0.464、0.247、0.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5、30 min及停药即刻ACT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0.219、0.233)。停药后1、3、6 h,比伐卢定组ACT值均小于肝素组(F=110.084、79.462、7.572,均P=0.000)。比伐卢定组的术后拔管时间短于肝素组(t=-8.787,P=0.000)。同组患者的e GFR、Scr及BUN用药前与用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前与用药后24 h 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0 d内,2组患者MACCE发生率比较(χ2=0.006,P=0.9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内,比伐卢定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肝素组(5.4%vs.22.9%,χ2=4.964,P=0.026)。肝素组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1例。结论:在老年ACS并CKD 3期行PCI的患者中,比伐卢定与UFH抗凝疗效相当,但比伐卢定抗凝效果更稳定,半衰期更短,出血率更低,安全性更好,且不会加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肾功能不全 高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比伐卢定 普通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牛保松 慕春言 +1 位作者 赵玉兰 侯爱琴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51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以复查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 目的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51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以复查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增加10%以上的患者为LVRR组,LVEF绝对值增加低于10%的为NLVRR组。计算LVRR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VRR的预测因素,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率,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两组死亡率。结果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RR的发生率为51.0%(26/51)。LVRR的预测因素为心力衰竭病史<1年(OR=0.065,95%CI:0.007~0.562,P=0.013)和首次LVEF≥35%(OR=23.457,95%CI:2.687~204.770,P=0.004)。LVRR组的住院次数为2.8±2.9,NLVRR组为3.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显示,LVRR组患者的预后优于NLVRR组(95%CI:96.442~120.323和95%CI:69.909~98.364,P=0.017)。结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LVRR发生率为51.0%,心力衰竭病史小于1年和首次LVEF≥35%为其预测因素,此类患者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室重构 发生率 预测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DNA损伤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抗心房颤动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淑玲 谷云飞 +4 位作者 杨定宪 高爱玲 尚伟 陈滢伊 张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9-646,共8页
目的:探究下调DNA损伤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NORAD)抗心房颤动(房颤)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房颤组、重组腺相关病毒血清型9阴性对照(rAAV9-NC)组、重组腺相关病毒血清型9载体含用于沉... 目的:探究下调DNA损伤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NORAD)抗心房颤动(房颤)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房颤组、重组腺相关病毒血清型9阴性对照(rAAV9-NC)组、重组腺相关病毒血清型9载体含用于沉默lncRNA NORAD的小干扰RNA(rAAV9-siNORAD)组、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SB203580组、rAAV9-siNORAD+SB203580组,每组8只。建立各组模型大鼠并进行对应干预措施,实验结束后对大鼠进行心电图测试,记录房颤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并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Masson染色检测心房组织纤维化,计算心房胶原容积分数(CVF);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房组织lncRNA NORAD、Ⅰ型胶原(COL1-A1)和Ⅲ型胶原(COL3-A1)的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房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6(MKK6)、p38MAPK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大鼠可观察到P波消失,出现大小不等、不规则的f波,心房组织有明显的纤维化改变,CVF、血清c TnI、CK-MB、TNF-α、IL-6水平、心房组织COL1-A1和COL3-A1的mRNA水平以及lncRNA NORAD表达水平、MKK6蛋白水平、磷酸化p38 MAPK与p38 MAPK的比值和磷酸化NF-κB p65与NF-κB p65比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房颤组相比,rAAV9-siNORAD组和SB203580组大鼠房颤的发生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P<0.05),CVF,血清cTnI、CK-MB、TNF-α、IL-6水平,心房组织COL1-A1和COL3-A1的mRNA水平以及lncRNA NORAD表达水平、MKK6蛋白水平、磷酸化p38 MAPK与p38 MAPK的比值及磷酸化NF-κB p65与NF-κB p65的比值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与单用SB203580和r AAV9-siNORAD相比,两者联合应用后p38 MAPK/NF-κB p65信号通路的激活被进一步抑制,心肌纤维化程度进一步降低。结论:下调lncRNA NORAD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 p65信号通路激活对房颤大鼠发挥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DNA损伤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 心肌纤维化 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