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菌品质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玉玲 王婧茹 +5 位作者 刘红 秦令祥 高愿军 周海旭 李波 何鸿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9-367,共9页
食用菌是一类高蛋白、低脂肪且兼具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因其多营养、鲜风味、低热量、多功效等特点而成为餐桌上常备食材之一。随着消费理念不断转变,食用菌的高品质和高营养需求成为必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 食用菌是一类高蛋白、低脂肪且兼具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因其多营养、鲜风味、低热量、多功效等特点而成为餐桌上常备食材之一。随着消费理念不断转变,食用菌的高品质和高营养需求成为必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因其快捷、无损、多组分同时检测、绿色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用菌品质检测研究。本文全面归纳综述了近5年来NIR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食用菌理化组分、活性成分、品种鉴别、产地溯源、病原菌污染、掺假识别等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同时提出了NIRS技术在食用菌品质检测应用方面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完善NIRS技术检测食用菌理论、研发专用食用菌检测设备提供方法参考和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NIR) 化学计量学 食用菌 品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联合化学计量学在柑橘类水果质量无损检测方面的最新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晋 张琛 +2 位作者 刘红 张伟清 何鸿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7-379,共13页
柑橘类水果以其诱人的风味和高保健作用而备受消费者青睐。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以及对口感、质量的双重需求,高品质柑橘类水果成为消费偏爱。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应用可为柑橘类水果的安全生产和消费保驾护航。近红外(near-infrared,... 柑橘类水果以其诱人的风味和高保健作用而备受消费者青睐。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以及对口感、质量的双重需求,高品质柑橘类水果成为消费偏爱。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应用可为柑橘类水果的安全生产和消费保驾护航。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无损、便捷、高效的绿色检测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水果质量检测研究。文章全面归纳综述了近5年来NIR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在柑橘类水果内部成分、外部缺陷、活性物质、病害、品种、分类、产地等方面的检测研究及应用进展,阐明了NIR光谱技术在柑橘类水果质量检测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完善光谱技术检测柑橘类水果理论和研发专用水果检测设备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光谱 柑橘 检测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秘果种子多糖的响应面优化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艺丹 刘红 +3 位作者 马思聪 闫瑞昕 薛炳祥 王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9-294,302,共7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神秘果种子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超声波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以神秘果种子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建立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回归分析。优化得到神秘果种子多糖...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神秘果种子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超声波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以神秘果种子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建立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回归分析。优化得到神秘果种子多糖的超声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3(g/m L)、提取温度50℃、超声时间40 min,实测多糖得率为12.33%,与预测得率12.36%接近,说明该模型稳定可行。并测定了神秘果种子多糖清除DPPH、ABTS+、·OH和O-2自由基的能力,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31、0.41、0.24和0.19 mg/m L,与VC相比抗氧化活性较弱。结果表明,神秘果种子多糖对四种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呈剂量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果种子 多糖 抗氧化 提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秘果种子多酚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马艺丹 刘红 +2 位作者 马思聪 闫瑞昕 廖小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分别采用6种大孔树脂(AB-8、D101、HPD-500、S-8、DM130、X-5)纯化神秘果种子多酚,以吸附量、吸附率、解吸量、解吸率为评定参数,优选出X-5为最佳树脂。研究其吸附等温线,发现其与Langmuir等温线拟合良好。静态吸附与解吸结果表明:最佳p... 分别采用6种大孔树脂(AB-8、D101、HPD-500、S-8、DM130、X-5)纯化神秘果种子多酚,以吸附量、吸附率、解吸量、解吸率为评定参数,优选出X-5为最佳树脂。研究其吸附等温线,发现其与Langmuir等温线拟合良好。静态吸附与解吸结果表明:最佳pH 5.8,最佳解吸液为70%乙醇。动态吸附与解吸结果表明:最优样品液浓度为1.2mg/mL,吸附液体积为100mL,解吸液体积为50mL,吸附流速为1.0mg/mL,解吸流速为1.5mg/mL。研究结果表明:经X-5纯化后的神秘果种子多酚含量提高了2倍,T-AOC测定总抗氧化能力提高了2.5倍。说明该工艺适用于神秘果种子多酚的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果 多酚 纯化 抗氧化活性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甘薯品质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何鸿举 王婧茹 +6 位作者 刘红 陈岩 王玉玲 欧行奇 张勉 刘鸿杰 郭景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41-350,共10页
甘薯是一种药食兼用且低热量的块根状食物,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可用于预防多种疾病。甘薯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产品质量、分类分级及经济价值。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在保障甘薯品质和安全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甘薯是一种药食兼用且低热量的块根状食物,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可用于预防多种疾病。甘薯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产品质量、分类分级及经济价值。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在保障甘薯品质和安全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快速检测分析甘薯品质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本文全面综述了NIRS技术在甘薯理化组分(蛋白质、淀粉、糖类、水分等)、活性成分(黄酮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制品掺假以及其他(品种鉴定、重金属、微生物污染等)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同时提出了NIRS技术在甘薯品质检测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以期为进一步完善NIRS在甘薯品质快速评价研究和相关快检设备研发方面提供更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甘薯 品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解法提取剑麻总皂苷工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贾桂云 顾长瑜 +1 位作者 李云 刘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12-14,21,共4页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解法提取剑麻总皂苷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解-乙醇浸提法,以熊果酸作对照品,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作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皂苷含量。考察酶质量浓度、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及固液比对剑麻总皂苷提...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解法提取剑麻总皂苷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解-乙醇浸提法,以熊果酸作对照品,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作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皂苷含量。考察酶质量浓度、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及固液比对剑麻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显示,酶质量浓度、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对提取率影响较大,固液比的影响较小。L9(34)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在选定的因素水平中,对剑麻总皂苷提取率影响程度为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质量浓度。方差分析pH、酶解温度对提取率影响显著,酶解时间影响较显著。最佳工艺条件是:pH=5.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00 min,酶质量浓度0.18 mg/m L,固液比1∶20,在此工艺条件下,剑麻总皂苷提取率为19.20%。[结论]该研究为纤维素酶解法提取剑麻总皂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 总皂苷 提取工艺 酶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化蛋黄果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贾朋贺 田轶男 +4 位作者 徐晓军 曾斯杰 杨定国 韩长日 刘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62-1869,共8页
蛋黄果(Lucuma nervosa A.DC)乙酰化修饰多糖的抗氧活性优于未修饰多糖,通过分析乙酰化蛋黄果多糖的乙酰化度、红外光谱和形貌特征,阐明引起抗氧活性提升的原因。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蛋黄果果肉粗多糖,用三氯乙酸法除去蛋白质得到... 蛋黄果(Lucuma nervosa A.DC)乙酰化修饰多糖的抗氧活性优于未修饰多糖,通过分析乙酰化蛋黄果多糖的乙酰化度、红外光谱和形貌特征,阐明引起抗氧活性提升的原因。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蛋黄果果肉粗多糖,用三氯乙酸法除去蛋白质得到多糖。选取3份0.50 g多糖加入20%NaOH溶液溶解,分别加入1、3、5 mL乙酸酐,得到3种取代度(0.237±0.05、0.275±0.07、0.228±0.04)的乙酰化蛋黄果果肉多糖,评价其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乙酸酐添加量由少到多时,蛋黄果多糖乙酰基取代度先显著升高,后趋于平缓下降。乙酰化蛋黄果多糖的红外光谱显示了3417 cm^(-1)(-OH)、2950 cm^(-1)(-CH)处的伸缩振动和1636 cm^(-1)处的(-OH)转动振动,1738 cm^(-1)处出现酯基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乙酰化已经成功接入。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未经乙酰化的蛋黄果多糖表面相对光滑平整,呈片状结构;乙酰化修饰多糖分子间交联增强,构象发生了变化,变为表面形状不规则,出现很多空隙且表面粗糙。3种乙酰化蛋黄果多糖中DHG-Ac2(3 mL醋酐)清除效果最好,在浓度1.0 mg/mL时,DPPH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1.37%、58.73%、56.36%,分别高于蛋黄果多糖10.0%、43.7%、25.3%。这是引入的乙酰基能活化多糖链中的异头碳,使多糖的供氢能力提升,继而提升乙酰化蛋黄果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为海南产蛋黄果多糖的深入开发与抗氧化应用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化多糖 结构修饰 抗氧化活性 蛋黄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芒果-木瓜混合果皮酵素发酵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8
作者 商卓 刘杰文 +3 位作者 刘红 高凤雅 杨定国 韩长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49,共6页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菌株,制备青芒果-木瓜混合果皮酵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并通过考察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菌株,制备青芒果-木瓜混合果皮酵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并通过考察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评价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青芒果-木瓜混合果皮酵素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60 h、菌种添加量5%、青芒果皮占比80%。在此优化条件下,酵素的ABTS、DPPH、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2.42%、45.49%、69.85%,SOD活力为3699.87 U/mL、总酚含量为4.09 mg/mL、总黄酮含量为5.10 mg/mL、维生素C含量为2.40 mg/mL。结果显示,青芒果-木瓜混合果皮酵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芒果皮 木瓜皮 混合果皮酵素 发酵工艺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秘果叶多酚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15
9
作者 卢圣楼 符家珍 +3 位作者 刘红 符春敏 林友明 王晓贺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51,共7页
利用响应面法找出超声波提取神秘果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建立神秘果叶多酚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1.0 g神秘果叶粉末,在液料比30∶1(mL∶g)条件下,所得到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丙酮体积分数58%、超... 利用响应面法找出超声波提取神秘果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建立神秘果叶多酚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1.0 g神秘果叶粉末,在液料比30∶1(mL∶g)条件下,所得到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丙酮体积分数58%、超声波时间72 min、提取温度48℃,实测得率为6.84%,与预测值(6.82%)基本相符。神秘果叶多酚对ABTS、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呈现量效关系,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51.81、13.40和28.91 mg/L,表明神秘果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果叶 多酚 超声波提取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秘果种子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艺丹 刘红 +3 位作者 闫瑞昕 马思聪 薛炳祥 王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46-351,共6页
以神秘果种子为原料,依据国标及常规方法对神秘果种子的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还原糖、多酚、多糖、脂肪酸、18种氨基酸及12种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神秘果种子中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脂肪、... 以神秘果种子为原料,依据国标及常规方法对神秘果种子的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还原糖、多酚、多糖、脂肪酸、18种氨基酸及12种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神秘果种子中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还原糖、多酚、多糖含量分别为6.74 g/100 g、7.14 mg/g、4.40、15.69、26.76 g/100 g、0.59 mg/g、11.56 mg/g和12.33 mg/g;检测出2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4.80%,主要是十八碳烯酸(29.96%);检测出18种氨基酸,富含多种药用氨基酸(63.75%),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总量的40.69%,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达到了94.22;测定了12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分别为K和Mn,Cd、Hg、As、Pb四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很低,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标准。因此,神秘果种子是营养和保健价值较高的新资源食品,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果种子 营养成分 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秘果种子多酚超声双水相复合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马艺丹 刘红 +2 位作者 廖小伟 闫瑞昕 戚金玲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178,共6页
利用超声波与双水相体系复合提取神秘果种子多酚,研究不同条件下提取的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分别考察丙酮浓度、硫酸铵用量、超声波温度、超声波时间、料液比对神秘果种子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设计,优化神秘果种子多... 利用超声波与双水相体系复合提取神秘果种子多酚,研究不同条件下提取的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分别考察丙酮浓度、硫酸铵用量、超声波温度、超声波时间、料液比对神秘果种子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设计,优化神秘果种子多酚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丙酮浓度50%、硫酸铵用量0.22g、超声波温度60℃、超声波时间100min、液料比1∶20(m∶V),多酚理论提取率为11.54%。该条件下神秘果种子多酚的平均提取率为11.56%。该体系提取的多酚纯度为87.85%,优于单独采用超声波提取,可实现初步纯化。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神秘果种子多酚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较强,且还原力和DPPH·清除率与总多酚含量呈正比关系;其抗氧化活性强于抗坏血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果种子 多酚 超声波提取 双水相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粉中蔗糖和葡萄糖添加量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晓青 马思聪 +2 位作者 闫瑞昕 马金爽 刘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0-243,共4页
以椰子原粉为原料,分别添加蔗糖和葡萄糖形成一系列含糖量梯度(2.5%~80%)的椰子粉样品。分别运用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椰子粉中添加蔗糖和葡萄糖含量的模型,并进行校正、交叉验证和预测。结果显示:蔗糖... 以椰子原粉为原料,分别添加蔗糖和葡萄糖形成一系列含糖量梯度(2.5%~80%)的椰子粉样品。分别运用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椰子粉中添加蔗糖和葡萄糖含量的模型,并进行校正、交叉验证和预测。结果显示:蔗糖的红外和近红外模型的校正、交叉验证、预测的相关系数R2C、R2CV、R2P分别为0.8752、0.8501、0.8401和0.9888、0.9868、0.9856。葡萄糖的红外和近红外模型的校正、交叉验证、预测的相关系数R2C、R2CV、R2P分别为0.8708、0.8500、0.8708和0.9569、0.9503、0.9572。结果表明:利用红外光谱数据和近红外光谱数据建立的椰子粉蔗糖和葡萄糖含量的模型良好,预测值与真实值接近。说明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椰子粉中添加蔗糖和葡萄糖含量的方法是可行的,且相比之下,利用近红外光谱数据建立的模型更优良,预测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 椰子粉 蔗糖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SR及红外光谱技术的冻干过程诺丽果粉水分含量预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云啸 张晓青 +1 位作者 张阳 刘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6-59,共4页
以经喷雾干燥加工的水分含量为15.33%的诺丽果粉为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干燥不同时间后,获得不同含水量(0.44%~9.00%)的样本,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建立诺丽果粉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与红外光谱的定量模型。试验结... 以经喷雾干燥加工的水分含量为15.33%的诺丽果粉为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干燥不同时间后,获得不同含水量(0.44%~9.00%)的样本,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建立诺丽果粉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与红外光谱的定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水分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出现在1 640cm^(-1)左右;冷冻干燥的时间越长,诺丽果粉水分含量越少,吸收峰值越弱。水分含量在0.44%~9.00%时,所建PLSR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1,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为0.62;而水分含量在5.00%~9.00%时,所建PLSR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8,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为0.26。说明该方法可用于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诺丽果粉水分含量(0.44%~9.00%)的快速预测,且当水分含量为5.00%~9.00%时,模型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丽果粉 真空冷冻干燥 傅立叶红外光谱 水分 PL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黄果种子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金爽 盛明安 +1 位作者 王林祥 刘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8-372,共5页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蛋黄果种子的潜在价值,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并研究了挥发油对5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种子中淀粉、多糖、粗脂肪、多酚、灰分等成分含量较多,分别为13.89、8.04、6.27、2.58、2.22 g/...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蛋黄果种子的潜在价值,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并研究了挥发油对5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种子中淀粉、多糖、粗脂肪、多酚、灰分等成分含量较多,分别为13.89、8.04、6.27、2.58、2.22 g/100 g;Vc、黄酮、粗蛋白、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0.002、1.90、1.12、2.295 g/100 g。从种子挥发油中鉴定出2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油酸、棕榈酸、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芥酸酰胺,其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10.466%、8.158%、6.643%、4.216%。研究还证实蛋黄果种子挥发油对四联球菌、蜡状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四联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鉴于蛋黄果种子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丰富,建议大力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黄果种子 营养成分 氨基酸 挥发油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