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北地区“三生”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探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卫 周金星 +5 位作者 何荣晓 陈宗铸 陈毅青 王韫镭 钟云芳 雷金睿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7-1328,共12页
科学评估“三生”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系统保护至关重要。以海南岛北部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生”空间分类系统,运用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理论和地理探测器,探究2010-2020年海南岛北... 科学评估“三生”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系统保护至关重要。以海南岛北部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生”空间分类系统,运用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理论和地理探测器,探究2010-2020年海南岛北部“三生”空间ESV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20年,琼北地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面积分别为3.00×10^(3)、405和4.53×10^(3) km^(2),较2010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分别增加了15.4、97.0 km^(2),生态空间减少了111 km^(2);生产、生活空间增加面积主要来自生态空间转移。2)琼北地区ESV由2010年的378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371亿元,其中,生态、生产空间的ESV分别减少了6.05、0.82亿元,是导致总体ESV降低的主要原因。3)琼北地区ESV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向自相关性,且聚集性逐期增强,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海口市东部、澄迈县、文昌市和定安县中部,以生态空间为主;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澄迈东部、海口文昌和定安北部,以生产、生活空间为主。4)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琼北地区ESV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其中,土地利用程度和NDVI指数的交互作用解释力为71.9%,是造成海南岛北部ESV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 海南岛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和栽培基质对橡胶树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陈七双 王坚 +2 位作者 李雪枫 罗宇航 杨舒萍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63-1375,共13页
根系分泌物对邻居植物的影响是决定植物与邻居植物共存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究根系分泌物和栽培基质对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情况,分别以蒸馏水、灭菌蛭石和土壤为基质栽培橡胶树幼苗,比较浇... 根系分泌物对邻居植物的影响是决定植物与邻居植物共存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究根系分泌物和栽培基质对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情况,分别以蒸馏水、灭菌蛭石和土壤为基质栽培橡胶树幼苗,比较浇灌含有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根系分泌物(SRE)的营养液和浇灌含有橡胶树自身根系分泌物(HRE)的营养液时,橡胶树的生物量累积与分配、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栽培和蒸馏水栽培时,柱花草根系分泌物处理下,除根冠比、株高和根长差异不显著外,橡胶树幼苗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一级侧根数、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自身根系分泌物处理(P<0.05),且除根系活力外,各指标的增幅均为蒸馏水栽培>土壤栽培;丙二醛含量为柱花草根系分泌物处理显著低于自身根系分泌物处理(P<0.05)。灭菌蛭石栽培时,2种根系分泌物处理下橡胶树的生物量和形态各指标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根系活力均在柱花草根系分泌物处理下显著增大(P<0.05)。3种基质栽培的橡胶树幼苗在柱花草根系分泌物处理下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均高于自身根系分泌物处理,且同种根系分泌物处理下栽培基质的综合评价均为蛭石栽培>蒸馏水栽培>土壤栽培。说明柱花草根系分泌物可显著提高橡胶树幼苗的生理机能,促进其生长状况,但橡胶树对根系分泌物的响应情况受栽培基质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栽培基质 生物量积累 光合色素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叶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沈颖 陈惠琴 +4 位作者 吴妃 梅文莉 钟云芳 冯雪萍 戴好富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79-2290,共12页
为探究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的化合物,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和核磁共... 为探究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的化合物,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从石油醚萃取相中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其中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2-单棕榈酸甘油4个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相对含量。(2)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罗汉松脂素(1)、(+)-松脂素(2)、callyspongidipeptide A(3)、环-[(S)-脯氨酸-(R)-亮氨酸](4)、epi-boscialin(5)、对苯二甲酸二丁酯(6)、对香豆酸甲酯(7)、对羟基苯乙酮(8)、对羟基苯甲醇(9)、对羟基苯甲醛(10)、香草醛(11)、4-(甲氧基甲基)苯酚(12)、β-谷甾醇(13)、肉豆蔻酸(14)和棕榈酸(15),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血叶兰中分离得到。(3)化合物1和化合物2具有一定抑制LPS诱导RAW 264.7产生NO的作用,其IC_(50)分别为(37.76±2.68)和(53.14±1.63)μmol·L^(-1)[阳性对照槲皮素IC_(50)值为(9.32±0.36)μmol·L^(-1)];抗氧化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化合物2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清除能力,IC_(50)值分别为(51.22±1.07)和(79.22±7.44)μg·mL-1[阳性对照维生素C IC_(50)值为(6.01±0.17)μg·mL-1];同时,这两个化合物对ABTS·+自由基表现出强于阳性对照trolox[IC_(50)=(34.65±0.53)μg·mL-1]的清除能力,其IC_(50)值分别为(2.21±0.01)和(3.58±0.17)μg·mL-1。该研究丰富了血叶兰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明确了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成分,为后续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化学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叶兰属 血叶兰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