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粒径的纳米铜粒子在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
1
作者 顾彩香 朱冠军 +2 位作者 田晓禹 史剑锋 冯艳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114,共2页
采用电爆炸法制备了三种粒径的纳米Cu粒子,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三种粒径的纳米Cu粒子在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大粒径的纳米Cu粒子在润滑油中有很好的极压性能;小粒径的Cu粒子在润滑油中有很好的抗磨减摩性能。
关键词 纳米铜 直径 润滑油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背景下焦作市工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探讨
2
作者 李蒙 段红艳 +1 位作者 郎文飞 罗成果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4期285-286,290,共3页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是落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振实体经济,促使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了改善焦作工业经济不强现状,当务之急就是加快推动焦作工业转型升级。针对焦作市工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分...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是落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振实体经济,促使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了改善焦作工业经济不强现状,当务之急就是加快推动焦作工业转型升级。针对焦作市工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绿色制造产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提出焦作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焦作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焦作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工业 转型升级 焦作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用前驱体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成果 肖俊 范广新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29,共4页
前驱体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Mn2O4结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综述了常见的前驱体特点及生产工艺,指出二氧化锰仍然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前驱体,适当的体相掺杂是改善其性能的有效途径;用球形四氧化三锰制备高性能Li Mn2O4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前驱体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Mn2O4结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综述了常见的前驱体特点及生产工艺,指出二氧化锰仍然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前驱体,适当的体相掺杂是改善其性能的有效途径;用球形四氧化三锰制备高性能Li Mn2O4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改善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必将提升球形四氧化三锰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MN2O4 前驱体 MNO2 MN3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合金化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蒙 谢顺利 +2 位作者 张秀领 祝庆 罗成果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9,共7页
为获得兼具较高强度和良好低温冲击韧性的球墨铸铁铸件,向球墨铸铁中加入质量分数约0.5%的Ni进行合金化,并对其进行中温奥氏体化(880℃+3h)和低温退火(720℃+4h)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铸态和热处理态试样的显... 为获得兼具较高强度和良好低温冲击韧性的球墨铸铁铸件,向球墨铸铁中加入质量分数约0.5%的Ni进行合金化,并对其进行中温奥氏体化(880℃+3h)和低温退火(720℃+4h)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铸态和热处理态试样的显微组织和冲击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利用万能试验机、布氏硬度计和摆锤式冲击试验机等对铸态和热处理态试样进行了室温拉伸、硬度检测、低温冲击等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铸态球墨铸铁的微观组织由珠光体、铁素体和球状石墨及少量的渗碳体组成,其强度、硬度偏高,塑性、韧性较差;热处理态试样中的珠光体向铁素体转变后为铁素体和球状石墨,试样强度、硬度有所降低,塑性、韧性得到明显的改善;铸态试样呈现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热处理态试样冲击断口处存在少量韧窝,断裂模式以解理断裂为主,伴有少量塑性变形的韧脆混合断裂,且在-40℃冲击功达到12.4J;比较铸态与热处理态的冲击断口形貌可知,试样断裂方式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脆混合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合金化 低温球墨铸铁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下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蒙 朗文飞 +2 位作者 祝庆 张秀领 罗成果 《绿色科技》 2019年第3期259-260,270,共3页
指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表现为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等人才培养质量不佳的现状。改变现状的对策是要变革现有的人才培... 指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表现为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等人才培养质量不佳的现状。改变现状的对策是要变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毕业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基于此,结合经济新常态下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变化,分析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探索了机械设计岗位的社会需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关系,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蒙 张冬梅 +1 位作者 罗成果 祝庆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1期245-248,共4页
指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使社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面临着要培养出既具有动手能力,又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 指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使社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面临着要培养出既具有动手能力,又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挑战。基于此,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机械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结合该课程的基本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的改革思路和目标: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优化理论、调整实践课比重、加强小班授课建设、创新考核评价模式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手段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LiMn2O4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孙发 冯艳艳 +4 位作者 张晓鹏 冯兰兰 袁振洛 范广新 刘宝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128,共5页
硅烷偶联剂经高温分解对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LiMn2O4表面改性,对材料的形貌、结构及综合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后,SiO2均匀地包覆在材料表面,不影响LiMn2O4的晶体结构和形貌,但明显地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 硅烷偶联剂经高温分解对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LiMn2O4表面改性,对材料的形貌、结构及综合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后,SiO2均匀地包覆在材料表面,不影响LiMn2O4的晶体结构和形貌,但明显地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中SiO2包覆质量为1%时,LiMn2O4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最佳:经100次充放电循环后,LiMn2O4的放电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由包覆前的93.88mAh/g和88.03%分别提高到包覆后的112.05mAh/g和94.54%。这归因于包覆层可抑制电解液与电极材料之间发生的副反应,减小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阻抗(Rf),从而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Li+在迁入/脱迁过程中的扩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材料 锰酸锂 硅烷偶联剂 包覆改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_(3)O_(4)微观结构对固相合成类单晶锰酸锂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尹金佩 王洋 +2 位作者 朱林剑 刘泽萍 范广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8-613,共6页
探究了Mn_(3)O_(4)的微观结构对高温固相法制备类单晶锰酸锂(LiMn_(2)O_(4))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对LiMn_(2)O_(4)的结构和形貌有决定性的影响。粒度小、比表面积大的类球形Mn_(3)O_(4)更易制得类单晶锰酸锂,其颗粒团聚致密、表面光... 探究了Mn_(3)O_(4)的微观结构对高温固相法制备类单晶锰酸锂(LiMn_(2)O_(4))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对LiMn_(2)O_(4)的结构和形貌有决定性的影响。粒度小、比表面积大的类球形Mn_(3)O_(4)更易制得类单晶锰酸锂,其颗粒团聚致密、表面光滑,且晶胞参数小、能量密度大、Li+浓度高。类单晶锰酸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远高于非类单晶材料,在0.2 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库仑效率分别高达112.50 mA·h/g、96.5%,8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仍有102.11 mA·h/g,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0.1%。类单晶锰酸锂优异的性能归因于其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和外露表面、较高的Li+浓度,在电化学反应中结构稳定、锂离子迁移速率快、电极极化和电荷转移阻抗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 类单晶锰酸锂 锂离子浓度 微观结构 热稳定性 电子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离子掺杂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锰酸锂性能的微观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洋 范广新 +4 位作者 刘培 尹金佩 刘宝忠 朱林剑 罗成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23-1029,I0010,I0011,共9页
改善尖晶石锰酸锂的大倍率性能是目前锂离子电池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掺K^(+)的尖晶石锰酸锂,研究K^(+)提高锰酸锂倍率性能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尽管随着电流密度增大,电极的放电比容量下降,但掺K^(+)提高材料... 改善尖晶石锰酸锂的大倍率性能是目前锂离子电池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掺K^(+)的尖晶石锰酸锂,研究K^(+)提高锰酸锂倍率性能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尽管随着电流密度增大,电极的放电比容量下降,但掺K^(+)提高材料的大倍率性能效果显著,如最佳掺K^(+)量(物质的量分数)1.0%时,在10C (1C=150 mA·g^(-1))下比容量提高了一倍,远高于0.5C下的1.9%。原因在于掺K^(+)后,首先,锰酸锂的晶胞体积扩大,Li–O键变长,Li、Mn阳离子混排程度降低,载流子(Mn^(3+))量增多;其次,电极极化和电荷迁移阻抗降低,提高了材料的充放电可逆性、导电性及锂离子扩散能力;再者,[Mn_(2)]O_(4)骨架更稳定,减小了电化学过程中内应力变化,抑制了晶体结构变化和颗粒破碎;最后,钾离子掺杂使制备过程中材料团聚,从而减小电解液与电极的接触面积,减轻电解液的侵蚀,抑制锰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钾离子掺杂 微观机制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F影响LiNi_(0.8)Co_(0.1)Mn_(0.1)O_(2)结构和性能的微观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明明 刘泽萍 +4 位作者 袁振洛 王洋 范广新 刘宝忠 罗成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6-1054,共9页
以氟化锂为氟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F掺杂的LiNi_(0.8)Co_(0.1)Mn_(0.1)O_(2)。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F影响LiNi_(0.8)Co_(0.1)Mn_(0.1)O_(2)结构和性能的微观机制。结果... 以氟化锂为氟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F掺杂的LiNi_(0.8)Co_(0.1)Mn_(0.1)O_(2)。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F影响LiNi_(0.8)Co_(0.1)Mn_(0.1)O_(2)结构和性能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适量F掺杂可以提高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改善其倍率性、循环性和热稳定性。当F掺杂量(物质的量分数)为1.5%时,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最优,初始放电比容量(0.2C)和5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1C)分别由原始的174.0 mAh·g^(-1)(78.7%)提高到178.6 mAh·g^(-1)(85.7%)。LiNi_(0.8)Co_(0.1)Mn_(0.1)O_(2)材料性能的改善可归因于F能够增强过渡金属层、锂层与氧层之间的结合力,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此外,F掺杂还有利于降低电化学反应中的界面电阻和电荷转移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8)Co_(0.1)Mn_(0.1)O_(2)2 F掺杂 电化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